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末端病是肌腱等附着在骨上的末端区发生的劳损性变性疾患。此病好发于运动员下肢(髌腱和跟腱末端病等)及上肢(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末端病等)部位,常影响运动员职业生涯。末端病的治疗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类。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末端区发生劳损变性后骨腱结合处肌腱断裂,骨骼肌产生  相似文献   

2.
末端病潮线涨潮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进一步探讨末端病中潮线“涨潮”现象的发生机制及意义。方法 :采用 1 3只Wistar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5只、造模组 8只 (用电击跳跃法造模 4周 ) ,取其跟腱末端进行HE染色 ,重点观察潮线变化 ,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末端潮线为位于纤维软骨区与钙化软骨区之间的蓝染的平滑的分界线 ,其弧度与跟骨轮廓基本一致 ;但造模组的“涨潮”现象明显 :潮线呈现不规则的“火焰”样的蓝线 ,有的部位成为封闭的小圆圈 ,其弧度向纤维软骨区的方向推进 ,几乎与跟腱纤维垂直。结果表明 ,潮线“涨潮”是由于跟腱末端区承受负荷 ,纤维软骨区不同步的钙化造成的。这是人体对负荷应力的适应性变化 ,有加大跟腱作用力臂 ,使跟腱各部分纤维均匀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蛋白70在末端病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末端病发病时机体的保护性反应机制。方法 :采用 13只体重均为 2 0 0g左右的Wistar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 5只、造模组 8只。造模组采用“电击跳跃法”造模 4周后处死 ,取其双侧后足跟腱末端 ,用ABC法进行HSP70的检测 ,最后用HPIAS - 2 0 0 0型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对照组大鼠跟腱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而造模组跟腱末端区可见大量的表达信号 :腱围组织、跟骨骨髓和腱骨关节面软骨的细胞有较强表达 ;在纤维软骨区和脂肪垫区有中等强度的阳性信号 ;在跟腱周围的腱细胞有一定的阳性信号 ;而在跟腱中央部的腱细胞、钙化软骨区、跟骨区以及跟骨内软骨岛等部位无阳性信号。结论 :末端区HSP70表达是末端病中机体的适应性反应之一。HSP70的表达与局部承受负荷状况、血液供应状况、局部细胞凋亡的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末端病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肌腱、韧带、关节囊纤维层在骨上附着部分的劳损性变性疾患称为末端病。如网球肘、肩袖损伤、棘突骨膜炎、跳跃膝、跟痛症、股薄肌征候群等均属末端病范畴。它是由于组织承担的负荷与承担负荷能力之间不正常关系的结果。由于本病在运动员中发病率高,治疗困难,一旦发病又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成  相似文献   

5.
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末端形成的特点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观察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末端形成的过程。方法 :应用家兔为实验对象 ,将前交叉韧带切除 ,然后应用半腱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 ,术后 4、8、12和 16周取材 ,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末端形成的过程。结果 :在骨隧道内的肌腱转归与在关节腔内的肌腱不同 ,未发现组织坏死和新生组织长入替代的过程。末端形成时 ,在骨与肌腱接触面先发生骨髓腔开放 ,细胞由骨髓腔向肌腱内长入 ,肌腱逐渐由软骨化转为骨化 ,末端形成是先有骨的推进过程 ,最后在肌腱刚入骨的部位形成末端。此过程需要 12周以上才能完善。结论 :与应用髌腱重建时的骨-腱 -骨的重建方式不同 ,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时末端的形成过程是形成一个新的末端。末端形成时主要是骨性部分向肌腱推进的过程 ,而不是肌腱内胶原纤维向骨长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末端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末端病大鼠跟腱末端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分布,探讨eNOS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末端病中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采用电刺激跳跃法造模,4周后处死动物,取其双后足跟腱及部分跟骨,制成观察标本,采用ImageProPlus5.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标本镜下视野照片的阳性信号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对照组主要在腱围处有eNOS的大量表达;造模组大鼠跟腱、纤维软骨、钙化软骨、跟骨、骨髓腔、腱骨关节面及腱围等部位eNOS表达明显,腱围及骨髓腔处表达最多。两组间不同部位IOD值均有显著差异。结果提示:eNOS可能参与了末端病组织血管的新生,组织结构功能适应及抑制细胞凋亡等代偿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正>正常的腱骨连接界面是一个逐渐从软组织向骨转化的过渡区域,该区域结构复杂,包含四层组织结构:纤维结缔组织、非钙化的纤维软骨、钙化的纤维软骨、骨组织[1]。它们的组成成分各不相同,纤维结缔组织层主要包含I型胶原,非钙化的纤维软骨层则主要包含了II、III型胶原,钙化的纤维软骨层包含了II、X型胶原,而骨组织部分仅仅包含了I型胶原[2,3,4]。这种结构有传递、缓冲应力的作用,还可以在肌腱修复、胶原重塑中起到  相似文献   

8.
肌腱及韧带附丽区因慢性损伤所致的末端病,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如肩袖损伤、网球肘,髌尖病、腘绳肌起点损伤等。究其病理同属末端病。此病在运动损伤中多属“运动技术病”,其发生与运动技术特点有明显的关系,因此一旦发生,病虽小,却常常严重影响正常训练及成绩提高。为此,多年来一直是运动创伤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兔跟腱末端病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正> 腱或韧带在骨上附着点结构称为“末端区”。末端病是末端区的损伤性变性疾患,多系慢性损伤所致。由于不同运动项目的要求不同,在运动员中造成不同类型的末端病。如肩袖损伤、网球肘、棘突骨膜炎、股薄肌症候群、跳跃膝等。末端病使运动器官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骨腱结合部损伤及其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骨腱结合部损伤部位及其原因骨腱结合部(肌腱在骨的附着部位,bone-tendonjunc tionorinsertion)损伤是运动员常见损伤之一,局部的长期超负荷牵拉与疲劳性骨折相似的损伤部位未得到充分的时间修复是主要原因[1],其多发部位有髌腱、肩袖止点、跖肌腱和跟腱等处。髌腱骨腱结合部的损伤病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急性撞击性损伤;另外一类则是慢性损伤,即髌腱末端病。末端病(Enthesiopathy)是指腱或韧带止点部因劳损而引起的组织变性改变[2]。运动训练中有许多起跳、半蹲位防守或者移动动作,给髌腱带来了沉重负担。髌骨骨腱结合部劳损是跳高、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循环训练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循环训练对训练性末端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7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跑步训练组、跳跃训练组、循环训练组(n=18),各组于第2、3、4、6、8、10周时随机处死3只动物,取双侧后足跟腱末端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病理学评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光镜观察显示,跳跃训练模式下末端区组织腱纤维部分和纤维软骨部分受损严重;跑步训练模式下末端区组织腱纤维部分受损严重,纤维软骨部分受损较轻;与跳跃训练组及跑步训练组比较,循环训练模式下末端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跳跃训练组第2、3、4、6、8、10周时跟腱末端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1.17±0.12、2.19±0.15、3.23±0.20、4.66±0.16、4.71±0.18、4.63±0.13,而跑步训练组分别为1.16±0.13、1.15±0.14、2.18±0.12、2.99±0.15、3.98±0.16、4.01±0.12,跳跃训练组病理学评分升高早于跑步训练组,且从第3周起其分值即明显高于跑步训练组(P<0.05),两组评分差异主要源于潮线的变化.循环训练组第2、3、4、6、8、10周时跟腱末端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1.13±0.14、1.16±0.17、1.15±0.13、2.18±0.13、2.17±0.12、2.92±0.11,早期阶段病理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在训练晚期(6周以后)评分升高,但其分值低于跳跃训练组及跑步训练组(P<0.05),且评分改变主要源于腱周组织和潮线的病理学变化.结论 循环训练可以为跟腱末端区组织塑形改建提供充分的修复时间,降低末端区组织受损程度.应用循环训练法不仅可有效预防末端病的发生,还可促进末端区组织的塑形改建,增强其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12.
滑膜骨软骨瘤病又称关节软骨瘤病、骨软骨瘤病、滑膜性软骨瘤病等。本病系指关节之滑膜、滑囊或腱鞘内所发生的软骨性、纤维软骨性或骨软骨性小体而言。本病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大关节,以男性青年或中年患者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及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3.
骨肉瘤X线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研究了57例骨内瘤的放射和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骨肉瘤X线上均有成骨性和破骨性改变。成骨性改变在病理学上是瘤细胞直接成骨、骨化、钙化及软骨化骨的结果,而破骨性改变在病理学上则是纤维肉瘤样区,肉瘤样间质细胞区,软骨肉瘤样区以及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的结果。还讨论了骨针、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实验为研发一种新型促进骨腱愈合材料———柠檬酸钙复合材料,并在合适动物实验模型中探究材料对骨腱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选用成年日本大白兔48只,将其随机分为6组,均采用双侧兔趾长伸肌腱模型,实验侧(右侧)注射注射型海藻酸钠-明胶-柠檬酸钙复合材料,对照侧(左侧)注射等量海藻酸钠-明胶液体。术后2、4、6、8、10、12周取材,行标本组织学染色观察,采用Image-Pro Plus 8.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肌腱周围每1mm2新生骨面积,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6周内,组织学示骨腱界面中,实验侧Sharpey纤维、纤维软骨、钙化软骨出现明显早于对照侧,骨腱间间隙明显减小;2、4、6、8、10周及12周,每1mm2中新生骨面积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周内,实验侧骨腱愈合抗牵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侧。结论可注射型海藻酸钠-明胶-柠檬酸钙对骨腱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早期。  相似文献   

15.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基质和纤维构成,无直接的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循环。软骨的损伤好发于腰、颈椎、髋、膝、肘、踝等关节部位,可见于多种疾病,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末端病等。其中,应力刺激作为一种外界环境刺激,是使软骨发生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在力学因素影响下,软骨细胞中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p38MAPK信号通路被激活,其激活后通过对细胞核内相关转录因子及激酶的调控,在软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动造成的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MRI是目前诊断踝关节损伤的主要手段,可以明确踝关节骨及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同时还能评估损伤的程度及范围。就踝关节运动损伤所致的骨损伤、骨软骨损伤、韧带损伤、肌腱损伤的影像表现及其损伤程度的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肌腱末端病是由于运动性劳损所致肌腱附丽区的变性疾患,在运动员中常见,严重影响训练,且治疗康复比较困难。是造成部队非战斗减员的主要软组织劳损之一。15例跟腱末端病,均为男性,年龄20~50岁。病史3~30年,平均14年,其中有明确的急性跟腱拉伤史者6例...  相似文献   

18.
肌腱末端病是由于运动性劳损所致肌腱附丽区的变性疾患,严重影响训练,且治疗康复比较困难,主要是软组织劳损。15例跟腱末端病,均为男性,年龄20~50岁。病史从3~30年,平均14年,其中有明确的急性跟腱拉伤史者6例,无明显受伤缓慢发病者9例。15例患者...  相似文献   

19.
黑尿病性关节炎和褐黄病 (alkaptonuricarthritisandochrono sis)是一种先天性尿黑酸 (二羟苯醋酸 )代谢障碍性骨关节病。其特点是 :从尿液中排出黑的色素 ,并沉积于软骨和软组织中 ,致使软骨、特别是可见部位的耳、鼻的软骨 ,呈现蓝灰色 ;患者的尿液放在空气中或加入碱后 ,即呈蓝灰色 ;有的患者可出现关节改变。本病性别发病率男性约为女性的 2倍。此病通常在婴幼儿期即可发病 ,并可持续终生。褐黄病系黑尿酸氧化后的产物 ,呈褐黄色 ,此种褐黄色色素沉积于纤维软骨、透明软骨、肌腱或纤维组织中而得名。…  相似文献   

20.
正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多发于负重比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以及远端指间关节等部位。病变几乎累及关节周围的所有组织,包括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关节囊、滑膜和周围的肌腱韧带等。对于该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软骨的退变方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软骨下骨的改变在骨性关节炎的起病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鉴于软骨下骨异常代谢和软骨退变对骨关节炎的影响,现在此基础上就软骨下骨异常代谢和软骨退变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