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解品启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87-1688
目的 观察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桂枝茯苓丸口服.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瘀热相搏证形成及病理机制、病变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本证之瘀热相搏是由火热毒邪,内蕴血分,搏血为瘀或瘀郁酿热所致,既可由于外感,亦可因于内伤;主要病理变化为瘀热相搏、络伤血溢、脏腑受损。本证可分为外感瘀热相搏证和内伤瘀热相搏证两大类别,其病变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元安浓缩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瘀热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复方丹参滴丸为对照组,观察服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血脂以及左室功能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硝酸甘油减停率,改善心电图,降低血脂及改善左室功能(P〈0.05)。结论:元安浓缩丸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瘀热互结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4.
凉血化瘀法治疗瘀热相搏证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瘀热相搏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周仲瑛教授率先提出的“瘀热相搏”病机新概念,先后对瘀热相搏“五子证”进行了系列研究,形成“瘀热”病机新论。本文从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病机病证特征、瘀热相搏证的主要临床表现、瘀热的分类、瘀热的治疗原则、瘀热学说的几点新义等8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对“瘀热”病机内涵的认识,并介绍了相关临床经验。文后附有周仲瑛教授4个典型病案,显示了从瘀热辨治内科难治病症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元安浓缩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瘀热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复方丹参滴丸为对照组,观察服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血脂以及左室功能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硝酸甘油减停率,改善心电图,降低血脂及改善左室功能(P〈0.05)。结论:元安浓缩丸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瘀热互结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桂枝茯苓汤合黄连解毒汤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桂枝茯苓汤合黄连解毒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动态心电图、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西医临床效果显著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3周后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较低,HDL-C水平较高,心肌缺血频率、胸痛发作频率较低,心肌缺血时间、单次最长缺血时间较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HDL-C水平较高,心肌缺血频率、胸痛发作频率较低,心肌缺血时间、单次最长缺血时间较短(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合黄连解毒汤可以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使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降低,对粥样硬化斑块起稳定作用,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从淤毒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痰瘀证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瘀热相搏证病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试论瘀热相搏证及其病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瘀热相搏证形成及病理机制,病变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本证之瘀热相搏是由火热毒邪,内蕴血分,搏血为瘀或瘀郁酿热所致,既可由于外感,亦可因于内伤,主要病理变化为瘀热相搏、络伤血溢、脏腑受损。本证可分为外感瘀热相搏证和内伤瘀热相搏证两大类别,其病变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桂枝茯苓丸出自于《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赤芍、桃仁、牡丹皮五味药物组成,有温经通络、缓消癥块之功,在临床上多用于各种血瘀证病症的治疗,尤其在妇科相关疾病中应用较多,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乳腺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同时在男科、心血管系统等相关疾病中应用也较为广泛.主要对桂枝茯苓方剂在血瘀证病症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中风痰瘀阻络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地龙半夏治疗痰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选67例符合痰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地龙半夏加西医基础治疗为主,对照组以西医基础治疗为主,疗程2周左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4.12%,对照组有效率90.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前后减分值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桂枝茯苓丸加味半夏地龙治疗痰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半夏地龙治疗痰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合黄连解毒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UA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桂枝茯苓汤合黄连解毒汤口服,共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能进一步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持续最长时间、心肌缺血总时间及hs-CRP水平(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合黄连解毒汤对UA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笔者应用中药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妇科血瘀证获得良效 ,现举例报道如下。1 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系妇女盆腔器官的炎性病变 ,往往由流产或分娩感染、宫腔手术损伤或经期性交感受病邪 ,影响冲任而形成急性炎症 ,病久失治而发展成慢性炎症 ,其症状为少腹两侧隐痛、坠胀、喜暖喜按 ,经来前后较甚 ,有时低热 ,腰骶酸楚 ,带变色黄 ,经期失调 ,痛经或不孕 ,久则成瘀。法当理气化瘀 ,用方 :桂枝 5 g、茯苓1 2 g、赤芍 9g、丹皮 9g、桃仁 9g、败酱草 2 0 g、红藤 2 0g、金铃子 9g、延胡索 9g、制香附 9g、紫草根 2 0 g ,宜平服。月经来潮…  相似文献   

15.
桂枝茯苓丸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篇中治疗妇女宿有癥病,妊娠后血漏不止的方剂。原文有:“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的记载。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将桂枝茯苓丸用于石淋或石淋引发肾积水属于气化无力,尿浊沉积成石类型的治疗。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潘某,男,60岁,干部,1982年11月20日就诊。患肾结石6年,右腰部绞痛24h,曾因右肾结石于6年前在本院中医科住院3月余,因无结石排出而出院,出院后曾屡服中药,…  相似文献   

16.
桂枝茯苓丸临床常用于治疗妇人经产腹痛或腹有癥块者,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报道较为少见。本文从辨证论治中疾病阶段证与方剂适应证相契合的原则,阐述了桂枝茯苓丸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并选取张光荣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寒湿瘀阻型下肢静脉曲张验案1则加以佐证,以供同道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凉血化瘀法治疗瘀热相搏证的体会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周仲瑛[作者简介]周仲瑛(1928-),汉族,江苏如东县人。家世业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筏斋学习中医。后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7年毕业。继后悬壶桑梓。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进...  相似文献   

18.
重型肝炎瘀热相搏证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肝病患者湿热疫毒之邪深入营血,出现瘀热相搏的病理状态,是重型肝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也是重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功能障碍和产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病理基础,并认为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兼具外感和内伤瘀热相搏的临床特点.同时指出,凉血化瘀是治疗重型肝炎瘀热相搏证的基本大法,需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定瘀热相搏证的辨证标准。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基于文献研究的结果,制定"瘀热相搏证中医诊疗专家问卷调查表",先后向30余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及专家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2轮问卷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32、31份,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97%,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瘀热相搏证辨证标准,专家意见趋于统一。瘀热相搏证的临床表现体现在发热、出血、疼痛、神志异常、肌肤、面色、舌脉等方面,其辨证要点为舌质黯红、(肌肤)脉络色赤紫黯、面部黯红、出血色鲜红混夹紫黯血块、舌质红紫。结论采用德尔菲法建立瘀热相搏证辨证标准符合中医辨证思路,其研究结果突出了瘀热相搏证病机基本特点。德尔菲法能发挥凝聚专家共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桂枝茯苓丸方出自仲景《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芩、桃仁、芍药、丹皮五药组成,原治妇人下血症病。具有活血化淤,通经疏滞之功。笔者几年来运用是方加减治疗其它疾病,疗效满意。水肿案李某某,女,46岁。1987年4月7日就诊。1年来面部及四肢浮肿,经前加重。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经期错后,腰脊刺痛,四肢酸沉,头晕,渴不欲饮,舌质暗,苔白,脉沉细。曾服用西药抗生素,中药利水渗湿之品,效果不佳。笔者改用桂枝茯苓丸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