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脏是造血系统重要的实质器官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脾的结构和功能,脾与其它造血器官及与外周血细胞的产生和分布之间的关系虽已有所了解,但对其全面生理功能的认识仍欠深入。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DNA聚合酶β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①DNA聚合酶β参与DNA修复合成的功能区域以及重要活性氨基酸;②DNA聚合酶β活性调控机制;③DNA聚合酶β在放射生物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DNA聚合酶β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1)DNA聚合酶β参与DNA修复合成的功能区域以及重要活性氨基酸;(2)DNA聚合酶β活性调控机制;(3)DNA聚合酶β在放射生物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为什么DNA损伤修复受到那么多的重视,分析起来可能有三方面原因:(1)从能源问题上看,人类面临寻找新的能源,无疑核能是最经济最干净的一种。将来工业用能源必然是核能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DNA聚合酶β是由单条肽链组成的小分子蛋白,它的主要功能与DNA损伤修复有关。本文就该酶的结构与催化反应、对DNA辐射损伤的修复作用、生物学功能、基因结构以及调控成分等作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8.
细胞遗传学指标在慢性放射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用染色体畸变估算全身一次比较均匀的X、γ射线和中子的过量照射时的生物剂量比较准确 ,对不均匀和局部照射可给出相当于均匀照射的等效剂量当量。淋巴细胞微核也已被用作估算受照射剂量的指标 ,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在慢性放射损伤时 ,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变化特点及其在慢性放射病诊断中的作用 ,是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 81 87) [1] 中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和 /或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 ,作为慢性放射病诊断的参考指标。到目前为止 ,还不能用染色…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病患者的放射治疗,对人体伴有两种平行的有害并发症:在照射剂量不足时,肿瘤的治疗不彻底;在超剂量照射时,周围正常的组织可能发生明显的损伤。放射治疗以后患者寿命的提高,导致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的增加。因此,研究放射损伤的各个方面(发病机制,发生放射损伤与照射剂量的相关性)和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是当前迫切的任务。本文目的是提供文献资料的分析,并探索早期放射损伤和晚期放射损伤综合性放射生物学概念的关系。细胞和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损伤的发病机制。众所周知,受照射组织损伤时,在某种程度上包括组织结构的所有成份:主质、神经末梢、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DNA损伤与修复的研究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MTT法在放射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MTT法(噻唑蓝比色分析法)及克隆法分别进行了乏氧及有氧下照射HeLa-s3细胞的剂量_效应关系实验, 并以单击多靶模型分别拟合曲线。结果显示MTT法拟合度高于克隆法, 拟台参数D0值也较高, 但OER值相近, Dq及N值也相近。提示MTT法有可能取代克降法。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组学在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由Wilkin’s等于1996年首先提出,用来描述一个细胞、组织或有机体所表达的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组学(pmteomics)则是研究生物系统内特定时间或特定条件下蛋白质表达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DNA损伤应答与DNA双链断裂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多种多样的生物体中,基因组保持完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细胞发挥功能和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许多内源或外源因素如电离辐射(IR)、基因毒性剂、复制叉停止.核酸酶、减数分裂、免疫细胞V(D)J基因重排等,均可引起DNA损伤,破坏基因组的稳定性。DNA损伤发生频率很高.其中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是最严重的DNA损伤,是细胞内多种类型的DNA损伤中最危险的一种,如何及时地感直DNA的损伤并进行修复.是至美重要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γ射线照射后唾液腺组织NBS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唾液腺上皮细胞放射性损伤修复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8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健康对照组和照射组,各40只.照射组大鼠以60Co γ射线分次照射,每次3 Gy,隔天1次,共5次,累积剂量为3、6、9、12和15 Gy.应用电镜观察唾液腺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和反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分别检测照射后2~4h的腮腺、颌下腺NBS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照射组腮腺组织萎缩和损伤程度重于颌下腺.腮腺组织吸收剂量为9.12和15 Gy时、颌下腺组织吸收剂量为9和12 Gy时,NBSl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7.10、17.93、20.86,P <0.05;t=3.13和7.53,P <0.05).照射组腮腺浆液细胞吸收剂量为9.12和15 Gy时、导管上皮细胞剂量为12和15 Gy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17.91、91.29,P<0.05;t =3.09和5.62,P<0.05).颌下腺浆液细胞在12 Gy时,NBS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t=4.61和11.84,P <0.05).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及黏液细胞其NBSI蛋白表达在整个照射过程中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γ射线照射后大鼠唾液腺组织NBS1 mRNA和蛋白水平均出现下降,推测NBS1可能参与唾液腺放射损伤和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放射生物学     
079 干扰素对细胞辐射敏感性影响的究研为了弄清在没有机体防御系统影响的条件下,干扰素是否表现出辐射防护作用,作者采用 L-细胞培养进行实验。给小鼠静注含病毒的尿囊液,得到干扰素。在 L-细胞培养物上滴定其活性。以注射不含病毒的尿囊  相似文献   

18.
放射生物学     
029 经植物血凝素体外刺激的马末梢血淋巴细胞对X线照射的反应人或许多哺乳动物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受植物血凝素(PHA)刺激,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因而获得了较高的抗辐射能力,作者选用辐射敏感性比人的淋巴细胞高得多的马  相似文献   

19.
放射生物学     
072 WR-2721对大鼠腮腺的放射防护作用:照射后60天时的形态学[Pratt NE等:Int J Radiat Oncology Biol Phys 6(4): 431~435,1980(英文)] 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放疗时可影响唾液腺,引起粘膜炎,蔓延性牙腐蚀,颌骨坏死,乏味和口腔干燥。因此减轻唾液腺结构的损伤是有好处的。已证明S-2-(3-  相似文献   

20.
放射生物学     
036 19年前Vinca事故照射者的染色体畸变[Pendie B et al: Radiat Res 81(2): 478, 1980(英文)] 几个报告曾指出,电离辐射可以影响人类整体和离体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改变。职业性照射、诊断、治疗或大剂量事故照射以及广岛和长畸原子弹受害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