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期躯干或四肢带状疱疹老年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HZ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59例和联合组30例,2组均给予HZ的常规治疗,联合组还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比较2组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病率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结果:出院3月后,对照组和联合组的PHN发生率分别为28.81%、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时联合组的N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急性期躯干或四肢HZ老年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可降低PHN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性慢性疼痛为特征。PHN在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多发,年龄是PHN的风险因素。PHN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其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明确,故临床治疗困难,目前很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均为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其中神经阻滞疗法对于治疗PHN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值得临床普遍应用和推广。本文就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进行归纳,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PSQ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PHN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盐酸度洛西汀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PSQI指数。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PHN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阻滞治疗不同部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10月至2002年6月在门诊和病房用神经阻滞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皮神经阻滞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远期后遗神经痛(PHN)效果的相关因素,为皮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于社区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0例于疼痛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应用皮神经阻滞技术进行治疗,采用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的方法,评价不同因素下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的150例带状疱疹患者中,PHN发生率为8%;疼痛的缓解程度与年龄、皮疹出现后治疗介入时间、皮损面积相关(P0.05),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即:中青年、介入治疗时间早、皮损面积小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更明显。结论皮神经阻滞技术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明确,针对特定人群的治疗效果更佳。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对社区易感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促使患者提早就医;在治疗中,评估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在适宜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皮神经阻滞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的影响。方法:选择PHN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安慰剂注射及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及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1天、治疗后1天、1周、4周、8周、2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巴喷丁及曲马多的用药量及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口服药物量及血清IL-6水平逐渐降低;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口服药物量及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血清IL-6水平与VA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能有效缓解PHN患者的疼痛,并能明显降低血清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邹瑾  王多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83-7283
目的 研究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T LIZER HA-550,简称SL)与神经阻滞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ttralgia,PHN)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3组,神经阻滞组(20例)采用神经阻滞治疗。超激光组(20例)采用SL治疗,联合组(20例)采用SL联合神经阻滞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3组镇痛效果,观察3组治疗后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lt;0.01),3组的显效率分别为30%,35%和50%;有效率分别为75%,80%和90%;无效率分别为25%,20%和10%。结论 SL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SL和单独使用神经阻滞的效果,二者结合使用具有优势互补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名亚急性期PHN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组,n=20)、加巴喷丁组(B组,n=20)和联合治疗组(C组,n=20),A组给予SGB治疗,每天1次;B组口服加巴喷丁1200mg/d;C组每天行SGB一次,并口服加巴喷丁900mg/d,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不良反应及3月内的预后.结果:三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B、C两组的NRS评分均较A组低(P<0.05);在相同时间点,B、C组的镇痛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血肿和眩晕、嗜睡,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B组遗留为长期PHN的遗留率要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PH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纯口服药物和联合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40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PHN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A组口服卡马西平、多寨平、双氯芬酸钠、B族维生素,B组在口服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应用醋酸曲安奈德、弥可保、0.4%利多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和治疗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3周和6个月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组在治疗后3周VAS低于治疗前,6个月后与治疗前无显著作差异.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3周和6个月VAS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顽固PHN止痛作用强,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0.
范文江  刘庆 《华西医学》2016,(4):700-70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复方倍他米松用于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老年PHN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复方倍他米松0.5 m L组(B0.5组)和复方倍他米松1.0 m L组(B1.0组)。C组镇痛液配方:2%利多卡因5 m L+生理盐水配成20 m L溶液;B0.5、B1.0组配方分别是在C组配方中加入0.5、1.0 m L的复方倍他米松。同组患者于治疗的第1、8、15天皮内注射1次相同配方的镇痛液。所有患者治疗过程口服相同药物。记录患者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C组1例、B1.0组2例患者退出研究。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时,3组患者VAS、Q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0.5、B1.0组VAS、QS较C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0.5、B1.0组间VAS和Q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阻滞治疗PHN的20 m L镇痛液中加入0.5或1.0 m L复方倍他米松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皮内阻滞治疗PHN的20 m L镇痛液中加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 L较1.0 m L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柴胡舒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PH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奥卡西平片0.3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舒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变、焦虑情况(SAS评分)、抑郁情况(SDS评分)以及睡眠质量(AI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76.19%和9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SAS评分、AI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的SDS评分虽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舒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奥卡西平对PHN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的焦虑及失眠情况,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和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HZ)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PHN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共治疗3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 h睡眠时间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3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均增加(P <0.05);A组的VAS评分下降大于B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B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及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 PHN,均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发病1~2周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抗病毒药物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组(B组),每组32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1周评估一次,随诊12周,了解患者睡眠、疼痛情况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护理路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疗效、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PHN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疼痛管理路径的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分、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睡眠受干扰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临床疗效、治疗7 d、15 d的便秘发生率及治疗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SF-36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PRI评分、睡眠受干扰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0、2.859、5.067,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疗效分布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729、x2=5.741,P<0.05);治疗15 d,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84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02、9.603,P<0.05);观察组患者各维度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11~44.042,P<0.05).结论 在PHN的护理中应用疼痛管理路径模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PHN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两组患者均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SF-MPQ总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可快速缓解PHN,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纯口服普瑞巴林和联合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60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PHN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普瑞巴林;B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行神经阻滞(三叉神经、肋间神经、椎旁阻滞或腰丛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第4、5、6项)。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50%和>30%的人数,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8周VAS和睡眠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3 d VAS及睡眠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患者疼痛缓解>50%的人数和疼痛缓解>30%的人数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起效快、止痛作用强,无严重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三组:A组20例,单纯行髓核成形术;B组30例,髓核成形术后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20例,单纯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治疗前1天,治疗后3天,3个月,6个月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试验(SLRT),治疗优良率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3天VAS值、SLRT值均较治疗前一天明显降低(P<0.01或P<0.05);A组与B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VAS值、SLR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C组无明显变化;B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VAS值、SLRT值较A组与C组明显提高(P<0.05).A组治疗后3天、3个月、6个月时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5.0%、80.0%、60%,B组分别为100%、90%、83.3%,C组分别为100%、35%、30%.B组3个月,6个月优良率较A组与C组提高.结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优良率100%,提高远期优良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比较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两种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PHN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硬膜外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B组患者口服加巴喷丁+氨酚羟考酮。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5、30d,共6次,对A组和B组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威斯康星简要疼痛目录评分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需要执行补救措施的病例数。 结果:两组治疗后1、3、7、15、30d VAS评分及威斯康星简要疼痛目录评分,组间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前后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递减,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除1例患者导管脱出外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B组药物的副作用与A组相比,不良反应种类多且明显。 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PHN均有一定的效果,但硬膜外阻滞联合加巴喷丁及氨酚羟考酮治疗效果更佳,尤其是早期使用,能迅速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羟考酮超前镇痛复合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均予以常规静脉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羟考酮超前镇痛复合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1)比较不同手术时点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变化;(2)术后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评估两组苏醒质量;(3)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指标包括神经肽Y、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β内啡肽).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手术完成时、拔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min、10 min、15 min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h、6h、12 h、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β内啡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羟考酮超前镇痛复合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可提高其术后苏醒质量,缓解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方法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阻滞成功率、镇痛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胸背部带状疱疹伴神经痛患者93例随机分成两组,超声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后1、2、4、8周镇痛效果和不同疼痛缓解度比例及第8周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超声引导下完成所有48例超声组患者后入路肋间神经阻滞,阻滞后15 min测定感觉阻滞区完全覆盖皮损疼痛区域。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完成后方入路肋间神经阻滞,13例患者肋骨触摸不清改为外侧入路完成阻滞,其中6例阻滞不完全。两组患者阻滞后均未出现胸闷或呼吸困难等表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8周饮食、睡眠、情绪、日常生活、交际和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超声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后路肋间神经阻滞术安全有效,准确率高,是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有效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