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观察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各种实体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方法。方法经病理确诊的不同的实体恶性肿瘤61例,45例在肿瘤根治术中肿瘤的切缘周围及相应部位直接植入,16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61例患者中45例在肿瘤根治或姑息术中肿瘤的切缘周围及相应部位直接植入的病例仅3例(均为舌癌)出现复发,再次在B超引导下穿刺补植入粒子,该组病例到现在随访情况良好,一年内生存率100%;16例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组(属姑息治疗)完全缓解。例,部分缓解10例,无恶化3例,恶化3例,有2例1年内死亡(均与肺部感染有关)。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术中直视或超声波定位下^125I粒子种植入癌灶内进行组织间放射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安全,损伤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反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过反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7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粒子植入的全称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插植,是后装技术的一种发展,属于近距离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范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八层螺旋CT引导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CT引导穿刺粒子植入治疗的方式、方法及疗效。结果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死亡,部分出现气胸,术后定期复查CT,未发现粒子脱落或游走等并发症。6个月、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达79.17%、87.50%、79.2%。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肿瘤组织间^125I粒子植入放射治疗是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或其附近受癌浸润的组织中,进行近距离放射,是目前肿瘤放疗的新技术之一.笔者于2003年12月-2004年12月以放射性^125I粒子经皮穿刺或术中植入与手术、全身或局部化疗、介入栓塞、热疗等综合方法,治疗肝癌、肺癌、乳腺癌、恶性脑膜瘤、胰腺癌、皮肤癌等实体恶性肿瘤患者21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的防护与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讨论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方法 测量放射源周围的剂量分布,对操作人员、患者进行剂量监测。结果 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按操作规程及防护要求来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12倒胰腺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后的临床及影像学变化,讨论125Ⅰ粒子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MICK 200-TPV放射性粒子植入系统,对12例胰腺癌病人植入125Ⅰ粒子,植入粒子18-45颗,每颗粒子活度0.45-0.7mCi,病灶周边剂量60-90Gy。5例植入粒子后补充外放疗30-35Gy。结果 全组12例获得1-10个月的随访,中位6个月。治疗后1个月CT或MRI复查12例病灶缩小,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治疗后3个月CT或MRI显示9例粒子聚集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5例治疗后1-2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论125Ⅰ粒子组织同植入治疗胰腺癌,能够对肿瘸提供较高的治疗剂量,达到控制和治愈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肿瘤治疗技术曰益发展的今天,人们改变了以往的观点,在追求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创伤小、效果好、生活质量高成为了理想的目标,放射性^125I粒子植术就是这样一种创伤小又有效的方法,放射性粒子种植包括短暂性插植和永久性植入,目前多采用后者,常用的同位素包括^198Au、^103PD和^125I,可通过B超、CT、术中种植和内窥镜下种植。我科于2005年5月开展了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近距离治疗肿瘤的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的放射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肿瘤组织间125I粒子植入放射治疗是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或其附近受癌浸润的组织中,进行近距离放射,是目前肿瘤放疗的新技术之一犤1犦。笔者于2003年12月-2004年12月以放射性125I粒子经皮穿刺或术中植入与手术、全身或局部化疗、介入栓塞、热疗等综合方法,治疗肝癌、肺癌、乳腺癌、恶性脑膜瘤、胰腺癌、皮肤癌等实体恶性肿瘤患者21例,取得满意疗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自2003年12月23日-2004年12月26日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21例,年龄53~86岁,中位年龄57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21…  相似文献   

11.
术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26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单纯放疗组(64例)、给予术后单纯放疗和放化疗联合组(62例)、给予放疗后替尼泊苷联合司莫司汀化疗,对组间生存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成人恶性胶质瘤术后单纯放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06%、31.25%、15.63%;术后同步放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50%、30.65%。同步放化疗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谭继全  许卫华 《中国校医》2006,20(4):436-437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手术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28例经药物保守治疗一年后无效的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2~4.5年,经过鼻内窥镜直视下手术治疗后,鼻窦炎患者获治愈者12例,有效16例,有效率为(100%)。结论 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中,择期应用鼻内窥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39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143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为48.2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6.16%。结论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易感因素,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晓东  张泽 《现代保健》2013,(14):16-17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PFL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FL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放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受益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64.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39.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KPS评分及疼痛评价等临床受益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PFL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目的分析医院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4025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279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93%;呼吸道感染为主,为53.0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5.62%。结论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易感因素,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某医院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房内的外照射剂量水平和分布情况,对其辐射风险进行评估,为加强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出合理化的辐射防护建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房内10类区域的剂量水平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并结合病人植入粒籽源数目和住院天数进行剂量分析。结果 该病区一年内共收住病人1232人次,其中行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人432人次(190人),共植入粒籽源2.746843×1011 Bq(7423.9 mCi),人均6.3566×108 Bq(17.18 mCi),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人年度住院天数2478天,平均住院6天。热释光剂量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处的剂量范围为0.23~13.94 mSv,均值为3.37 mSv,中值为1.90 mSv。其中病床两侧和输液架处的剂量范围明显高于其他点位处,经剂量/活度和剂量/(活度·天)分析,其差异依旧存在,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该粒籽源永久性植入病房内存在外照射剂量偏高的点位,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减少在此点位居留的时间或远离此点位。医护人员年度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亦低于本次实验点位剂量监测结果,与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和居留情况有关。工作人员在穿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在剂量安全范围内,可适当增加粒籽植入活度和住院天数。患者在术后穿戴防护,可明显降低其对医护人员的外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192Ir高剂量率腔内放疗加体外逆向调强放疗(IMRT)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 160例宫颈癌患者采取192Ir高剂量率腔内放疗加体外逆向调强放疗(IMRT)放射治疗,体外全盆腔照射IMRT,6MV X射线DT 45~50 Gy,5次/周,1.8~2 Gy/次。全盆腔放疗结束后行192Ir腔内治疗1次/周,5~8 Gy/次,总剂量21~24 Gy。结果 全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8.75%,Ⅱ、Ⅲ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63.89%,患者3年生存率I期与Ⅱ期、Ⅲ期与IV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00%、80%,63.89%、16.67%,P<0.05),Ⅱ期、Ⅲ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80%、63.89%,P>0.05)。病理I级与Ⅲ级的Ⅱ期患者生存率有明显差异(100%、53.33%,P<0.05)。病理I级与Ⅲ级的Ⅲ期患者生存率有明显差异(100%、33.33%,P<0.05)。IV期各病理分级的患者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Ⅱ、Ⅲ期患者中肿瘤直径<4 cm与肿瘤直径>4 cm的3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P<0.05),而IV期患者肿瘤直径<4 cm与肿瘤直径>4 cm的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放射性直肠炎反应发生率21.8%,膀胱反应发生率7.5%,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7%,晚期膀胱炎反应发生率5%,直肠阴道瘘0.625%。结论 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乳山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和时间变化趋势。方法以2006-2007年全人口死因监测资料为基础,描述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现况,对比1970-1974年和1990-1992年恶性肿瘤回顾调查资料分析死亡变化趋势。结果人群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70.48/10万,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脑恶性肿瘤居死因谱前五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上升明显,调整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提示人口结构变化为主要原因。结论恶性肿瘤居人群死因谱第二位,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点疾病,肺癌为目前人群第1位恶性肿瘤死因,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应予以重点控制。  相似文献   

19.
    
Pleural mesothelioma is a very aggressive malignancy that arises from the pleural mesothelial cell lining and is linked strongly to prior asbestos exposure. The ban on asbestos has helped to lower the incidence, bu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India, it is expected to rise. It has an extended latency period usually progressing over decades and presents with nonspecific symptoms. It has a median survival ranging between 10-22 months.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is challenging and is done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 with the last two predicting the resectability of the tumor better than CT alone. A pleural biopsy along with an array of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such as p16, BRCA1 associated protein 1, and claudin-4, are required for a definitive diagnosis. Several genetic alterations hav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as well. The current histological subtype identifica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decision making because of the new therapeutic avenues being explored. The combination of nivolumab and ipilimumab-based immunotherapy outperformed platinum and pemetrexed-based chemotherapy in terms of survival benefit and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especially for non-epithelioid subtypes. However, the latter continues to be a robust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the epithelioid subtype. Surgery is recommended for resectable cases with radiotherapy being indicated in neoadjuvant, adjuvant, and palliative settings along with systemic treatment. This review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epidemiology, et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tic approaches (including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genetic markers), staging,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current treatment for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using surgery, chemotherapy, immun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t also sheds light on some recent studies (EMPHACIS, CALGB30901, Checkmate-743, etc.) that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recent years with clinically meaningful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模拟测量125I粒籽植入治疗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为工作人员的防护提供辐射剂量学数据。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中接触粒籽源环节,模拟125I粒籽植入手术过程,植入前及植入后,分别测量距离其0.05 m及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植入时,分别将10粒、50粒、100粒、150粒125I粒籽源置于治疗床上,分别测量0 mm、1 mm、10 mm、20 mm固体水以及0.25 mmPb的铅方巾覆盖粒籽源的条件下,距离床边10 cm处头部、胸部、腹部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头部、胸部、腹部分别代表距地高度155 cm、125 cm和105 cm。手部代表距离辐射源0.05 m。结果 粒籽源活度测定时,井型电离室0.05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46~0.64 μSv/h。粒籽源装入植入枪后,其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5.7~16.3 μSv/h,所检测的其余各阶段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为本底辐射水平。粒籽植入过程中,随着所植入的粒籽数量的增加,工作人员操作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均随头部、腹部、胸部、手部顺序递增。但随着固体水厚度的增加,各操作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顺序递减。当粒籽源覆盖铅方巾后,其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为本底辐射水平。结论 操作125I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虽未超过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但处于较高的水平,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