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昔洛韦与妥布霉素在生理盐水中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阿昔洛韦与妥布霉素在生理盐水中的配伍稳定性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旋光法分别测定阿昔洛韦、妥布霉素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 :在 2 5℃不避光条件下 ,两药配伍后 2 4h内 ,溶液外观、pH值和含量无明显变化。认为两药配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12年收治的阿昔洛韦所致ARF的患者20例.结果 经停药、水化、碱化尿液、积极对症治疗,其中3例少尿型ARF患者,予血液透析治疗,2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阿昔洛韦致ARF为速发型,以非少尿型为主,主要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如超出本药临床应用范围给药、用药剂量过大、速度过快、浓度过大、药物配伍不正确(如与肾毒性药联用),用药后没给予足够量的水化等.临床医生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确保合理用药,规范合理用药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相同治法不同配伍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客观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相同治法不同配伍的中药复方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客观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病人 96例 ,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原方组 ;精制血府逐瘀组 ;药对配伍组进行药物干预。结果 :①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依次为血府逐瘀组 ,精制血府逐瘀组 ,药对组 (P <0 0 5 ) ;血瘀气滞证证候疗效依次为血府逐瘀组 ,精制血府逐瘀组 ,药对组 (P <0 0 5 ) ;②血府逐瘀组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红细胞变形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精制血府逐瘀组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药对组血小板粘附、血浆粘度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③ 3组治疗后一氧化氮均升高 ,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组间比较无差异 ;3组疗后ET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组疗后CD6 2P、CD4 1均降低 ,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药对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相同治法 ,不同配伍的中药复方临床疗效及客观指标的改善出现差异 ,理法方药一致时优于理法方药不一致时。  相似文献   

4.
甲氰咪胍辅助治疗带状疱疹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阿昔洛韦联合甲氰咪胍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 观察组予阿昔洛韦 0 2 5g静脉滴注 ,每天 3次 (每隔 8h 1次 ) ,同时予甲氰咪胍 0 4g静脉滴注 ,每天 2次 ;对照组予阿昔洛韦 0 2 5g静脉滴注 ,每天 3次 (每隔 8h 1次 )。分别于治疗后第 1、3、7和 11d观察疗效。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第 1d有效率分别为 70 %和 40 % (χ2 =6 67,P <0 0 5 ) ,第 3d分别为 85 %和 70 % (χ2 =4 2 ,P <0 0 5 ) ,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第 7d痊愈率分别为 90 %和 60 % (χ2 =4 8,P <0 0 5 ) ,第 11d天分别为 10 0 %和 80 % (x2 =4 4,P <0 0 5 ) ,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甲氰咪胍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比单用阿昔洛韦起效更快 ,疗效更高 ,疗程更短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为日后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通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等)在线检索2010年至2016年间国内医学期刊颁布的阿昔洛韦、常用药物间相关配伍文献资料,加以分类、整理、综合分析。结果由于理化性质改变,阿昔洛韦难以和果糖二磷酸钠、酚磺乙胺、多巴胺、右旋糖配40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配伍。结论阿昔洛韦和多数药物在一定时间、剂量、环境内可以配伍,部分药物不宜配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殖器疱疹隐性排毒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 48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 ,A组口服阿昔洛韦及中药 ,B组口服阿昔洛韦 ,两组分别于给药后第 3、5、7d晨起未排尿时取尿道口拭子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A组HSV转阴率高于B组 (χ2 =3 .961,P <0 .0 5 )。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生殖器疱疹隐性排毒患者疗效较单服阿昔洛韦好。  相似文献   

7.
陆富永 《华夏医学》2004,17(3):402-403
目的 :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方法 :治疗组外敷自拟青黛散 ,口服阿昔洛韦 ;对照组单纯口服阿昔洛韦。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96 .3% ,对照组显效率 83.0 % ,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两组症状消退时间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何婉儿 《广东医学》2004,25(6):654-655
目的 分析小儿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85例诊断为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35例 (观察组 )用阿昔洛韦或干扰素治疗及给予保护肝脏功能和心脏功能治疗。结果  85例小儿早期EB病毒感染均以发热为首发表现 ,常伴肝功能和心功能受损 ,部分有轻中度贫血。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为 (2 5± 0 6 )d ;5 0例 (对照组 )未使用阿昔洛韦或干扰素治疗患儿热退时间为 (10 8±3 2 )d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对发热性疾病 (特别发热超过 1周者 )应注意EB病毒感染检测 ;干扰素和阿昔洛韦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理想药物 ,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9.
氟罗沙星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罗沙星注射液为第 3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 ,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属、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亦具有中等抗菌作用。本实验模拟临床浓度 ,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与一些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仪器与药品  UV -2 40 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 ;pHs-2C型酸度计 (萧山市科学仪器厂 ) ;氟罗沙星注射液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 ,批号 0 0 0 2 0 2 ) ;5 %葡萄糖注射液 (本院 ,批号0 0 0 31 41 ) ;1 0 %葡萄糖注射液 (本院 ,批号0 0 0 5 2 91 ) ;0 .9%氯化钠注射液 (本院 ,批号0 0 …  相似文献   

10.
甲硝唑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配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硝唑是一种广谱抗微生物药,临床用于滴虫病、阿米巴病、厌氧菌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常需与抗生素或抗炎药合并使用.甲硝唑与抗生素的配伍稳定性已有广泛研究[1、2].为探讨其与抗炎药物可否配伍,笔者对甲硝唑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进行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燕芳 《右江医学》2004,32(5):456-456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3 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1例 ,予阿昔洛韦片口服 ,0 .2 g/次 ,每日 4次 ,维生素B1 2 5 μg肌注 ,每日 1次 ,同时用六神丸 10 0~ 2 0 0粒碾成细粉末 ,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 ,直接涂或敷于病变皮肤上。对照组 17例 ,予聚肌胞 4mg肌注 ,隔日 1次 ,维生素B1 2 5 μg肌注 ,每日 1次 ,两组一个疗程均为 7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 .2 %,对照组为 94.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治疗组的治愈时间、止痛日数、疱疹停止新发时间、水疱干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阿昔洛韦与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胡大朝 《右江医学》2004,32(2):133-134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与异烟肼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60例 3个月~ 13岁的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6例和对照组 2 4例。对照组予控制感染、降温、止痉、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阿昔洛韦和异烟肼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83 .3 3 % ,对照组为 5 8.3 3 %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 ( χ2 =4.60 2 ,P <0 .0 5 )。且两组在退热时间、止吐时间、神经精神缓解时间等方面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阿昔洛韦与异烟肼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缩短病程 ,提高治愈率 ,减少后遗症 ,且短期用药耐受性和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金卫丽 《微创医学》2000,19(3):297-299
济得(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替硝唑为新一代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及抗原虫药[1],临床上常用于手术后厌氧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常与抗G-菌抗生素如妥欣(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联合应用.两者能否直接配伍,尚未见报道.本文考察25℃、37℃环境中,替硝唑与硫酸妥布霉素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川乌与白芍是中医治疗风湿痹证的常用传统药对 ,也是现代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常用配伍药对。本实验观察了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不同比例、剂量的抗炎作用 ,结果表明 :乌、芍配伍前后对角叉菜胶和甲醛性大鼠足跖肿胀、棉球肉芽肿增生及小鼠二甲苯耳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并使大鼠炎性组织释放的 PGE2 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 ;而且多数结果表明二药配伍的抗炎作用优于单味药川乌、白芍 ,其中尤其对慢性关节炎模型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P<0 .0 5 ,P <0 .0 1)。分析其配伍增…  相似文献   

15.
阿昔洛韦与不同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阿昔洛韦在几种临床常用的输液中不同pH值下的含量变化及其配伍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昔洛韦在几种临床常用的输液中不同pH值下的含量变化并考察其配伍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24h内外观无明显改变,但其含量在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变化较大,建议不用此种输液与阿昔洛韦配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阿昔洛韦联合丹参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 =36 )和对照组(n =36 ) ,治疗组静滴阿昔洛韦+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只静滴阿昔洛韦,疗程均2周,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6 .2 % ,对照组为6 7% ,χ2 =3.97,P <0 .0 5 ,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昔洛韦联合丹参治疗扁平疣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金卫丽 《医学文选》2000,19(3):297-299
济得(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替硝唑为新一代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及抗原虫药[1],临床上常用于手术后厌氧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常与抗G-菌抗生素如妥欣(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联合应用。两者能否直接配伍,尚未见报道。本文考察25℃、37℃环境中,替硝唑与硫酸妥布霉素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 UV-265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751-GW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pHs-2C型精密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WZZ-2A自动旋光仪(上海物理光学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西城区医疗器械厂)。1.2 试药 济…  相似文献   

18.
卡介菌多糖核酸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晓燕 《华夏医学》2004,17(1):39-40
目的 :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在临床应用中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1 mg肌肉注射 ,隔日 1次 ,同时口服阿昔洛韦片 2 0 0 mg,5次 /d,维生素 B1 片 2 0 mg,3次 /d;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及维生素 B1片 ,剂量同治疗组 ,两组疗程均为 1 0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1 .7%和 71 .2 % ,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 ;治疗组在止疱、结痂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 (P<0 .0 5 ) ,止痛、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 .0 1 ) ,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在带状疱疹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应用泛昔洛韦(FCV)治疗 ,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 (ACV)治疗。结果 :FCV治疗带状疱疹在止疱、结痂、痊愈和止痛时间均短于ACV(P <0 .0 5~P <0 .0 1) ,同时后遗神经痛发生率FCV亦低于ACV(P <0 .0 5 )。结论 :FCV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CV。  相似文献   

20.
对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与阿昔洛韦注射液的配伍进行观察 ,结果两药混合后 2 4h内外观及 pH值无明显改变 ,阿昔洛韦含量保持 98%以上 ,8h克林霉素磷酸酯含量降至 95 % ,为此建议两药配伍后 6h内用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