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在的中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这是社会的普遍看法。为什么会这样认为?除了中医在人格精神、人才结构等方面的变异外.在技术层面的异化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医技术的异化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中医院校教育自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成就斐然,每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中医药人才.与此同时,"中医人才异化"、"中医从业者众,中医事业后继乏人"的现象,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医教育与管理者所认识和忧虑[1].究其原因有多种,但中医人文教育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众多中医教育家从调整中医院校中西医学课程开课比例和顺序、加强中医经典教学、中医思维培养等多种角度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人文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和时代特征,以区域性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可有效加强和改进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3.
首先说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理论概念,通过分析中医典籍文献的文化特点,提出在对待中医典籍翻译的文化因素中,要避免翻译时过度归化的现象,尽可能地采用异化的方式保留中医中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王丹 《环球中医药》2020,13(2):257-259
修辞格的翻译是中医翻译的难点之一,早年间归化翻译在中医翻译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医对外交流的发展,异化翻译越来越受到推崇和重视。本文选取了中医语言中最常用的四种修辞格:讳饰、夸张、借代、比喻,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对其译文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异化翻译虽然有助于中医文化内涵的保留,但也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传达和保留文化内涵不能兼顾时,应以医理为先,否则会造成误解甚至错误。  相似文献   

5.
由于壮医语言的特殊性以及壮医英译人才的短缺,作为壮医理论核心的壮医术语的翻译状况却不容乐观。壮医术语英译面临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一词多义、高度概括性等术语特点造成的障碍,中医同名术语等因素造成的障碍。译者应以归化与异化、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进行指导。同时借鉴中医术语英译国际标准,以规范并加速壮医术语英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来华学习中医,中医事实上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软实力输出的先锋.中医英译是中医走向世界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好的翻译,中医不可能国际化.但究竟该如何英译中医?作为文化转向的产物,归化和异化将直译和意译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1].由于中医是一门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涉及范围广博,其英译远远超出语言层次,故而归化和异化更适于引入中医英译的讨论.但中医英译中归化和异化孰优孰劣亦或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言人人殊.  相似文献   

7.
中医术语的英译是否准确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从异化与归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指出对于中医术语的翻译实际上是对中医文化的解释。在不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前提下,尽量用异化的方式如音译法、直译法等来处理中医术语的英译;在对于理论性很强或直译无法表达其真实含义时就要用归化的方式如意译法来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8.
陆沉海涌,世事沧桑;变化流转,天道轮回,中医药在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之后,虽然在现代科技时代仍具有几分撩人的风采和某种神奇的魅力,但毕竟有些徐娘身段,其青春的火焰显然大不如前,究其因,与中医人格,人才及技术有异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田瑀 《中医药信息》2013,30(1):128-129
在语言异化现象大量存在的背景下,中医在传播与使用的过程中面临异化危机,特别是中医专业术语的传统性与规范化更受到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与思想的挑战.在中医专业术语的交流与使用中,应坚持“固本求真”、“西为中用”、“增补保源”三大翻译原则,保持中医传统并解决语言通转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可以使中医更具世界精神并保持现代活力.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中医药高等教育近50年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那就是绝对传统的中医教育不断受到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补充和冲击。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中医教育正在按照现代教育的模式培养医学生,大量的现代医学课程的开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原本意义上的中医教育正在异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学术得到发展的同时,中医药某些固有思维的不足和中药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多地被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中医界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中医学术向何处走?是回归传统墨守成规,还是主动向现代科学靠拢,并通过不懈努力,将中医…  相似文献   

11.
中医翻译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翻译,更是对博大精深中医文化和深厚哲学内涵的翻译。因此在中医翻译中,是采用归化法将源语文化纳入译文读者的知识范围,将作者引向读者;还是采用异化法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文化的特异之处,将读者引向作者?本文通过对归化和异化两种译法的介绍和对中医术语的分析,提出了中医术语英译时译法选择的几个原则。认为两种译法结合使用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是解决中医术语英译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东梅 《中医药学刊》2010,(9):1973-1975
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一个重要翻译策略。本文简要分析了方剂名称中的文化因素,从具体的英译实践中,探讨实现异化策略的具体翻译方法,有音译法,直译法,音译或直译加注释法。最后指出采用异化策略处理方剂名称中的文化因素,有助于中医传统文化的保留。  相似文献   

13.
从术语、文本、文体3个方面简要探讨了《黄帝内经》英译本的归化与异化趋势;随着中医在西方的大力传播和中医地位的提高,《黄帝内经》英译正在从过去的全面归化向部分异化转变,近代《黄帝内经》译本正试图摆脱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向原著靠拢。《黄帝内经》翻译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翻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而翻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也从侧面展现了中医在西方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译论把翻译看成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意义传递的一种手段,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翻译把源语和目的语读者对立起来,产生了异化与归化之争。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一个源语、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关联翻译理论观照下的中医翻译以寻求最佳关联为基本准则,把异化、归化看作实现最佳关联的手段,能够解决中医翻译中争论不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丰富的文化色彩和人文内涵是中医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做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做好中医翻译的关键。本文讨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的跨文化交际性,进而基于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举例分析讨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结论指出:跨文化交际视阈下,做好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的首要前提是译者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是基于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精神,体现在所有的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之中;两种翻译策略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翻译策略或者将二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医英语翻译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纽带。文章试从中医术语和经典句入手,分析现在中医英译中不同的译法,探讨中医理论汉译英中存在的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为中医药文献英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医具有科技和中华文化双重属性。中医英译应奉行多元标准的原则,直译/异化和意译/归化动态把握,"和而不同",还要遵守"约定俗成"等语言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医界,一直有人对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持否定态度,认为西医的“病”异化了中医对“证”的思维模式,“病证结合”是中医西化的根源。所以坚持主张“病证分离”。严格地说,“病证结合”实际只是中西医临床思维的一种结合而不是融合,它仅仅是把中西医两种不同的识病方法结合在了一起应用于临床。这种“病证结合”的思维形式在中医临床已极为普遍,并形成一种趋势。笔者以为,“病证结合”模式,是当代中医临床的需要,是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病与证的科学结合,只能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医进步,而不会异化中医。理由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家基层中医院,通过对中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认识到中医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培养大量的优秀中医人才,是实现基层中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培养大量的中医人才,就必须在全社会营造重视中医、重视中医人才的氛围,创造有利于中医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中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放手培养,让优秀中医人才脱颖而出;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促使优秀中医人才尽快成为"名医"。  相似文献   

20.
鲁明源 《中医杂志》2012,53(2):174-176
思维方式影响语言特征.随着传统思维方式的淡化、教育模式的西化,中医的语言正在逐渐异化,使中医理论被大众乃至学术界误读.在基础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在中医教育界和研究界强化传统思维、推行中医语言,是弘扬和发展中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