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检测了17例急性血吸虫病(急血)、14例慢性血吸虫病(慢血)和19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脂多糖(LPS)诱生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结果急血组明显升高,且与体温呈正相关;慢血组和晚血组均显著下降,以晚血组尤为显著。经消炎痛阻断前列腺素合成,3组患者的IL-1水平均显著提高,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表明IL-1在介导急血患者发热和炎症反应以及慢血感染阶段的免疫调节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吸虫病中IL-1活性的改变可能与前列腺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1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前列腺素 E1 (PGE1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技术 ,并用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检测分析感染日本血吸虫大鼠经 PGE1 治疗后肝内 、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含量变化。结果  PGE1 治疗组肝内 、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含量分别低于感染对照组 (P<0 .0 5 ) ;PGE1 治疗组及感染对照组肝内 、 型胶原的含量均与 TGF- β1 呈显著正相关 (r=0 .96 36 ,P<0 .0 5 ;r=0 .86 6 7,P<0 .0 5 ;r=0 .96 36 ,P<0 .0 5 ;r=0 .92 72 ,P<0 .0 5 )。结论  PGE1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 PGE1 抑制 TGF- β1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检测了95例各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浆纤维连接素(FN),水平,并对22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脾切除两周后的血浆 FN 水平进行对照观察,同时测定了17例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生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急血患者血浆 FN 浓度显著升高并与 IL—1诱生水平明显呈正相关;慢性血吸虫病(慢血)患者血浆 FN 水平正常;晚血组的血浆 FN 浓度明显降低,脾切除后两周血浆 FN 水平显著升高,但仍然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提示急血和晚血患者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分别被激活和受到损害,急血患者血浆 FN 水平的变化可能与 IL—1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超声显像分级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6例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肝纤维化超声分级诊断,同时检测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组和对照组均为0级,慢性血吸虫病(慢血)组主要为级,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组主要为级;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以晚血组最高,慢血组次之,急血组最低;超声分级级别越高,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含量越高。结论血吸虫病肝脏超声分级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相一致,两者结合检测,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血清抗 β1 肾上腺能受体与 M2 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水平、心钠素(ANP)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62例 DCM患者和 76例健康人血清抗β1 肾上腺能受体与 M2 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 ;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40例 DCM患者和 19例健康人血清ANP、NO水平。结果  (1) DCM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 P/ N值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或 0 .0 1) ;(2 ) DCM患者血清 ANP、NO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3 )抗β1 抗体阳性组血清 ANP、NO水平高于阴性组 (P<0 .0 5或 0 .0 1) ;(4)抗 M2 抗体阳性组血清 ANP水平高于阴性组 (P<0 .0 1) ,而 NO水平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1) DCM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抗β1 和 M2 受体自身抗体、ANP和 NO;(2 )自身抗体有致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可能参与 DCM心室重构 ;(3 )抗 β1 和 M2 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心室重构中存在不同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PTX)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 方法  4 0只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 4组 ,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组 5 0 0mg/ (kg· d)治疗 2 d,高剂量 PTX组 36 0 mg/ (kg· d)治疗 8wk,低剂量 PTX组 180 mg/ (kg· d)治疗 8wk。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观察不同剂量 PTX治疗前后肝脏 TGF-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  PTX对 TGF- 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与治疗剂量有关 ,高剂量 PTX组 TGF- β1和 、 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而低剂量 PTX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高剂量 PTX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可显著降低其肝脏 TGF-β1和 、 型胶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PTX)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 方法  4 0只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 4组 ,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组 5 0 0mg/ (kg· d)治疗 2 d,高剂量 PTX组 36 0 mg/ (kg· d)治疗 8wk,低剂量 PTX组 180 mg/ (kg· d)治疗 8wk。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观察不同剂量 PTX治疗前后肝脏 TGF-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  PTX对 TGF- β1和 、 型胶原含量的影响与治疗剂量有关 ,高剂量 PTX组 TGF- β1和 、 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而低剂量 PTX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高剂量 PTX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可显著降低其肝脏 TGF-β1和 、 型胶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疗效考核作用。方法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建立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检测血清TGF-β1、IFN-γ的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对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舒肝宁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液中TGF-β1的水平并加强IFN-γ的表达(均P<0.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及血清IFN-γ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血清TGF-β1水平和IFN-γ水平分别与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一个疗程的舒肝宁注射液虽然疗效显著,但是并不能完全逆转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血清TGF-β1、IFN-γ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药物疗效与病情评价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水平的变化 ,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液相竞争放射免疫法检测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 AP组 )、2 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SAP组 )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 (NC组 )血清 GM- CSF浓度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及 P-选择素含量。结果  U AP组血清 GM- CSF、血浆 P-选择素、v WF的水平明显高于 SAP组及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虽均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U AP患者血清 GM- CSF分别与血浆 P-选择素、v WF呈正相关 (r=0 .5 83及 r=0 .5 74 ;P均 <0 .0 1)。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 GM- CSF浓度升高 ,其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激活和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 TNF-α及其拮抗剂对血吸虫病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 型胶原的影响 ,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分析、EIA和 EL ISA检测血清和肝内 TGF-β1、 型前胶原肽 (PC )和 型胶原。结果显示 ,感染鼠肝内 TGF-β1和 型胶原主要分布在汇管区、肉芽肿内及其周围。感染后第 10 wk,未用药感染鼠血清和肝内 TGF-β1高于健康鼠 (血清 P>0 .0 5 ,肝内 P<0 .0 0 1)和注射 TNF-α感染鼠的血清和肝内 TGF-β1水平低于未用药感染鼠 (血清 P<0 .0 0 2 ,肝内 P>0 .0 5 ) ;注射抗 TNF-α感染鼠血清和肝内 TGF-β1水平则高于未用药感染鼠 (P<0 .0 5 )和注射TNF-α感染鼠 (P<0 .0 1)。同期未用药感染鼠肝内 型胶原高于健康鼠 (P<0 .0 0 1)和注射 TNF-α感染鼠 (P<0 .0 5 ) ,血清 PC 则高于健康鼠 (P<0 .0 0 1)而与后者差异不大 (P>0 .0 5 )。注射抗 TNF-α感染鼠血清 PC 和肝内 型胶原则高于未用药感染鼠 (P<0 .0 2 )和注射 TNF-α感染鼠 (P<0 .0 5~ P<0 .0 0 1)。表明 TGF-β1与胶原的增加密切相关 ,TNF-α在感染的急性期对 TGF-β1有抑制效应。血清和肝内的检测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己酮可可碱 (PTX)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前后血清 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应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在 PTX治疗前后血清 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 结果  PTX治疗可降低血清 TNF- α的含量 ,高剂量 PTX组与对照组相比 ,P<0 .0 1,而低剂量 PTX组与对照组相比 ,P<0 .0 5 ,高剂量 PTX组与低剂量 PTX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PTX治疗后可提高 IFN- γ的含量 ,高剂量 PTX组和低剂量 PTX组与对照组相比 ,P<0 .0 1,高剂量 PTX组与低剂量 PTX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高剂量 PTX组与吡喹酮组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0 .0 5 )。 结论  PTX可明显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 TNF-α水平 ,提高 IFN-γ的含量 ,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用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 (IFNγ)及I型γ干扰素受体(IFNγR1)在慢性血吸虫病(慢血)及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中表达水平,探讨IFNγ和IFNγR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和肝纤维化的关系。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血及晚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R1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慢血及晚血患者血清IFNγ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Ⅳ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采用对比分析,观察IFNγR1、IFNγ及肝纤维化指标在慢血及晚血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 结果 慢血患者IFNγR1和IFN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晚血未切脾患者IFNγR1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而IFNγ增高(P<0.01);晚血切脾患者此两项指标又恢复正常;IFNγR1和IFNγ与HA、ⅣC、LN、PCⅢ之间无相关性(r分别为0.19、0.20、0.14、0.21)。结论 IFNγR1和IFNγ之间存在相互对应关系 ,IFNγR1的表达与血吸虫病的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转移生长因子 β(TGF β)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方法 根据SLEDAI评分法 ,将 38例SLE患者分为疾病活动度轻、中、重度三组 ;应用ELISA方法测定 38例SLE患者及 3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TGF β及IL 10水平。 结果 SLE患者血清TGF 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0 .0 5 ) ,但在疾病活动度轻、中、重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SLE组血清IL 10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并且与疾病活动度指数成明显正相关 (r =0 .496 ,P <0 .0 1)。结论 临床上联合检测SLE患者血清TGF β和IL 10水平 ,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病情的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分级的关系。 方法 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 10 0例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及 2 4例正常人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 ,将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按超声肝纤维化分级并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其的关系。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血吸虫病组患者门静脉 (PV)内径明显增宽 ,血流速明显减慢 ,血流量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 ;脾静脉 (S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内径 (D)、血流速 (V)、血流量 (Q)也有类似改变。超声肝纤维化分级为 级、 级、 级血吸虫病患者的 PV内径 ,按 级、 级、 级顺序显示门静脉宽度逐渐增宽 , 级的 Dpv较 、 级均有显著性增宽 (P<0 .0 5 ) , 、 级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级较 级也有增宽趋势 ,按 级、 级、 级顺序显示门静脉血流速度逐渐降低 ,且各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级、 级、 级的 Qpv按 级、 级、 级顺序显示血流量逐渐增大 , 级较 、 级均有显著性增大 (P<0 .0 5 ) , 、 级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门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肝实质损害及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von Willebrand因子 (v WF)与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 4 0 8例年龄相近的 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是否合并血管并发症分为 :无并发症组 (1 2 5例 )、大血管并发症组 (1 2 3例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 (1 6 0例 )。观察不同组患者血清v WF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 (1 0 5名 )比较。 结果 血清 v WF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 (0 .8± 0 .4 ) U/ml;无并发症组 (1 .2± 0 .5 ) U/ ml;大血管并发症组 (1 .4± 0 .6 ) U/ ml;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 (1 .6± 0 .6 ) U/ ml;血清 v WF水平随血管并发症增多而上升 ,各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 )。L o-gistic分析表明 ,v WF既与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呈显著相关 (回归系数 β=0 .95 6 ,P=0 .0 0 1 ) ,也与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呈显著相关 (回归系数 β=1 .783,P=0 .0 1 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年龄、糖尿病病程分别与 v WF呈正相关 (β=0 .32 4 ,P<0 .0 0 1 ;β=0 .2 31 ,P<0 .0 0 1 ;β=0 .1 4 5 ,P<0 .0 5 )。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v WF逐渐升高反映了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多种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 ,AD)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5 7例患者分为AD组和VaD组进行血清和脑脊液(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及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检测。对照组2 8例均无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结果 (1)AD组CSF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Va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P <0 .0 1) ;(2 )AD组和VaD组CSF中IL- 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 ,AD组血清中IL -1β水平明显高于Va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 ;(3)AD组和VaD组血清和CSF中IL 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 5 ,P <0 .0 1) ;(4)AD组患者CSF中的TNF -α、IL -1β及IL -8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 =0 .0 6 ,P <0 .0 5 ) ;(5 )血清或CSF中的TNF- α、IL- 1β及IL -8检测水平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得分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晚期血吸虫病(晚斑)肝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晚血(观察组)肝组织中TGF-β1、MMP-1、TIMP-1表达;采用EIASA法检测观察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TIMP-1、TGF-β1、MMP-1水平。结果观察组肝组织中TGF-β1、TIMP-1表达强度与肝纤维化程度、有无合并HBV感染呈正相关(P均〈0.05);而MMP-1无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TGF-β1、TIMP-1水平及TIMP-1/MMP-1值明显增高(P均〈0.01),并与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均〈0.01),而血清MM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GF-β1、MMP-1、TIMP-1与晚血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晚血患者肝纤维化诊断和疗效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 TGF-β1、Sm ad3、Smad7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家兔肝脏中的表达变化规律 ,为逆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寻找新的途径。方法 日本血吸虫尾蚴腹贴法制备家兔肝纤维化模型 (n=4 0 ) ,按诱导时间将动物随机分为 4、8、12、16周及正常对照共 5组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m RNA表达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 、 型胶原的表达 ,且同时分别以 RT- PCR、Western blot检测原代分离肝星状细胞 (HSC)的 Sm ad3、Sm ad7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 TGF- β1m RNA表达进行性增强 ,伴有肝组织 、 型胶原含量的明显增高 ,且分别与 、 型胶原呈显著正相关 (r1 =0 .5 36 ,P<0 .0 1;r2 =0 .5 4 4 ,P<0 .0 1) ; 、 型胶原表达在肝窦壁、中央静脉壁、Disse腔、虫卵肉芽肿内及其周围 ,呈弥漫状分布 ,伴有门管区胶原纤维隔形成和窦壁完整的基膜形成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各期肝纤维化家兔 HSC中 Smad3m RNA表达增加 ,与 TGF- β1m RNA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而 Sm ad7m RNA较正常对照组一过性升高 (P<0 .0 5 ) ,第 8~ 16周表达水平则持续下降 (P<0 .0 1)。 Smad蛋白表达与其m RNA改变基本一致。结论  TGF- β1/ Smad信号通路参与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Mb和β_2-MG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清肌红蛋白 (Mb)和 β2 -微球蛋白 (β2 - M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 0例 EH患者和 30例非 EH患者的血清 Mb和 β2 - MG,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H组血清 Mb (7.6 6± 0 .5 6 mm ol/ L )和β2 - MG (2 .82± 0 .2 1mgl/ L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 .5 7± 0 .35 mmol/ L ,2 .0 4± 0 .19m gl/ L) (P<0 .0 1,P<0 .0 5 ) ,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血清 Mb和 β2 - MG水平 :高血压病 、 、 级组间依次递增 ,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伴有并发症者的也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的 (P均 <0 .0 5 )。结论 :Mb、β2 - MG可用于高血压病情及靶器官损害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采用重氮化反应法检测40例晚血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并与门脉高压的指标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以及脾/门静脉内径比值作了相关分析。结果:晚血组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但与门静脉高压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O参与晚血病理过程,是形成门静脉高压的多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