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辛小燕  杨健  徐运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8):830-832,I0004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对比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证实的9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2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形态、数量和回声特征. 结果:脑梗死组斑块阳性率76.7%,明显高于对照组(32.9%,P<0.01);脑梗死组斑块以不均质斑块(61.1%)和不规则斑块(36.8%,P<0.01)为主,且梗死侧明显.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参数检测的可靠性。方法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在体进行弹性检测,获得135个剪切波传播速度的平均值。结果帧间变异系数(CV)变化范围为0.04~0.43,帧间变异性较小。组内相关系数(CC)变化范围为0.68~0.89,P值为0.002~0.005。对每例患者进行的三次检测的剪切波传播速度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次测量速度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参数的结果比较可靠,可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量化分析体内、外不同环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参数检测的影响.方法 应用SWE技术对3例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在术前、术后分别对粥样硬化斑块相同取样区域进行测量,获得810个弹性参数的平均值,量化分析比较在体和离体条件下斑块弹性模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 在体组帧间变异系数(CVA)变化范围为0.043~0.432,离体组帧间变异系数(CVB)变化范围为0.005~0.093.在体组组内相关系数(CCA)变化范围为0.678~0.815,离体组组内相关系数(CCB)变化范围为0.755~0.999 (P均小于0.01).两组间剪切波速度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两组结果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880,决定系数R2=0.775 (P=0.002).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人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弹性参数,结果稳定、可靠.人体内的复杂环境对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弹性参数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该影响遵循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腺瘤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以期进一步减少纤维腺瘤的活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个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常规超声及SWE成像特征,根据弹性彩色图像分类法将SWE彩色图像分为4种类型,测量病灶的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最小弹性模量值Emin, 平均弹性模量值Emean,弹性标准差Estd值?分析SWE彩色图像特征及弹性模量值与年龄?病灶的包膜回声?病灶最大径?距乳头距离?距胸大肌距离?病理改变及BI-RADS分类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常规超声?SWE彩色图像特征及弹性模量值Emax,病灶的活检率分别为59.1%?27.0%?13.0%?Emax和SWE彩色图像特征与病灶的最大径有显著相关性(P < 0.05)?Emax与病灶距胸大肌距离有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SWE可以明显减少乳腺纤维腺瘤的活检率,病灶最大径?距胸大肌距离是纤维腺瘤SWE成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彩超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73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并设立43例无高血压、无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史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血流速度、平均速度、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脑梗死组发现55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5.3%.患病组颈动脉IMT[(1.25±0.33)mml和对照组IMT(0.62±0.15)m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且表面多呈不规则型.结论:腩梗死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增厚.粥样硬化斑块脂质型为主,说明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效预防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姚俊东  张周龙  王运昌 《重庆医学》2018,(23):3050-3053
目的 研究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联合超声增强造影(CEUS)技术评估不同回声颈动脉粥样斑块(CP)易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回声不同,将119例伴有CP患者分为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及强回声CP组,依次进行常规颈动脉彩超、ARFI技术、CEUS检查,观察并分析斑块的尺寸、剪切波速度、增强强度及增强比率.结果 不同斑块组间的剪切波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0.023,P<0.01);不同斑块组间的增强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2.871,P<0.01);不同斑块组间的增强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3.774,P<0.01);增强强度与剪切波速度间呈正相关(P<0.05);增强比率与剪切波速度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ARFI技术及CEUS技术对于粥样斑块的易损性的评估价值有很高的相关性,都能够作为一种可靠的量化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彩超在临床诊断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世海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16-117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86例经CT和(或)MRI确诊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并设立45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脑梗死组发现8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79.1%。患病组颈动脉IMT[(1.22±0.31)mm]较对照组IMT[(0.60±0.14)mm]明显增厚,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且表面多呈不规则型。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增厚,粥样硬化斑块以脂质型为主,说明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磊  隋秀芳 《安徽医学》2014,(6):831-832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学特征与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通过超声检查,将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按照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声学特征,分为以低回声为主(观察组)与以强回声为主(对照组),将兼有低回声与强回声的混合性回声斑块的患者计入观察组,比较两组间的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212例患者中,对照组患者101例,确诊脑梗死39例,发生率38.6%;观察组患者111例,确诊脑梗死59例,发生率53.2%。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P=0.034)。结论低回声及混合性回声斑块的稳定性较差,容易脱落引起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学特征与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崔娜  王小刚  董磊 《西部医学》2022,34(8):1230-1234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与实时剪切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0例(201个斑块),分析不同性质斑块VH-IVUS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差异,及评估稳定性斑块的价值。1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53例(脑梗死组),无脑梗死77例(无脑梗死组),比较两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VH-IVU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水平,同时分析VH-IVUS评分及平均杨氏模量评估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易损性斑块VH-IVUS评分高于稳定性斑块(P<0.05),而平均杨氏模量低于稳定性斑块(P<0.05);VH-IVUS评分、平均杨氏模量评估稳定性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和0.875。脑梗死组TG、LDL-C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而HDL-C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斑块VH-IVUS评分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而平均杨氏模量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P<0.05);VH-IVUS评分、平均杨氏模量评估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和0.822。结论 VH-IVUS与SWE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方面有较好的价值,其中SWE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43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24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2.8%,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脑梗死病灶的同侧,占85.0%,非梗死侧为12.6%;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占5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两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治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4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2%,显著高于对照组(18.7%,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梗死病灶的同侧,占72%,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占52%。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及血脂、凝血谱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惠普公司产SONOS-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110例急生脑梗死患者和41例对照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同时检测血脂、凝血谱。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8.18%,对照组为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占62.79%,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向符合率82.56%。(3)高血压、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的升高、高纤维蛋白原是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对急性脑硬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为脑梗死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医院322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269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163.9%,显著高于对照组(43.1%,P<0.05).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超声检测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早期进行临床干预以有效的预防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35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81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类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主,其次是主干部。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和非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以便临床早期干预。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12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85例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患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7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同侧回归分析显示:斑块的大小及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与脑梗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可预测老年脑梗死的进展,评估患者的预后,为老年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佑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260例,应用高分辨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ted thickness,IMT)及斑块情况?患者分为4组:IMT正常组(24例)?IMT增厚组(62例)?稳定性斑块组(110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64例)?测定血清生化指标?MMP-9?TIMP-1水平并行组间比较?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依次增高,不稳定性斑块组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 (P < 0.01)?以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lgMMP-9呈正相关?以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BMI?TG?lgMMP-9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TIMP-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SWE应用于60例健康对照者?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弹性模量检测,并对68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的纤维化分期与肝脏的SWE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与肝纤维化组的弹性模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S1期?S2期?S3期?S4期的弹性模量值分别为(7.171 ± 1.819)kPa(n=14)?(10.300 ± 3.121)kPa(n=18)?(15.540 ± 4.341)kPa(n=20)?(23.919 ± 5.698)kPa(n=16)?各病理分期间弹性模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0.807,P < 0.001)?肝弹性模量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具有相关性(r=0.783,P < 0.001)? 以肝弹性模量判断肝纤维化分期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 ,肝硬化分期≥S2?≥S3和S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0.947和0.949?结论:SWE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青老年患者的斑块超声表现特征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笔者科室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青年患者297例为青年组,选择同期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老年患者302例为老年组,同期颈动脉超声检查无斑块青年50例为空白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位置、回声特征、Crouse积分等参数。结果 青年组收缩/舒张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青年组舒张压、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值均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斑块Crouse积分、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均低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及老年组均以不稳定斑块为主,青年组以均质低回声斑块为主,且比例高于老年组(79.6% vs 36.3%,P=0.000),而老年组以不均质回声斑块为主,占56.0%。青年组斑块分布以颈动脉分叉部为主,其他部位相对少见。老年组颈动脉分叉部斑块比例低于青年组(42.8% vs 70.7%,P=0.000)。青年组脑梗死患者多见均质低回声斑块,占 87.10%,以颈动脉分叉部多见,占74.19%。老年脑梗死患者以不均质回声斑块为主,占41.67%,分布以颈动脉分叉处合并其他多部位为主,占62.5%。结论 青老年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特点及伴发脑梗死等情况存在差异,对于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的大小及弹性模量值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治疗后甲状腺的弹性模量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认为SWE技术可以较好评价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白细胞计数 (WBC)之间的关系 ,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 (斑块组 )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非斑块组 ) ,并根据斑块积分将斑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 3级 (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程度与血WBC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患者血WBC明显高于非斑块组 (P <0 .0 1 ) ,且血WBC异常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重。结论 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患者血WBC明显高于非斑块组 ,且血WBC异常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重。血WBC水平增高对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