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ICU病人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鉴定,以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850份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08标,总分离率为12.9%,在10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最好,耐药率最低为15.7%,其次为阿米卡星30.6%。结论亚胺培南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首选药物。ICU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黄秀荣  覃净 《广西医学》2009,31(11):1693-1694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ICU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2005—2008年我院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从1283份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43株,总分离率11.15%。痰标本分离率最高(106株,占74.1%),其次是伤口分泌物(23株,占16.1%)。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严重,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氨曲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6%、15.4%、18.9%、26.6%、40.6%,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达50%以上。结论我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重视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动态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情况,为临床诊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2006年我院各科临床标本,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并做药敏鉴定,分析其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共检出109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为美洛培南17.9%(196/1096),左旋氧氟沙星35.3%(387/1096),环丙沙星37.3%(409/1096),头孢吡肟65.6%(719/1096)。结论要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延缓耐药菌株增加。  相似文献   

4.
孙俊 《中原医刊》2011,(13):50-51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珠海黑马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和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34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来自痰标本的有279株(占81.6%),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严重。结论铜绿假单胞茵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要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地对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67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7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比较广泛,呼吸内科(26%)、老干部病房(17.6%)、ICU (10.7%)的患者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8.1%.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约8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保持在10%以下;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我们应继续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株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外科颅脑损伤病人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时有效的救治病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脑外科送检的各类标本,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后,经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系统鉴定,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3软件对它们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①2005~2007年脑外科送检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9%、19.1%和23.6%,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的分离率达18.8%,居分离菌的首位。②7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以呼吸道感染标本最多,占53.8%(42株),创口分泌物次之,占23.1%(18株)。③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最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但对比最早期研究的耐药性已经有所上升,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④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则呈明显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我院脑外科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率及耐药率较高,并逐年增加,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引起临床医生与院威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PA)在千佛山医院院内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采集本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确诊的368例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茵以痰标本中分离最高,占65.8%,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占52.7%);其中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较敏感,耐药率依次是15.6%、17.8%、22.8%、25.6%;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和呋喃妥因高度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杨素华  肖琴  温雪妆  袁立  陈晓怡  王评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06-107,10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的耐药谱及其变化,为临床预防控制ICU感染及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ICU三年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的29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为67.9%。药敏实验中以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较强,而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氧氟沙星、氨曲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磺胺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较差,耐药率均达到50%以上,显示PA单一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非常严重。结论ICU病房病人PA感染情况十分严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及时进行PA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倍能等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2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并对其中52株菌测定了对9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倍能和泰能的耐药率分别为7.7%和13.5%。结论:倍能和泰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最强,应作为治疗重症铜绿假单胞菌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0.
赵志伟  李岩 《中外医疗》2013,(34):17-18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2012年临床痰及咽拭子培养分离的482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482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以呼吸科、ICU、神经外科和肿瘤科为主(75.7%).对13种抗生素耐药率以亚胺培南(18.5%)最低;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率在30.0%以下;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在90%以上.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科室均有分布,对13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某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 14 6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 12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 ,实验采用K B法按NCCLS标准进行。结果 亚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 ( >70 %) ,铜绿假单胞菌最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 ( 86 3 %)。抗菌作用较差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 ( 6 8%)、头孢曲松 ( 11 0 %)。结论 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株和耐药率逐年上升 ,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并分析综合性ICU院内感染细菌的分布情况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前后多重耐药菌变化情况。方法收集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邯郸市第一医院2个ICU病房存在的菌株125株,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将其中菌株数比重最多的两种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几种临床常见抗生素对其进行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检查。结果 125株病原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为43株(34.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为25株(20%)。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生素类药的耐药率从2%100%不等,且两种病原菌对同一种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在ICU感染病菌中较为常见,两种细菌对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应先了解该菌的耐药性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K-B扩散法测定亚胺培南等7种抗菌药物对4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冻融法粗提铜绿假单胞菌酶液,用改良三维试验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46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表现为多重耐药。三维试验阳性率52.2%(24/46),其中单一产AmpC酶菌株15株,单一产ESBLs菌株6株,同时产AmpC酶及ESBLs菌株2株,1株产其它β-内酰胺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中β-内酰胺酶以产AmpC酶为主,是造成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第3、4代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K—B法对2001~2004年间分离出的182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 该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为84.2%,其次为头孢他啶(77.7%)、氨曲南(77.1%);对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哌拉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月老年患者深部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2例痰标本中376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9.7%;376例阳性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9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70株(68.2%),革兰阳性球菌71株(17.9%),真菌55株(13.9%);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30.8%);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ESBLs阳性率分别为14.7%和20.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保持100.0%的抗菌活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出现20.0%对亚胺培南耐药株;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一致敏感。结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且耐药性较强,临床微生物室应加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孙建勋  仝用 《中原医刊》2006,33(19):9-10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导致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细菌进行培养分离,测定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培养出致病菌373株,阳性率为31.6%。3年呼吸道感染常见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165株,克雷伯菌属73株,大肠埃希菌3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占总数的78.3%。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多粘菌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头孢唑啉较敏感,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有的还相当高。结论本组病人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经验治疗要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情况,细菌学检查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减少细菌耐药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区3500株革兰阴性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医院感染常见革兰阴性细菌分布特征和耐药特点。方法 2001年7月-2003年8月,用Kirby—Bauer法检测了从广州地区13家医院分离获得的3500株革兰阴性细菌对临床常用15~21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并按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2000年判断标准进行判断,用WHONET-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分离出的3500株革兰阴性菌中前3位细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Echerjchia eoli,ECO)1244株(占35.5%)、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tae,Kpn)900株(占25.7%)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asa,Pae)547株(占15.6%),广州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菌株的总检出率为31.0%(1084/3500),在各种常见菌属中的检出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为38.7%(482/1244)、肺炎克雷伯菌为37.9%(341/900)、铜绿假单胞菌为5.3%(29/547)、阴沟肠杆菌为55.2%(117/212)、不动杆菌属为8.2%(17/208)、其他肠杆菌属为27.7%(53/19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33.3%(37/117)、变形杆菌属为9.2%(8/87).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获得革兰阴性细菌最多。为l463株(占41.8%);其次为泌尿道标本,为943株(占26.9%)。耐约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川抗牛素的总体耐药率最低为亚胺培南(8.7%),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3.3%),而最高为氨苄西林(90.5%),其次为余啶酸(69.3%)亚胺培南对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其他肠肝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1%、0.5%、0.6%、3.2%、0.8%和0%,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牢最低.分别为10.8%和15.9%,大部分细菌呈多重耐药。产ESBLs菌株对15~21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不产ESBLs菌株(P《0.05).结论细菌耐药性仍是目前广州地区临床用药最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产ESBLs菌株有上升趋势。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对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株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以作为广州地区临床经验用药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鼠形动物粪便标本中携带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2015年3月~10月,利用笼捕法于 广州市某医院及其周边居民区捕获鼠形动物,分离其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按照2014年CLSI标准进行药 敏试验,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29只(包括205只臭鼩鼱、111只褐家鼠、5只黄胸鼠和8只小家 鼠)。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在鼠形动物体内检出率分别为78.4%和34.7%。臭鼩鼱携带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 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和头孢噻肟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100%、51.2%、44.2%、37.2%和23.3%);家鼠携带肺炎克雷伯 菌耐药情况与鼩鼱相似。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率为40.9%,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10.7%。鼩鼱与家鼠携带的铜绿假单胞 菌均对氨曲南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为12.4%和16.0%),其次为广谱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最低(耐药率均<5%)。结论鼠形动物携带的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与目前临床分 离株的耐药谱相似,提示这两种细菌可能在鼠形动物与人之间有传播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流行菌株分布、耐药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ICU2007年1月-2010年12月所有细菌分离株及其耐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004-2006年结果比较.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 354株,其中革兰阴性(Gˉ)菌748株(55.2%),革兰阳性(G+)菌504株(37.3%),真...  相似文献   

20.
烧伤创面的细菌分离及其耐药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适时了解烧伤病房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7个月份的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并对其主要的感染菌种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从烧伤患者创面共分离到细菌204株,前三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铜绿假单胞菌(44株)和奇异变形杆菌(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