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维吾尔族患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维吾尔族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分别采用刺络放血及内服西药2种方法治疗。结果:A组止痛疗效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与B组降血尿酸和疼痛评分下降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刺络放血疗法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为城市和偏远地区维吾尔族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西药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组(对照组),分别采用电针配合西药及口服西药两种方法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尿酸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降血尿酸效果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西药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对血尿酸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刺血结合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血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1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刺血结合中药内服组(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纽取患侧行间、太白、陷谷或在疼痛关节附近找阳性点进行点刺放血并加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每12h一次,别嘌醇100mg,每日3次。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血清尿酸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消肿止痛效果最快最好,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降血尿酸效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刺血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好,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血尿酸的合成与促进血尿酸的排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加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刺血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及血清尿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镇痛效果及降血尿酸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配合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配合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予当归拈痛汤配合四妙散;对照组44例,予秋水仙碱片和别嘌呤醇,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病变关节肿胀、疼痛、活动等情况及血尿酸及血沉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5%)明显优于对照组(79.5%)(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尿酸和血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当归拈痛汤配合四妙散能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并降低血尿酸和血沉水平,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组(电针穴注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尿酸的含量。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穴注组镇痛效果及降血尿酸效果均优于西药组(均P<0·01)。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可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单纯刺血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消炎痛治疗,疗程为1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4%,两组在降低血尿酸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患者关节疼痛、红肿压痛及功能障碍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不仅能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口服西药相比,它能更好地改善痛风患者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8.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口服秋水仙碱及吲哚美心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积分、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尿酸的含量。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镇痛效果及降血尿酸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灸配合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天灸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O%,对照组为58.O%,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天灸疗法能够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法,西药组口服秋水仙碱和消炎痛,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即刻止痛效果、长期止痛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即刻及长期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龙汤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灌肠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灌肠组加用黄龙汤灌肠治疗,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腹内压,记录两组28 d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灌肠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两组治疗前APACHEⅡ、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Ⅱ、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灌肠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灌肠组28 d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15.22%(P<0.05)。结论黄龙汤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以恢复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参杞膏剂的急性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1日3次用参杞膏剂给小鼠灌胃,观察其毒性反应、死亡情况和最大耐受量。结果小鼠最大耐受量(MTD)为20.4 g/kg,相当于人用最大剂量的120倍。结论本制剂未发现毒性作用,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急性重型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述急性重型胰腺炎(ASP)的常见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某些发病机理,寻找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4年间收治的48例ASP并发ARDS25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8例ASP并发ARDS25例,发病率为52.1%,其中15例治愈出院,治愈率60%;死亡10例,病死率为20.8%。结论 ASP可导致ARDS的发生和加重,ARDS全身性的炎性反应、B超下的胰腺变化和胰周、盆腔积液的出现及低氧血症为其主要的临床特点,如何早期诊断、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管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恰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式、有效的吸氧对于ARDS的预防和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急腹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住的195例妇科急腹症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临床表现,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护士与医生的密切配合,195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观察和护理对妇科急腹症治愈率的高低,以及预后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病机特点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中医病机的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7例,分别于3个时间窗,即发病后12h内(超急性期)、发病后第3d至1周内(急性期)和发病超过3月后(陈旧性)采集临床资料,了解不同时间窗的病机构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病机以标实为主,多属寒凝痰阻;急性期除气虚痰瘀外,阴虚内热是此期特点;陈旧性心肌梗死以本虚为主,多气虚血瘀夹痰,脾肾不足水气内停亦较常见。结论:时间窗不同,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机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活动期证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俊  罗翌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7):297-298
通过对 16 6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以探讨活动期溃疡病的证型特点 ,结果显示 ,活动期胃溃疡的主要证型是脾胃湿热型 ,而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以寒热错杂为主 ,瘀血为本病的主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7.
孙海燕  黄民  关溯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80-1981
目的探索黄芪总苷(AST)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研究其镇痛作用;用脱氧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模型,测定血清淀粉酶(AMS)和脂肪酶(LPS)的活性。结果AST(20~80 mg.kg-1)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拟痛反应,降低模型动物的血清AMS和LPS水平。结论AST有镇痛作用和对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症的腹腔脏器疾病的总称,它是以急性剧烈腹痛为特征,并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或急性全身症状(中毒、体液紊乱和休克)等一系列表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变化多和病因复杂等特点。包括的病种甚广,在外科范围中,较常见者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肠梗阻、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急腹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住的195例妇科急腹症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临床表现,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护士与医生的密切配合,195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观察和护理对妇科急腹症治愈率的高低,以及预后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津利咽含片7d内连续最大剂量灌胃给药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方法:给SPF级昆明种小鼠灌服生津利咽舍片,未测出LD50,故作最大给药量测试。结果:测得最大给药量为120.0g/kg,相当于60妇成人日用量的1446倍。结论:生津利咽含片灌胃给药后,小鼠无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