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方征  李鸣  林蔚 《医学临床研究》2001,18(6):412-414
目的了解和分析鼻咽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方法采用LDH释放法和免疫花环法对 6 9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亚群进行观察。结果与正常人相比 ,鼻咽癌患者NK细胞活性、T3 、T4 、T4 /T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1) ,T8与正常人相比稍有下降 (P >0 .0 5 )。结论鼻咽癌患者免疫系统的平衡制约失调 ,出现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收治的Ⅲ、Ⅳa期鼻咽癌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每组42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放疗基础上同步行进TP(PTX+DDP)方案化疗.[结果]A组原发灶放疗后3个月、6个月的完全缓解率为88.1%、90.5%;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34例初治的Ⅲ期-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60例,根据不同的毒性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8.1%和4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6%、65.3%、57.8%;对照组分别为78.5%、45.3%、35.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加重,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放化疗毒性反应。结论治疗中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和照射野皮肤放疗反应,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155例首程放疗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单纯放疗组(RT组)76例和同期放化疗组(CCRT组)79例,均为二维常规根治性放疗。CCRT组分别在放疗第1周、第4周、放疗后1~2周内给予顺铂30mg/m2d1~3,5-氟尿嘧啶500mg/m2d1-5,静脉点滴。结果: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构成比等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3个月,CCRT组和RT组鼻咽部肿瘤消退率和颈部淋巴结肿瘤消退率均分别为97.5%vs92.1%与94.9%vs89.5%(均P>0.05)。CCRT组和RT组1、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1.6%、76.1%与87.9%、52.5%(均P<0.05)。CCRT组和RT组1、3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100%、84.8%与91.9%、65.4%(均P<0.05)。CCRT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能进食、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明显增加,需静脉补液、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CCRT组有62例(78.5%)、RT组有39例(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2,P<0.001)。结论:同期放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Ⅲ或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其毒性反应不影响放疗的顺利完成,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17例鼻咽癌患者有计划地进行5次的团体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患者血样测量T淋巴细胞功能。结果干预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患者CD3+的T淋巴细胞比例、CD4+的T淋巴细胞比例、CD56+的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干预前,而CD8+的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探讨检测T细胞亚群与恶性肿瘤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PAAP法检测研究组223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设正常对照组2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恶性肿瘤患者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8^+水平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各疾病组患者治疗后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T细胞亚群活性检测能反映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状况,对其观察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及其患病风险者体内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与T细胞亚群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了鼻咽癌患者和不同滴度IgA/VCA者的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及抑制因子活性、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的活性降低、抑制因子活性升高,T细胞亚群失衡;鼻咽癌患病风险者(高滴度IgA/VCA者)的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活性及T细胞亚群与鼻咽癌患者的变化相似,只是程度不同;低滴度IgA/VCA者的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但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活性升高;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活性的改变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相关。结论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和/或T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相互作用在NPC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44例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RS组患者白细胞总故显著下降,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显著下降.粒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粒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如:CD、CD2^-和CD8^-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CD3^-、CD4^-、CD8^-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年后,恢复期SARS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SARS冠状病毒感染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和细胞免疫功能,但这种损伤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l6^+/56^+-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增多可能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肿瘤患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检查为鼻咽癌的诊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1].本文报道一组我院经超声和病理诊断的鼻咽癌,评价超声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Etk/BMX)转染对鼻咽癌细胞成瘤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2000将野生型Etk/BMX表达质粒pcDNA3.1-Etk导入Etk/BMX低表达水平的鼻咽癌细胞株sune-1中,建立Etk/BMX稳定高表达细胞株sune-wt,空质粒pcDNA3.1转染细胞作为对照(sune-vector)。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效率,然后分别接种于裸鼠,对成瘤率及大小进行比较。结果:成功筛选到持续高表达Etk的sune-w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Etk表达(75.5±2.34)%。sune-wt较之sune-vector和sune-1成瘤率较高,肿瘤生长较快。结论:Etk/BMX在鼻咽癌中可促进细胞增殖,增加致瘤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MRI探讨鼻咽癌侵犯舌骨上颈部筋膜间隙的规律及其与肿瘤T分期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200例,在治疗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结合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新修订形成的"鼻咽癌2008分期",观察鼻咽癌对舌骨上颈部各筋膜间隙的侵犯情况及其与T分期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鼻咽癌的生长规律。结果 (1)鼻咽癌对舌骨上各筋膜间隙的侵犯率依次为:咽黏膜间隙(200例)、咽旁间隙(180例)、咀嚼间隙(139例)、咽后间隙(125例)、椎周间隙(119例)、颈动脉间隙(57例)、腮腺间隙(14例)、下颌下间隙(2例)、面颊间隙(1例)。(2)鼻咽癌T1期8例(4.0%)肿瘤仅局限于咽黏膜间隙;T2期34例,其中64.7%(22/34)肿瘤突破咽颅底筋膜侵犯咽旁间隙;T3期61例(30.5%)肿瘤对舌骨上各筋膜间隙的侵犯率依次为咽黏膜间隙(100%,61/61)、咽旁间隙(100%,61/61)、咽后间隙(77.0%,47/61)、咀嚼间隙(68.9%,42/61)、椎周间隙(67.2%,41/61)及颈动脉间隙(37.7%,23/61),下颌下间隙、腮腺间隙、面颊间隙及颈后间隙均未见侵犯征象;T4期97例(48.5%)肿瘤对舌骨上各筋膜间隙的侵犯率依次为咽黏膜间隙(100%,97/97)、咽旁间隙(100%,97/97)、咀嚼间隙(100%,97/97)、咽后间隙(80.4%,78/97)、椎周间隙(76.3%,74/97)、颈动脉间隙(35.1%,34/97)、腮腺间隙(14.4%,14/97)、下颌下间隙(2.1%,2/97)及面颊间隙(1.0%,1/97),颈后间隙未见受侵征象。(3)鼻咽癌向单侧及双侧侵犯率分别为30.2%(58/192)和69.8%(134/192)。结论鼻咽癌对于周围的舌骨上筋膜间隙侵犯中,以咽旁间隙侵犯率最高。颈后间隙是唯一未受侵犯的舌骨上筋膜间隙。肿瘤向周围生长的模式为:向侧方浸润多于向后方,向后方浸润多于向侧后方,向双侧浸润明显多于向单侧浸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次/周多西紫杉醇单药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的剂量递增耐受性试验中,多西紫杉醇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和最大耐受剂量。方法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10例,常规放疗+后程适形放疗同期使用多西紫杉醇1次/周剂量递增方案进行化疗,评价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2.5 mg/(m2.w)剂量水平3例患者中,1例出现Ⅲ级吞咽疼痛、放射皮肤炎14 d。17.5 mg/(m2.w)剂量水平5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Ⅱ级口干、吞咽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致使放疗中断;1例出现Ⅲ级放射皮肤炎14 d。22.5 mg/(m2.w)剂量水平2例患者中,1例出现Ⅱ~Ⅲ级食欲减退、黏膜损伤、吞咽疼痛、放射皮肤炎持续18 d;1例同期放化疗3周后出现Ⅲ级黏膜损伤、吞咽疼痛,停化疗后完成放疗。结论食欲减退、黏膜损伤、吞咽疼痛、放射皮肤炎是本试验观察到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癌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拍摄的验证片与计划系统所形成的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进行比较。结果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平均值分别为X轴(左右方向)(1.15±0.4)mm,Y轴(头脚方向)(1.35±0.6)mm和Z轴(前后方向)(0.34±0.2)mm,摆位偏差主要发生在X、Y方向。所发生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且治疗期间的摆位误差无显著差异。结论鼻咽癌精确放疗时采用头颈肩网膜体位固定技术,可提高摆位精度,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定量参数对不同分化程度鼻咽癌(NPC)的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4例非角化性NPC(分化型23例、未分化型71例)行PWI.比较两组在PWI定量参数(Ktrans、Kep和Ve)上的差别.结果:未分化型NPC的Ktrans、Kep和Ve值分别为(0.378±0.161)min-1、(1.514±0.488)min-1和0.272±0.123;分化型NPC的Ktrans、Kep和Ve值分别为(0.266±0.059) min-1、(1.204±0.279)min-1和0.232±0.063.Ktrans和Kep值在两组NPC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e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ROC曲线分析,对于鉴别分化型与未分化型NPC,Ktrans具有较好的敏感性(84.5%),而Kep具有较好的特异性(91.3%).结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NPC原发灶在PWI定量参数上存在差异,Ktrans和Kep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细胞分泌性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分析鼻咽癌形成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分泌蛋白的变化特征.方法 分别收集5份鼻咽癌和正常鼻咽组织标本,无血清培养成纤维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超滤法脱盐并浓缩上清液中分泌性蛋白,运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建立分泌性蛋白表达图谱;并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2组成纤维细胞分泌蛋白的差异,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ELISA分析2组细胞上清液中半乳糖凝集素1的表达.结果 用自建细胞分泌性蛋白2-DE图谱,从2组细胞上清液中筛查出表达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18个,质谱分析鉴定出11个分泌性蛋白;其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补体组分Cls前体、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Al在鼻咽癌间质成纤维细胞(CAFs)上清液中表达下调,而其余8个包括半乳糖凝集素1、14-3-3sigma蛋白、组织蛋白酶L等分泌性蛋白在CAFs上清液中表达上调;2组细胞上清液中半乳糖凝集索1分别为(4.95±0.76)ng/ml、(9.90±0.36)ng//ml(CAFs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形成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分泌性蛋白的变化涉及细胞信号转导、蛋白合成与降解等途径,CAFs可能通过上述途径调控肿瘤微环境,影响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这为今后分泌组学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斜坡复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DWI诊断鼻咽癌颅底斜坡复发瘤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活检或随访证实的22例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斜坡复发瘤患者和48例无复发患者,分析其常规MRI以及DWI特征,比较二者ADC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ADC诊断鼻咽癌颅底斜坡复发瘤的阈值。结果 MR平扫示复发与无复发患者的病灶均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呈无强化至明显强化。复发患者中,77.27%(17/22)病灶DWI呈高信号,18.18%(4/22)呈等信号,其中21例(21/22,95.45%)病灶ADC图像均呈低或稍低信号;1例(1/22,4.55%)病灶DWI呈等信号、ADC图像呈稍高信号。无复发患者中,91.67%(44/48)病灶DWI呈高信号、ADC图像呈等或稍高信号,8.33%(4/48)病灶DWI呈等或稍低信号,ADC图像呈等或稍低信号。复发患者与无复发患者病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8±0.17)]×10-3mm2/s vs(1.67±0.34)×10-3mm2/s, P=0.002)。以1.018×10-3mm2/s为ADS诊断复发瘤阈值,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45%(21、22)和91.67%(44、48),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结论 DWI诊断鼻咽癌颅底斜坡复发瘤效能较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TRPC1蛋白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鼻咽癌组织213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24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二步法)检测鼻咽癌和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TRPC1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TRPC1蛋白在鼻咽癌组和对照组织表达率分别为78.87%、40.7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NPC组织中,TRPC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EBV-IgG状态、颅底侵犯、远处转移无关,而与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TRPC1蛋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RPC1高表达可能参与和促进鼻咽癌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咽腺样囊性癌(ACC)的MRI表现,评价MRI观察肿瘤侵犯范围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确诊的鼻咽ACC患者的MRI表现。 结果 17例鼻咽ACC均为黏膜下生长,表现为肿块型(n=6)及黏膜下增厚型(n=11),均侵犯周围组织,多有黏膜侵犯(n=12)。T2WI信号多不均匀(n=10),6例见分隔样改变,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10例有脑神经侵犯,且均侵犯三叉神经;7例有颅内侵犯;12例有颅底骨质侵犯,且大部分为(n=11)多部位侵犯。2例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肺转移。 结论 鼻咽AC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明确显示肿瘤局部侵犯范围及沿神经浸润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