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对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儿118例,分为实验组(有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和对照组(无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记录全部早产儿的血清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TB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GGT、ALP指标,当血清TBA≥25.8μmol/L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3%和88.1%。结论血清TBA检测更利于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减少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需进行胃肠外静脉营养的早产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5例,随机分为静脉营养加早期肠内微量喂养组(干预组)和完全静脉营养组(对照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4 d分别进行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同时监测PNAC各项危险因素以及PNAC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结果 干预组PNAC主要危险因素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干预组TBIL、TBA以及肝酶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NAC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可明显改善PNAC发病的危险因素,减轻胆汁淤积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PN)相关肝胆并发症的发病率、高危因素及早期干预。方法对30例PN早产儿的肠外营养开始日龄、持续时间及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应用情况,PN热卡摄入量,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有无出现胃肠道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C)并发症进行观察及记录,并进行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5例PN早产儿出现PNAC,占16.7%;PNAC患儿与无PNAC患儿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累积用量及PN开始日龄、PN时间、PN热卡摄入量、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后2周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碱性磷酸酶,PNAC组明显高于无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持续时间过长可大大增加胆汁淤积损伤肝脏的几率,尽早地开始肠内营养,是避免出现与PN相关肝胆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密切监测患儿的肝肾功能、胆红素指标,可帮助减少早产儿肝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胆淤指示酶升高程度在鉴别肝胆疾病黄疸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淤指示酶升高程度在肝胆疾病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黄疸的类型分为肝细胞性黄疸组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组,后者再分为肝内胆汁淤积组和肝外胆汁淤积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在肝细胞性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之间、以及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之间分布的差异,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与肝细胞性黄疸组相比,胆汁淤积性黄疸组血清ALP与GG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ROC曲线计算血清ALP和GGT诊断胆汁淤积性黄疸准确度最高(特异度和敏感度之和最大)的临界值均为3×正常值上限(upperlimitofnormalvalue,ULN),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4.29%和85.71%、92.38%和99.2%。在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中,肝外胆汁淤积组血清GGT水平显著高于肝内胆汁淤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ALP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GT≥12×ULN时,诊断肝外胆汁淤积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0.63%和72.58%。结论血清ALP、GGT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时有助于鉴别肝细胞性和胆汁淤积性黄疸,GGT明显升高更有助于肝外胆汁淤积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比值变化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孕妇围生期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治疗的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的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体内DBil和TBil的比值,分为观察Ⅰ组(0.50~0.75)和观察Ⅱ组(>0.75),每组50例。以同期5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体内TBil、DBil和胆汁酸(TBA)水平及各组母婴并发症及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Ⅱ组血清TBA、TBil和DBil水平高于观察Ⅰ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I组的血清TBA、TBil和D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的结局,观察I组的剖宫产分娩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观察Ⅱ组,产后出血量少于观察Ⅱ组(P?<0.05);新生儿结局(早产、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和出生体重),观察Ⅰ组均优于观察Ⅱ组(P?<0.05)。结论 血清TBil和DBil可反映妊娠妇女早期肝内胆汁淤积情况,通过血清DBil和TBil的比值可以及早判断病情,及时干预,在改善围生期母婴结局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肝功各酶及胆红素的测定对临床难以鉴别的婴儿肝炎综合征(IHS)和先天性胆道闭锁(EHBA)婴儿持续性黄疸的价值。方法采用速率生化分析法检测36例临床难以鉴别IHS和EHBA的婴儿持续性黄疸空腹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I),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I)及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I)。并于当天对患儿行肝胆显像。结果肝胆显像诊断IHS灵敏度为85%(17/20),特异度为100%(16/16) 诊断EHBA灵敏度为100%(16/16),特异度为85%(17/20)。患儿血清AST、ALT、LDH、GGT、ALP、TBILI、DBILI及IBILI含量高于参考值范围 TBILI及DBILI的含量在EHBA组高于IHS组(P〈0.05)。AST、LDH、ALT、GGT、ALP及IBILI含量在IHS与EHBA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持续性黄疸均有肝损害。肝胆显像、血清肝功各酶及胆红素测定能无创、安全、较准确地鉴别IHS与EHBA,提高IHS和EHBA患者的诊断,对于婴儿持续性黄疸治疗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汁淤积症见于各种急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黄疸和瘙痒,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腺苷蛋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是一种辅酶,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和体液中[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素钠、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用于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40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标本,将每例标本3ml分别注入普通试管及肝素钠、肝素锂抗凝管中,于同一生化仪上对常规生化项目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ALT、AST、GGT、TBil、ALB、TBA、P、CHO、CK-MB、AMS、TG、Glu、CL等项目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UA、ALP、DBil、TP、Mg、HDL-C、LDL、LDH、CK、K、Na、TCa等项目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UA、ALP、TBil、DBil、Mg、CHO、LDL、LDH、CK、TG、K、Na、TCa等项目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UA、ALT、AST、GGT、ALP、TBil、DBil、TP、ALB、TBA、Mg、CHO、HDL-C、LDL、LDH、CK、CK-MB、AMS、TG、Glu、Cl、Na等24个项目肝素锂与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相关性良好(r〉0.800),而P、K、TCa3个项目肝素锂与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相关性较差(r〈0.760)。结论大部分常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可用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作为标本,但需建立回归方程或血浆参考体系,少数项目不宜用肝素类抗凝血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新生儿胆汁淤积病例临床特征和病因,并分析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和非PNAC患儿的差异。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72例新生儿胆汁淤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儿分为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组39例,非PNAC组33例,观察两组喂养、静脉营养使用、感染史、窒息史等胆汁淤积相关因素,以及发病时间、肝脏受损情况、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等,并分析两组引起淤胆的病因和预后差异。结果:PNAC组禁食、开奶、使用胃肠外营养的时间均明显长于非PNAC组(均P0.01),有感染史、窒息、机械通气比例均高于非PNAC组(均P0.01);NEC的发病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非PNAC组发生淤胆、出现肝损伤的时间却明显早于PNAC组(均P0.01)。两组好转率无统计学意义。淤胆病因中PNAC合并感染38例、非PNAC合并感染23例,胆道闭锁2例、先天多发畸形或染色体异常3例、遗传代谢性疾病3例、其他原因7例。结论:新生儿胆汁淤积病因繁多,PNAC主要见于早产儿,相对非PNAC患儿而言,其禁食,使用静脉营养时间更长,感染发生率更高,而非PNAC病因更为复杂。对明确淤胆的患儿应尽早病因诊断,并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肝酶谱(ALT、AST、GGT、ALP)在手足口病患儿肝损害时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8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并同时检测8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AIJT、AST及AL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GT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ALT、AST及ALP明显高于正常小儿,说明手足口病患儿存在肝脏损害,早期检测血清肝酶谱对手足口病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极低和(或)极早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疾病转归。 方法 选择早产儿100例,均于生后24 h内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14 d,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重<1 500 g。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PNAC组40例和非PNAC组6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PNAC组新生儿败血症、NEC发生率、中/长链脂肪乳使用率高于非PNAC组,出生胎龄小于非PNAC组,PN持续时间、脂肪乳使用时间、葡萄糖使用时间、禁食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于非PNAC组,葡萄糖累积用量高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败血症、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是PN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NAC发生时间为PN后22.0(11.0)d,PN后38.0(21.0)d 血清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达到峰值,生后47.5(38.0)d后恢复正常,PNAC组发生肝功能损害8例,发生率为20%,无发生肝功能衰竭病例。 结论 PNAC是高危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减少不必要的禁食,缩短PN持续时间,预防感染及NEC发生,优化静脉营养成分对预防PNAC的发生及减轻其严重程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胆石症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汁酸(TBA)测定在胆石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酶法测定107例胆石症病人和39例正常人血甭TBA,并与ALT和AL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胆石症病人血清TBA升高,伴发炎症或胆汁淤积时差异显著:TBA在反映胆道炎症和胆汁淤积症方面分别与ALT、ALP有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TBAI 胆石症诊治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采用胃肠外静脉营养14d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47例,分为发生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及未发生PNAC两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PNAC的发生率为17.0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PN持续时间、开始胃肠喂养时间、葡萄糖积累用量、氨基酸积累用量、脂肪积累用量与PNAC密切相关,PN持续时间是独立高危因素(OR=3.812,95%CI:0.039~4.027,P=0.012)。结论 PN持续时间越长、PN氨基酸的累积用量越大、PN脂肪乳累积用量越大、达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越长,则发生PNAC的几率越大。尽早开始肠内营养,避免静脉摄入高热卡,为降低PNAC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并探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2013年108例进行静脉营养支持14d以上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按是否发生PNAC分成PNAC组及非PNAC组,观察两组有伴窒息、败血症、肺透明膜病(HM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开放(PDA)等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PNAC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脂肪乳累计用量、氨基酸最大用量、肠道外营养(PN)热卡摄入量大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喂养日龄、体重恢复迟于非PNAC组,且合并症发生机率增大。结论 PNAC发生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开奶时间迟、大剂量使用氨基酸和脂肪乳、PN热卡高、胃肠外营养时间长,有无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3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的健康妊娠期妇女86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汁酸(TBA)]、雌激素(雌二醇、雌三醇)、水平,同时对比2组新生儿结局。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讨血脂、肝功能、雌激素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观察组TG、CHOL、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BIL、ALT、AST、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雌二醇、雌三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女性血脂、肝功能、雌激素存在异常,及时检查和防治利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黄建鄂 《西部医学》2014,26(10):1313-1315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肠外营养支持(>14天)治疗的91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儿是否发生胆汁淤积分为PNAC组与非PNAC组.并比较两组患儿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时间、三大营养素提供热卡量、禁食时间及体重增长等情况.结果 PNAC组与非PNAC组患儿在出生体重、开始喂养时间、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持续时间、禁食时间、喂养不耐受、机械通气、胃肠道手术、败血症、NEC、窒息及SGA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肺炎发生、患儿出生胎龄、颅内出血及动脉导管开放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AC伴有肝损组患儿的胆汁淤积持续时间与无肝损组相比,要显著增长(P<0.05);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峰值较无肝损组患儿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NAC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喂养时间、氨基酸及脂肪乳提供热卡比率高、SGA、PN持续时间、颅内出血、窒息等为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经口摄人热卡高为保护因素.结论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与氨基酸及脂肪乳提供热卡比率高、开始喂养时间迟、SGA、PN持续时间长、颅内出血、窒息的发生相关,经口喂养提供热卡高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熊脱氧胆酸(UD—CA)、思关泰(SAMe)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ICP患者,随机分成二组:A组采用UDCA口服,300mg/次,2次/d;B组采用SAMe1000mg静滴,1次/d;治疗3周或至分娩止,比较二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瘙痒症状改善,两组瘙痒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TBA、TB、ALT和AST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A组的水平较B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熊去氧胆酸对胆酸及肝功指标的改善较恩美秦有效,两种治疗方法均对瘙痒症状改善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极低体重新生儿进行胃肠外营养是否发生胆汁淤积,并探讨肉碱防治极低体重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效果。方法将64例极低体重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胃肠外营养,治疗组予胃肠外营养治疗外,应用肉碱,观察两组PNAC发生率。结果治疗组PNAC发生率14.7%,对照组DNAC发生率40%,治疗组PNAC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缩短。结论肉碱能显著降低极低体重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未观察到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邴桂梅 《当代医学》2010,16(26):108-108
目的探讨猩红热患者肝功能的检测。方法用TBA-40FRACCUt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肽酶(r-GT)、乳酸脱氢酶(LDH-L)、肝胆汁酸(TBA)等。结果血清中ALT、AST、ALP、LDH-L、TBA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猩红热患者血清ALT、AST、ALP、LDH-L、TBA水平升高,TBA反映肝实质性损伤,建议合理选择抗生素的同时监测肝功能变化,必要时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