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肠穿孔的特点及治疗 ,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 2 1例新生儿胃肠穿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疾病中先天性肠闭锁 2例 ,胃壁肌层缺损 3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例 ,先天性巨结肠 7例 ,肠旋转不良2例 ,特发性穿孔 4例。治愈 12例 ,死亡 6例 ,自动出院 3例。结论 新生儿胃肠穿孔病因复杂 ,一旦诊断确定 ,应尽早手术 ,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有效术后管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病因、发痛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0年17例本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 7例因就诊时间早(<6h)、病变范围小而存活,治愈率为41.1%.10例因合并败血症、中毒性休克、DIC、多功能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及早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抗感染、抗休克和支持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的胃可能缩得像个核桃了!” 胃壁从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共四层。薄薄的黏膜层内分布着分泌胃液的胃腺。所谓萎缩性胃炎,是指因各种因素造成程度不同的胃腺萎缩,且其分布常是片状(区域性)的,并非全部腺体。而胃萎缩是3-4层胃壁萎缩退化,与萎缩性胃炎显然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由于胃壁肌层发育不完善或缺损易引起自发性胃破裂,病死率可达80%[1],加上早产儿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尚未成熟,调节功能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此,围术期实施及时、正确,完善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4例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感染性慢性胃黏膜炎症患者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慢性胃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有胃病症状患者共200例,入选患者分别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并均做病理学组织活检;对比超声造影与胃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及总结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200例患者超声诊断慢性胃炎的阳性检出153例,检出率为83.6%;胃壁黏膜毛糙增厚为85.6%,胃壁黏膜层回声增强为92.8%;胃壁肌层回声减弱为79.1%;胃壁肌层轻度增厚为54.2%;胃壁蠕动增强、正常、减弱分别占53.6%、26.8%、19.6%,所有患者胃壁黏膜下层均连续;胃镜共检出慢性胃炎患者183例,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对照,检出率为100.0%,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感染性慢性胃黏膜炎症中有较好的诊断正确率,结合临床症状可以作为诊断慢性胃炎另一有效方法,适于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随着纤维胃镜的应用 ,国内外已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而对于浸及胃壁固有肌层的胃癌深入研究报告的相对较少。作者就我院 1984年 5月至1993年 5月收治的浸入胃壁固有肌层的胃癌 (PM胃癌 ) 4 6例加以分析 ,以探讨浸入固有肌层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对预后的影响 ,并对为本病选择合理手术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4 6例浸入固有肌层胃癌均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0例 ,男女比例为 3 6∶1。年龄 32~ 73岁 ,平均年龄为 5 3岁。有慢性胃病史 2~30年者 38例 ,占 82 6 % ;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主者 …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laromatic hernia,CDH)是指腹腔内一部分脏器,通过膈肌先天性发育缺损开口,突入胸腔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危重病症,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畸形,为小儿急腹症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介绍小儿食管裂孔疝和贲门失弛缓症。1小儿食管裂孔疝小儿食管裂孔疝是由于膈肌食管裂孔部发育有缺陷,环绕食管的膈肌脚薄弱,使腹段食管、贲门和胃底随腹压增高经薄弱或缺损部突入胸腔而形成。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膈疝的17%,男女之比约为3∶1。可分为食管...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膈疝是胚胎期膈肌发育缺损引起腹腔脏器疝人胸腔所致。主要症状为呼吸与循环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和出现时间与肺发育不良和肺动脉高压的程度有关。常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功能紊乱。本院2005,2006年共收治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新生儿10例,均为左侧胸腹裂孔疝。本组2例生后3小时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全身性青紫,并发呼吸衰竭死亡,其余8例经手术后均健康存活,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可以发生于肺、纵隔、横隔及胃壁.本文报道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9例先天性支气管囊肿.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的胃位于腹腔,上接食管下连小肠,形状像口袋,主要用来收纳食物,通过胃的运动将食物与胃分泌的胃液混合、搅拌、磨碎为半液体状的食糜,逐步分批排入小肠。要想真正地认识它,还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它的结构,那就是胃壁组织。胃壁组织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层是直接与食物相接触的,因为它承受得最多,所以它的“脾气”也最大,一般来说,只要胃“不开心”了,“生气”了,多半都是黏膜层在“生气”。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先天性腹壁缺损、腹腔脏器畸形及膨出,发病率极低,临床罕见,现将两例报道如下。 例1:患儿,女,系一胎一产,足月剖腹产。出生后无窒息,其母怀孕6周左右阴道有少许出血,经过休息后,出血止。查体:身长52cm,体重 3 750克,发育营养佳,精神状态、反应良好,皮肤红润,头颈部正常,心肺无异常。但腹部膨隆,脐部偏下有3.5-4cm大小的腹壁缺损,膀胱外翻膨出,部分肠管被一层腹膜样组织所包裹,膨出于腹腔,且随患儿哭闹膨出愈多,经与外科医生会诊,诊断为患儿先天性腹壁缺损,膀胱外翻畸形。经膀胱成形、腹壁…  相似文献   

13.
张锦英 《现代保健》2009,(32):57-5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在剖宫产术中因为子宫肌层部分缺损而引起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12例患者实行了子宫压迫缝合术,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因子宫肌层部分缺损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发病牢为0.16%,占剖宫产术的0.33%。经过子宫压迫缝合术后均快速有效的达到了止血。结论运用此方法治疗子宫肌层局部缺损引起的宫缩乏力性出血,操作简单、安全易行、无需特殊设备、止血成功率高、无并发症,经济实惠且能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膈疝是胚胎期横隔形成过程中某一阶段停止发育而遗留的先天性缺陷,由于隔的发育障碍,在腹压增加的条件下,使腹内脏器经胸腹膜裂孔,胸骨旁孔或膈肌的先天性缺损部分进入胸腔,呼吸循环障碍及胃肠道症状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良好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我科自1992~2005年  相似文献   

15.
李玉兰  王旭  谭红荣  李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337-433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产前超声常规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对4 450例20周以上的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有或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动态追踪随访,所有活产儿于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引产的胎儿争取尸解。结果:发现胎儿心脏畸形33例,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7.42‰,其中单室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肺动脉狭窄或者闭锁2例,左室发育不良1例,法四2例,三尖瓣大量返流1例,大动脉转位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可疑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例,室间隔膜周部缺损8例,室间隔肌部缺损9例,心脏肿瘤1例。结论:在基层医院进行产前常规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完全可行的,对减少缺陷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国内外陆续有妊娠早期胎盘绒毛植入的报道,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与子宫底蜕膜破坏、屏障作用丧失有关,如过度刮宫、剖宫产、手取胎盘术、子宫内膜炎等使子宫内膜间质缺乏或缺损,致受精卵在此处着床后滋养细胞从缺损处直接侵入子宫肌层,并不断生长,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并植入子宫肌层~([1])。本文收集国内外相关妊娠早期发现胎盘绒毛植入文献25篇,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根据关联词搜索,输入1988年—2016年"孕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伴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陈旧性胫骨骨折、骨不连、骨缺损患者采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18例骨折均愈合,软组织缺损得到修复,下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伴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折采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手术安全、可靠,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9.
伞中情     
高二女生小潘,年幼时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当时医生建议她接受外科手术,修补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20.
肌纤维母细胞在先天性肌性斜颈中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肌纤维母细胞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辅以计算机图象定量分析技术。对2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及10例正常肌肉腱性组织标本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和检测。以研究肌纤维母细胞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中的分布。结果 α-SMA在对照组中未见明显表达。3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标本α-SMA染色阴性,18例病变标本中α-SMA染色阳性,病变组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肌纤维母细胞在肌性斜颈中分布强度与病程有关,6岁以上组分布明显减弱,与6岁以下组(包括6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肌纤维母细胞是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病关键病理因素。6岁以上组先天性肌性斜颈中肌纤维母细胞的分布明显减弱,而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似腱样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