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鞠珍喜 《中外医疗》2011,30(7):58-59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阴性症状及对其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符合标准的12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对照组予以简单娱乐活动及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组给予多种心理行为干预,疗程24周。结果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有效率65.2%,而对照组22.3%;研究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和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采取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社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治疗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将 1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社区治疗组和住院治疗组 ,各组 5 0例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 ,历时 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 - 30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和复发率等进行评估。结果 与入组时比较 ,在 6个月末和 1年末 ,研究组的BPRS、NOSIE、SDSS各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0 1) ,复发率 (2 % )也低于对照组 (18% )。结论 社区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控制病情 ,恢复社会功能 ,防止复发显示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技能训练对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经系统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后,在门诊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及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对研究组进行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干预。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随访评定。结果研究组完成39例,对照组完成40例。经社会技能训练后,研究组BPRS与SDSS平均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BPRS与SDSS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结合积极的社会技能训练可以进一步改善其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氯噻吨癸酸酯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噻吨癸酸酯(clop)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clop组(68例)和氯丙嗪组(68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修改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M-SDSS)和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BPRS、SANS、M-SDSS量表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氯丙嗪(cpz)组减分稍多。结论:clop适合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曾庆翰  刘峥嵘  郄晓明 《中外医疗》2010,29(15):125-126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12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奥氮平组)和对照组(奋乃静组),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入组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4、8周末,研究组NOSIE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及个人整洁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抑郁、迟缓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的2、4、8周,研究组BPRS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奥氮平的不良反应少于奋乃静。结论奥氮平有效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4例符合CCMD-3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02)和对照组(n=102)。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健康教育,为期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问卷表(ITAQ);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进行评定,观察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BPRS、ITAQ、SQLS评分较疗前均有明显减少(P﹤0.01);研究组的NOSIE总积极因子分、病情总估计分均较疗前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各项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王萍  高林平 《实用医技》2007,14(36):4931-493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普通病房和康复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6例,研究组(康复科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普通病房患者)实行封闭式管理,进行一般治疗和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和一年后进行评定。结果:经康复训练一年后研究组患者的NOISE量表总分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3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入组时的分值,而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4个因子分和BPRS总分则明显低于入组时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除抑郁因子外,NOSIE量表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和BPRS量表总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另外,研究组除NOSIE量表中因子精神病表现外,其余各因子分及NOSIE量表总分和BPRS量表总分自身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改变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工娱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人院内康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工娱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人院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工娱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应用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精神病简明量表(BPRS)和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ESE),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0天、20天、30天作NOSIE-30项级分评定,观察康复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0天消极因素分明显降低,积极因素分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工娱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康复有巩固疗效、延缓精神衰退、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住院生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80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和药物加心理护理(研究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IE和ITAQ在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2周末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艺术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进行艺术心理治疗3个月,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进行艺术心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BPRS、SANS评分明显降低,NOSIE病情总估计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艺术心理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合并行为矫正疗法治疗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阿立哌唑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增加行为矫正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2组患者的病情,行为及社会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BPRS、NOSIE、PSP总分评分分别为(58.16±8.19)分、(130.73±16.67)分、(53.22±7.16)分,对照组分别为(57.58±9.32)分、(130.27±16.53)分、(52.46±6.28)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BPRS、NOSIE、PSP总分评分分别为(29.68±2.76)分、(172.51±12.84)分、(68.68±6.41)分,对照组分别为(35.04±3.52)分、(145.94±14.68)分、(60.31±7.16)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立哌唑合并行为矫正疗法可更好地改善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行为和社会功能障碍,有助于患者良好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首次发病且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45例)和对照组(144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研究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或给予针对性具体指导,随访时间为2年。采用自制家庭用精神分裂症健康知识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l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th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the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坎伯威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与入院时、半年、1年、2年进行判定。统计分析通过家庭护理干预2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复发率、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家庭功能等指标。结果:入组时,精神分裂症的健康知识、BPRS、SDSS、GQOLI评分以及家庭功能障碍,高情感表达的构成比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年后,研究组健康知识评分、GQO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BPR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家庭功能障碍、情感表达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7例病情稳定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59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以及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综合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综合康复治疗第6个月后,治疗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9个月、12个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6~12个月GQOLI-74心理健康因子、社会功能因子评分、SSP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12个月时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优于对照组,治疗6~12个月时SSP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家庭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96例病程≥5年,符合CCMD-3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进行测查.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只对干预组实施家庭干预,然后对两组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社会康复作用。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森田疗法合并药物组(NMG) 和一般药物治疗组( DTG) ,分别于疗前、3 个月、6 个月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阴性症状量表(SANS) 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 评定其疗效。结果 (1) 疗后两组BPRS 减分率无显著差异,然而BPRS 中焦虑抑郁项目减分率NMG 较DTG 改善为著。(2)NMG 在第3 个月时SANS 减分率较DT 改善明显,在第6 个月时差异更具显著性。(3)疗程结束后SDSS 减分率NMG 比DTG 改善极显著。结论 改良林田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促进其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期采用社会技能训练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0例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以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社会技能训练,观察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分及SDSS评分情况、复发情况。结果:半年后,两组患者BPRS评分及SDS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PRS和SD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期采用社会技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其预后,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型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10月在我院住院的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同等环境下维持原来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同时予以改良型音乐治疗,观察6个月,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NOSIE 各项因子分均较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 NOSIE 总积极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等得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消极分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较对照组有较明显降低,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型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50例患者(干预组)出院后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费用补助及社区管理服务,52例患者(对照组)出院后仅在门诊接受常规治疗,随访12个月.分别在入组时、治疗后3、6、9、12个月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情况,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表评定患者治疗依从性;记录并对比两组随访期间医疗费用开支、工作收入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BPRS、SD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均P<0.05);在治疗9、12个月时,干预组BPRS、SDSS评分及药物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再住院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控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减少再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音乐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音乐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包括60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1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综合6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发现,试验组(音乐疗法加药物组)和对照组(单用药物组)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均比试验组高(d=0.68,95%CI:0.46~0.90;d=0.44,95%CI:0.06~0.82);综合5个自身对照试验结果发现,试验前后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试验前SANS及BPRS总分比试验后高(d=1.17,95%CI:0.02~2.32;d=2.05,95%CI:0.28~3.82)。结论音乐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萍  高林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4931-493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普通病房和康复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6例,研究组(康复科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普通病房患者)实行封闭式管理。进行一般治疗和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和一年后进行评定。结果:经康复训练一年后研究组患者的NOISE量表总分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3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入组时的分值,而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4个因子分和BPRS总分则明显低于入组时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除抑郁因子外,NOSIE量表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和BPRS量表总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另外,研究组除NOSIE量表中因子精神病表现外,其余各因子分及NOSIE量表总分和BPRS量表总分自身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改变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