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源论"气"     
一直以来对于中医“气”的研究都倾向于其物质属性的一面,而忽视了中医“气”本源于哲学,其具有非物质性的一面。本文着重从先秦汉初哲学角度对《内经》“气”进行分类,并认为对于探讨中医“气”,从哲学基础及其演变的过程出发或许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2.
中医的气是古人认识生命的基本概念之一,而其形成离不开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因受中国古代文明社会早熟而产生的维新社会以及亲亲的宗法政治的影响,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是截然不同的。中西两相对勘,后者在起点上,是追求知识、解答宇宙根源问题的“智者气象”;而前者在起点上,是关心治道、解明伦理的“贤人作风”。故老子认为:具有头等意义的是法则而不是物质。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气概念具有同样的性质,即注重的不是结构组成的物质,而是万物运行的法则程序。  相似文献   

3.
壮医学三气同步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先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雷、水、花、蛙等为主体的崇拜文化群和具有物我合一特点的自然观,这实际上是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学说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五运六气理论中一年初之气,开始于农历正月初一平旦,不是开始于大寒节。  相似文献   

5.
六气阴阳辨     
六气阴阳辨清·王士雄撰所谓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也。分其阴阳,则《素问》云:寒暑六气,暑统风、火,阳也;寒统燥、湿,阴也。言其变化,则阳中惟风无定体,有寒风,有热风;阴中阴燥、湿二气,有寒有热。至暑乃天之热气,流金烁石,纯阳无阴。或云阳邪为热、...  相似文献   

6.
"六气胜复"有司天在泉之气淫胜、邪气反胜、相胜相复的不同,会对人体脏腑造成不同的影响而导致不同的病症,从五运六气中"六气胜复"的治疗用药出发,分析其有紧密围绕五味,五行相克关系及寒热温凉用药的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五运六气推演的始点,目前广为热议的学术观点主要有《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正月朔日说和后世的大寒说、立春说3种,故逐一剖析《内经》、王冰注说及气候变化说的理论源流。正月朔日说源出《内经》正文,分别从一年之六气论、六十甲子历说、测病灾实例、从运说,辨析天气始冬至、地气始大寒、人气始立春的历法内涵。王冰次注《内经》,涉及运气推演的艮南说始于寅、立春说始岁首、大寒说候脉气。气候变化说诠释了五运六气知常达变及太阳历主寒热变化、阴阳合历主风雨气候等,并辨析立春、始春之异,探讨气象资料分析方法的数据偏移问题。综观而论《内经》正月朔日说是正确的六气开始时间。  相似文献   

8.
论人体内生六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内生六气说,是以《内经》“天人相应” 的思想为指导,由金代刘河间提出的卓越观点。但后世却罕有阐发,其一直未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现试作阐述。1《内经》“天人相应”思想 天人相应说(天人合一说)源于儒家,是儒家文化、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之一。其以孟子“天人相通”说,董仲舒“天人相类”说为代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说:“人之身,首■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皆当同而副天,一也”。儒家天人相应理论被引用到医学领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内经》人与天地相参思…  相似文献   

9.
蒋应时 《中医研究》1992,5(4):39-40
本文对金元时代方药六气分类法的产生进行了历史分析。讨论了金元医学由博返约历史变革与中医方药临床分类浙趋统一的历史演变之间的密切关系,肯定了金元六气辨证理论及六气门分类方法的应用在促进中医方药分类体系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伤寒论》研究的兴起对六气分类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军  李静 《河南中医》2010,30(10):952-953
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与基石,是研究和阐述与人息息相关,而又不可须臾分离的外在自然气候与人体关系的学说。理解气与运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是掌握运用运气学说的关键,可避免误入机械性的推算,从而达到更加灵活、准确、辩证的运用运气学说。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洞悉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并能自动调节其生理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1夏季所引起的人体生理变化夏季人的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1气血运行旺盛夏季主阳,是阳升之极,阳气盛、气温高,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此外,即使在一天之中,昼夜晨昏的变化也对人体气血盛衰产生相应的影响,人体的阳气“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可见,人体阳气的盛衰是随着昼夜阴阳盛衰消长的变化而呈节律性变化,夏季对应于一日的中午时分。脉象上也可以…  相似文献   

12.
13.
痹证,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后世更对其进行了补充,增加了热痹。各种痹证症状各有不同,总而观之,痹证通常指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类疾病。本文用六气试对痹证的各种症状辨证划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内经》论气非常广泛,涉及竟达三千余次。经中提及“六气”者有五次之多,然五者同名而义不同,现浅谈如后。一、天人相通之六气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是相通的。《内经》所指的天是自然界,确切地说是指自然界中阴阳二气。阴阳者乃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宇宙间的一切都不离乎阴阳,人类生存亦是如此。为此《内经》列《生气通天大论》专篇论述其理,并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此寿命之本也”。人与天地相通表现在气,而天人相通之气含义也较为广泛。一是指生气通天,即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它直接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一是指人体脏腑亦与天地之气相通,故而提  相似文献   

15.
<正>长春中医药大学五运六气特色教学基地由示教馆、天象厅、示教场、观象台、研究室、实践室等组成,是国内外唯一的独具特色的集中医五运六气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在国内外有较高声誉的教学科研平台。其中,五运六气示教馆以丰富的图文、形象的教学模型、生动的  相似文献   

16.
1五运推演五运分岁运、主运和客运。三者以岁运为主,其次为客运,主运为其常,帮助分析客运。1.1岁运统主一年的五运称为岁运。又称"中运"、"大运"。用以说明全年的气候变化特点。1.1.1推算方法以"天干纪运",源于《太始天元册》所载古天象"天干化五运"。甲己岁—土运,乙庚岁—金运,丙辛岁—水运,丁壬岁—木运,戊癸岁—火运。  相似文献   

17.
五运六气是以阴阳、五行、干支等为纲目,融合自然、生命多领域知识形成的中医理论,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间规律,见于唐代王冰次注《素问》,堪称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思维的具体体现。尽管五运六气的理论表述局限于中运、主客运、主客气、司天在泉等传统形式,但其理论  相似文献   

18.
陈无择重视五运六气,认为五运六气是天地阴阳运行升降之常道,疾病的发生,在于德化政令灾变,治之各以五味所胜调和,以平为期;六气为病,要考虑司天在泉、上下加临、标本中气等。时气是天地有余不足违戾之气,随人脏气虚实而为病,与感冒中伤,瘟疫不同,疫病则是四时兼有不正之气;脏腑配天地,脉合天地运,天行六气,可以是疾病外因,六淫即是寒暑燥湿风热,六化本乎一气,以运变而分阴阳,反则为六淫。陈无择在《素问·气交变大论》的基础上,总结了五运时气发病特点,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基础上,总结了六气发病特点,陈氏深谙《内经》五运六气之理,运气之异象,宗《内经》治则治法,倡五味合天地运气之用,言以《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为指导,开创性的研制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十首,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六首,计十六方。  相似文献   

19.
“六气”是寒、暑、风、湿、燥、火的简称 ,三阴三阳六经为《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二者相互贯串 ,关系密切。现就其内在联系作一探析。吴锡潢说 :“伤寒一书 ,乃治六气之书。四时推移 ,寒暑变更 ,六气由此产生。”六气是寒暑燥湿风火的简称 ,在正常情况下 ,称为六气 ,不会使人致病。在异常情况下 ,称为六淫 ,多易使人感伤。所以《素问·五运行大论》说 :“非其时则邪 ,当其位则正。”这就说明了了六气的正常和异常情况不同 ,致病和不致病的因素有异。欲知研求《伤寒论》如何治理六气 ,首先应该了解《素问》的三阴三阳与六气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读您刊1981年12期有的文章说:“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而言”。显然,将六淫与六气相混淆。笔者认为,两者必须予以辨别。众所周知: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六气的变化已形成了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