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骨一方在预防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的确切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味骨一方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手术前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同时观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流变学、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四项指标变化。结果 60例患者中,共有5例发生DVT,总发生率8.30%,其中治疗组发生3例DVT,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发生2例DVT,发生率为6.66%,两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APTT和PT指标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术后14d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APTT和PT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血小板计数变化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自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有7例于用药10d后身上出现散在出血点,而治疗组仅1例出现这种现象,两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骨一方具有明显的抗凝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达到防治脊柱骨折截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而且比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及时进行康复指导,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影响康复、治疗的主要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结论采用综合方法护理截瘫患者在临床取得满意效果,完善的护理措施在截瘫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达肝素对预防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舒血宁+达肝素)26例,对照组(达肝素)27例。两组在实验过程中均采取相同的基本预防和物理预防措施。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7 d,D-二聚体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d、7 d的血小板数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是预防脊柱骨折手术后DVT形成的有效药物;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达肝素能明显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舒血宁射液与达肝素联合使用与单使用达肝素相比更具有预防脊柱骨折术后DVT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6):816-817
目的探讨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脊柱骨折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和抑郁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残疾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交流、操作执行能力、健康宣教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在一般护理措施上实施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预防措施后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2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防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8%,总满意度98.15%,对照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19%,总满意度86.11%;观察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总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殷红卫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6):172-172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体会。方法28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71%,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仪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安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下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仪,比较两组术后7 d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 相似文献
8.
闫淑琴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22):40-4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4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措施,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5例,全部治愈。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给予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预防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DVT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空气压力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早期护理干预与普通骨科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210例,选择年龄>55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根据医嘱采用常规药物辅助治疗,并按照骨科手术护理常规的要求进行普通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完成对照组护理治疗基础上,着重加强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术后DVT发生率1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28.33%,住院时间(86.32±8.21)d;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11.67%,住院时间(50.32±6.12)d。两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采用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截瘫患者褥疮发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6例截瘫患者在临床护理上关键是做好"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等护理工作。结果 26例截瘫患者通过我们精心护理,无一例褥疮发生。结论预防截瘫患者褥疮的发生,做好早期预防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精心而合理的临床护理是防止截瘫患者发生褥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截瘫患者褥疮发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6例截瘫患者在临床护理上关键是做好“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等护理工作。结果26例截瘫患者通过我们精心护理。无一例褥疮发生。结论预防截瘫患者褥疮的发生,做好早期预防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精心而合理的临床护理是防止截瘫患者发生褥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涤痰益气复瘫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9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自拟的涤痰益气复瘫汤。20d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优于对照组的75.5%(P〈0.01)。治疗后治疗组肌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涤痰益气复瘫汤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小腿骨折患者使用足底动静脉泵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小腿骨折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使用足底动静脉泵进行DVT的预防及相关护理。结果 30例患者经积极的预防及护理,均未发生DVT。结论足底动静脉泵是预防小腿骨折患者DVT形成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有凝血功能异常、不适合药物预防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和干预组6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2例DVT,发生率3.2%,对照组患者发生9例DVT,发生率为14.3%。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干预组(χ2=4.881,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Autar)量表的小组护理管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科收治的96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Autar量表的小组护理管理干预,均连续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院内DVT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测定两组干预前及出院时下肢血流速度。结果 研究组院内DVT发生率为0%、下肢肿胀发生率4.17%,均较对照组的13.33%、2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5.583,P<0.05)。出院时,研究组的下肢血流速度为(98.65±7.02)cm/s,较对照组的(72.35±6.44)cm/s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89,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较对照组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3,P<0.05)。结论 基于Autar量表的小组护理管理干预可提高下肢骨折患者下肢血流速度,降低DVT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补肾壮骨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ALP、TPACP-5b、VAS评分、骨密度、骨矿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进行血浆中FIB及DD的定量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结果骨折患者术前术后3d的血浆中FIB和DD均高于对照组(P〈0.01);90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中FIB及DD的动态监测对下肢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为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收治入院的围产期妇女12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产妇产后采用常规临床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有5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33%,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31.66%,肺栓塞发生率6.66%,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静脉血栓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