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病抗卵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疫苗根据其诱导的宿主保护性免疫力,可分为抗感染疫苗和抗病疫苗;后者包括抗免疫病理反应、抗生殖免疫、抗卵胚发育以及抗毛蚴反应等方面的疫苗。长期以来抗病疫苗的研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简要回顾了血吸虫疫苗研究的历史,着重对血吸虫病抗卵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抗卵免疫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病抗卵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疫苗根据其诱导的宿主保护性免疫力,可分为抗感染疫苗和抗病疫苗;后者包括抗免疫病理反应、抗生殖免疫、抗卵胚发育以及抗毛蚴反应等方面的疫苗。长期以来抗病疫苗的研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简要回顾了血吸虫疫苗研究的历史,着重对血吸虫病抗卵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抗卵免疫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抗病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业已证明血吸虫病是属于免疫疾病,血吸虫病免疫学的研究已使我们对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有了较多的了解,因而能作出治疗病人和预防感染的决策,以消灭血吸虫病。本文着重综述血吸虫病各期抗原与宿主相互作用所致免疫发病机理研究的进展。一、血吸虫抗原血吸虫的抗原比较复杂,在宿主体内包含三个不同的时期,即童虫、成虫和虫卵。每个时期均有特异性的分泌、排泄和裂解产物成为抗原物质,引起宿主一系列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1.童虫:童虫表膜存在的C_3激活剂  相似文献   

5.
许多学者曾报道感染动物和人的血清以及人尿中存在着血吸虫的循环抗原。本文作者用I~(125)标记Clq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光密度测定法检测循环抗原。以巴西的56份经寄生虫学和血清学证明为曼氏血吸虫感染的血清作试验。临床分型,40例为轻型,16例为肝脾型。同时以14份正常人血清为对照。另以100只感染100条尾迹的黑鼠作试验,每5天取血一次,直至第95天;以30只正常鼠为对照。从感染的仓鼠获得曼氏血吸虫,制备全抗原浸出液。另以亲和层析法制备特异性抗原,再行放射碘化标记。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初期,我国在日本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病例的尸检中,曾发现肾脏有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病理损害。Andrade等(1968)最早描述曼氏血吸虫病与肾病的关系。近十年来,国外有关曼氏血吸虫病肾病临床免疫病理的研究报告甚多,对日本血吸虫病与埃及血吸虫病的肾脏免疫病理变化亦有不少研究。现分实验性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理两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的致病性作者曾与同事们对湄公血吸虫进行过啮齿类宿主的实验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虫对易感哺乳类有高度的致病性。湄公血吸虫在小鼠和田鼠的潜伏期较日本血吸虫长1~2周(需5~6周),在第8周出现严重病变。根据成虫与虫卵计数感染的成功率是高的,70~75%的尾蚴达到成熟,虫株毒力强。感染4对虫体的小鼠于10周内死亡,一对虫即可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血吸虫病的保护性免疫、疫苗的研制等方面,阐述了免疫控制血吸虫病的前景和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者将8只羊分成甲、乙二组,每组4只。甲组4只羊早在一年前接种过2万条曼氏血吸虫尾蚴,不再排出虫卵。为了加强免疫反应,再以曼氏血吸虫尾蚴1万条作免疫接种,于接种后13周,与乙组(对照组)同时接种1万条梅氏血吸虫尾蚴。在感染后9周解剖时发现甲组羊较乙组羊的虫为少,减虫率分别为42.6、2.8、9.3及11.4%。梅氏雌虫的平均长度乙组分别为18.6、18.7、18.7及18.8毫米,甲组分别为14.7、15.1、15.9及16.1毫米。最突出的差异在于甲组组织虫卵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抗病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多年实践证明 ,单一灭螺措施难以阻断其传播。累年的疫区人群普遍化疗 ,虽可有效地控制发病 ,但也未能阻断其传播。因此 ,国内外专家已达成共识 ,发展血吸虫病疫苗是十分必要的 [1~ 3 ]。 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 ,多集中于抗感染免疫。但迄今为止 ,抗感染疫苗候选分子诱导的保护力很少超过 5 0 % [4,5 ]。由于血吸虫在长期与宿主共生过程中 ,发展了种种逃避免疫的机制 ,此机制已证明为成虫及童虫所共有 ,这是迄今为止抗感染疫苗研制未获理想结果的原因之一。因此 ,抗病免疫和抗病疫苗的研究已愈来…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血吸虫病的保护性免疫、疫苗的研制等方面,阐述了免疫控制血吸虫病的前景和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蠕虫感染过程中可以发生嗜酸粒细胞增多(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肉芽肿及IgE的形成。嗜酸粒细胞有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中和组织胺与5-羟色胺,参与炎性反应并衍化迟发性超过敏反应等功能。某些寄生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设计了一种诱导细胞介导免疫的疫苗模型,并证明能保护小鼠预防曼氏血吸虫感染。用血吸虫粗抗原加BCG皮内免疫小鼠大约可产生50%的抗攻击感染能力,同样抗原静脉或肌肉免疫则无保护作用。采用上述免疫方法时,百日晐杆菌和皂甙是有效佐剂,但短小棒状杆菌和明矾不能加强抗原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采用细胞免疫方式诱导保护性免疫力主要与致敏T淋巴细胞产生Υ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化疗免疫依赖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目前我国应用的部分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的质量。方法采用血吸虫病诊断试剂IgG抗体免疫血清国家参考品对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8个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进行质量评价。结果8个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盒均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批准文号,其中6个质量较好,精密性一致;另外2个物理检查及外观不合格。结论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盒质量良莠不齐,应加强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吸虫病疫苗是减轻血吸虫感染、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为提高血吸虫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国内外通过不同抗原基因的连接、不同疫苗抗原的组合或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到若干个不同抗原表位的混合等途径来实现复合疫苗或多种单一疫苗的联合免疫,并取得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对用免疫学方法预防血吸虫病的问题,国外有不同的意见。下面搞译了几篇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血吸虫生活史不同发育阶段(尾蚴、虫卵、成虫)诱导的免疫应答以及血吸虫病临床各期(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免疫应答为主,综述近年来血吸虫病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在血吸虫病免疫应答的调节方面内容较多,限于篇幅,该文主要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参与免疫应答调节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类(或表型),尾蚴(或童虫)排泄分泌抗原(0-3hRP等)中某些具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等3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目前 ,全世界有 6亿人受威胁 ,近 2亿人受感染 ,每年可致 2 0 0万人死亡。在防治措施和策略上 ,1991年 WHO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针对各国流行特点提出了在大多数国家应通过化疗来达到疾病控制 (减少发病 ,尤其是控制急性和晚期病人发生 )和感染控制 (降低感染率和感染度 )的目标。近 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主要在我国 ) ,以化疗为主导的防治措施已获得前所未有的效果。这表明在目前和未来 ,还没有出现高效血吸虫病疫苗之前 ,化疗依然是控制血吸虫病最有效的措施。血吸虫病的化疗始…  相似文献   

20.
与慢性血吸虫病相反,急性血吸虫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具有与血清病和一些免疫复合物的疾病相似的某些特征,因此怀疑这类复合物在这个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作用。但在流行区初次得病的病人的研究中,在发病早期阶段存在的免疫复合物,由于技术因素和辨认上的困难,以前未曾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