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腹穿资料,其中15例(25·9%)合并SBP,分别统计SBP和对照组的腹水总蛋白、细菌培养、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各项指标。根据患者的腹水和SBP严重程度进行对症治疗。结果:SBP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者4例(26·7%),生化检测显示SBP与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减少、PT延长、或腹水蛋白降低密切相关(P>0·05)。本组治愈36例,好转16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4例,其中SBP者的死亡率为20·0%(3/15),明显高于对照组腹水患者(P<0·05)。结论:对临床可能发生SBP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应密切关注,及早诊断、积极治疗是提高SBP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其肾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SBP患的临床资料,与非SBP肝硬化腹水患比较在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肾损害发生及死亡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肝硬化SBP患临床表现不典型,仅发热症状与非SBP患相比有显差异;SBP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BP患;SBP患肾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BP患,且与SBP的高死亡率有关。结论肝硬化并SBP后增加了患肾损害的发生及死亡率,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 336例住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2 5 3例 (75 75 % )患者多核粒细胞 (PMN)相对值≥0 5 0。 8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共分离细菌 4 2株 ,大肠埃希菌占 4 5 2 4 % ,腹水蛋白≤ 10g/L并发SBP患病率高于腹水蛋白 >10 g/L患者 ,两者差异显著 (χ2 =6 4 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 <10 g/L患者应警惕SBP发生 ,应及早做腹水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正>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是晚期肝硬化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腹水常规检查不典型而易误诊。现将我科1990年以来收治的42例SBP漏诊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科共收治SBP 77例,其中42例入院前被误诊。男37例,女5例。年龄28~62岁,平均41岁,符合1988年福州全国腹水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2.就诊原因 42例分别以下列情况就诊:大量腹水利尿效果不佳20例,顽固性腹泻6例,早期肝性脑病10例,肝肾综合征4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和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本文收集17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自1993~1998年6月共收治肝硬化腹水病人147人,其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者17例(占10.2%),均符合SBP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5.2岁,肝炎后肝硬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1.2 临床表现1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失代偿及腹膜炎表现,包括腹水增加…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发病有上升趋势,治疗困难,预后恶劣。为总结经验,现将我院收治30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硬变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变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肝硬变腹水病人86例(并发SBP41例,未并发SBP45例),观察比较肝硬变并发SBP和未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SBP组黄疸、发热及腹部反跳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BP组(P<0.05); SBP组血清总胆红素、腹水白细胞总数高于非SBP组(P<0.05),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51.3 μmol*L-1,腹水白细胞数>1 000×106*L-1,腹水总蛋白水平≤10 g*L-1患者易发生SBP .腹水总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预测SBP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总结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187例的治疗效果,发现首选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腹腔穿刺排液,灌洗和注射抗生素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30例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并发SBP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及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5%)明显高于观察组(7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a+、TBIL高于对照组,ALB、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疾病较重,死亡率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降低或减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NO、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自发性腹膜炎 (SBP)患者腹水中一氧化氮 (NO)和C -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腹水的性质 ,将 51例患者分为两组 ,SBP组 2 6例 ,漏出液组 2 5例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NO浓度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NO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血清CRP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两组患者腹水NO、CRP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SBP患者治疗前、后腹水NO、CRP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腹水NO和CRP的检测有助于对SBP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低腹水白蛋白和高血清总胆红素与肝硬化腹水病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6—2006),主题词为Livercirrhosis、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riskfactors,以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危险因素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6),同时查阅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目录。并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7篇,分别对低腹水白蛋白(≤10g/L)和高血清总胆红素(〉51.3mmol/L)与肝硬化腹水病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腹水白蛋白和高血清总胆红素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其合并OR和95%CI分别为5.78(4.10-8.14)和5.71(3.80-8.57)。结论 低腹水白蛋白和高血清总胆红素与肝硬化腹水病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诱因、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68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8.18%,致病菌以G-菌多见。结论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多呈不典型表现,腹水进行性增加、腹水细胞数和/或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综合支持治疗、三代头孢和腹腔灌洗为有效治疗。预防性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可防止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并发SBP80例为研究组,未发生SBP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肝功能分级(Child-pugh)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Child-pugh)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消化内科近5年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7例中,治愈39例(58.2%,39/67),好转20例(29.8%,20/67),死亡8例(12.0%,8/67),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结论: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及宝安西乡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其是否并发SBP分为两组各50例,对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腹水蛋白、ALB、TBIL等)、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等相关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P组较非SBP组的腹水蛋白、ALB显著降低,在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TBIL的比较上显著增高(P<0.05),且两组的消化道出血史、Child-Pugh分级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水蛋白、Child-Pugh分级、ALB、TBIL、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以及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文  冷爱民 《西部医学》2014,(12):1656-1658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细胞因子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75%(22/32例),研究组为87.50%(28/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05,P<0.05).经治疗后不同组别血清TNF-α、IL-1、IL-6、IL-10、IL-17和IL-18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变(均P<0.05);ALT和ALB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B在不同组别治疗前后均没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可以降低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改善肝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昔  杨才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9):1187-1188,1191
目的:探讨引起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96例肝硬化患者分为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对照组)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观察组),每组48例,对其相关因素以及观察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消化道出血(x2=8.421,P=1.020)、肠道感染史(x2=...  相似文献   

20.
李易  韩盛玺  齐建康 《西部医学》2009,21(4):590-591,593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在276例肝硬化患者中,对SBP的发生率与其相关影响因素SBP病史、腹水总蛋白、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胃镜检查及腹腔穿刺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既往有或者无SBP病史,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73.5%和23.1%;腹水总蛋白≤10g/L或者〉10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4.4%和8.6%(P〈0.05);Child-PughC级或者A、B级,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1.0%和20.1%;有或者无消化道出血,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7.4%和23.6%;血清白蛋白≤28g/L或者〉28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22.6%。结论肝硬化SBP发生率与SBP病史、腹水总蛋白≤10g/L、消化道出血、Child-PughC级、血清白蛋白≤28g/L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胃镜检查和腹腔穿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