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源CT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的扫描技术在儿童鼻旁窦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0例临床怀疑鼻旁窦炎的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实验组(A组) 40例:管电压70 kVp,螺距3.0,所得数据采用迭代算法(SAFIRE) 重建;对照组(B组)40例:管电压80 kVp,螺距1.5,所得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分析比较2组不同扫描方式的主、客观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实验组的CTDIvol (mGy)、DLP (mGycm)和ED (mS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TDIvol:0.39 ±0.004 vs 1.57 ±0.009 mGy,P < 0.001;DLP:6.31 ±0.52 vs 19.88 ±2.01 mGycm,P < 0.001;ED:0.024 ±0.005 vs 0.079 ±0.016 mSv,P < 0.001)。较对照组,试验组的图像噪声及SNR硬组织均有所增加,SNR软组织则有所下降。2名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儿童鼻旁窦CT扫描剂量,且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CT影像学诊断中不同心率、采集时间窗以及伪影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象采用2017年8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120例,分别对患者采取冠状动脉CTA扫描,不同心率患者的最佳成像期相以及采集时间窗,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客观评价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采集时间窗的辐射情况。结果 低心率组患者的最佳成像期相以及采集时间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低心率组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及回旋支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低心率组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及回旋支的CT值和对比噪声比(CNR)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脂肪噪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 0.05);三组患者的最佳采集时间窗有效剂量指数以及心动全周期有效剂量指数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最佳采集时间窗有效剂量指数显著低于全心动周期有效剂量指数(P < 0.05)。结论 在对低心率患者的诊断中,图像采集时间建议在舒张中末期,而在较高心率的患者诊断中,图像采集时间建议在收缩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应用管电流调制(CARE Dose 4D)技术,在不同条件下(80 kV与100 kV),对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65例临床疑似肺栓塞受检者随机分做2组,分别以80 kV(80 kV组,32例)和100 kV(100 kV组,33例)管电压,均使用128层CT及管电流调制技术行肺动脉成像。测量肺动脉主干至双侧亚段肺动脉的CT值,以肺动脉主干CT值的标准差代表图像噪声。记录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长度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录有效剂量(ED),对两组指标进行统计学t检验。使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行U检验。结果 80 kV组所测肺动脉CT值均高于100 kV组(P < 0.05)。80 kV组CTDIvol、DLP和ED均低于100 kV组(P值均< 0.001)。两组主观评分与图像噪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128层CT管电流调制CTPA 80 kV比100 kV更具优势,ED值更低,图像噪声和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剂量技术用于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其中A组采用常规曝光条件(120 kV,210 mAs),图像重建采用滤过反投影(FBP)重建算法,B组曝光条件(120 kV),采用ECG管电流调控技术,图像重建采用滤过反投影(FBP)重建算法,C组曝光条件(120 kV),采用ECG管电流调控技术,图像重建采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将ASIR权重值设定为40%。观察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剂量(ED)。结果 三组图像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但ED在C组 < B组 < A组,B组与A组比较平均降低辐射剂量约34%,C组与B组比较平均降低辐射剂量约36%,C组与A组比较平均降低辐射剂量约68%,两两比较P均< 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采用ECG管电流调控技术,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其中采用ECG管电流调控技术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副作用,探讨三低技术(即低管电压、低剂量、低浓度)联合生理盐水技术在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120例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患者平均分为3组:A组采用120 kV、350 mgI/L对比剂60 ml,B组采用120 kV、320 mgI/L对比剂50 ml,C组采用100 kV、300 mgI/L对比剂40ml;流速均采用4.5 ml/s;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阈值为110 HU;3组均在注射完对比剂后以相同速率注射生理盐水40 ml。图像后处理采用VR、MPR、CPR、MIP;测量颈动脉不同水平CT值,观察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有无残留对比剂造成的伪影,统计每个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3组病例颈动脉内对比剂浓度均大于250 HU以上,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但在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残留对比剂的干扰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B组;且辐射剂量减少12.83%~13.12%。结论 三低技术联合生理盐水技术在256层头颈部CTA成像中是可行的,既能保证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又能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正侧位定位像结DoseRight技术进一步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儿童上气道CT检查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搜集行上气道CT检查的3~7岁患儿107例,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飞利浦128iCT进行数据采集,试验组采用上气道正侧位定位像定位,对照组只采用侧位定位像定位。记录两组患儿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 volume dose index,CTDIVOL)以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所得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 实验组ROI1的SD值高于对照组而S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83,-5.98,P < 0.01);两组患儿SD值及SNR在ROI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289,P = 0.772);实验组平均CTDIVO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6,P = 0.012);对照组平均DLP较实验组高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6,P = 0.019)。结论 双定位像结合DoseRight技术能够降低OSAHS儿童上气道CT检查的辐射剂量并保证图像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指导下腰椎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将100名受检者分成实验1组(50例)和实验2组(50例),实验1组BMI<20,管电流100 mAs,实验2组BMI 20~30,管电流150 mAs;随机将不同体质量指数的50名受检者设为对照组,常规管电流250mAs,余参数与实验组相同。测量记录三组扫描剂量指数和图像噪声,并对各组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 三组扫描剂量指数分别为:实验1组7.0mGy、实验2组10.6 mGy、对照组17.6 mGy,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比对照组平均降低50%。实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体质量指数指导下,可以有效降低腰椎CT检查中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并且图像信息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64排CT在低龄儿童肾脏肿瘤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GE的QA模体模仿低龄小儿体部,分别进行120 kV,50 mA、120 kV,25 mA以及120 kV,10 mA的扫描,记录三次不同扫描序列的CTDIvol及DLP。同时通过模体中线对的显示以及噪声的测量,评价相应的图像质量。结果 以10 mA剂量扫描,CTDIvol为常规剂量的20.1%,图像质量较差,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25mA剂量扫描,CTDIvol为常规剂量的50.2%,图像质量较好,与常规剂量的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低剂量(25 mA)对低龄儿童肾脏肿瘤进行扫描,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能减少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鼻窦冠状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0例鼻窦冠状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0位患者行常规剂量195 mAs扫描,B组80位患者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行低剂量60mAs扫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低剂量60 mAs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间的CTDIvol、DLP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鼻窦冠状位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即可满足临床诊断,又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剂量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将128列行腰椎间盘CT扫描的患者分成研究组(A组)62例和对照组(B组)64例。A组采用智能扫描模式,B组采用常规固定管电流扫描,其余扫描参数完全相同,对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辐射剂量在均匀型、偏瘦体型中平均剂量分别下降32.04%、65.06%。同时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 > 0.05)。结论 低剂量技术可以根据患者体型(体厚)应用于腰椎间盘CT扫描,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双低技术-低千伏(100 kV)、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入选标准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分为A、B两组,B组再根据管电压和碘对比剂不同分为B1组和B2组。A组30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采用100 kV、270 mgI/ml威视派克对比剂,B组为回顾性心电门控,其中B1组35例采用100 kV、270 mgI/ml威视派克对比剂,B2组35例采用120 kV、370 mgI/ml碘普罗胺对比剂。计算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 A组为(1.32±0.012) mSv、B1组为(5.55±1.04) mSv、B2组为(10.57 ±1.07) mSv。A组与B1组间、A组与B2组间及B1组与B2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双低技术-低千伏(100kV)、低浓度碘对比剂,在体重指数≤ 25.0 kg/m2条件下,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80 kV)扫描降低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做腹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比较两组的病变显示、图像质量、腹主动脉CT值及平均辐射剂量,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管强化值(604.9±132.3)H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3±94.3)HU,图像质量评分(3.61±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6±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原始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管重建成像图像质量、病变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试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69.7%及69.8%。结论: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可降低辐射剂量,病变显示较满意,获得图像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但原始图像噪声偏高,相关参数及管电流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疗效和剂量学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研究组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比两组患者辐射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IMRT同3D-CRT靶区剂量百分比无明显区别(P>0.05),IMRT的V105%、V110%、V115%显著低于3D-CRT (P<0.05),同时IMRT的HI显著低于(P<0.05);同3D-CRT比较而言,IMRT可以有效减少患侧肺、心脏、肝脏以及对侧乳腺射剂量(P<0.05);IMRT治疗患者肝炎、放射性肺损伤、骨髓抑制、胸骨后疼痛以及消化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3D-CRT计划(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IMRT以及3D-CRT的靶区覆盖率都较为理想,但是MIRT在剂量均匀性以及靶区适形度方面更为理想,同时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关系。方法 纳入本研究的放射工作人员921例,按工种分为放射诊断(n=481)、放射治疗(n=153)、核医学(n=83)、介入放射学(n=90)和工业探伤(n=114)5组,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微核检测。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5组放射工作人员间人均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09,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核医学组均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组和工业探伤组(P<0.05),而且介入放射学组的微核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组(P<0.05),但微核率与个人年有效剂量间未见明显量效关系(P>0.05);不同体检类别间微核率比较,岗前组与岗中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26,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岗中组微核率有增加趋势(P<0.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仍存在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发的遗传损伤,应进一步加强对介入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降低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X射线照射对机体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特定病原体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试验组(A)、试验组(B)、对照组(C),A、B两组大鼠均每日进行全身一次性X射线照射,连续6 d,1次/d,A组照射剂量为3 Gy,B组照射剂量为2 Gy,对照组(C)组不进行X射线照射,完毕后采集存活大鼠血样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MDA:A组高于C组,B组高于C组,A组高于B组,MDA检测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OD: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A组SOD水平显著低于C组,且A组显著低于B组;CAT: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A组CAT水平显著低于C组,且A组显著低于B组。结论 X射线辐射对机体SOD、CAT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可显著降低血清SOD、CAT活性,抗氧化酶SOD及CAT活性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可提高血清MDA水平,但对MDA指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氨磷汀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对唾液腺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放射治疗,以面颈联合野为主,肿瘤照射剂量60~70Gy;观察组患者在每次照射前30 min静脉注射200 mg/m2氨磷汀;对照组患者给予同剂量的葡萄糖;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唾液腺功能变化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腮腺的UR30、EF、E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R30、ER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仅EF有所降低(P<0.05),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13例(32.50%)患者未出现口干症状,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两组患者口干程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口腔粘膜炎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Ⅱ级以上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磷汀在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口干症状,减轻放疗对患者腮腺、颌下腺功能的影响,但会增加患者的消化道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某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规范的要求,对1615名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进行分析,测定血清中T3、T4及TSH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结合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组人群年均个人有效剂量为0.23 mSv,属于低剂量接触电离辐射。放射组的T3、T4和TSH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工龄不同分为3组,各组间T3、T4和TSH水平比较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按照不同工种分组,除牙科放射组TSH与对照组比较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应进一步改善放射防护条件,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保障作业人群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