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87~1991年在基本消灭班氏、马来丝虫病地区,进行了人群流行病学监测。一、材料与方法 1.微丝蚴血症调查.对5岁以上人群进行血检,取耳垂血6大滴(相当120μl),常规染色镜检。对查出微虫蚴血症者不予治疗,并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建立个案表,定期复查。 2.蚊媒调查在6~9月,对班氏(每年)和马来(连续3年)丝虫病地区各选一个考核前微丝蚴率较高的自然村,定人、定时、定点于20:00~22:00时室外人诱捕蚊和次日凌晨用口吸管捕光50顶蚊帐,待蚊胃血消化后解剖,并计算叮人率。二、结果 1.微丝蚴率及密度 5年调查188个村,阳性村  相似文献   

2.
对鄂西地区12个县(市)于基本消灭丝虫病2~3年后进行了横向监测。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8个县(市),血检155 235人,检获微丝蚴血症者107例,多数分散在边远山区,为以往漏查漏治者,微丝蚴率0.07%。在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县(市),血检64041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例。系以往漏查者,微丝蚴率0.0016%。  相似文献   

3.
三明市辖12个县市区,人口235万,原为纯马来丝虫病流行区,1958年平均微丝蚴率13.8%(13 3116/968 084),经3~12次查治,于1975~1983年先后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76~1991年连续进行16年的流行病学监测。一、病原学监测共血检281 236人,阳性581例(0.20%)。当地人群、迁入定居人群和外流人群微丝蚴率分别为0.01%(20/21 3173)、0.20%(28/18 699)和1.08%(533/49 364),三者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581例阳性者中,外地输入565例(97.2%)。除  相似文献   

4.
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以淡色库蚊为传播媒介的斑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经过30年的反复查治,于1984年11月经省卫生厅考核组验收,人群微丝蚴率为0.15%,达到基本消灭指标。1985年起开展丝防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监测措施1.1选择位于邳州市中部,人群微丝蚴率为0.49%的陈楼乡袁湾村作为纵向监测点,并展病原学和蚊媒监测。1.2在其余35个乡镇部分自然村,每年开展一定数量的人群微丝蛐率及蚊媒自然感染率调查,作为横向监测。2监测内容与方法2.1病原学监测a在纵向监测点内,每2年全民血检1次,对横向监测点的乡镇每年抽…  相似文献   

5.
6.
7.
苏州市于1989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根据省丝虫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1990年起,全市丝虫病防治工作全面进入巩固与监测阶段。现将9年来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监测范围与期限根据省丝虫病工作方案要求,结合苏州市的具体情况,制订苏州市丝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采取纵向与横向监测相结合。纵向监测以防治前丝虫病流行较重的吴县市东山镇湖湾村、吴江市梅堰镇三官桥村为监测点,监测年限3年。横向监测要求各县(市)(包括苏州市郊区)按照苏丹!市丝虫病防治方案,每年在流行区内广泛地进行丝虫病传染源监测,以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8.
1986年,经省级考核全市11个县(市、区)均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达标后,经过10年的系统监测,原有的微丝蚴血症阳性者逐渐转阴,蚊媒解剖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蚊。1995~1997年又开展了基本消灭丝虫病10年后的监测。监测指标和方法1监测点...  相似文献   

9.
吴江市历史上属马来丝虫病严重流行区,1958年全市平均微丝蚴率达 11. 35%。经过 30年的反复防治,于1987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了解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后丝虫病的传播趋势及防治成果的巩固情况,于1988~1997年进行了丝虫病监测。1方法1.1监测地区选择选择历史上流行较重的地区开展多点监测,对流行较轻的地区及几十年来未血检的地区进行抽查监测。1.2监测方法被监测的单位对1周岁以上的全体人群采用单耳双片法,每片采取60mm耳垂末梢血液,采血时间在晚上9时至次晨2时进行。所采血片由市防…  相似文献   

10.
沅陵县辖52个乡镇,655个行政村,总人口621384人,防治前丝虫病流行于27个乡,192个村,流行乡镇人口267811人,平均微丝蚴率为2.63%,经过20多年的反复查治和疫区居民服用3‰海群生药盐6个月等防治措施后,于1985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  相似文献   

11.
琼中县是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居民微丝蚴率平均为17%。经过大规模查治后,1984年微丝蚴率降至0.01%,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自1989年起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1986年湖南省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该病残存传染源消长规律及传播作用。方法:应用常规方法进行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纵向、横向监测以及流动人口监测,对薄弱环节采取适当的巩固措施。结果:在55个县(市)的横向监测中,末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系于1993年,蚊媒监测已有12年未查见人体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87年的13.15%至1996年降为1.06%,与非流行区人群水平相似。5个县(市)6个纵向监测点连续10-17年的观察结果,检获的11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有10例均在1-10年内阴转,另1例至14年未阴转。蚊媒监测,2个马来丝虫病监测点均未查见幼丝虫,4个班氏丝虫病监测点于第1-3年查见幼丝虫,其自然感染率为0.38%-1.98%,第4年以后均为阴性。结论: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逐年减少,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13.
涪陵市属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流行区人口129026人,防治前乡最高微丝蚴率为5.51%,平均微丝蚴率1.65%。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3~1990年开展了流行病学监测。一、病原学监测 (一)纵向监测 1986年以来共血检4次计5204人次,仅1986年检出微丝蚴阳性者1例,微丝蚴率0.06%,微丝蚴密度1mf/120μl。 (二)横向监测先后在10个乡的12个村82个组共血检8430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人,微丝  相似文献   

14.
泗阳县原属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微丝蚴血症率5.41%),经过多年综合防治,1986年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指标,1989年卫生部复核通过.现将1987~1990年的监测情况总结如下。一、方法 (一)以1985年普查时微丝蚴感染率高、原防治工作较薄弱的地区及流动人口为监测重点。 (二)县卫生防疫站统一组织人员采血(单耳双片,l20μl)、镜检,并作微丝蚴计数。 (三)收集1987~1990年应征入伍青年的体检数  相似文献   

15.
广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监测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远期效果及流行动态,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常规进行血检微丝蚴、蚊媒个体解剖检查幼丝虫和IFAT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结果:病原学监测11—20年,微丝蚴率由基本消灭后第1年的0.021%,逐年下降至第9年的0.001%,第10—20年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10年内监测覆盖率分别占乡、村和流行区人口的71.4%、29.9%和14.6%,11年以后覆盖率分别为37.0%、8.5%和3.8%,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蚊媒监测,每县、市3个以上村,共解剖人房致倦库蚊711823只、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13007只,未发现人体幼丝虫感染。IFAT检测259934人(次),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69—3.90%,与非丝虫病流行区抗体水平2.47%相近。结论:广西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我县于1984年经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自1985年开始转人巩固监测工作,结果如下: 一、监测内容和结果 (一)蚊媒监测在1985年7月对原末次发现1例血检微丝蚴阳性的孙岙乡孙岙村调查100户居民,83顶蚊帐,共查6次,捕捉到中华按蚊12只,经解剖未发现幼丝虫。 (二)人群监测于1986年开始按全县总人口的3%,选择不同地形、方位及历年来微丝蚴检出率较高的乡、村进行整群血检,至1988年4年中共检查了31 209人,其中城南乡2 017人,上灶乡8 959人,安城  相似文献   

17.
浙江黄岩市是单一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1979和1980年经省地及卫生部丝虫病考核组考核验收.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尔后,并未采取防治措施。1985~1987年人群调查18个乡镇、43个村,血检34 858人(其中10岁以下儿童5 18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99%,占流行区总人口的4.98%,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982、1985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如何巩固丝虫病防治成果,观察丝虫病的消长规律,达到消灭丝虫病。方法:从1977—1995年47个原流行县开展病原学、媒介和血清学纵、横向监测。结果:贵州省47个县连续12—18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已连续4—18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6—16年蚊媒监测无人体幼丝虫感染,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85年的23.5%降至1992年的5.7%,与非流行区人群水平相似。分析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只需对薄弱环节及时补课,不必再进行大面积查治,一般残存的马来和班氏微丝蚴血症者分别于1—3年及3—14年转阴,达到消灭丝虫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时间,马来丝虫病地区5年即可,而班氏丝虫病地区以10年以上为宜。作者将单克隆抗体和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用于现场血清学和媒介监测,由于方法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具有实用价值。结论:1995年经省内、外丝虫病防治专家组审评,贵州省已实现全省消灭丝虫病。  相似文献   

19.
沂蒙山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临沂医学专科学校预防医学教研室(临沂276002)刘刚临沂地区卫生防疫站张纪霖,平凡,康希平,刘智宝,李强民沂蒙山区原是山东省单纯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人群微丝蚴率高达15%~27%,经防治1983年...  相似文献   

20.
济宁市经过20多年海盐的反复普查普治,微丝蚴率由1956年的15.02%降至1979年0.2%,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从1979~1990年,我们采取流行病学纵横监测的方法,连续6年在各县(市)、区,对重点村居民进行丝虫病抽查,计897131人,微丝蚴血症者1172人,平均微丝蚴率0.13%。访问935例,新查出567人(其中以往未采血245人),原阳性368人(其中治疗不全程294人),且这些病人多数为1984年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