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是检测中心静脉压常用方法及静脉给药的重要通路,而导管阻塞和导管源性感染是中心静脉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本文通过对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护理总结,探讨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形成的原因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杨建琼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93-194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43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予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放腹水,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导管通畅,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43例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引流大量腹水患者,方法简便,微创安全,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动脉导管(漂浮导管)在危重心血管术中、术后的指标,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在肺动脉导管监测下行危重心血管手术患者36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右颈内静脉置入肺动脉导管,术中、术后监测肺动脉压 (PAP)、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中心静脉区(CVP)、连续心排血量(CCO)、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结果:术中MAP、SvO2、CCO基础值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术前、术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PAP、PCWP、CVP、HR基础值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增加,术前、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CCO、HR基础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肺动脉导管能为危重心血管手术提供全面实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有效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状态,及时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分析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与对策。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心脏病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本组患者均实施手术疗法,并在术后为其应用艾贝尔双腔导管,均经右侧颈静脉进行置管,回顾分析本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与对策。结果:在术后护理过程中,9例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03%,分别为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感染、导管脱出与拔管后渗血,其中导管阻塞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最高。结论:对心脏手术患者在术后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在导管相关中心静脉病变血液透析患者再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有导管相关中心静脉病变且需要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为血管通路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血管造影明确中心静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行PTA治疗,再置入新的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扩张后中心静脉狭窄较前明显改善,顺利置入新的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球囊破裂,导管穿破中心静脉进入纵隔或者胸腔,致血胸、血气胸、纵隔血肿等并发症。术后X片提示导管位置满意。术后可立即应用导管行血液透析,观察5次血流量均可达到250 mL/min。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透析时导管血流量均可达到250 mL/min,未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及感染。结论当患者以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为长期血管通路,原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无法继续使用时,行血管造影,若存在严重的中心静脉狭窄,行PTA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短期经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在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病人应用中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观察45例经锁骨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分析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例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呕吐污染术野而中止穿刺,其余均一次穿刺成功,1例意外拔管,1例穿刺点局部感染,1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出。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抢救CCU危重病人的最适宜、快捷、有效的途径,提供监测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只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更换敷料,妥善固定导管,正确的封管,加强心理护理,可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行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为降低感染率提供护理经验。 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心脏直视术后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0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找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护理相关的问题,根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高龄、长时间置管、无菌操作不严格、置管维护质量、静脉置管途径等),将以上护理问题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护理措施,在围手术期予以实施。观察2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穿刺部位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发生时间,局部渗血、导管脱出、导管阻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82%和18.44%(6例和19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91%和11.65%(3例和1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置管后导管堵塞、脱出、局部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9%、5.82%、2.91%和13.59%、16.50%、9.7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的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值得在相关护理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2011 年 1 — 12 月基线阶段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目标监测, 2012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干预阶段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的 集束化干预措施并行目标监测,比较干预前后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结果 实施集束化干 预措施后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从 73.0% 下降至 58.8% ( P <0.01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从 4.86% 下降至 1.84% ( P <0.05 )。结论 集束化干预措施能降低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重点环节依从性监测,能否降低CRBSI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5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A组),对预防CRBSI实施重点环节依从性监测,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包被导管、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导管术时无菌屏障最大化、使用洗必泰乙醇溶液皮肤消毒、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严格执行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要求、执行手卫生规范、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常规冲管。观察CRBSI发生率,与2012年3—12月49例中心静脉患者(B组,常规处置,无监测)的CRBSI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CRBSI发生率0.6‰,明显低于B组的发生率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2013年我院开展的预防CRBSI重点环节依从性监测,可进一步规范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要求,操作流程,以及护理方法等,监督医生,护士严格按要求完成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及护理,提高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田杰  宋姗姗  刘杰  秦长江 《罕少疾病杂志》2023,(11):105-106+112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带管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乳腺癌术后化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带管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2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延续性护理。统计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凝血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PICC导管维护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带管患者可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危重烧伤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在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56例危重烧伤病人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和血流力学的监测,静脉穿刺插瞥部位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同时尽可能避开刨面,选用双腔静脉导管和三腔静脉导管。结果 应用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的纠正休克,同时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变化。结论 在危重度大面积烧伤病人抢救治疗中应用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留管时间较长,感染机率低,创伤性小,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给予输液、营养支持治疗等明显的减少了危重烧伤病人的并发症,其临床应用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持续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对其最佳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ICU行中心静脉压监测132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情况,对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感染、脱管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32例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中有5例发生完全堵塞,发生率为3.79%;2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1.52%;1例发生脱管,发生率为0.76%。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中心静脉监测患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通过正确合理地护理从而有效减少心脏术后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所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了260例心脏直视术后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的护理经验.结果 在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置管术[1]250例、右股静脉置管术8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例.1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61%.其中导管堵塞9例,穿刺处渗血4例.无局部感染、血肿、气栓、血栓、导管滑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正确合理地护理能有效减少心脏术后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所致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护理不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影响监测质量、影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留置治疗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病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明确为胸腔积液的28例病人留置单腔抗感染型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术后观察引流情况、临床症状及胸腔B超扫描等指标。结果置管全部成功,1例脓胸术后第2天引流液稠厚转外科手术,7例于置管后第2—5d出现导管堵塞,经生理盐水冲洗后重新引流通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并发感染。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胸腔积液,具有使用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但同时也增加感染危险,需严格无菌操作,不适用于积液黏稠和包裹性积液有多腔分隔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在发病后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既往的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胸腔穿刺抽气术,观察比较微导管引流与常规闭式引流的引流效果,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微导管闭式引流的术前、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中心静脉狭窄(CVS)后,在经过狭窄的中心静脉再次置入带cuff的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时,应用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的必要性、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间在我院就诊的伴有右侧颈内和/或颈外静脉、右侧颈内与无名静脉交界处或无名静脉狭窄的患者40例分成2组,观察组:再次在右侧颈部置入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前,PTA术扩张狭窄段血管再行导管置入;对照组:穿刺静脉成功后直接放入导丝,通过狭窄段后直接置入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出血、血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20例均采用6~8 mm直径的球囊扩张,扩张后均顺利置入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术中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为室上性早搏,2例为室性早搏,均在调整导丝后好转;术后出血14例,血肿2例,无血胸、气胸、中心静脉穿孔等并发症。对照组20例,所有人穿刺颈内静脉成功后均无法置入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应的弯头导丝,换用带5F鞘管的直头软导丝后有18例置入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其中11例软导丝通过狭窄段不顺利,经过多次调整方通过狭窄段),2例患者软导丝放置后cuff管仍不能通过狭窄段,经过球囊扩张后置管成功;术中2例出现室性早搏、1例出现短阵室速,均经过调整导丝减少心脏刺激后消失;术后出血11例,颈部皮下血肿1例,无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与直穿相比,球囊扩张狭窄的中心静脉段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建议在软导丝通过狭窄段中心静脉不顺利时应用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郑瑞 《基层医学论坛》2014,(15):1928-1929
目的观察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8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PICC)和对照组43例(静脉留置针),比较2组患者一次置管后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置管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后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置管后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结论在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化疗中,PICC在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面,都较静脉留置针有着更为突出的优点,是中长期输液治疗一条安全、方便、有效的给药通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引起患者顽固性恶心呕吐的原因,并分析相关处置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4年8月16日在我院行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术后出现顽固性恶心、呕吐1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引起患者顽固性恶心、呕吐,调整导管尖端位置恶心、呕吐症状消失。结论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低于右侧第四肋间隙可能会引起患者顽固性恶心、呕吐,术前应根据患者身高、体型选择不同长度的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术中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时导管应保持水平状态测量长度,减少不同胸型引起的影响,术后常规胸片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置入多侧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心包积液患者15例经皮心包穿刺置入国产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通过加强护理,重视术前准备,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引流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果:15例患者置管引流均获成功.术后心率、血压、呼吸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缓解.术后无导管脱位、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置人多侧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是-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慧敏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26-2928
目的观察奥曲肽辅助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牟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8例RA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奥曲肽辅助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腹围、24 h尿量、体质量。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优良率分别为70.59%(24/34)、91.18%(31/34),观察组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35%(11/34)、11.76%(4/3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腹围、体质量较对照组小,24 h尿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曲肽辅助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术治疗RA患者,可增加尿量,缓解腹水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