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使用股骨远端微创稳定系统(LISS-DF)结合经关节面逆行插入钢板接骨(TARPO)技术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指征、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自2003年9月~2005年8月使用LISS-DF通过髌骨旁外侧切口解剖复位并加压固定关节内骨折,经皮逆行插入钢板桥接固定关节内与干骺端骨折块的方法治疗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16例,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3例患者经过平均20个月的随访,无皮肤坏死、后期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或失效及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屈90°~120°,平均112.0°;伸0~15°,平均5.6°。结论LISS结合TARPO技术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时具有显露充分、手术损伤小、固定可靠的特点,能较好的保留骨折区域的血供,骨折愈合可靠,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创稳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应用稳定系统治疗的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62例,并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取微创稳定系统方案,对照组采取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长、手术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所需时长、手术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长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改善的优良率分别为90.32%、67.74%,治疗组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稳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所需时长,降低手术对机体损伤,对于膝关节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双切口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双切口LIS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7例.结果 随访6~32个月,骨折均愈合.按HSS评分:优25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结论 应用经双切口LIS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可简化手术步骤,减少创伤,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笔者应用LIS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7例,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关节内骨折除外),并微创入路插入LISS接骨板,经皮单皮质锁定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0~25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例,可1例.所有病例无感染发生,无钢板及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 LISS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股骨远端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distal femur,LISS—DF)治疗33A3、33C2和33C3型骨折的疗效与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8月~2005年12月,应用LISS—DF治疗26例股骨远端骨折。男15例,女11例;年龄32~72岁,平均55岁。33A3型9例,33C2型11例、33C3型6例。左侧16例,右侧10例。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9例,压砸伤5例。开放性骨折3例,其中Gustilo Ⅰ型2例,Gustilo ⅡA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16d,平均4d。33C2、C3型骨折17例采用髌骨旁外侧切口,结合经关节逆行插入钢板接骨技术插入LISS—DF固定;33A3型骨折9例采用间接复位方法,经皮小切口将自攻或自钻型锁定头螺钉与LISS—DF钢板单皮质锁定。结果术后患者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4.5个月。1例出现骨延迟愈合,最终达骨性愈合;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11~36周,平均16.1周;完全负重时间13~26周,平均17.6周。1例发生切口浅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5例因股骨远端外侧严重疼痛于术后6~13个月行内固定物拔除术。均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发生。术后根据Rasmussen骨折复位标准评分12~19分,平均17.6分,其中优16例,良9例,可1例。按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结论LISS系统设计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对股骨远端A3、C2和C3型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内固定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传统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报道比较普遍,但LISS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远复杂骨折的报道鲜见。目的:探讨应用LISS结合拉力螺钉治疗33C2和33C3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与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应用LISS治疗20例股骨远端骨折,男11例,女9例;年龄28~60岁,平均44岁;33C2型8例、33C3型12例;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压砸伤2例;闭合性骨折18例,开放性骨折2例均为GustiloⅡA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d,平均7.5d,均采用髌骨旁外侧切口,应用LISS结合松质骨、空心螺钉或皮质骨螺钉复位固定骨折。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8.5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放射学愈合时间12~35周,平均22周;完全负重时间12~24周,平均18周。1例出现骨延迟愈合,最终达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浅部及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中无植骨。术后根据Rasmussen骨折复位标准评分:评分为12~19分,平均17.6分,其中优10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0%。按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0%。结论:LISS系统设计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体现微创原则,结合使用拉力螺钉(松质骨、空心螺钉或皮质骨螺钉)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7.
LISS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LISS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7例39处股骨远端骨折行LISS钢板内固定术,其中18例骨缺损较大者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观察,通过摄片及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7例均获随访,时间3—2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时间3—8个月,对位对线佳。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21膝,良10膝,可8膝,优良率为79.5%。结论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ta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5例,33-A2骨折2例,33-A3骨折5例,33-C2骨折5例,33-C3骨折3例;其中9例开放骨折均为Ⅱ~Ⅲ级,有4例患者为多发骨折患者,伤后4d(2~7d)应用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9个月,骨折均连接,骨折愈合时间8~18周,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移位、骨折塌陷、复位丢失等。股骨远端骨折15例,HSS评分优5例;良7例;可3例。膝关节活动范围70°-140°,所有患者膝关节行走无疼痛。结论:LISS能有效治疗各种分型的股骨远端骨折。  相似文献   

9.
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报告AO微创内固定系统(1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短期疗效,结合文献,着重探讨与手术相关问题.[方法]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36~53岁.左侧2例,右侧2例.汽车相撞车祸伤3例,重物压伤1例.骨折AO分型:A11例,A31例,C11例,C21例.开放性骨折1例.均应用股骨远端LISS内固定治疗.[结果]4例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膝关节功能按Merchn等评分标准评定.优3例,良1例.[结论]LISS对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术中不需植骨,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LISS钢板治疗3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6±2.6)个月。未发现关节面塌陷、复位丢失、螺钉固定不良等现象。按照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分:优16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结论 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s,LISS)治疗下肢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5年5月采用LISS治疗14例下肢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1例;车祸伤9例,坠落伤3例,摔倒跌伤2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9例。骨折部位包括股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5例,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9例。骨折按照AO/OTA分类:股骨骨折中,33C2型3例,33C3型2例;胫骨骨折中,41A2型2例,41A3型2例,41B2型3例,41C2型2例。分别应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LISS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对其伤口愈合、术前及术后X线片检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期愈合。均获随访1~20个月,平均11个月。12例骨折均在术后3~5个月愈合,另2例经术后2~3个月观察,效果良好。关节功能根据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11例膝关节屈伸范围达110~130°,2例为100°,1例为80°。结论LISS对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和动力髁螺钉(dynamiccondylar screw,DCS)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选择内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甲醛固定股骨近端相似的成年(35~50岁)尸体干股骨标本12根,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将标本随机分成LISS固定组(A组)和DCS固定组(B组),每组6根。每个标本小转子下方1 cm处用斜切机锯断,做成1 cm间隙,模拟粉碎性骨折模型,远端用牙托粉与牙托水包埋固定。标本模拟人体单足站立受力状态,固定于Instron-8874液压伺服力学实验测试机上,行轴向压缩试验和动态疲劳试验,测定抗压性能和标本内侧骨折线两端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轴向压缩试验显示,A组在2个应变片处的应变值均较B组相应应变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载荷下,A组股骨头的垂直下沉位移显著小于B组(P<0.01);载荷600 N时,A组的轴向刚度为(209.06±18.63)N/mm,显著高于B组的(65.79±7.26)N/mm(t=3.787,P=0.004)。动态疲劳试验显示,在相同循环加载周期下,A组股骨头的垂直下沉位移小于B组(P<0.01);当股骨头垂直下沉位移达0.5 mm时,A组内固定所承受的力值及所用的循环加载周期次数均远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ISS从生物力学和解剖结构上均能满足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经过生物力学比较,LISS内固定较DCS内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外固定架加撬拨复位植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5月,应用撬拨复位植骨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18~69岁,平均49.3岁.跌伤19例,坠落伤1例,交通伤6例,钝器打击伤1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骨折按AO分型C1型13例,C2型11例,C3型3例.术前掌倾角-38~10°,平均-12.2°;尺偏角6~30°,平均19.1°.伤后至手术时间1~3 d.术后评估腕关节功能及骨愈合状况. 结果 27例术后获随访4~24个月,平均13.1个月.均无钉道骨折或感染、支架移位、血管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改良Mcbride评分,优10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2%.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例,腕关节僵硬1例.术后掌倾角0~20°,平均13.4°;尺偏角10~33°,平均22.1°.术后8~10周骨折愈合,平均9.3周. 结论 撬拨复位植骨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满意的优点,有利于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结构,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外固定支架结合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掌侧人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的手术指征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5年3月,收治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28例,采用背侧外固定支架固定于功能位,掌侧入路以钢板或克氏针固定;骨皮质粉碎或松质骨压缩者予植骨。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8~54岁,中位年龄41岁。左侧4例,右侧24例。根据AO分型标准:C2型18例,C3型10例。合并月骨周围脱位1例。结果4例失访,24例获随访6~18个月,平均8.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桡骨长度无丢失;掌倾角8~16°,平均11.2°,尺偏角19~28°,平均20.8°,均无丢失。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6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7%。结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以及闭合复位难以纠正者应手术治疗。掌侧入路固定能降低并发症,结合外固定支架可获满意复位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6年3月,应用加长柄骨水泥型双极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89例。男34例,女55例;年龄70~92岁,平均82.6岁。新鲜骨折76例,陈旧性骨折13例。骨折按改良Evans.Jensen分型:Ⅲ型32例,Ⅳ型57例。骨质疏松Singh指数分级:Ⅳ级24例,Ⅲ级46例,Ⅱ级19例。损伤至手术时间4~36d,平均65d。结果 手术时间50~70mm,平均62min;出血量100~250mL,平均150mL。术后88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经二次手术翻修后愈合。住院时间16~25d,平均18.6d。术后钢丝断裂及骨质切割松动失效各1例,临床无不适症状未予处理。2例术后第2~3天出现精神症状、术后1周内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感染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85例获随访14~39个月,平均265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ms评分:优16例,良56例,中12例,差1例,优良率84.7%。结论 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术中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6.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39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颈骨折,平均随访89.4月。结果:Harris’法髋关节功能评分值为:88.2±15.6,股骨头坏死及骨不连的发生率,分别由术前的48.7%和56.4%,降低为23.1%和17.9%。手术适应证为:①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或合并有骨不连。②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特别是头下型骨折。③Ⅰ~Ⅲ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带旋股外侧血管骨瓣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不愈合的可行性。方法:经解剖学研究,设计了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或横支的骨瓣,以降支为蒂转移到股骨干中下段的手术方法。结果:l临床应用8例,经1年5个月~4年6个月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或横支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不愈合,有方便、易行和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