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袭性肿瘤如何维持血液供应 侵袭性黑素瘤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模拟血管形成细胞建立肿瘤内的血管网络。肿瘤生物学家和心脏病学家正共同致力于探讨这种模拟血管形成的机制。他们已经明确了导致肿瘤血管形成并能确保此类血管血流通畅的基因,从而揭示出治疗侵袭性肿瘤的新方法。Iowa大学的肿瘤生物学家和心脏病学家比较了高、低侵袭性黑素瘤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有3种在正常血管内皮细胞中有活性的因子在侵袭性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增高。分别为促凝组织因子(TF)和TF通道抑制因子(TFPI) 1及2。应用功能性的阻断抗体,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介导的血管生成,阻断癌细胞的营养途径,就可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的关键性促血管生长因子,它与特异性高表达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激活酪氨酸激酶从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因而以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为靶点的肿瘤血管靶向性治疗已成为近几年肿瘤治疗的新途径[1-3].  相似文献   

3.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莉 《中国药房》2008,19(31):2465-2466
肿瘤的药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之后的又一重要治疗措施,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三大手段之一。恶性肿瘤的本质特征是侵袭、转移行为,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血管形成研究的先驱Folkman博士最早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的概念(Tumor growth is angiogenesis dependent),并提出无论何种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技术,都将是对现有肿瘤治疗学的强有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需要新生血管形成以获取血供。目前面市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针对的是以内皮细胞为靶向的抗肿瘤药物。然而,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该类分子靶向抑制剂对肿瘤的作用不理想。近年发现于高侵袭性肿瘤中的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一种与经典肿瘤血管生成完全不同的肿瘤微循环模式,VM的发现有助于解释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为主要作用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疗效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10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进行维多利亚蓝加HE染色,观察血管侵袭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血管侵袭阳性率69%,血管侵袭率和病理类型、淋巴管侵袭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和生长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吴林勇  钱小泉  黄建珍 《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214-3214,3216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常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外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发病率低,肿瘤往往位置较深容易低估实际大小,同时临床上又与脂肪瘤、纤维瘤、前庭大腺囊肿、股疝等相像,因此较易误诊,并且约有30%复发率嗍,值得重视。本院今年收治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朱桢  于笑涵  张素华 《中国医药》2010,5(5):481-482
实验表明,肿瘤是血管生成依赖性的。当实体肿瘤的大小超过1~2mm^3时就需要不断地有新生血管形成为肿瘤提供养分、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研究发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速度比正常组织细胞快20~2000倍。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受体复合物成分之一的Endoglin及抑癌基因PTEN在肿瘤血管的生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腺样囊性癌(adenoma cystic carcinoma,ACC)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为24%,居首位。血管形成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生长的必备条件之一,新生血管不仅为肿瘤增殖细胞提供养分,而且是肿瘤细胞进一步侵袭、转移的重要途径。ACC可沿或围绕血管生长,晚期易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9.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的发展与侵袭均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受多种调节因子作用,这些调控因子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抑素,内皮抑素,thrombospondin(TSP-1)等。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以阻止肿瘤的发展和转移,甚至使肿瘤消退。抗血管生成药物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简单讨论了肿瘤血管生成与调节机制并着重介绍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肿瘤需要血供维持生长和转移,其最初联合选择周围血管维持生存和生长,但最终大多数肿瘤的转移通过信号传导形成新的血液管道芽生(血管发生)。Maniotis将其称为血管生成拟态(VM)。因此,有学者认为侵袭性肿瘤细胞自身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1.
肿瘤侵袭转移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肿瘤侵袭转移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对肿瘤临床治疗极有帮助。现就肿瘤侵袭转移步骤、相关因素、防治研究现状作简要介绍。1肿瘤侵袭转移步骤目前已较清楚肿瘤侵袭转移经历如下步骤(以癌为例) ,即:(1)原发灶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2)瘤细胞在间质中移行并接触脉管;(3)瘤细胞突破血管内皮及其下基底膜进入血流,并在血中存活;(4)瘤细胞穿出血管,在组织中存活、增殖,形成转移灶。2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因素2 1基因调控: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可诱发或促进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如myc、ras、mos、raf、fes、fms、ser、fos、erb -B -2、DCC…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就是侵袭转移。肿瘤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很多研究证实,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早期都会形成各种伪足(如丝状伪足、片状伪足、侵袭性伪足、足体等),其中侵袭性伪足备受关注。伪足的形成依赖于肌动蛋白聚合与解聚.而肌动蛋白聚合与解聚受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ctindepolymerizingfactor,ADF)/cofilin的精细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的表达及肿瘤血管形成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 1 1 0例乳腺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其微血管数 ( MVC)和 VEGF蛋白的表达 ,分析 MVC和 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 1 0例中 VEGF表达阳性率为 6 7.3% ,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脉管侵犯呈密切正相关 ( P<0 .0 1 ) ;乳腺癌的微血管数 ( MVC) X± S为 97.7± 4 2 .5个 ,MVC与淋巴结转移、肿瘤脉管侵犯呈密切正相关 ( P<0 .0 1 ) ;本组乳腺癌的 VEGF表达与 MVC呈密切正相关 ( P<0 .0 1 )。结论 乳腺癌组织由于 VEGF等血管形成因子的明显增加 ,肿瘤血管大量形成 ,微血管数显著增加 ,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故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MVC和 VEGF的表达状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为指导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肿瘤神经侵袭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启俊  李涛  陈凛 《首都医药》2014,(14):20-22
目的:综述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肿瘤神经侵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肿瘤神经侵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神经侵袭是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之一,常导致局部复发及疼痛,影响疾病预后,但目前神经侵袭的机制尚缺乏定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结构的粘附分子,参入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同时参入神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病种之一,其临床危害性主要体现在肿瘤细胞高侵袭转移性和难治性。因此,加深对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可有效提高肿瘤患者临床疗效。相关医学研究认为,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表达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Trk B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赋予失巢凋亡抑制能力、血管生成等能力,为其扩散到远隔部位继续生长提供基础条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Trk B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的无限制侵袭性生长及其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在血管生成因子的刺激下,肿瘤中业已存在的微血管内皮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增殖周期,通过芽生方式形成新生毛细血管的过程。1971年Folkman[1]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假说。从血管生成的角度,将恶性肿瘤的发展分为血管生长前期和血管生长期2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每年的发病人数仍呈现上升趋势.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依赖于肿瘤的血管生成,肿瘤本身或宿主组织建立的新生血管网供给瘤体营养,促使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谢志翠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75-3375
目的:探索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等外阴特异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及区别。方法:采用石蜡常规切片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诊断、治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例均为良性肿瘤,行肿物切除术,两年随访,均未发现恶变转移,3例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中2例出现复发,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均未见复发。结论:发生在外阴软组织的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一般都为良性肿瘤,两者比较相似,但存在显著区别,除发病年龄不同外,肿物大小,构成成分,细胞形状等方面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9.
Bevacizumab在肿瘤治疗中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必要条件,在影响它的诸多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VEGF家族成员主要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  相似文献   

20.
马丽茜  郑海燕  尹利荣  潘彦珞 《天津医药》2007,35(9):707-707,723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是一种罕见、生长缓慢有局部浸润性的软组织肿瘤。国内外文献至今报道不足150例。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均与发生在相同部位的几种肿瘤相似,术前难以诊断翻。笔者结合我院收治的3例AAM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