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运动血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功能(FMD)的关系。方法将102例受试者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组,采用胶乳比浊法测定hs-CRP,当日或次日行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检测FMD,行活动平板试验,测定运动前、达亚极量负荷后即刻及休息6min时的血压。根据运动高血压的定义将两组分别分为运动血压正常亚组和运动高血压亚组。分别比较: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之间,正常血压组内的运动血压正常亚组(A组)与运动高血压亚组(B组)之间,高血压组内的运动血压正常亚组(C组)与运动高血压亚组(D组)之间的hs-CRP、FMD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①与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的hs-CRP显著升高,FMD显著减低(P<0.01)。②在正常血压组内,B组的hs-CRP较A组显著升高,FMD显著减低(P<0.05)。③在高血压组内,D组的hs-CRP较C组显著升高,FMD显著减低(P<0.05)。结论运动高血压与hs-CRP、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高血压的预测指标,对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脂餐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血压杂志》2002,10(4):332-335
  相似文献   

3.
李芳  姚丽霞  苑晓烨  杨爽 《山东医药》2010,50(33):53-5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二维超声成像扫描法检测老年高血压凌晨血压增高患者与非凌晨血压增高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进行动态血压及血脂的检测。结果两者凌晨血压增高值、凌晨收缩压、凌晨舒张压、凌晨脉压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静息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 60例静息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行6min步行试验,按运动后的血压是否增高分为运动血压增高组(增高组,n=30)和非增高组(n=30).同时选取30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运动前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运动前后血浆NO和内皮素-1浓度,记录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10min、20min、30min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 结果 FMD增高组(0.084±0.01)%显著低于非增高组(0.13±0.01)%和对照组(0.15±0.02)%(P〈0.05).运动前增高组NO浓度低于、内皮素-1浓度高于非增高组和对照组;3组运动后即刻NO浓度较运动前明显升高(P〈0.05),但增高组明显低于非增高组和对照组(P〈0.05).FMD与舒张压差值呈负相关(P〈0.05);运动前后NO差值与运动后收缩压差值呈负相关(P〈0.05).与舒张压差值呈正相关(P〈0.05). 结论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增高可能与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脂餐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高脂餐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2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在禁食12 h后接受高脂餐负荷试验.分别测定餐前及餐后2、4、5、7 h血清血脂浓度.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餐前及餐后4 h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两组受试者的空腹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餐后2、4、5 h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较空腹状态有显著升高.但高血压病组具有较高的餐后4、5、7 h血清TG浓度及其净增加值.两组受试者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较空腹时显著受损.高血压病组,(5.38±1.95)% vs(2.21±1.06)%;对照组,(9.38±2.42)% vs(6.25±2.23)%;P<0.001.高血压病组的空腹以及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对照组均显著受损(P<0.001),且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受损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8±14)% vs (33±17)%,P<0.001].相关分析显示餐后4 h 血清TG浓度净增加值与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率显著正相关(r=0.373,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餐后显著而持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导致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运动量的高强性间歇游泳运动(HIIS)对高血压(SHR)大鼠抗氧化能力、血管内皮舒张能力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0只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将4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SHR对照组、小运动量HIIS组(A组)、中等运动量HIIS组(B组)和大运动量HIIS组(C组),运用5组/次、10组/次和20组/次3种运动量分别对A、B和C组进行8 w,5次/w的HIIS干预,分别对干预前、中、后SHR对照组和所有运动组进行血压测试;在干预后对所有组进行抗氧化能力和胸主动脉乙酰胆碱的血管反应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数理分析。结果在抗氧化能力测试中,在8 w的HIIS后,A和B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数量要显著高于SHR对照组和C组(P0.05),且A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的MDA要显著低于SHR对照组和C组,且C组显著高于SHR对照组(P0.05);在乙酰胆碱诱导的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测试中,A组和B组乙酰胆碱诱导的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反应都显著高于C组和SHR对照组,并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SHR对照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血压测试中我们发现,B组的收缩压在每次的测试中均显著低于SHR对照组(P0.05),其舒张压在第5和第8周的测试中也显著低于SHR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中等运动量的HIIS能够有效增强SHR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的舒张能力以及防止其血压的随龄增长,而长期大运动量的HIIS可能会造成SHR的过度疲劳,从而导致其血压随龄升高、血管舒张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功能不全与高血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血管内皮细胞可以通过合成和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对血管张力发挥重要的局部调节作用,从而影响外周阻力和血压。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及内皮源收缩因子(EDCF),高血压内皮功能不全及其可能机制和药物能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超重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超重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orlistat,商品名赛尼可 )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15例非超重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超重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1.7)%,流速增加(29.7±3.05)%,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高血压组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2.0)%、流速增加达(56.7±4.14)%,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超重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 mmHg=0.133 kPa),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0.01).结论奥利司他能降低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 ,利用高分辨率超声 ,对 6 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 2 0例对照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进行检测 ,并观察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发现 ,高血压II期、III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且随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内膜中层厚度呈增厚趋势。高血压各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P <0 .0 5 )。结果提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0.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高血压病的新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业已公认 ,一氧化氮 ( NO)是具有气体性质的十分重要的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由于 Furchgott等三人在 NO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遂成为 1998年诺贝尔奖得主。随着 NO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是形成高血压病的重要机制。这个机制的阐明 ,为高血压病的深入研究及治疗 ,开辟了十分广阔的领域。1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概念1.1  NO:NO是半衰期不足 1min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物质 ,由血管内皮释放 ,可维持血管张力并抑制血小板聚集 ,这种特殊现象被称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因此最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运动对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 (IR)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R)的干预效应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 特殊高脂膳食喂养 4周 ,建立 IR动物模型。游泳运动前后以钳夹技术观察 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大鼠离体主动脉条对乙酰胆碱 (Ach)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反应及其大鼠主动脉的一氧化氮合成酶 -一氧化氮 -环岛苷酸 (NOS- NO- c GMP)环功能状态。 结果  (1 )运动后 IR大鼠葡萄糖输注率 (GIR)显著高于非运动 IR大鼠 (P<0 .0 5 ) ,正常大鼠运动前后GIR水平无明显变化。(2 ) IR大鼠运动后离体主动脉条对 Ach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反应显著改善 ,最大舒张反应升高达 1 9.4 3% (P<0 .0 1 ) ,正常大鼠运动后离体主动脉条对 Ach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反应也明显改善 ,最大舒张反应升高达 1 4 .78% (P<0 .0 5 )。 (3) IR大鼠运动后主动脉 NO及 c GMP水平增加 (P<0 .0 5 )。大鼠主动脉条对 Ach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与 NO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r=- 0 .6 4 9,P<0 .0 5 )。 结论 运动能改善 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运动可增加 IR大鼠主动脉 NO及 c GMP水平 ,提示运动是一个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入手 ,干预治疗 IR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降低胆固醇水平后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小板表面活性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普伐他汀治疗组(普伐他汀组)38例及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2例,比较观察治疗6周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FMD)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小板CD63、CD62P含量及血浆PAI-1、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比较,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差异无显著性[(4.91±0.81)%与(4.93±0.86)%,P>0.05];治疗6周后,常规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5.25±0.77)%与(4.93±0.86)%,P>0.05],而普伐他汀组治疗后差异有十分显著性[(6.92±0.94)%与(4.91±0.81)%,P<0.01].(2)普伐他汀组治疗6周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ET-1各项指标较治疗前[(15.48±3.94)%、(14.97±3.24)%、(11.73±3.18)Au/ml、(5.97±2.84)ng/L]均有不同程度降低[(10.12±2.92)%、(10.46±3.45)%、(8.12±2.72)Au/ml、(3.28±1.85)ng/L,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降胆固醇治疗6周后可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同时抑制血小板活性,改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3.
14.
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水平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71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相对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和 34例对照者的血脂水平以及在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均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6 1± 2 91) %比 (8 0 1± 4 72 ) %和 (17 2 2± 6 76 ) %比 (2 3 13± 8 6 1) % ,P均 <0 0 0 1]。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与血清HDL C水平呈正相关 (r=0 32 4,P =0 0 0 2 ) ,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关 ;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也与上述血脂水平无关。根据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程度将两组受试者合并再分为A、B两组 ,A组肱动脉舒张≤ 4% ,B组肱动脉舒张 >4%。结果显示 ,A组HDL C水平明显低于B组 [(1 15± 0 2 6 )mmol/L对 (1 38± 0 5 0 )mmol/L ,P <0 0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均受损。HDL C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血压与动态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血压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最大运动量时收缩压 (peakSBP)和舒张压 (peakDBP)过度升高和反应正常分组 ,以运动后收缩压(recSBP)和舒张压 (recDBP)恢复慢和恢复正常分组 ,对比分析 30 3例 1、2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 peakSBP、peakDBP过度升高组动态血压各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反应正常组 (P <0 0 5或0 0 1) ;recSBP恢复慢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恢复正常组 (P <0 0 1) ;recDBP恢复慢组白昼舒张压负荷显著高于恢复正常组 (P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对peakSBP、peakDBP、recSBP最具影响的共同参数为夜间平均舒张压。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试验中 74 2 6 %~ 81 85 %存在运动中血压过度升高和运动后收缩压恢复慢并与动态血压检测值有显著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老年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无创性超声法检测 1 4 5例受试者血流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FMD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和硝酸甘油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NMD ,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结果 年龄 >60岁受试者FMD较≤ 60岁者明显降低 (5 65 %± 6 1 2 % ,3 33 %± 3 72 % ,P =0 0 0 7) ;冠心病者较非冠心病者FMD(2 98%± 3 65 % ,8 37%± 6 41 % ,P <0 0 0 1和NMD(1 6 61 %± 7 2 5% ,2 2 78%±8 82 % ,P <0 0 1 )均明显降低 ,>60岁冠心病患者FMD较≤ 60岁冠心病患者降低 (1 90 %± 2 1 9% ,4 1 7%± 4 49% ,P <0 0 1 )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MD与年龄 (t=- 3 92 6,P <0 0 0 1 )呈负相关 ;在单纯冠心病者仍显示FMD与年龄成负相关 (t=- 3 2 4 9,P =0 0 0 2 )。结论 老年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年龄可直接损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即使在冠心病存在时亦然 ,加重冠心病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强度的有氧训练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接受强度为20%和60%最大运动能力的有氧训练,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有下降,且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用美国简明健康量表各维度评分,在总的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方面,A组均高于B组(P<0.05).结论 两种强度进行有氧训练可以取得相似的降压效果,但最大运动能力20%的运动强度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动负荷试验(ET)检出运动高血压并同时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以探讨运动试验与ABPM结合对早期诊断高血压的价值。方法:ET采用美国Marqene CaseⅡ及Del Mar 5400型活动平板仪,朋PM采用美国威龙(Quiet Trak)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患者均采用Bruce方案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检出运动高血压并同时行ABPM。结果:运动试验检出运动高血压185例[静息血压正常,运动峰值达(213.74±15.07)mmHg/(93.77±13.45)mmHg],其中117例行ABPM,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者42例(占35.89%)。结论:运动试验与ABPM结合能够提高早期高血压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血压和心奉变异的关系。方法:入选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分别给予踏车运动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HRV)。按运动试验中最大运动量时收缩压(peakSBP)分为反应过高(A组)和反应正常(B组)2组,以运动停止6分钟后收缩压(recSBP)分为恢复慢(C组)和恢复正常(D组)2组,对比分析各组心率变异各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心率变异指标PNN 50,rMSSD,SDSD,SDNNI均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eakSBP与SDNNI显著正相关(r=0.46)。C组与D组比较,心率变异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运动血压过度升高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调有关,其中SDNNI与peakSBP显著正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