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宋羽雅  赖炘懿  林洁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53(2):166-172,封三
目的: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及时有效地开展相关心理健康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3至4月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通过问卷星对581名温州市一线抗疫医务人员在线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压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DASS-21)以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共回收558份有效问卷。通过一般资料问卷、DASS-21量表以及ISI量表评估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并就人口学变量作差异比较;同时,利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其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所有受试的一线医务人员中,280 人(50.18%)存在焦虑症状,272 人(48.75%)存在抑郁症状,356 人(63.80%)存在失眠问题。女性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 <0.05);本科及以下学历、护士以及身体状况较差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P <0.01)、抑郁(P <0.05)与失眠(P <0.01)得分显著高于高学历、其他职业与身体状况较好者;工龄为3 年及以下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P <0.001)、抑郁(P <0.001)及失眠(P <0.001)得分显著低于工龄更长者。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身体状况较差(β=2.72,P <0.01;β=2.50,P <0.05;β=2.54,P <0.01)、工作压力较高(β=1.29,P <0.001;β=1.29,P <0.001;β=0.61,P <0.001)以及工作-家庭冲突较大(β=1.04,P <0.001;β=0.89,P <0.01;β=0.66,P <0.01)是疫情常态化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与失眠的风险性因素,较高的社会支持(β=-0.30,P <0.01;β=-0.51,P <0.001;β=-0.24,P <0.01)是三者的保护性因素;工龄为>3~5年(β=2.77,P <0.01)以及>5~10年(β=2.16,P <0.05)分别是抑郁和失眠的风险性因素;护士(β=-2.34,P <0.01;β=-1.39,P <0.05)是焦虑和失眠的高风险人群。结论:在疫情常态化时期需要高度关注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政府带头联动多方,通过降低一线医务职业压力,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正向 作用,开设个性化心理援助等心理服务以完善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预防与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市医学生就业焦虑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缓解医学生就业焦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在2021年10—12月,采用就业焦虑诊断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318名武汉市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得分为(77.98±6.85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亲朋好友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学生就业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医学生的就业焦虑与社会支持的各维度、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均为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60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主观支持和积极应对是就业焦虑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武汉市医学生就业焦虑水平较高,应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鼓励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就业焦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学生在局部地区疫情散发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对疫情散发的心理应激反应,为改善和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策略与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医科大学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评估,采用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筛选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 174人,SCL-90总分为(108.92±12.60)分,低于国内成人常模(P<0.001),其中因子得分≥2分者占比前三的因子分别是精神病性、偏执及恐怖。女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医学生(P<0.05);每天线上学习时长>6小时的学生焦虑因子得分比每天线上学习时长3~6小时和<3小时的学生高(P<0.05)。结论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局部地区疫情散发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女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男生,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强迫因子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医学生,每天线上学习时间越长的学生焦虑因子得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军校医学生压力、心理弹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应用社交焦虑量表(IAS)、大学生压力量表(SSCS)及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211名军校医学生进行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关系。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为93.8%。社交焦虑和压力各维度之间及心理弹性各维度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P均<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心理弹性对压力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χ2/df=2.08,P<0.05;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0.074,比较适配指数=0.98,规准适配指数=0.97,增值适配指数=0.98)。军医院校男生较女生压力更大[(24.67±15.01)分vs(20.17±13.07)分,t=2.17,P<0.05]。结论心理弹性在压力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应加强对军校医学生心理弹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西北医学教育》2019,(1):73-77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军校医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为提升其应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军校575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1)在社会支持方面,性别、年级、课余爱好、身体状况和体能强度差异显著(P<0.01);在应对方式方面,课余爱好差异均显著(P<0.05);在心理弹性方面,性别、年级、家庭月收入、课余爱好、身体状况、体能频率、体能强度上差异显著(P<0.05);(2)积极应对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心理弹性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性、力量性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3)将应对方式两个维度作为因变量,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心理弹性三个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及其他支持和坚韧性对积极应对方式均有正向预测作用,有效解释38.9%;坚韧性对消极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乐观性对消极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有效解释5.7%。结论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对军校医学生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军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感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水平,进而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军校医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应激水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军校医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应激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编的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对4754名军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军校医学生PSQI总分为6.02±2.75,心理应激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010-0.411之间。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影响军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心理应激源依次为学习问题和适应问题。结论军校医学生睡眠质量受心理应激影响显著,主要心理应激源为学习问题和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心理韧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04例肾移植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心理痛苦温度计及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评价肾移植患者的心理韧性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肾移植患者心理韧性总分为(59.61±14.81)分,其中乐观性评分低于力量性和坚韧性评分(P<0.05);肾移植患者心理痛苦度、创伤后应激反应总分分别为(3.63±1.95)、(37.86±14.94)分.心理韧性与心理痛苦程度、创伤后应激反应得分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医保类型的肾移植患者心理韧性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收入、文化程度和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患者心理韧性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肾移植患者的心理韧性有待提高,对于收入及文化程度较低、创伤应激反应较高的患者,应努力调动社会支持和帮助,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41-146
目的 调查寒假期间中国医学生的心理状态。方法 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0 年1 月1 日~2 月29 日对2201 名来自于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等地区的医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和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评估,采用SPSS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寒假期间中国医学生焦虑、抑郁和压力的发生率分别为10.9%、26.2%和44.2%。(2)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家庭年收入、家庭关系是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家庭年收入、家庭关系是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是压力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寒假期间中国医学生主要存在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和压力症状,进一步研究揭示性别、目前学业阶段、家庭年收入、压力源、家庭关系在中国医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全国各高校均根据自身情况,利用国家、省及学校等相关网络教学资源,开展了全面的线上教学活动,在做好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及时转变教学及学习方法,保障医学生的学程不间断。通过对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医学生在线学习状况调查,及时掌握医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并对医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反馈,不仅可以较为真实掌握医学生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在线学习现状,更可在此基础上对医学生在线学习整体情况进行科学评价,为医学院校今后开展在线教学提供相关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军队院校医学生坚韧性水平,探索医学生坚韧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543名某军队院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04份,有效回收率92.8%。军校院校医学生坚韧性平均得分为72.91±13.03,其中韧性维度均分最高,其次依次是控制、投入和挑战;预测军队医学生坚韧性的因素有:参加课外活动频率(β=0.121,P<0.001)、自我效能(β=0.432,P<0.001)、朋友支持(β=0.170,P<0.001),以上因素可解释军校医学生坚韧性27.5%的变异量。结论 军队院校医学生坚韧性水平有待提升;可通过鼓励参加课外活动、提升自我效能、增加朋友支持等途径提升军校医学生坚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大灾害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对重灾区的16名重性精神病患者(A组)、62名普通受灾群众(B组)以及轻灾区的普通受灾群众(C组)66人进行调查。结果:三组PTSD发生率分别为73.3%、16.1%和28.8%;A组被调查对象没有任何变量能够顺利进入回归模型中;B组被调查对象的PTSD相关因素只有"洪水当时感到害怕/无助/恐怖"一个变量;C组被调查对象有"目睹或接触了尸体"、"洪水当时感到害怕/无助/恐怖"二个相关因素。结论:PTS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灾后关注重灾区的同时也要给予非重灾区以适当的关注、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1年后全封闭管理期间军队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 采用自编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7项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患者健康调查问卷9(PHQ-9)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量表对某部294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疫情暴发1年后长期全封闭隔离管理期间军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87.4%.有47.5%(122/257)的官兵表现出抑郁症状,29.6%(76/257)表现出焦虑症状,39.7%(102/257)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30.4%(78/257)存在失眠症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自尊是抑郁(β=0.145、-0.544,P均<0.01)和焦虑(β=0.192、-0.515,P均<0.01)的影响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自尊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β=0.233、0.126、-0.484,P均<0.05),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自尊是失眠的影响因素(β=0.118、0.135、-0.456,P均<0.05).结论 在COVID-19疫情暴发1年后的全封闭隔离管理下,部分官兵出现了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失眠症状,提示在疫情暴发1年后封闭管理期间仍应重点关注军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工作,提高疫情期间的军人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军医大学学生同理心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自编一般人口学问卷、中文版杰弗逊同理心量表医学生版(JSPE-S)、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和压力知觉量表(CPSS)为调查工具,于2016年6至10月,便利抽取某军医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类别学生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发放问卷683份,回收有效问卷594份,有效回收率86.97%。纳入研究学生的医学同理心得分为(104.11±19.66),总体水平中等偏上。一般同理心得分为(51.63±10.08)分,属中等水平。不同性别、专业、专业满意度、未来从事专业工作意向及有无相关课程学习经历的学生,医学同理心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同理心水平与压力知觉水平呈中度负相关(r=-0.392,P=0.000),与一般同理心呈中度正相关(r=0.298,P=0.000)。结论 军医大学学生的医学同理心水平需加强,应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其同理心水平。  相似文献   

14.
SARS期间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研究在SARS这一特殊时期,医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②方法 在SARS期间对唐山市156例医学生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社会支持程度的调查。③结果 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分与SCL—90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与症状总分、躯体化分、人际关系敏感分、抑郁分、焦虑分、敌对分、恐怖分有显著相关。表明社会支持利用度越高,心理健康程度越高。而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与SCL—90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或负相关.无显著性。④结论 在SARS这一特殊时期,医学生的社会支持利用度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而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4月15至30日,选取上海市3所大学,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网络调研。采用问卷星调研平台设计调查问卷,收集高校学生人口学资料;采用改编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评估情绪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睡眠质量。结果 共1 195名大学生纳入研究,其中男531例、女664例,年龄17~39岁。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负性情绪较多,主要有焦虑(46.6%,557/1 195)、难过(28.9%,345/1 195)、紧张(25.0%,299/1 195)、害怕或恐慌(21.3%,255/1 195);正性情绪中除平静(55.9%,668/1 195)外,其他正性情绪较少。17.6%(210/1 195)的学生报告主观睡眠质量不佳,有18.8%(225/1 195)、17.3%(207/1 195)和14.8%(177/1 195)的学生存在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早醒和睡眠不足问题。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区、居住状态为情绪状况和睡眠状况的影响因素,所学专业是情绪状况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普遍存在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不佳问题。对于年龄较大、女性、硕士及以上学生、此前处于国外或湖北地区、处于被隔离或被观察状态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应给予重点关注与关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探究优秀毕业学员最需要的品质。方法 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访谈某军医大学优秀毕业生组40人及普通组42人,请受访者回忆在过去工作中印象深刻的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各3个事例,并填写《核检表》。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标记和归类,进行访谈录音数据分析、胜任特征频次、是否优秀毕业生的采集点的比较等。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频次最高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前9项胜任特征分别是内在素质(82人,100%),临床医疗服务能力(52人,63.4%),持续学习能力(36人,43.9%),团队合作能力(38人,46.3%),有事业心、坚持医疗与国防事业(66人,80.5%),有进取心、追求卓越(46人,56.1%),有责任心、持之以恒(42人,51.2%),有行动力、积极主动(42人,51.2%),善于协调与团队成员的关系(36人,44.0%)。优秀毕业生提到信息技术和工具应用能力(χ2=6.80,P=0.009),掌握英语,学习、分析英语原文医学文献(χ2=4.42,P=0.036),诚信正直、廉洁自律、淡泊名利(χ2=6.90,P=0.009)的比例高于一般毕业生。结论 本研究科学构建了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学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基准胜任力模型(9项频次最高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胜任特征)和鉴别胜任力模型(优秀毕业生高于普通毕业生的3项胜任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的情绪稳定性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等测量工具对军校医学生进行『青绪稳定性调查及其与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等因素的关系。【结果】EPQ量表统计结果显示,N量表分数为10.56±4.70;E量表分数为10.66±5.40;P量表分数为4.77±2.76。N量表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1或P〈0.05);E量表除与SCL-90恐怖因子无关外,与其余因子呈负相关(P〈0.01);P量表除与SCL-90恐怖因子无关外,与其余因子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军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提高医学生情绪稳定性,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现状及与抑郁、焦虑症的关系。方法 对8所院校的1 629名全日制医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测量工具包括学校归属感量表(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scale,PSSM-18)、9条条目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the 9-item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和7条目广泛性焦虑量表(7-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对学校归属感、抑郁症和焦虑症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SSM-18与PHQ-9、GAD-7得分间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归属感缺失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得分为(77.31±14.12),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5.97%(423/1 629)和21.92%(357/1 629)。PSSM-18得分与PHQ-9得分(r=-0.52,P<0.001)和GAD-7得分(r=-0.49,P<0.001)均呈负相关。在校正协变量后,低归属感的学生出现抑郁症的风险是高归属感学生的4.33倍(OR=4.33,95%CI=2.48~7.43),出现焦虑症的风险是高归属感学生的5.85倍(OR=5.85,95%CI=3.76~8.15)。结论 归属感缺失增加抑郁症和焦虑症出现的风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应加强健康宣教和支持服务,提高医学生的归属感,缓解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