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内脂素(Visfatin)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Hbalc、TC、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内脂素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Hbalc、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和Hbal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0.05,P〈0.01),罗格列酮组FPG和Hbalc减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C、TG、LDL和内脂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HD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罗格列酮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与对照组(2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具有高效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血脂和内脂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T2DM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严格糖尿病饮食、运动和原有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8mg/次,qd),共干预12周,检测一般项目指标及血糖、血浆胰岛素、抵抗素水平,并采用HOMA模型评价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hPG、Fins、2hPIns、HbAlc、TG、抵抗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的2hPG、2hPIns、抵抗素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有效控制血糖、纠正血脂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且安全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7例经磺酰脲类或双胍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空腹血糖(FPG)〉7.0mmol/L]的T2DM患者,给予罗格列酮联合格列吡嗪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治疗前后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格列吡嗪治疗T2DM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肥胖T2DM患者,在口服吡格列酮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下,加用艾塞那肽,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肽(C-P)、体重指数(BMI)等变化情况,计算胰岛素抵抗(H0MA-R),胰岛β细胞功能(H0MA-β)。结果治疗后BMI、FPG、2hPG、HbA1C、HoMA-IR、TC、TG均下降;C-P,HOMA-β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可显著改善肥胖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同时能降低患者的体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芦鹭  高政南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66-16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2202例,并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值进行分组,其中,CIMT≥1mm为增厚组(1663例),CIMT〈1mm为对照组(5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尿蛋白、尿蛋白,肌酐(UACR),分析与CIMT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增厚组患者的年龄、腰臀比、收缩压、FPG、2hPG、HbAlc、UACR、LDL—C、TC、U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缩压、TC、HbAlc与CIMT呈正相关(P〈0.05),性别、HDL—C与CIMT呈负相关(P〈0.05).FPG、2hPG、BMI、腰臀比、LDL—C、TC、TG、UACR、UA与CIMT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收缩压、HbAlc、HDL—C是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共63例,单纯糖尿病33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30例)及健康人(31例)血浆VEGF、CRP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动脉硬化组血浆VEGF、CRP浓度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SBP、TC、TG、HDL、HbA.C、VEGF、CRP与动脉硬化的发生相关。多元相关分析示VEGF与WHR、SBP、FPG、TC、TG、HDL、HbAlc、CRP相关(P〈0.05);CRP与WHR、SBP、FPG、TC、TG、HDL、HbA1c、VEGF相关(P〈0.05)。结论T2DM动脉硬化患者VEGF、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减轻体质量,抗炎等综合治疗有益于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50例,分别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周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改善情况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小。结论罗格列酮治疗T2DM的短期疗效确切且安全,可以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能够持久而稳定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CAl99水平与血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患者101例,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中位数9.8%为界,分为高HbAlC组(HH组)和低HbAlc组(LH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C组);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FPG)、HbA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C肽(C.P)、CA199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各组的CAl99水平,分析影响CA199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HH组CA199水平高于LH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A199水平与FPG(r=0.358,P=0.012)、HbAlc(r=0.444,P=0.001)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抵抗、胰岛13细胞功能无相关性(P〉0.05)。结论T2DM患者CA199水平与血糖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在原控制血糖方案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30mg/d,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c肽。结果患者FBG、HbAlC、SBP、DBP、TG、UAER、CRP、c肽下降及HDL—C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在降糖的同时亦可减少尿蛋白排泄,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胰岛功能恢复状况。方法 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在8~16mmol/L,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释放试验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FPG、2hPG、HbAl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餐后2hC肽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降低FPG、2hPG、HbAlc,明显改善受损的胰岛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血脂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对6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6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bA1c、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测定,对HbA1c及FPG、血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bA1c,FPG,TC,TG,LDL-C,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HDL-C和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HbA1c与FPG,TC,TG,LDL-C,ApoB呈正相关,与HDL-C和ApoA1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与FPG、血脂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HbA1c,FPG和血脂水平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情况及其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 220 例 T2DM 患者股骨颈(N)及腰椎 1~4(L1~4)的 BMD, 按 BMD 分为骨含量正常、 骨含量减少及 OP 组, 比较各组临床、 生化指标, 分析 T2DM 合并 OP 的影响因素。结果 OP 组女性比例、 年龄、 T2DM 病程、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高于骨含量正常组和骨含量减少组, 体质指数 (BMI) 低于骨含量正常组和骨含量减少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骨含量正常组而高于骨含量减少组; 骨含量减少组年龄、 T2DM 病程、 HbA1c 高于骨含量正常组, BMI、 HDL-C 低于骨含量正常组(均 P < 0.05); 3 组腰臀比、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绝经后女性 (PMW) 比例、 空腹血糖 (FPG)、 餐后 2 h 血糖 (2 hPG)、 血磷、 血钙、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 女性、 T2DM 病程长、 高 FPG、 高 2 hPG, 高 HbA1c 为 T2DM 患者合并 OP 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 女性 T2DM 患者为发生 OP 的高危人群, 应定期监测其血糖及 HbA1c 等指标,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U)、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加用前及加用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腰/臂比(WHR)、CRP、MAU、baPWV,并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FPG、HbA1c、TG、TC、WHR、CRP、MAU、baPWV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不仅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者患血糖、血脂代谢,还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MAU及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4.
陈哲  苗莉  孙晓萌  高霞  王广  徐援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779-1780
目的 观察1周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2012年该院收治的23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脂谱[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FPG及2hPG、TC、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DL-C、TG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短期内既可稳定控制血糖,也可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5.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应用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DM+INS组)50例,联合治疗组(DM+INS+RSG组)治疗组52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4mg/d,共三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g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体重指数(BMI)的改变。结果DM+INS+RSG组与DM+INS组治疗前FPG、PPG、HbA1C、TC、TG、HDLC、LDLC和胰岛素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M+INS+RSG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1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加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组)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MSII组和CSII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TC、TG、LDL-C、HDL-C、HOMA-IR、CRP、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SII组治疗前后变化量明显高于MSII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不仅能平稳降糖,还具有降脂、改善氧化应激及减少炎症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孙虹云  吴志昊 《淮海医药》2013,31(2):116-117
目的探讨阶梯式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状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1例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后续10周的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1C、Fc-p、2hcp、TC、TG、hsc-RP、WBC、HDL-C和LDL-C。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显著下降;TG、hsc-RP、WBC均下降;Fc-p、2hcp、HDL-C升高(P<0.05);TC、LDL-C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后续数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明显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并减轻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踝肱指数(ABI)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检测220例2型糖尿病的ABI,根据ABI分为PAD组和非PAD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PAD组与非PAD组比较,FPG、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TC、TG、LDL-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糖、血脂紊乱加剧PAD的发生发展,ABI检测是临床方便、无创的诊断PAD的指标,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开展ABI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血脂康与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DM)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DM并血脂异常患者89例,分A组(血脂康组)及B组(辛伐他汀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F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TC、TG、LDL—C都较服药前降低,HDL—C水平较服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A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明显较服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B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服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都较服药前提高,但A组较明显(P〈0.05),B组不明显(P〉0.05)。结论 血脂康与辛伐他汀都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血脂康还有协助降糖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31例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根据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68例)和非糖尿病肾病(NDN)组(63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重(BMI)、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纤维蛋白原(FIG)、D-二聚体定量(D-dimer)进行比较。结果DN组病程、BMI、UAER、SBP、DBP、TC、TG、LDL-c、SUA、FPG、2hPG、HbAlc、MPV、PDW、FIG、D-dimer均较NDN组高(P<0.01或P<0.05);HDL-c、PLT较NDN组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SBP、D-dimer、TG、BMI、FPB、HbAlc、2hPG与DN相关性较强。结论病程延长,血压、血脂、血糖控制不良,高凝状态等均增加发生DN的危险,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防止或延缓DN发生,减少DM的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