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低新农合儿童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管理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方法分析新农合住院病人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因素,医院通过实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认识;加强医疗费用控制、建立质量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强化管理、加大督查考核力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管理措施。结果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医疗费用有所下降,病人可报销费用比例提高,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减轻。结论医护人员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严格执行新农合政策,建立并落实监管和奖惩措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才能切实降低新农合病人住院费用,提高可报费用比例,减轻参合农民负担,保障和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医院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费用控制角度谈新农合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费用控制对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文章从医疗服务的需方、供给方和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三方面谈费用控制不当阻碍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探讨解决的办法,提出措施: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改变新农合费用支付方式;规范患者不合理就医;加强立法与监管,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新农合制度在我国农村地区落地生根以来,其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采取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实现新农合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加强医疗费用指标控制等八项措施,有效解决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等问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某区新农合医疗费用问题进行分析.随着新农合的深入开展,过度医疗、小病大治、重大疾病补偿率偏低等日渐显现,采取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新农合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加强医疗费用指标控制等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总结推广云南省新农合制度建设中好的经验、做法和成效,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云南省新农合制度,文章追踪研究云南省新农合制度建设中所采取的措施、方法。结果显示,云南省在新农合制度建设中通过加强政府组织引导、保证财政投入、加强科研和分析、合理设计和调整补偿方案、加强基金监管、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可及性等措施,全省新农合制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促进新农合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我国自2003年开始逐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参合农民看病可以获得新农合基金的报销补偿。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农政策,但是在一些地区,参合农民的报销补偿好处被大幅增长的医疗费用所侵蚀,影响了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新农合管理机构应作为农民利益代表,积极承担农民“代言人”和付费第三方的角色,采取措施,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切实维护参合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朝伦 《卫生软科学》2009,23(6):607-608
为了使新农合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医疗管理部门对新农合制度运行中存在的各种困难认识不足,医疗服务机构对新农合惠民服务理念认识不足;单纯使农民受益的报销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住院人数大,基金支出大幅增长,面临基金透支风险.提出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完善制度,适时提高筹资的水平,改革新农合报销政策、探索新农合的管理机制、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分配新农合基金,设立门诊统筹基金,激发定点医疗机构在新农合管理主动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不断完善和发展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减轻农村居民医疗负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是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全面推进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综合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已纳入省、市医改年度工作目标.为此,徐州市把推进新农合综合付费方式改革,摆在农村卫生和医改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方案设计,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湖南道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实施新农合制度的重点来抓。到目前,全县共查出套取新农合基金22.11万元.扣减下拨补偿结算费用18.03万元;对5所医院下发整改意见书.暂停补偿业务,限期整改;对5名违规操作的责任医生罚款2.07万元,规定年内不能评优评先和晋升职称.并对所有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和个人在全县通报批评.撤职院长2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济南市三县2180户农村居民入户调查,研究新农合制度保障下低收入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受益及医疗费用负担的现状。[方法]按照收入水平高低将受访农村居民分为5组,运用集中指数、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差距等方法测量低收入农民卫生需要和利用、医疗费用以及补偿状况,探讨提高低收入人群卫生服务受益水平,降低农民医疗负担的方法。[结果]虽然新农合已接近全覆盖,但保障能力有限。低收入家庭医疗负担沉重,受益水平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依然突出。[结论]新农合全覆盖的同时应给予低收入农民更多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农合实施后医疗费用和农民医疗负担的变化情况,分析成因并探讨控制医疗费用的对策。方法收集安徽省石台县某医院2006-2009年的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分娩行剖宫产、单纯性小儿疝气手术治疗、脑梗塞无其它并发症等四个单病种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资料,比较新农合实施前后医疗费用以及新农合实施后农民实际住院费用的支出情况。结果新农合实行后人均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实行前,各病种平均住院费用较实施前上涨了6%-15.3%。参合患者实际支出医疗费用较非参合者低,其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11.31%-49.93%。结论新农合保障水平较低,医疗费用快速增长是限制新农合保障水平的重要因素,应加强新农合监管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自我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农合门诊统筹报账基金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省南江县自2005年开始实施新农合试点工作以来,覆盖面不断扩大,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但受益面还是偏窄,3年来新农合基金结余较多,2008年开展了新农合门诊统筹报账,但也面临着基金总量不足、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和医疗服务环节、监管环节等多方面的基金风险。文章结合南江县在开展门诊统筹报账试点工作中的有益探索,认为要搞好门诊统筹报账,必须要科学制定补偿方案,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上涨,严格定点医疗机构准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在强化医疗机构监管上狠下功夫,才能确保新农合基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越来越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尤其是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费用,新农合平均实际补偿水平已经超过了50%,但对于一些重大疾病,其医疗费用高昂而且大多需要在高级别医疗机构就医,新农合实际补偿相对较低,仍是导致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功能定位上存在缺陷,筹资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补贴标准过低,对减轻农民负担收效甚微等。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立法,大力发展风险型“新农合”,扩大“新农合”的实施规模,提高其抗风险能力,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增加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改进“新农合”的筹资制度,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功能定位上存在缺陷,筹资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补贴标准过低,对减轻农民负扭收效甚微等。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立法,大力发展风险型“新农合”,扩大“新农合”的实施规模,提高其抗风险能力,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增加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改进“新农合”的筹资制度,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6.
黔江对新农合医药费用综合控制的措施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举措。在基金筹集与使用、运行管理与监督、服务提供与监管等若干环节中,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医疗收费的监管,降低服务成本、控制医药费用,有效遏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难点,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文章通过对南通市2003 ~ 2011年新农合制度运行情况及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新农合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新农合立法工作、健全筹资机制、缩小城乡医保差距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始县自2003年9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试点以来,始终把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重点,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新农合基金的有效利用。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了解新农合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分析原因,为农村疾病的防治以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以第一诊断为疾病分类统计依据,将4年中的新农合出院病例按费别进行排序并统计。结果新农合住院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以慢性病为主。从排序上看消化系统疾病排第一位,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州农村人口健康的重要疾病。结论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应建全新农合组织管理机构,确保新农合政策落实;加强医疗监管,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新农合患者负担;深入农村向农民开展健康教育,加大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的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开展以来广大农民的受益程度.方法 一是计算参加新农合人员住院费用补偿比的变化情况;二是计算新农合对农民灾难性卫生支出的缓解情况.结果 农民参加新农合人员住院费用补偿比从2004年的32.4%逐年提高到2007年的45.4%.抽样调查的样本区县调查数据显示新农合对农民灾难性卫生支出的缓解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在近年医疗费用、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医疗服务需求都有明显提高的条件下,新农合仍能明显降低农民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而且其作用强度不断提高,充分说明新农合筹资增加的程度大大超过了医疗费用和农民医疗服务需求的上涨速度,新农合发挥缓解农民因病致贫的作用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