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如何运用好苦寒药,这是一个专门课题。苦寒药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等多种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下品药,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用药而极具疗效。但由于苦寒药药性猛烈,有克伐阳气,化燥伤阴,伤脾败胃等副作用。而临床用之过于谨慎,往往因噎废食,错失良机,延误病情。那么,怎样适时、适度、准确地把握苦寒药的应用,尤其是用于治疗虚损病就很值得研究。现就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朱丹溪治疗虚损病用苦寒药的经验作一整理研究,以供临床借鉴。李东垣所治虚损病,主要是脾胃元气内伤,中气不足,气虚湿浊…  相似文献   

2.
1清热利湿药的选择急性肝炎为湿热之邪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治疗大法是以清热利湿而祛邪,但由于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二者在性质上是矛盾对立的。因此,在治疗用药上也存在着矛盾。清热药如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板蓝根等。其性味苦寒,苦寒清热效果则佳,但苦寒药易于损伤脾胃,阻遏气机,肝炎患者脾胃遭受湿邪之侵害,  相似文献   

3.
治疗温病运用大量苦寒药是目前临床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苦寒清热用治温病 ,本属正治 ,但必须掌握时机 ,适时适量运用 ,否则易致失误。鉴于目前在临床中屡见温病初起时滥用苦寒药 ,忽视辨证论治 ,导致临证失误的情况 ,笔者特撰本文 ,旨在提醒医者正确运用治疗温病以苦寒清热为主的治则。1 古今温病临证失误概述回顾温病学的发展、形成过程 ,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 :仲景时代至金元以前 ,由于临床实践不足 ,人们对温病病因的认识仅立足于“寒邪” ,未能认识到外感“温邪”是致温之因 ,故遇到温病时 ,习惯于沿用《伤寒论》之方统治一切外感热…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中医医院刘华为教授认为,在临床中,由于皮肤过敏性及炎症性疾病皮损多表现为皮肤红热痒痛,一般辨证治疗时多使用清热、凉血、解毒等苦寒直折之品。然而很多情况下苦寒清热之药很难达到"去热"的目的。相反苦寒直折之品能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5.
苦寒药在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中满内热,应用苦寒药物为主的开郁清热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32%,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在临床中应用苦寒药的技巧和用量,同时摸索出克服苦寒药的克伐阳气,化燥伤阴,伤脾败胃等不良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05,4(2):14-15
仲景方之所以被誉为方剂之鼻祖,是因为其组方配伍思路独特,用药要点别出心裁,为后人组方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应用思路.在临床中组方用药能否恰到好处,都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然而,科学合理地组方用药并非易事.因药用性能有清热药、补虚药、祛湿药等等;而同是祛湿药又有燥湿药、利湿药、化湿药等;同是燥湿药又有苦温燥湿与苦寒燥湿;同是苦寒燥湿,又有泻下燥湿与清热燥湿等不同.<经方药物药理临证指南>指出,临证"究竟如何选药?怎样选药最为恰当?选择最佳的药物治疗疾病是最妥当的,欲达到这一步,就必须深入研究仲景方剂选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及其规律性."于此试将经方用药指导临证科学组方,浅析于次.  相似文献   

7.
关怿 《河南中医》2013,33(6):981-982
目的:研究中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建立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结果: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生黄芪、山药、丹参、生地黄、葛根;按中药学分类统计,居于前列的为清热药、益气药、活血化瘀药、养阴药;从药物性味归经来看,以甘寒、苦寒之品,归肾、肺、脾胃经为多见.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以清热益气养阴及活血化瘀为法,应用甘寒、苦寒之药从肾、肺、脾胃同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生地黄苦寒入营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其甘寒养阴,苦寒泄热,入肾经而滋阴降火,养阴津而泄伏热,善治阴虚内热,潮热骨蒸;又因性甘寒质润,故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用药统计分析,杨栗山用药以苦寒清热解毒药为主,配合解表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等运用,揭示其重视温病火热怫郁,倡导清、宣、通、利诸法并施这一重要的治疗思想,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温病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辛开苦降法,首创于仲景<伤寒论>,并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以苦寒清热药与辛热祛寒药为主组方,用以治疗脘痞腹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蛔厥久利等脾胃寒热错杂之证.在八法中属于"和"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