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BSCO、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等,并追查所有纳入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13年3月。纳入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比较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评分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不同疗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n=708),Meta分析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24周HBV DNA转阴率略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48周恩替卡韦组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48周恩替卡韦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的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的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A组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组,B组为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组。观察两组患者分别服药12、24、48周时生化学、病毒学及血清学转换率有无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病毒耐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12、24、48周时病毒学、生化学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2、24周时两组血清学转换率无明显差异,而48周时B组HBe 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0%vs 67.5%,22.5%vs 45.0%,χ~2值分别为4.114 3、4.528 3,P值均0.05)。B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高于A组。结论 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均可有效抑制高载量HBV DNA的复制,延缓病情进展,实现HBe Ag的血清学转换。但两种方案各有利弊,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N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8例对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0.5 mg/d,qd)和阿德福韦酯(10 mg,qd)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周和48周收集患者的血清样本检测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评估Child-Pugh评分和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4周、48周时两组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治疗24周和48周时,两组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得到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48周时,两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不良反应和病毒学突破.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85例)和阿德福韦酯组(90例),比较两组在治疗后48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0.01),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24周和36周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也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48周,替比夫定组有2例,阿德福韦酯组有1例出现病毒学反弹;两组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替比夫定较阿德福韦酯有更强的抑制HBV作用,其治疗可提高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起始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9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另33例给予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评价两组治疗24周、48周和96周时的疗效。结果在治疗24周、48周和96周时,联合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75.9%、89.7%、100%)和HBV DNA转阴率(72.4%、89.7%、96.6%)与单药治疗组(78.8%、87.9%、100%和69.7%、78.8%、87.8%)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0%和17.2%,与单药治疗组(0%和9.1%)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96周时,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37.9%,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15.2%,P﹤0.05)。结论拉米夫定起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第48周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BSCOS、SpringerLink、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在图书馆手工检索馆藏杂志。纳入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研究,其中替比夫定组632例,恩替卡韦组628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第48周,替比夫定HBV DNA转阴率77.9%,恩替卡韦HBV DNA转阴率81.1%[OR=0.81,95%CI(0.61,1.09),P>0.05];替比夫定e抗原消失率37.4%,恩替卡韦e抗原消失率24.8%[OR=1.80,95%CI(1.21,2.67),P<0.05];替比夫定e抗原血清转换率27.3%,恩替卡韦e抗原血清转换率15.3%[OR=2.11,95%CI(1.42,3.12),P<0.05];替比夫定ALT复常率76.8%,恩替卡韦ALT复常率72.9%[OR=1.24,95%CI(0.92,1.68),P>0.05];替比夫定耐药率4.9%,恩替卡韦耐药率为0.0%[OR=7.42,95%CI(1.32,41.60),P<0.05]。两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第48周,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在HBV DNA转阴和ALT复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在e抗原转阴和e抗原血清转换方面优于恩替卡韦;恩替卡韦在耐药性方面优于替比夫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和阿德福韦治疗组,每组46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 DNA 定量。结果在治疗48 w末,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转阴率达到82.61%,显著高于阿德福韦治疗组的63.05%(P<0.01);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Child- Pugh评分为(6.1±1.4)分,相比阿德福韦治疗组Child- Pugh评分(7.4±1.5)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短期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8例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和单用组,联用组56例给予阿德福韦酯同时加用8周恩替卡韦治疗,单用组62例单用阿德福韦酯。定期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ALT复常率、血清HBV-DNA阴转率均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而增加,联用组患者在治疗8周、12周及24周后,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均比单用组疗效显著(P0.05);联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短期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组,能更快地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分别利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与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拉米夫定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拉米夫定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联合组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单药组服用恩替卡韦0.5 m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周时的疗效.结果 治疗48周后,联合组的HBV DNA应答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分别为90.0%、40.0%和95.0%,远高于单药组的70.0%、15.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联合组未出现病毒学突破病例;单药组共有2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结论 对于拉米夫定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且可降低病毒耐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66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照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根据不同病毒量实施优化治疗,拟定治疗方案,其中替比夫定片治疗的97例归为替比夫定组、恩替卡韦片治疗的92例归为恩替卡韦组、阿德福韦酯片治疗的77例归为阿德福韦酯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12、24、108 w k H B V D N A不可测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消失率、转换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08 wk Child-Pugh分级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替比夫定组与恩替卡韦组患者治疗后第12、24周HBV DNA不可测率及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60.82%v s 35.06%、73.20%v s 45.45%,57.61%v s 35.06%、73.91%v s 45.45%,50.52%vs 31.17%、59.79%vs 40.26%,51.09%vs31.17%、61.96%v s 4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第108周HBV DNA不可测率及ALT复常率比较,(88.66%v s 97.83%v s 85.71%)、(96.91%v s 94.57%v s 9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第108周时H B e A g消失率及转换率均最高,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39.18%vs 20.78%、28.87%vs 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第108周Child-Pugh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组患者Child-Pugh A级所占比例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57.73%vs 28.87%、51.09%vs 21.74%、54.55%vs24.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57.73%vs 51.09%vs 5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够有效改善CHB患者肝功能,强效、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提高HBe Ag血清转换率,降低患者Child-Pugh评分,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优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王世其 《山东医药》2011,51(20):100-101
目的对比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5例慢乙肝患者并分配至单药组27例及联合组28例。单药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联合组接受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每12周随访1次,定期复查肝肾功能、HBV DNA及乙肝三系,并记录不良发应事件。结果 48周治疗结束后,单药组、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62%、67%)、ALT复常率(77%、73%)、HBeAg阴转率或血清转换率(20%、22%)、不良事件发生率(17%、19%)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未出现病毒学或生化学突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对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拉米夫定加阿德福韦的联合治疗没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两者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6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两种方案,观察所有病例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HBV DNA阴转、HBeAg阴转、抗-HBe阳转以及Child-Pugh评分分级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无一例死亡,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2.1%、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转率两组分别为92.1%、8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选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安全性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两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的疗效。结果在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和ALT复常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36.7%对14.3%,26.7%对6.7%,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ALT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疗效相当,但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eAg阴转率稍高于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并被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治疗4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HBV DNA转阴率以及血清TNF-α和IL-10水平变化。结果 在治疗48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总红胆素分别为(28.3±4.2)μmol/L和(47.4±6.2)μmol/L,谷丙转氨酶分别为(71.3±19.8)U/L和(109.7±16.1)U/L,谷草转氨酶分别为(65.3±17.4)U/L和(98.3±21.6)U/L,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8.4±4.3)g/L和(33.2±2.8)g/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0.98±0.10)和(1.14±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24周和48周,观察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5.7%和6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0%和33.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2.4±16.8)pg/ml和(32.8±22.3)pg/ml,IL-10分别为(21.2±3.6)pg/ml和(16.2±3.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较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能够更显著改善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提高血清HBV DNA转阴率,并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和24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并比较不同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时的血清HBV DNA下降值,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HBV DNA<104拷贝/ml患者的比例.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组患者的基础人口学、临床和病毒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12周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均为50.0%,ALT复常率分别为52.5%和60.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0%和5.0%(P<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0%和5.0%(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80%和70%,(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7.5%和75.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45.0%和32.5%(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5%和17.5%(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率,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12周时替比夫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思替卡韦组,但24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reg/Th17比率变化及与HBe Ag消失的关系及其对比。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HBe Ag阳性CHB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组,其中替比夫定组34例,恩替卡韦组27例,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24周、36周、48周,分别检测乙肝标志物、肝功能、HBV DNA,Treg细胞频数、Th17细胞频数。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Treg/Th17比率在第4周开始下降,至第12周达到最低值。CHB患者在各时间点Treg/Th17比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Treg/Th17比率与HBe Ag消失有显著相关性,替比夫定组12周时Treg/Th17比率低于恩替卡韦组。48周时替比夫定组HBe Ag消失率(64.7%,22/34)高于恩替卡韦组(37.0%,10/27)。结论 12周时Treg/Th17比率水平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HBe Ag消失,12周时Treg/Th17比率可能作为48周HBe Ag消失的预测因子。替比夫定组的Treg/Th17比率(12周)水平低于恩替卡韦组,替比夫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强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时的疗效。方法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mg/d和拉米夫定100mg/d。观察24、48周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学、病毒学、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积分等变化情况。结果 24周时肝功能、PTA、肝纤维化指标和Child-Pugh积分等均有所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疗程的延长无明显变化。恩替卡韦组在24、48周时分别有26.1%(6/23)及30.4%(7/23)的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48周HBV DNA水平下降值、HBV DNA阴转率恩替卡韦组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快速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以口服恩替卡韦48 w,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48 w。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变化、HBe Ag阴转率、HBe Ag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改善、HBe Ag阴转率、HBe Ag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显著促进肝功能恢复,持续抑制病毒复制,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4周时的疗效。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6例,采用恩替卡韦0.5mg/d,与32例对照组单纯支持对症治疗比较,观察24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的水平。结果:治疗24周时治疗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恩替卡韦能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并能取得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组及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观察48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的水平。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的下降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明显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