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肺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方法:1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的肺动脉栓塞采用溶栓、抗凝治疗、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配合有效护理措施.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符合条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1例死亡.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13例痊愈.结论:本组14例患者长期生活在海拔3 000m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出现下肢疼痛或肿胀,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晕厥,合并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早诊断、及时规范的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血管治疗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1].研究证实雌激素可抑制红细胞增生[2],因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成年男性、少见于女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一直是高原医学工作探索的难题.研究显示氧化应激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慢性高原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并下肢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6例下肢骨折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的抗凝等治疗。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结论:下肢骨折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围手术期合理治疗,可以防止DVT和PE的发生,也可以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对4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放血疗法,氧疗法,选择有效的抗凝剂.结果:8例患者因害怕心理未做此项治疗,32例患者通过放血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以放血疗法为主的治疗是目前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方法及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50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痊愈出院,2例放弃治疗.结论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和血常规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治疗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积极措施,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组织器官供血和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3):291-293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状况。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28例,取同期入院治疗的高原地区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伴有上消化道系统症状的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胃镜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5.7%、32.1%、35.7%,对照组分别为10.7%、7.1%、3.6%,两组分别比较,合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患者中世居高原患者急性胃粘膜病变高于移居患者,对照组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发生率移居和世居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6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及分析,并与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08例相对照,采用列联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86例,一次性穿刺成功78例,成功率为90.7%,针头堵塞16例,比例为18.6%,皮下出血及瘀斑50例,比例为58.1%;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10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06例,成功率为98.1%,针头堵塞6例,比例为5.6%,皮下出血及瘀斑14例,比例为13.0%;两者分别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高红症患者静脉输液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应注重预防及解决措施的个体化.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加强巡视、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等措施是预防及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红细胞单采治疗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8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且血红蛋白超过250 g/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红细胞单采组(n=52)和传统治疗组(n=28),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经济负担.结果 与传统治疗组比较,红细胞单采组治疗后血常规指标恢复情况更好,治疗后1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OSAHS患者的资料,红细胞增多症病例组与无红细胞增多症对照组按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及就诊时间行1 ∶3匹配.分析其临床特点,用Logistic回归法评估发生红细胞增多的危险因素.结果 OSAHS并红细胞增多症42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40/h.红细胞容量测定符合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症4例、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38例.经鼻持续正压治疗(nCPAP)后,红细胞增多症恢复的中位时间为6d.多因素分析,高血压、男性、冠心病及脑卒中时发生红细胞增多症的比数比(OR值)分别为 10.7、1.7、1.3及9.1.结论 OSAHS患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仅见于少数病例,大多为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推测与睡眠中窒息、应激及体液减少有关.治疗OSAHS后常很快缓解.高血压、AHI>40、男性是发生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因素.冠心病、脑卒中OR值增加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常莉  张泽奎  禹刚 《西部医学》2011,23(7):1273-127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肺栓塞的特点、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川西高原地区(海拔≥2700米)2009年7月~2010年12月确诊的30例单纯肺栓塞及其他疾病并发肺栓塞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均长期高原习性生活,伴有红细胞增多症,肺栓塞发病率高。结论高原地区肺栓塞与高原红细胞增生有关,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常见,并发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起病隐匿,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周期应较长。临床医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力争做到早预防、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予益气祛瘀汤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卡托普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每周均放血100mL。结果:治疗组头痛、乏力、紫绀及结膜充血症,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RBC、Hb、Hct治疗前后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全血黏度切变率1(1/s)、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两组较治疗前都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化瘀汤联合西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是治疗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较满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现已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的便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多由于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过度代偿性增生(即红细胞增生过度),一种严重危害高原人民健康的慢性缺氧性疾病。该病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曾被收藏藏医药经典古籍《四部医典》中。本文将会从藏医药防治HAPC的病因病机、藏医药治疗药物研究,做出分析,并针对目前藏医药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并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以系统生物学现代研究手段,进一步研究藏医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采用奥美拉唑、丹红注射液、奥扎格雷钠三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6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丹红注射液、奥扎格雷钠三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67.9%;药物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采用奥美拉唑、丹红注射液、奥扎格雷钠三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使药物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肾癌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探讨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总结3例肾癌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并复习文献。3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CT诊断为肾癌,血常规化验提示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结果:积极术前准备并行肾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扩容、改善微循环等措施,患者痊愈出院,6个月复查,血象已恢复正常。结论:肾癌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同时补液维持适当红细胞比积.术后对症治疗.可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藏医放血疗法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比分析实施藏医放血疗法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4个血液指标。结果 120例患者经过藏医放血疗法治疗后的血液指标相比治疗前的变化为,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指数相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指数和治疗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应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安全可行,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系慢性高原适应不全的一种类型,查阅资料,有关本症临床和心脏大血管X线形态学变化的专题报道较少.本文对西藏江孜县(海拔4040公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0例,进行临床和心脏大血管X线分析,并探讨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对90例红细胞增多症病人伴临床蛋白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红细胞增多症继发肾脏损害多为慢性过程,红细胞增多长期不被纠正,最终可能导致血液黏滞度增高、血流缓慢、微血栓形成、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内外凝系统、微血栓形成加重继发纤溶亢进,诱发凝血功能紊乱等引起血尿(76%),临床蛋白尿(76%),甚至肾功能损伤(4%).治疗以病因治疗,放血,羟基脲等减少红细胞压积和数量,活血化瘀,ACEI/ARB扩张出球小动脉,减轻尿蛋白,抗氧自由基等治疗,临床蛋白尿减少(19%).结论 红细胞增多症会缓慢引起蛋白尿甚至肾功能损害,减少红细胞,抗凝,保护肾功能等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展开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8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8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验对象在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TT(凝血酶时间)等检测指标上的差异。结果:经检验及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检验人员在APTT、PT以及TT的测定结果上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凝血指标、血小板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与检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从而加强其诊断及疗效判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自1999年11月~2002年7月使用洛沙坦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15例.结果服用洛沙坦1个月后,其过高的红细胞压积(HCT)明显下降,2个月后有10例HCT降为正常,3个月后共有13例HCT恢复正常,另2例在洛沙坦治疗4个月后降为正常,此后HCT稳定在正常范围内.2例停药3个月后红细胞增多症复发,但再次服用洛沙坦效果良好.有11例已停止服用洛沙坦6个月以上,至今红细胞压积正常.所有患者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重庆新桥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使用氯沙坦钾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连续治疗期大于3个月的13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服用氯沙坦钾1个月后,患者过高的红细胞压积(HCT)明显下降(P<0.05),2个月后有112例HCT降为正常,3个月后共有127例HCT恢复正常,此后HCT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停药3个月内红细胞增多症复发者9例,有7例再次服用氯沙坦钾、其HCT均恢复正常.有116例停止服用氯沙坦钾6个月以上,HCT仍正常.所有患者无贫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氯沙坦钾是一种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