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神经麻痹,多是由面神经炎引起面神经缺血、水肿导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学称为"口眼歪斜".从2004年6月~2006年12月,笔者以面部游走火罐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本病60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进  高晓红 《新中医》1994,26(12):26-26
选取针刺地仓、颊车穴为主,采用补患侧,泻健侧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2,全部治愈。提示本方法有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怀瑞 《山西中医》2009,25(1):42-42
自1988年1月至2003年8月,笔者运用中医辨证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9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贵仁 《陕西中医》1995,16(5):224-225
采用针刺手足阳明经穴,治疗周围性面瘫250例,治愈率为80.8%,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法具有疏通激发手足阳明经气,改善患侧血液循环和营养障碍,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重灸治疗周围性面瘫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指急性发作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bell)麻痹。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针刺重灸治疗周围性面瘫87例,收到了显著的疗效,并与单用针刺治疗的8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组172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5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英 《新中医》2003,35(9):40-4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并配合超短波理疗,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面瘫可显著提高疗效,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正> 我科采用辨证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于下: 一般资料64例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8岁,其中14~29岁46例,30~58岁18例;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半年,以7~10天为多,共43例;辨证为外感风寒型49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13例,肝胆湿热型2例。治疗方法1.选穴:主穴取翳风、下关、颊车、地仓、颧髎、合谷、太冲;配穴属外感风寒型取风池、外关、曲池,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取太溪、行间,肝胆湿热型取中渚、听会、风池。每次取主穴2个,配穴1个。将主配穴分为3组,交替使用。颜面部取患侧,远端部取健侧。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黧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2):11-12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针刺配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50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42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常见病,笔者10余年来采用针灸配合火罐治疗本症5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3~57岁;左侧病变35例,右侧病变17例;病程1天~1年余。均经中西医诊断确诊为面神经麻痹。 治疗方法 取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翳风穴为主穴;配穴取风池、牵正、颧髎、太阳、瞳子等。采用透穴法,如地仓透颊车、瞳子透太阳、阳白透鱼腰等。前1~3天以弱刺激为主,症状稳定或好转时,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留针时间可适当延长,一般为30分钟,间隔10分钟行针1次,以使气至病所。在留针期间用艾灸,以助针力。好转后可配以拔火罐,一般1O分钟,隔日1次。 发病初起每日针灸1次,持续1周,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针3~5次。10~13次为1疗程,如需第2疗程,  相似文献   

10.
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8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1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7例,女4 4例;年龄最小者1 0岁,最大者71岁,平均36 5岁;病程1~30天,平均7天。均符合《耳鼻咽喉科临床手册》中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为:患侧面部表情肌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2004年5月以来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3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组病例共72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刺加中药内服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5~65岁;病程3~19天;左侧23例,右侧13例;中药内服组(对照组)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7~68岁;病程3~18天;左20例,右16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17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凯  王效东 《陕西中医》2000,21(2):82-82
发病初期(1周内),采用循经远取足三里、合谷,并快刺风池,不留针。发病1周后,局部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176例,治愈率为96%。提示分期治疗该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瘫现代医学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面神经管内的神经炎症所致的面肌瘫痪。近年来,笔者采用毫针浅刺法治疗本病6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55岁,平均...  相似文献   

14.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提高痊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将100例患者按单双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急性期用针刺和超短波治疗,恢复期第2-6周用电针治疗,恢复期第6周至半年用患侧面部留针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行超短波治疗,恢复期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痊愈率为48%,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P〈0.05。结论:分期针刺冶疗本病确能明显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15.
运用针刺配合闪罐治疗面瘫45例,并与单纯使用针刺38例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疗效确切,但单纯针刺,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79例,同时与单纯针刺治疗5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加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疗效与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0%,对照组为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患者所需平均疗程为1.8个,对照组为2.1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加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李长院 《陕西中医》1996,17(8):361-361
采用针刺(合谷、太冲、地仓、颊车、阳白等)配合频谱仪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和单纯针刺组对照,前者疗效显著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闪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2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15例,采用闪罐加针刺疗法,针刺风池(双)、翳风(患侧)、颊车(患侧)等穴。对照组113例只用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6%,愈显率(痊愈+显效)74.8%;对照组总有效率95.58%,对照组愈显率61.9%。两组疗效愈显率对比P<0.05。结论:闪罐的反复吸拔作用可直接促进局部肌肉张力的恢复,这是单纯针刺、艾灸或理疗所不能及的。闪罐与针刺并用可起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使肌肉筋脉得以温煦濡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水肿的消除和吸收,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面瘫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多为春、秋季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临床上有人由于认识不足,忽视发病时间的长短,在面瘫急性期采用电针治疗而造成误治。笔者近年来对早期发病时仅用普通针刺而未用电针强刺激的39例采用针刺治疗,疗效明显,并与对早期发病经用电针强刺激治疗无效而改用针刺治疗的2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