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丁从珠  王红  孙凌云 《江苏医药》2004,30(6):438-439
目的 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MSLE)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 4 2例男性SLE患者起病时和随访时的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累计损害指数 (SLESDI)、免疫学检查、主要临床表现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进行观察 ,并与 6 0例女性SLE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SLE与女性SLE起病年龄无差异 ,起病时SLEDAI、SLESDI无差异 (P >0 0 5 ) ,随访时SLEDAI、SLESDI较高 (P<0 0 5 ) ,皮肤血管炎、肾脏受累及神经系统受损均显著增高 (P <0 0 5 )。对激素治疗不敏感者与低补体血症有关。结论 与女性SLE相比男性SLE的特点 :(1)起病时病情较女性无差异 ;(2 )疾病的活动指数较高 ;(3)临床上神经系统与肾脏损害严重且进展迅速 ;(4 )对激素治疗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反应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反应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探讨反应停治疗AS的价值。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 ,选用柳氮磺吡啶 (SASP)和单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作为对照。三组共治疗AS患者 98例 ,其中反应停治疗 2 9例 (反应停组 ) ,SASP治疗 37例 (SASP组 ) ,单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治疗 32例(NSAIDs组 ) ,疗程均为 6个月 ,三组患者的病情相似 ,其中反应停组的AS患者 ,是自愿而且排除孕妇及未婚未育者。结果 治疗 6个月 ,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和血沉 (ESR)在三组均显著改善 (P <0 0 1和P <0 0 5 ) ,而C反应蛋白 (CRP)的显著下降仅见于反应停组和SASP组 (P均 <0 0 1)。三组间比较 ,关节疼痛数、ESR和CRP在反应停组及SASP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NSAIDs组 (P <0 0 5 )。临床缓解、显效、有效和无效率在反应停组分别为4 1%、2 8%、2 1%和 10 % ;在SASP组分别为 38%、2 7%、2 2 %和 13% ;在NSAIDs组分别为 10 %、34%、31%和2 5 %。对比三组疗效 ,反应停组与SASP组疗效相当 ,均优于NSAIDs组 (P <0 0 5 )。不良反应在反应停组主要是嗜睡和胃肠道不适 ,多为一过性 ,其发生率为 5 5 % ,明显高于SASP组 19%和NSAIDs组 16 % (P <0 0 5 ) ;反应停组无 1例出现白细胞减低和转氨酶升高 ,而在SASP组各有 1例  相似文献   

3.
探讨性别对西布曲明片减肥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对西布曲明片减肥疗效的影响。方法 :男、女性受试者各 2 2例 ,口服西布曲明 10mg·d- 1× 6wk。比较 2组治疗前后体重差百分比、腰围、臀围、腰围差值、臀围差值、腰臀围比(WHR)、BMI差值 ( BMI)及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女、男性组体重差百分比治疗后 2 ,4 ,6wk分别为 - 2 .1± 1.8,- 2 .9± 1.6,- 4.4± 2 .1,和 - 1.1± 0 .9,- 1.8± 1.1,- 2 .9± 1.4 (P <0 .0 5 ) ; BMI2 ,4 ,6wk女、男性组分别为 - 0 .7± 0 .6,- 0 .9±0 .5 ,- 1.4± 0 .7和 - 0 .35± 0 .2 8,- 0 .6± 0 .3,- 0 .9± 0 .5 ,P <0 .0 5 ;6wk女、男性组腰围分别为(87± 2 1)cm ,(98± 9)cm ,(P <0 .0 5 ) ;WHR、空腹血糖 6wk女性组较男性组均下降明显。结论 :女性组对西布曲明片减肥效果较男性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黄芪总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黄芪总甙 (AS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开放性的临床试验 ,治疗前后自身对照。选择RA患者 11例 ,男性 2例 ,女性 9例 ;年龄为 2 9~ 6 5岁 ,平均 (47± 14 )岁 ;病程 2个月~ 3年 ,平均 (1 8± 1 2 )年。AST的起始剂量为每日 0 6 g (0 2g ,每日 3次 ) ,若疗效不明显 ,可增至每日0 9g(0 3g ,每日 3次 )。 4周为 1疗程 ,共观察 2个疗程。在试验过程中不得加用具有镇痛、抗炎、免疫调节和肌肉松弛等影响疗效评价的中西药物。结果  11例RA患者经AST治疗 4周后 ,无效 6例 ,改善 3例 ,进步 2例 ,无明显进步病例 ,总有效率 4 5 5 % ;治疗 6周后 ,无效 5例 ,改善 2例 ,进步 3例 ,明显进步 1例 ,总有效率 5 4 5 % ;9例RA患者经AST治疗 8周后 ,无效 4例 ,进步 4例 ,明显进步 1例 ,总有效率 5 5 6 %。主要观察指标的改善结果显示 :4周疗程时 ,AST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休息痛、舌质淡和脉象细 (P <0 0 5 ) ;6周疗程时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休息痛、舌质淡、脉象细和肿胀关节数 (P <0 0 5 ) ;8周疗程时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休息痛、晨僵时间、舌质淡、脉象细、肿胀关节数和指数 (P <0 0 5 )。 8周时AST明显提高RA患者淋巴细胞的增生反应 (P <0 0 5 ) ;同时降低RA患者外?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结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0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尿激酶溶栓结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随机抽取的 2 0 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运用尿激酶溶栓结合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10 2例临床分析 ,血管再通指标按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 1996年 7月制订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结果 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6 8 6 2 %和 5 5 4 6 % (P <0 0 5 ) ,4周病死率分别为 3 92 %和 9 90 % ,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1 96 %和 9 90 % (P<0 0 1和P <0 0 0 1) ,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 5 88%和 15 84 %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 11 76 %和19 80 % (P <0 0 0 1和P <0 0 1) ,休克发生率分别为 3 92 %和 7 92 % (P <0 0 1)。结论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静  李琳  黄暄 《河北医药》2002,24(1):12-13
目的 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收治的 5 2 2例AMI患者 ,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 2 5 8例 ,对照组 2 6 4例。结果  ( 1)老年组女性占的比例大 ( 37.98%比 2 3 .48% ,P <0 .0 1) ;老年组伴糖尿病 (DM ) ( 2 9.45 %比 4.5 5 % ,P <0 .0 1)、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 13 .18%比 7.2 0 %P <0 .0 5 )、脑卒中 ( 11.2 4%比 4.5 5 % ,P <0 .0 1)多。( 3)老年组AMI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所占的比例少 ( 16 .2 8%比 2 5 .76 % ,P <0 .0 1)、无痛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大 ( 2 0 .5 4%比 8.33 % ,P <0 .0 1)、就诊时间 (h)晚 ( 9.2 5± 2 .6 3比 5 .74± 1.36 ,P <0 .0 1)、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少 ( 34.5 0 %比 5 0 .38% ,P <0 .0 1)、住院病死率高 ( 14 .73 %比 3 .41% ,P <0 .0 1)。结论 老年AMI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赵营  黄守松  孔嘉欣 《贵州医药》2004,28(6):506-50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分析 1 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病理诊断等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总 5年生存率为71 .2 1 % ,Ⅰ、Ⅱ、Ⅲ Ⅳ期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87%、6 1 .70 %和 2 0 .0 0 % ,Ⅰ、Ⅱ期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 Ⅳ期 (P <0 .0 5 ,P <0 .0 5 )。单纯手术组、手术 +放疗组、单纯放疗组、化疗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83%、77.78%、5 0 %和 34.6 2 % ,手术组和手术组 +放疗组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它治疗方法组 (P <0 .0 5 ,P <0 .0 5 )。腺癌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癌 (P <0 .0 5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 / 2者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P <0 .0 5 )。结论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病理类型等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吉非罗齐与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吉非罗齐组 3 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61a±s11a) ,给吉非罗齐 3 0 0mg ,bid× 45d ;辛伐他汀组3 2例 (男性 13例 ,女性 19例 ,年龄 63a± 10a) ,给辛伐他汀 2 0mg ,qd× 45d。结果 :2组降胆固醇有效率分别为 5 6% ,72 % (P >0 .0 5 ) ,降三酰甘油有效率分别为 89% ,5 0 % (P <0 .0 5 ) ,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效率分别为 5 3 % ,47% (P >0 .0 5 ) ,用吉非罗齐后凝血因子Ι显著下降 (P <0 .0 1)。 2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吉非罗齐与辛伐他汀调脂作用肯定 ,吉非罗齐降三酰甘油的作用优于辛伐他汀 ,能改善血粘度 ,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吸附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吸附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7例RA患者随机分为RA免疫吸附剂治疗 35例 (治疗组 )和非吸附治疗 32例 (对照组 )。将治疗组患者动脉血流经RA免疫吸附剂 ,吸附后由肘静脉回输入体内。随访 8~ 30个月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经 1~ 2次吸附治疗 ,有效率 97% (34/ 35 ) ,较对照组 6 9% (2 2 / 3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完全缓解率治疗组 83% (2 9/ 35 ) ,较对照组 5 0 % (16 / 3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其中病史 <2年并关节功能状态Ⅱ级者 2 2例 ,完全缓解率 10 0 % (2 2 / 2 2 ) ,较对照组病史 <2年并关节功能状态Ⅱ级者 2 0例 ,完全缓解率 70 % (14 / 2 0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病史≥ 2年治疗组完全缓解率 5 4 %(7/ 13) ,较对照组 17% (2 / 1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关节功能状态Ⅲ级者治疗组完全缓解率 5 8% (7/ 12 ) ,较对照组 18% (2 / 1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免疫吸附剂治疗RA ,优于非吸附疗法  相似文献   

10.
<正>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脊柱疾病。随着相关因素的影响,AS患者的数量增多,患者在发病之后,最常受到影响的部位就是体内的关节严重受累~([1])。AS患者的患病周期一般较长,临床对于这类患者的发病原因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患者当中大多数为男性,且很多患者的年龄并不大,患者很容易出现明显的骨性强直及纤维强直等~([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的流行特征和功能状态现状, 以期为A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2007-2016年期间在安徽省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 AS 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调查表2261份。结果 2261例AS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1873例,女性患者共有388例,男女性别之比为4.83:1。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3.6±8.7)岁,男性患者发病年龄平均为(23.3±8.9)岁,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平均为(25.2±7.6)岁,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01)。病程中位数4.00(2.00,8.00),男性患者病程中位数是4.00(2.00,9.00),女性患者病程中位数是3.00(1.00,6.00),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2,P=0.001)。AS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以腰背痛或不适(中轴)症状为主,共739例,占42.7%。在本次调查中,HLA-B27阳性患者2064例,占91.3%,其中男性患者阳性率为92%,女性患者阳性率为88%,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41)。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JAS)患者479例,成年型强直性脊柱炎(AAS)患者1782例,两组疾病活动指数比较结果:两组的Schober检查(t=1.99 , P=0.047)、枕墙距(Z= 2.67,P= 0.008)、总体背痛程度(t=2.28,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S主要在男性青壮年中发病,尤其是有中轴关节或外周关节症状等症状应及早筛查,HLA-B27阳性者也应做早期筛查,JAS与AAS在临床特征和功能状态上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的流行特征和功能状态现状,以期为A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AS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调查表2261份.结果2261例AS病人中,男性病人共有1873例,女性病人共有388例,男女性别之比为4.83:1.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23.6±8.7)岁,男性病人发病年龄平均为(23.3±8.9)岁,女性病人发病年龄平均为(25.2±7.6)岁,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01).病程中位数4.00(2.00,8.00),男性病人病程中位数是4.00(2.00,9.00),女性病人病程中位数是3.00(1.00,6.00),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2,P=0.001).AS病人首发症状主要以腰背痛或不适(中轴)症状为主,共739例,占42.7%.在本次调查中,HLA-B27阳性病人2064例,占91.3%,其中男性病人阳性率为92%,女性病人阳性率为88%,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41).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JAS)病人479例,成年型强直性脊柱炎(AAS)病人1782例,两组疾病活动指数比较结果:两组的Schober检查(t=1.99,P=0.047)、枕墙距(Z=2.67,P=0.008)、总体背痛程度(t=2.28,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主要在男性青壮年中发病,尤其是有中轴关节或外周关节症状等表现应及早筛查,HLA-B27阳性者也应做早期筛查.JAS与AAS在临床特征和功能状态上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 探讨其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经肾活检确诊的66例IMN患者,观察其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特点,并总结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66例IMN患者,男34例,女32例,起病年龄平均(47.0±15.4)岁,其中以40~59岁居多(47.0%),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56例(84.9%),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15.1%),其中10例血尿13例(22.7%),高血压21例(31.8%),完全缓解(CR)26例(39.4%),部分缓解(PR)19例(28.8%),缓解率达68.2%。随年龄增长,IMN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浓度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ro)高、血胆固醇水平高、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高血压更常见、肾小管间质病变重、肾小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女性比较,男性患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高、24hUpro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治疗方案的IMN患者总体治疗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MN中以40~59岁的男性患者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年龄大的患者尿蛋白量多,eGFR水平更低、高血压发生率高、肾脏病理损害更显著;目前IMN临床治疗主要仍是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其他免疫抑制剂,但缓解率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024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临床特征及发展规律。方法:分析1 024例uSpA患者临床表现及随访转归情况。结果:男女比例为1.7∶1;腰背部疼痛(93.7%)和外周关节痛(96.0%)最多见;女性腰背部疼痛的首发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男性髋关节、臀区或足跟及其他附着点部位疼痛起病的首发率均高于女性(P<0.05);家族史阳性率为40.6%,HLA-B 27阳性率为47.4%,两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诊断uSpA较X线敏感,二者骶髂关节炎阳性率分别为88.6%(287/324)和45.7%(468/1 024),男性骶髂关节破坏的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648例经治疗随诊0.5~8年,其中186例症状消失,234例仍为uSpA,余228例转归为其他疾病:进展为强直性脊柱炎190例,转归为炎性肠病关节炎7例,银屑病性关节炎11例,uSpA合并干燥综合征12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白塞病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各1例。结论:uSpA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样的脊柱关节病,有遗传倾向。男性骶髂关节受累较女性严重,女性腰背部疼痛及手关节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可进展为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及炎性肠病关节炎等其他脊柱关节病,个别患者演变或合并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密切随访uSpA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珍珍  任伟  陈薇  方媛 《安徽医药》2018,22(8):1467-1471
目的 了解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经肾活检确诊的66例IMN患者,观察其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特点,并总结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66例IMN患者,男34例,女32例,起病年龄平均(47.0±15.4)岁,其中以40 ~59岁居多(47.0%),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56例(84.9%),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15.1%),血尿13例(22.7%),高血压21例(31.8%),完全缓解(CR)26例(39.4%),部分缓解(PR) 19例(28.8%),缓解率达68.2%.随年龄增长,IMN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浓度低、血胆固醇水平高、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高血压更常见、肾小管间质病变重、肾小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女性比较,男性患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高、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治疗方案的IMN患者总体治疗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N中以40 ~59岁的男性患者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年龄大的患者血清ALB和eGFR水平更低、高血压发生率高、肾脏病理损害更显著;目前IMN临床治疗主要仍是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其他免疫抑制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白塞氏病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白塞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符合ISGB诊断标准的81例白塞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中国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国家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1例白塞氏病患者,男:女为1.1:1;平均发病年龄(33.3±14.6)岁;平均诊断年龄(36.7±14.5)岁,从出现症状到诊断的时间为(4.9±8.3)年。71.6%的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整个病程中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97.5%,皮肤病变为72.8%,外阴溃疡为61.7%,针刺试验阳性为45.7%。眼病者为33.3%,关节症状者占22.2%,发热为19.8%,血管损害为17.3%,消化道病变为7.4%,肾脏损害为3.7%,附睾炎为2.5%;男性毛囊炎或痤疮样皮损较女性高(P<0.05),血管损害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关节损害高于男性(P<0.05)。结论白塞氏病的临床特点具有地域和性别分布差异,陕西省白塞氏病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关节病变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的非冠心病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CT(CTCA)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SPECT-MPI)明确诊断为非冠心病胸痛的患者141例,按性别分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病因、用药情况及精神状态.结果:141例中女85例,男56例.女性患者病史长(P< 0.01),发病年龄高(P<0.05),吸烟率低,更多伴放射性疼痛及心电图ST-T改变(P< 0.01).81.2%女性和55.4%男性未及时行CAG/CTCA检查而延误诊断.功能性疾病为胸痛主要病因,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冠心病前女性患者用药比例高于男性(P<0.01),排除冠心病后,男性和女性患者焦虑、抑郁均较排除冠心病前明显降低(P< 0.01),94.9%女性和全部男性停服药物.结论:非冠心病胸痛患者临床特征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更易被长期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女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及血清学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118例确诊为pSS的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两性间平均发病年龄和平均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pSS患者的口眼干燥症状发生率较低,症状较轻(P<0.05);低热、全身疲乏等一般表现显著多于女性(P<0.05);腺外表现较女性多见,尤以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率较高(P<0.05);男性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较低(P<0.05)。结论pSS是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男性患者外分泌腺症状发生率较低,一般症状及腺外受累更为多见,RF阳性率较女性低。  相似文献   

19.
杨洋  高广周  张晓明  郝英霞 《安徽医药》2022,26(6):1151-1154
目的探讨保定地区急性胰腺炎( AP)病人的病因及其与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 2011年 1月至 2020年 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 AP病人共 1 424例,采集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临床信息,归纳 AP病因,并对不同时间段、性别、年龄段及严重程度的病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病例 1 424例中胆源性 AP 765例( 53.7%)、高三酰甘油血症性 AP 329例( 23.1%)、特发性 AP 168例( 11.8%)、酒精性 AP 100例( 7.0%)、其他病因 62例( 4.4%)。 2011—2015年和 2016—2020年两个时间段内 AP病因构成比顺序从高到低均为胆源性、高三酰甘油血症性、特发性、酒精性、其他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胆源性 AP比例高于男性( 66.1%比 45.5%)(P<0.01)。男性高三酰甘油血症性 AP、酒精性 AP比例高于女性( 26.3%比 18.3%,11.6%比 0.2%)(均 P<0.01)。老年组胆源性 AP的比例高于低龄组和中年组( 82.5%比 26.7%、 37%)(均 P<0.016)。中年组高三酰甘油血症性 AP、酒精性 AP的比例均高于老年组( 36.3%比 1.7%、9.8%比 2.7%)(均 P<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TEN、VEGF、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它们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大肠癌中PTEN、VEGF、Bcl-2的表达,分析PTEN与VEGF、Bcl-2的相关性及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率为46.6%(27/58)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VEGF、Bcl-2表达率分别为84.5%(49/58)、63.8%(37/58),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与VEGF、Bcl-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PTEN表达的缺失可能引起VEGF的表达率增加,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联合检测VEGF、PTEN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