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MR多期动态增强参数用于预测NAC疗效的价值。方法:应用3.0T MR对90例经NAC治疗后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乳腺扫描。采用病灶兴趣区(ROI)高值法和手绘ROI法绘制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记录TIC各相关参数值。采用t检验比较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和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NAC后乳腺癌病灶各参数的差异。以术后病理MHR者为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MR多期动态增强参数预测MHR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乳腺癌NAC后不同MP术后评级组,两种ROI测量方法测得的病灶第二期强化程度(SI2%)、峰值强化程度(SIpeak%)、最大线性斜率(Smax)参数均有显著差异,MHR组参数值低于NMHR组(P<0.001)。由ROC曲线下面积可得ROI高值法对乳腺癌NAC后手术病理分级的预测能力略优于ROI手绘法。ROI高值法预测MH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SI2%=83%、SIpeak%=229.45%、Smax=404.995。结论:NAC后乳腺癌病灶采用ROI高值法和手绘法测得的MR多期动态增强参数,均可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ROI高值法优于ROI手绘法。  相似文献   

2.
表观扩散系数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化疗第1周期后ADC的变化,预测新辅助化疗反应的价值.方法 20例21个病灶经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于阿霉素类和紫杉类抗肿瘤新辅助化疗前1周之内、第1周期化疗后(18~21 d之内)、术前1周之内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增强扫描,根据增强MRI肿瘤的变化,将其分为反应组及相对无反应组,对2组肿瘤初始ADC及化疗第1周期后ADC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反应组15个病灶化疗前初始ADC为(0.98±0.15)×10-3 mm2/s,化疗第1周期后升高到(1.22±0.23)x 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无反应组6个病灶化疗前初始ADC为(1.09±0.08)×10-3mm 2/s,第1周期后为(1.11±0.07)×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组初始ADC低于相对无反应组(P<0.05);肿瘤初始ADC与化疗第1周期后ADC的变化值呈负相关关系(r=-0.51,P<0.05).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肿瘤初始ADC值及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后ADC值变化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价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新辅助化疗(NCT)的早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32例LABC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75mg/m2静脉推注,第1天给药,3周方案)进行NCT治疗.每21d为1个周期,至肿瘤缩小到可手术或保乳手术可行时停止化疗.于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后和手术前行DWI扫描,分析肿瘤体积、ADC值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20例(62.5%,95% CI 45.7%~79.3%)患者行2个周期化疗后出现整体有效(OR),临床完全缓解(cCR)率及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156% (5/32)和9.4% (3/32):疾病稳定(cSD)率为34.4% (11/32),疾病进展(cPD)率为3.1% (1/32);第1个NCT后,cCR+部分缓解(cPR)组AD)C值显著增加[化疗前ADC值为(0.98±0.16)×103mm2/s,化疗后为( 1.22±026)×103mm2/s] (P< 0.001).化疗前cCR+cPR组初始ADC值显著低于cSD+cPD组[(1.13±0.06)×10-3mm2/s](P<0.001).初始ADC值与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呈负相关(r=-0.58,P=0.02);化疗后肿瘤ADC值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正相关(r=096,P<0.001).结论 乳腺癌病灶初始ADC值及NCT后早期ADC值变化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对NCT敏感性和化疗早期评价乳腺癌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NAC)前后其DCE-MRI扫描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PE)程度的变化,探讨其在乳腺癌NA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病理确诊并接受了NAC治疗的71例HER-2阳性的单侧乳腺癌患者,这些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了乳腺DCE-MRI扫描,并且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IDS标准定性评价健侧乳腺的BPE水平,对这些患者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研究,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pCR)组及非pCR组,对各组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pCR组、非pCR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采用配对设计非参数方法分别对两组内NAC前后的BPE程度进行比较;其次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的BPE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C疗效的相关因素;所有分析中定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CR组与non-pCR组NAC后肿瘤最大径有显著差异(P<0.001);(2)pCR组与non-pCR组N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46名接受全程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外照射25次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扫描,每次扫描均测量肿瘤的直径及ADC值。根据治疗结束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完全有效组(CR)、部分有效组(PR)及无效组(SD)。计算并两两比较各次 MRI扫描测得的肿瘤ADC值及直径的动态变化值。结果:CR 组在治疗2周及外照射25次的 ADC值提高均高于 RP 组及 SD 组(P<0.05),治疗结束后 CR 组的 ADC 值与 PR 组及 SD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放化疗2周后及外照射25次后各肿瘤组(CR、PR、SD组)的ADC 值、肿瘤最大直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作为预测及监测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MR扩散加权成像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 DWI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 36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顺铂+甲氨喋呤+表阿霉素+异环磷酰胺)前、后进行常规MBI、DWI.检查采用1.5 T超导型MR仪,测定化疗前、后肿瘤内活性肿瘤组织、坏死区及肿瘤平均ADC值变化.术后病理肿瘤坏死率评估按Huvos标准分级.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检验化疗反应不同2组病例的各项指标.结果 36例化疗后肿瘤内活性肿瘤组织和坏死区的ADC值分别为(1.06±0.30)×10-3mm2/s和(2.39±0.44)×10-3mm2/s,坏死区ADC值明显高于活性肿瘤组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P<0.05).25例化疗反应良好组肿瘤平均ADC值由化疗前的(1.18±0.19)×10-3mm2/s增加至化疗后(2.27±0.20)×10-3mm/s,11例化疗反应不佳组的平均ADC值从化疗前(1.45±0.11)×10-3mm2/s增加至化疗后(1.83±0.16)×10-3mm/s,两组间化疗前后ADC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1,P<0.01).结论 DWI能够区分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内活性肿瘤组织与坏死组织,进而对骨肉瘤化疗效果的评估有一定价值,结合常规MR检查,对手术计划的制定、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基于介入治疗的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法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及病理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1年10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3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两组,A组18例,单纯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术中用药为顺铂、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B组14例,用艾素全身静脉化疗联合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只用顺铂行化疗栓塞。结果:A组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94%(17/18),B组为93%(13/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经新辅助化疗后可手术率为83%(15/18),B组为85%(12/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b期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者,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旁浸润率两组比较B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两种途径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和手术难度相当,艾素联合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对改善宫旁浸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DWI是观察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功能性成像方法,可通过测量ADC值反映组织中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宫颈癌DWI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正常子宫颈各层结构和宫颈癌组织的DWI特点及其组织学基础、DWI和ADC值在评价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评估宫颈癌放化疗效果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准确评估及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反应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MRI可以反映肿瘤形态、乳腺背景实质强化、肿瘤血流灌注及水分子扩散运动变化等重要信息,对评估和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重要作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可以从医学图像中获取定量和高通量的特征,反映肿瘤的异质性,从而实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精准评估及预测。就MRI评估及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MRI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疗效评估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了解乳腺MR检查对乳腺癌NAT疗效评价指标以及对乳腺癌NAT后术前评估价值,特别是MR检查对乳腺癌NAT疗效评价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对影像和临床医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后肿瘤呈向心性退缩时,MRI预测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确诊,并行NAC的17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RI完全反应(mCR)与非mCR、pCR与非pCR组间肿瘤退缩模式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对所有患者及肿瘤呈向心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及纹理特征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3例NACT的宫颈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及无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所有患者NACT治疗前一周行DCE-MRI扫描,并获得定量参数 [最大斜率(Maxslope)、对比增强率(CER)、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IAUGC)、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间隙体积百分数(Ve值)]及纹理参数,比较上述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有效组的CER、Ktrans值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4、0.012),有效组Mean Value、Grey Level Nonuniformity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3、0.002),Energy显著高于无效组(P=0.024)。CER、Ktrans评估NACT疗效的AUC值分别为0.712、0.695。纹理参数评估NACT疗效的AUC值在0.647~0.716之间。将有组间差异的DCE-MRI参数、纹理参数、临床参数联合后,预测NACT疗效的AUC为0.922。结论:DCE-MRI参数及纹理参数可作为潜在的预测宫颈癌NACT疗效的影像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食管癌放化疗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00例,放疗前后均行MR-DWI检查。Kaplan-Meier并Logrank法计算生存率,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完全缓解(CR)组放疗前、放疗后ADC值均高于部分缓解(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0、-3.689,P<0.05)。肿瘤区域放疗前低ADC值组(≤1.60×10-3mm2/s)和高ADC值组(>1.60×10-3mm2/s)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1.9%、10.9%和73.3%、50.6%、39.2%(χ2=9.879,P<0.05)。肿瘤区域放疗后低ADC值组(≤2.50×10-3mm2/s)和放疗后高ADC值组(>2.50×10-3mm2/s)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2%、23.6%、14.2%和75.9%、44.1%、32.4%(χ2=5.455,P<0.05)。将放疗前低和高ADC值组按ΔADC大小分为4组,疗前高ADC值组ADC值上升较好,其生存情况最优,而疗前低ADC值组ADC值上升不佳,其预后最差,其他两组生存情况有交叉(χ2=13.096,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放疗前ADC分组为预后独立因素。结论 MR-DWI ADC值能有效预测食管癌治疗反应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4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2~3周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化疗后2-3周病灶体积缩小明显,其中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NC)14例、进展(PD)1例。结论宫颈癌根治手术前介入性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缩小原发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n CRT)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在n CRT开始前、治疗早期(治疗开始后2~3周)和治疗结束后接受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测量并计算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及肿瘤大小。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n CRT缓解程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于食管癌n CRT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并用logistic回归建立肿瘤完全缓解的预测模型。结果:共32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0例。在治疗早期及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组ADC值均显著高于部分缓解组,肿瘤大小均小于部分缓解组。ROC曲线分析显示,Size_(during)和ADC_(during)能够较为可靠地区分完全缓解患者和部分缓解患者,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08及0.831。通过Size_(during)+ADC_(during)联合模型预测肿瘤完全缓解,AUC为0.8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95.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后处理参数在早期评价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有潜在价值,其中肿瘤大小联合ADC值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食管癌n CRT早期治疗效果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辅助放化疗是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标准治疗模式的一部分,可以使一定比例的患者达到肿瘤完全缓解,进而提高手术切除率和保肛率,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MRI是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随着功能MRI技术的发展,不同成像原理衍生的定量参数可以提供更多的肿瘤生物学信息,提高MRI的临床应用价值。常规MRI序列与功能成像序列相结合的多参数MRI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新辅助治疗疗效,有助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且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MRI检查的41例骨肉瘤患者[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22.0±11.0)岁,范围11~49岁]的病历及影像资料。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肿瘤组织坏死率≥90%者纳入疗效好组,<90%者纳入疗效差组。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化疗一期结束后5 d内和完成整个化疗后测量所有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记为ADC0、ADC1、ADC2,比较疗效好组和疗效差组ADC间的差异。在化疗一期结束后的DWI(b=1000 s/mm2)和ADC图像上手动勾画病灶的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用随机分组法将数据按6∶4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SMOTE算法对训练集上的数据进行扩充,采用方差阈值、SelectKBest、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2组间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传统影像学(ADC)及影像组学模型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效能。 结果 疗效好组10例、疗效差组31例。2组患者ADC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5±0.05)×10−3 mm2/s对(1.05±0.05)×10−3 mm2/s,t=1.14,P>0.05)];疗效好组的ADC1、ADC2高于疗效差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4±0.10)×10−3 mm2/s对(1.10±0.06)×10−3 mm2/s,t=−2.92,P<0.05;1.68(1.55,1.85)×10−3 mm2/s对(1.33±0.06)×10−3 mm2/s,Z=−2.61,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ADC1≥1.34×10−3 mm2/s时,其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1%,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95%CI:0.629~0.965);当ADC2≥1.51×10−3 mm2/s时,其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71%,AUC为0.777(95%CI:0.588~0.967)。从化疗一期结束后的DWI和ADC图像中共提取出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按6∶4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24(疗效好:6,疗效坏:18)∶17(疗效好:4,疗效坏:13)],将训练集数据扩充为70(疗效好:20,疗效坏:50),经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后,最终得到5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包括Interquartile Range、Skewness、Uniformity、Median、Maximum。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中该模型预测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ROC曲线的AUC为0.881(95%CI:0.811~0.942),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74%;测试集中AUC为0.769(95%CI:0.515~0.933),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69%。 结论 基于MRI 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效能优于传统影像学(ADC),在临床应用中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ADC值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探讨宫颈癌ADC值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46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3.0 T MRI常规扫描及DWI检查,20例成年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DWI。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全层、内膜层、结合带、肌层ADC值。分析宫颈癌ADC值与肿瘤体积、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宫颈癌ADC值为(0.924±0.110)×10~(-3)mm~2/s,低于正常宫颈全层ADC值(1.626±0.242)×10~(-3)mm~2/s、内膜层ADC值(1.590±0.311)×10~(-3)mm~2/s、结合带ADC值(1.361±0.203)×10~(-3)mm~2/s、肌层(1.911±0.305)×10~(-3)mm~2/s(均P0.05)。肌层ADC值最高,内膜次之,结合带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鳞癌ADC值(0.927±0.113)×10~(-3)mm~2/s与腺癌ADC值(0.856±0.093)×10~(-3)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宫颈癌ADC值为(0.932±0.118)×10-3 mm2/s,Ⅱb~Ⅳ期为(0.920±0.109)×10-3 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ADC值与肿瘤体积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r=-0.473,P=0.026)。低分化宫颈癌ADC值为(0.805±0.065)×10~(-3)mm~2/s,低于中/高分化组宫颈癌ADC值(0.952±0.099)×10~(-3)mm~2/s(t=-2.938,P=0.008)。结论:ADC值测量有助于鉴别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ADC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NAC)后MRI上乳腺肿瘤的不同退缩模式,探讨不同退缩模式对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8月-2019年5月经术前穿刺活检及NAC后手术病理证实为单侧乳腺癌,且NAC前及NAC 8周期结束后手术前一周内均进行了MRI检查的50例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乳腺癌平扫及增强扫描。由2位医生分别阅片,分析肿瘤的退缩模式,将其分为3型:向心性退缩;碎片样退缩;混合型退缩。根据NAC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pCR)组和非pCR组。记录NAC前经穿刺活检病理检测的肿瘤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 Ki-67的表达情况,并将乳腺癌分为Lunim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四种分子分型。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pCR组及非pCR组各项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Kappa检验评价2位医师对肿瘤退缩模式分类评价的一致性,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肿瘤强化模式及退缩模式在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且比较NAC前肿瘤的不同强化模式在NAC后退缩模式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NAC后经手术病理证实,pCR组16例,N-pCR组34例。pCR与非pCR组间,年龄、绝经状态、病灶最大径、治疗前淋巴结是否转移、T分期、分子分型、肿瘤内ER、PR和Ki-67的表达状态、MRI上肿瘤强化方式及NAC前BPE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异常(P均>0.05);HER2状态和退缩模式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医师对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定性评估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为0.719)。不同分子分型间肿瘤退缩模式及NAC前肿瘤强化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向心性退缩组、碎片样退缩组及混合型退缩组NAC前MRI上肿瘤强化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NAC后肿瘤退缩模式及HER2状态是影响疗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乳腺肿瘤NAC后在MRI上的退缩模式及术前HER2表达状态可作为评估NAC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HER2受体阳性的乳腺肿瘤NAC的疗效更佳,pCR患者NAC后肿瘤表现为向心性退缩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