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肿瘤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的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共15例.侧脑室肿瘤7例,第三脑室肿瘤7例,脑室内多发肿瘤1例.均于导航指引下手术,术后常规随访,并进行Karnofsky评分(KPS).结果 15例中,单纯神经内镜下活检5例,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1例;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全切除肿瘤3例,近全切除3例.合并脑积水10例,其中9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2例同时行透明隔造瘘术.术后6例行化疗,3例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2 ~36个月,平均15.8个月.KPS> 80分12例,60~ 80分2例,0分(死亡)1例.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既可通过活检明确肿瘤的病理学性质,又可根据肿瘤的大小及性质选择单纯神经内镜切除,或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成人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成人第四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枕下后正中切口,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后打通导水管下口。结果 肿瘤全切除35例,近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3例,缄默症2例,幕上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2例,皮下积液2例。术后因脑积水死亡2例。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全切除成人第四脑室肿瘤,保护脑干功能,预防术后脑积水,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第三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和技术。方法采用显微手术和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36例,其中15例采用胼胝体入路(10例室间孔入路,5例经穹窿间入路),8例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8例采用终板入路,5例采用额上同入路。7例术后脑积水,其中3例行脑室一腹腔分流(v—P分流)、1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侧脑室扩大的局限性脑积水行透明隔造瘘术,2例放弃治疗。结果全切除肿瘤22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良好33例,差1例,死亡2例;远期随访结果(3个月至7年):良好26例,死亡8例。11例术后需要激素长期替代治疗。结论第三脑室肿瘤手术难度较大,但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内镜辅助小脑延髓裂入路(内镜组,32例)和小脑延髓裂联合小脑蚓部入路(对照组,31例)显微手术治疗的63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镜组全切除27例(84.4%),次全切除5例;对照组全切除26例(83.9%),次全切除5例。两组肿瘤全切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内镜组术后小脑缄默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31,P〈0.05)。两组患者术后新发小脑缄默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59例术后随访6~72个月,55例正常学习、生活;4例复发(3例再次手术,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能够避免小脑蚓部切开,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小脑缄默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经胼胝体-穹窿间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的方法及疗效,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学基础加以讨论.方法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16例.结果 术前1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终板造瘘术.16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5例在处理完肿瘤后做终板造瘘术.结论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系通过胚胎组织残留的透明隔间隙进入第三脑室,损伤少,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脑室肿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脑室肿瘤病例资料,其中侧脑室肿瘤10例,第三脑室肿瘤8例,第四脑室肿瘤5例。病例均接受神经内镜手术。结果脑室镜手术6例(肿瘤全切除2例,肿瘤活检及第三脑室造瘘术4例);Endoport内镜控制手术4例(肿瘤全切除3例,肿瘤部分切除及第三脑室造瘘术1例);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13例(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结论对脑室内肿瘤活检与切除,脑室镜手术比传统方法有显著优势。Endoport内镜控制手术主要用于切除血供丰富的肿瘤。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用于肿瘤残留位置较偏的病例,为手术肿瘤全切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7.
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的并发症防治(附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的并发症防治。方法对87例第四脑室肿瘤病人采用正中孔-小脑蚓部入路或结合小脑延髓裂入路分离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64例,次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并发症:脑积水6例,血肿3例,颅内感染2例,癫疒间2例,缄默症2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合并脑积水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室内肿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侧脑室5例,第三脑室4例,脑室内多发肿瘤1例。均在神经导航指引下行内镜手术,同时行第三脑室造瘘术9例,透明隔造瘘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仅行活检1例。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发现不同程度发热3例,无癫间疒发作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脑脊液磁共振电影成像(Cine MRI)显示所有病人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均不同程度改善。随访3~24个月,平均10.6个月,死亡1例,无肿瘤复发;复查MRI显示脑室体积轻度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8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既可切除肿瘤,又能重建脑脊液循环,可作为脑室内肿瘤合并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应根据脑室形态和肿瘤位置、大小、性质等在导航引导下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经神经内镜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 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前侧部肿瘤2例,底部肿瘤1例,后部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结果 4例患者中3例采用单纯神经内镜手术,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手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3~18月,患者复查头部MRI显示肿瘤无复发,脑积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神经内镜导航下可直达肿瘤所在位置,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切除肿瘤同时可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重建脑脊液循环,是一种治疗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经神经内镜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 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前侧部肿瘤2例,底部肿瘤1例,后部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结果 4例患者中3例采用单纯神经内镜手术,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手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3~18月,患者复查头部MRI显示肿瘤无复发,脑积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神经内镜导航下可直达肿瘤所在位置,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切除肿瘤同时可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重建脑脊液循环,是一种治疗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侧脑室肿瘤切除的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对33例侧脑室肿瘤病例,7例经额叶皮质、4例经纵裂胼胝体、15例经顶枕叶皮质、7例经颞叶皮质入路,应用显微技术行肿瘤切除,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20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6例。其中脑膜瘤16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细胞瘤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4例,肢体轻瘫4例,偏盲2例,远隔部位血肿1例,癫痫1例。随访时间4个月~6年,平均3.7年。18例术后恢复良好并参加工作,9例术后状况基本同术前(生活可自理),不能生活自理2例,2例星形细胞瘤病人1年后肿瘤复发死亡,失访2例。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1998年至2009年收治的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45例,对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手术操作和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切除9例;术后病理示髓母细胞瘤28例,室管膜瘤14例,星形细胞瘤3例;术后临床症状好转32例,无改善10例,恶化2例,1例患者死于严重脑干水肿;术后复查有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儿童第四脑室肿瘤首发症状多种多样,MRI对于诊断与手术有重要的意义,采取合适的显微神经外科策略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经验.方法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24例,其中第三脑室前部肿瘤10例,中部12例,后部2例.结果 肿瘤全切20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病理结果示:颅咽管瘤9例,胶样囊肿7例,星形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1例.术后并发症:近记忆力障碍6例,2个月内均有所恢复;短暂性尿崩5例,治疗1~2周后恢复;缄默症2例,1个月内恢复;脑积水4例,其中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良好,另1例术前昏迷者,术后意识状态无改善,放弃治疗.结论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前、中部肿瘤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率高,病人术后合并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膜帆入路显微手术肿瘤第四脑室髓母细胞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0年7月经膜帆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7例第四脑室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88.2%),次全切除2例(11.8%)。15例颅内压增高症状术后明显缓解;1例脑积水术后未缓解,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死亡。术后未出现小脑性缄默及眼球震颤等并发症。出院时,GOS评分5分13例(76.5%),4分3例(17.6%),1分1例(5.9%)。结论 髓母细胞瘤的治疗以显微手术为主,经膜帆入路是到达第四脑室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可减少小脑相关并发症,改善髓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侧脑室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肿瘤的临床特征和个体化显微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3例。经病理学证实室管膜瘤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4例,脑膜瘤6例,少枝胶质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1例因术后硬膜下血肿再次手术,7例因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例因严重感染并脑积水死亡。术后配合放疗和/或化疗19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2例轻残,10例生活自理,15例可参加日常工作。结论侧脑室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血供影响手术入路、疗效和病人预后。适宜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恰当的导航辅助可避免损害脑功能,提高肿瘤切除程度;恶性肿瘤术后行个体化放疗和/或化疗,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8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全部在全麻下行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顶枕入路18例,颞中回入路7例,经胼胝体后部入路3例。结果 2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5例,次全切3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24例恢复良好,3例复发后给予再次手术切除;1例患者术后1年复查示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临床表现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可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部CT及MRI是其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配合术中B超,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脉络丛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脉络丛肿瘤(CPT)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本组31例CPT中,28例为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为脉络丛癌.全部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9例患者复查CT示脑积水改善不明显。结论脑积水是CPT的突出表现,与肿瘤大小及性质不一致,手术缓解率不高。虽然脉络丛肿瘤大多为慢性起病.但仍有少数表现为急症。  相似文献   

18.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提高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8月至2002年8月连续收治的40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40例均采用了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其中全切除26例,术后全部清醒术后脑积水15例,11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发生术后缄默症6例。1例死于继发性脑干损伤,1例死于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选择正常组织受损最轻微,暴露肿瘤最直视的部位分离肿瘤,切除肿瘤及积极有效防治术后脑积水,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第四脑室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第四脑室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结果患者为女性,53岁,表现为剧烈头痛、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四肢无力等症状,影像学示第四脑室巨大肿瘤,合并脑积水。手术采用经枕下正中小脑延髓裂入路,肿瘤镜下获得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尽管脑室内神经鞘瘤罕见,且诊断困难,但该类型肿瘤为良性肿瘤,其边界清楚。因此,手术若能获得有效的全切除,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