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离自烧伤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Pa)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对50株Pa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简并引物扩增法扩增整合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确定整合子类型.结果 50株Pa对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90%以上;49株(98%)携带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结论 该院Pa临床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多药耐药性可能与Ⅰ类整合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I类整合子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寰  范晓磊  王海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304-1305,1307
目的 检测铜绿假单胞菌(PA)的Ⅰ类整合子,探讨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以VITEK-AMS 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PCR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电泳分析PCR扩增产物.结果 116株PA中,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25.9%(30/116).Ⅰ类整合子阳性PA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5—2006年度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几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分析我院三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明确我院Ⅰ类整合子的基因结构。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10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和亚胺培南等的耐药率;用煮沸法提取10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DNA模板;应用PCR技术检测三类整合子的流行率及其Ⅰ类整合子结构分析。结果10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几种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环丙沙星32%、头孢噻肟45%、庆大霉素82%、头孢西丁37%、妥布霉素39%和亚胺培南43%。三类整合子的流行率分别为Ⅰ类53%、Ⅱ类21%、Ⅲ类5%。序列分析表明,在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存在dfrA17、aadA2基因盒。结论4种药物的耐药率都有增高,以庆大霉素最显著,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可能与Ⅰ类整合子的流行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992-1996年和2003-2005年两个时间段90份铜绿假单胞菌1型整合子结构,比较其结构差异,以了解不同年代1型整合子变化趋势。方法用常规和长片段PCR方法扩增1型整合子及耐药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GenBank比对分析。结果41份1992—1996年间样本有13份检出1型整合子结构,长片段PCR扩增1型整合子DNA平均长度为1868bp,平均包含2个耐药基因,包括qaeE△1(n=6)、sul1(n=14)、aadA1(n=2)、aadB(n=1)、PSE-1(n=2)和tetA(n=1)等6种耐药基因,形成5种耐药基因盒组合。49份2003-2005年间样本中有19份检出1型整合子结构,长片段PCR扩增产物平均长度为3383bp,平均包含3.6个耐药基因,包括qaeE△1(n=18)、sul1(n:25)、aadA1(n=6)、aadB(n=7)、aaeA4(n=2)、PSE-1(n=3)、VEB-1(n=4)、OXA10(n=1)、cm1A(n=1)和tetA(n=2)10种耐药基因,形成9种耐药基因盒组合。结论根据整合子碱基数量和所携带耐药基因盒数量,发现2003--2005年间检出的1型整合子结构比1992—1996间检出的复杂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李春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0):1187-1188,1190
目的 了解烟台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的分布及耐药基因盒携带情况,探讨整合子与菌株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整合子及可变区检测采用PCR法,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测序分析进一步确定可变区耐药基因盒类型.结果 在1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8株(38%)检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常见基因盒类型为aac(6′)Ⅱ-aadA13-clmA8-oxA10a和aac(6′)Ⅱ-aadA13-oxA10a,其中aac(6′)Ⅱ-aadA13-oxA10a基因盒为首次出现的新基因盒排列方式,并已登录Genbank:JN118546.结论 烟台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类型分布为Ⅰ类整合子,整合子携带菌株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381-3381
本文对我院2005—01~2005—09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分布,耐药,多重耐药性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05—01~2005—09从痰,分泌物,咽拭子,脓,尿,粪便,血,皮屑等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58株。  相似文献   

7.
现将我院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a,PA)的分布及耐药分析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与多重耐药基因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药物的耐药性,筛选出35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35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CTX-M-1、TEM、SHV的检出率分别为51.4%、31.4%、14.0%;OPrD2基因的阳性率为28.6%;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aac(6′)-Ⅱ、aac(6′)-Ⅰ、ant(3″)-Ⅰ和ant(3″)-Ⅱ的阳性率分别为20%、2.86%、14.3%和17.1%;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中,CTX-M-1、TEM、SHV、aac(6′)-Ⅱ和ant(3″)-Ⅰ的检出率为45.4%、9.1%、27.3%、36.4%和27.3%,未检出aac(6″)-Ⅰ和ant(2″)-Ⅰ基因.结论 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常见的有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和氨基糖苷类基因.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参与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特点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该院分离的109株铜绿假单胞菌科室和标本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率均大于50.0;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尚有很高的敏感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栾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423-4424
随着临床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及各类侵袭性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率越来越大,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因此,及时准确的掌握细菌耐药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院2008年监测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金属酶、整合子和外排泵在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对42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检测MIC值,双纸片扩散法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PCR扩增整合子并测序基因盒,real-time PCR检测oprM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外膜蛋白。结果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45.23%,美罗培南耐药率71.42%;检出有22株产MBL;Ⅰ类整合子检出率52.30%,携带dhfrⅫ-orfF-aadA2和aacA4-blaVIM-4两种类型的基因盒组合形式;oprM基因高表达细菌是低表达细菌的3.56倍;25株高表达MexAB-OprM外膜蛋白。结论金属酶、整合子均不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MexAB-OprM高表达致美罗培南耐药。各种耐药机制相互影响,并相互协同。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2002-01~2003-12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绿假单胞菌是1种条件致病菌,在健康人皮肤、呼吸道等部位均可存在。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逐渐表现出耐药性增强。其耐药机制主要涉及整合子、金属蛋白酶的产生和膜微孔蛋白oprD2缺失、膜外排泵MexAB-OprM、MexEF-OprN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等。因此,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能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积极可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表型.[方法]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临床检出菌,用天地人200B系统鉴定及药敏分析,并用三维法对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AmpC酶检测,同时用双纸片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64株,其中检出AmpC阳性菌株18株,产酶率为28.13%;产ESBLs菌株16株,产酶率为25.00%;产AmpC+ESBLs菌株8株,产酶率为12.50%.在14种抗生素中,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结论]住院病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亚胺培南是治疗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4a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分布,动态观察其耐药性发展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近4a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及耐药状况。结果:共收集铜绿似单胞菌,108株,其中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67.89%。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具有明显的耐药性。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规范的连续的耐约监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十分生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临床科室中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观察,加强对院内感染监测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98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采用 Waue away-40,DADE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并用K-B纸片扩散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临床上主要发生于外科(52.5%)、内科(23.2%)以及烧伤科(9.1%).在各类标本中检出率以痰液(60.6%)、脓液(16.2%)及创面分泌物(13.1%)较高.10种常见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8.2%、20.2%、26.3%和28.3%.而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腭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达93.9%、70.2%和58.6%.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中主要对其多种抗生素均耐药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在临床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临床科室中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观察,加强对院内感染监测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98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采用 Waue away-40,DADE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并用K-B纸片扩散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临床上主要发生于外科(52.5%)、内科(23.2%)以及烧伤科(9.1%).在各类标本中检出率以痰液(60.6%)、脓液(16.2%)及创面分泌物(13.1%)较高.10种常见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8.2%、20.2%、26.3%和28.3%.而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腭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达93.9%、70.2%和58.6%.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中主要对其多种抗生素均耐药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在临床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反复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久治不愈,药敏试验从全敏感、部分敏感到全耐药所留菌种染色质和质粒上的整合子Ⅰ的基因及其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与病史分析细菌整合子的耐药特性及机制。方法用VITEKⅡ鉴定细菌、KB法药敏试验、试剂盒抽提质粒和基因组DNA经PCR扩增整合酶Ⅰ基因后琼脂糖凝胶电泳,LA-PCR扩增可变区耐药基因盒并电泳,可变区耐药基因测序,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分析耐药现象。结果该菌株在耐药前后均检测出整合子Ⅰ,耐药前全敏感时未测得耐药基因盒,多重耐药时可变区所测得的耐药基因盒有耐β-内酰胺类、CatB8、aad4以及aac(6')-Ib等耐药基因盒,分别对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氨基糖苷-喹诺酮类组合耐药,还测得了MexROprD表达系统的基因盒,提示排出泵增强和外膜通透性降低的耐药机制也可以由整合子以基因盒形式摄取并表达。未测得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盒。结论该菌株在耐药前后均带有整合子Ⅰ,该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统计采用WHONET 5.4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3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来源于痰液标本113株(占85.6%),伤口分泌物标本7株(占5.3%),尿液标本6株(占4.5%).科室分布主要见于神经外科34株(占25.8%),呼吸内科28株(占21.2%),重症医学科25株(占18.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率最高,达75.8%;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为13.6%;对氨曲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5.2%和16.7%;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奈替米星和诺氟沙星耐药率均在40%以上.13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2株泛耐药菌株,占1.5%.结论 本院临床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以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为主,耐药性严重,存在泛耐药株,在预防医院感染和临床抗感染工作中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 VITEK-32微生物自动鉴定与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出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56株、鲍曼不动杆菌72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并对比分析两种菌的耐药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8%和68.1%。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19.6%,其次为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均为37.5%。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 P <0.05),只有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铜绿假单胞菌(P <0.01)。71.7%的鲍曼不动杆菌只对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率(97.2%)显著高于铜绿假单胞菌(67.9%),P <0.0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