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在置换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的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所采用的术式在Nicks术式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更适用于多瓣膜置换,手术费时长及术前未能充分估计升主动脉细小及主动瓣环狭窄者。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Wang ZN  Zhang BR  Xu ZY  Hao JH  Zou LJ  Mei J  Xu JB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1):657-660
目的评价瓣周脓肿、心肌脓肿以及瓣膜严重毁损等复杂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2月至2002年6月手术治疗的复杂性心内膜炎患者57例临床资料,均为原发性心内膜炎,其中感染侵犯主动脉瓣25例、二尖瓣16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16例.术中发现瓣叶严重毁损32例、主动脉瓣周脓肿19例、主动脉根部环形脓肿导致左心室-主动脉连接破坏4例、二尖瓣后瓣环脓肿11例、心肌脓肿6例、瓣膜赘生物形成55例.脓肿清除后遗留残腔采用间断褥式缝合6例、自体心包片修补19例、牛心包片修补6例、聚四氟乙烯膨体补片修补4例;施行以带瓣管道作升主动脉根部替换和左、右冠状动脉移植术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1例,二尖瓣替换术16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替换术16例.结果早期死亡6例(11%),死亡主要原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人造心脏瓣膜性心内膜炎和多脏器功能衰竭.随访4个月至14年,平均(5.93±0.20)年.晚期死亡5例,晚期主要并发症为人造瓣膜性心内膜炎.术后1年心功能恢复NYHA分组Ⅰ~Ⅱ级占96%(44/46);5年再手术免除率为(84±3)%,5年实际生存率为(61±9)%.结论复杂性心内膜炎局部组织破坏较多,应限期手术或急症手术,清创后残腔的处理是影响手术本身能否成功以及术后近、远期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成人主动脉瓣狭窄伴小主动脉瓣环行瓣环增宽并替换主动脉瓣的经验。方法 12例病人行主动脉瓣环增宽并替换主动脉瓣。手术径路均采用Manouguian法:将主动脉斜切口下延伸,经无冠瓣与左冠瓣交界处向下,垂直切开瓣环至二尖瓣基部。采用绦纶片内衬自体心包片作为增宽材料,替换23 mm或25 mm主动脉瓣;同期行二尖瓣替换4例。结果 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者因严重低心排死于手术当晚;1例术后第7 d因心包填塞经剑突下引流后痊愈;肺部感染并发呼吸功能不全1例,经气管切开及呼吸机支持1周后痊愈;1例主动脉根部明胶海绵物填充后感染于术后12 d再次开胸清除腐烂明胶海绵,并留管冲洗引流而愈。本组术后住院13~20 d,平均(16.2±1.5)d;1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84个月,平均(36.7±21.2)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例,Ⅱ级6例,无远期死亡。结论对大多数小主动脉瓣环,采用Manouguian术式简单易行,不需切开二尖瓣基部,已能满足替换23 mm或25 mm瓣膜,增宽材料易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的有关问题。方法1992年3月至1997年12月,对7例儿童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同期修补室间隔缺损3例。结果术后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69个月,患者发育正常,活动量增加。结论儿童换瓣应尽可能选用较大型号的双叶机械瓣,升主动脉根部心包补片加宽及改进缝合技术能使瓣环较小的患儿置入较大型号的心瓣膜。  相似文献   

5.
细小主动脉根部扩大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替换术六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2年12月~1996年7月我们为6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合并细小主动脉根部患者施行了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瓣替换及二尖瓣替换术,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8~53岁,体重32~55kg。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内径27...  相似文献   

6.
复合带瓣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24例或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替换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13例伴有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对其中9例DeBakeyI型者,以Teflon毡条内外加固主动脉切端后吻合。13例用人工血管周围间隙与右心耳吻合以控制升主动脉吻合以控制升主动脉吻合上的出血。3例以人工血管片环包主动脉吻合口控制局部广泛渗血及出血。2例术毕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死亡。手术死亡率8.3%。随访平均21.8个月,2  相似文献   

7.
自体肺动脉瓣替换主动脉瓣伍火志述李温仁审校由于人工合成瓣膜的缺点[1]和同种瓣膜的缺点[2],使自体瓣膜成为有吸引力的代用品。1960年Lower等[3]将狗的肺动脉瓣移植到降主动脉并获得成功。Pillsbury等[4]用动物自体的肺动脉瓣替换主动脉...  相似文献   

8.
复合带瓣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4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替换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Bental术22例,底盘法2例)。13例伴有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对其中8例DeBakeyI型者,以Teflon毡条内外加固主动脉切端后吻合。13例用人工血管周围间隙与右心耳吻合以控制升主动脉吻合之外的出血。3例以人工血管片环包主动脉吻合口控制局部广泛渗血及出血。2例术毕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死亡,手术死亡率83%。随访平均218个月,2例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右股动脉栓塞经手术治愈;其余病人康复良好,心功能(NYHA)I~II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自体心包片加宽瓣膜面积的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治疗45例单纯二尖瓣瓣膜病变病人,二尖瓣狭窄10例,关闭不全35例,其中先天性8例,风湿性21例,退行性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应用自体心包片行后瓣叶加宽14例,前瓣叶加宽8例,前、后瓣叶都加宽23例;镜式成形12例;人工腱索12例,腱索转移6例,乳头肌开窗4例.全部病例均瓣环成形,应用Duran环16例,Carpentier环29例.并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结果 无死亡病例.1例风湿性瓣膜闭合不好,术中改瓣膜置换术.术中食管超声示二尖瓣无反流38例,少量反流6例;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平均(2.8±0.6)cm~2,跨瓣压差平均(6.21 ±1.34)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随访(18.0±2.1)个月.复查超声示二尖瓣无反流35例,少量反流9例.有效瓣12面积平均(2.5±0.8)cm~2,跨瓣压差平均(7.21±0.45)mmHg,均无需再手术.术前、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6±6)mm对(48±7)mm,P<0.05;射血分数(0.45±0.23)对(0.51±0.24),P<0.05;左心房内径(62±23)mm对(50±11)mm,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瓣膜功能好.结论 自体心包片加宽瓣膜面积补偿瓣叶和(或)腱索的短缩,增加瓣叶活动,增加瓣膜闭合面积,结合瓣环成形,临床疗效肯定.手术操作简单,且自体心包相容性好,术后无需抗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成人小主动脉瓣环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26例成人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单纯主动脉瓣置换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9例。采用Manougnian法主动脉瓣环加宽7例,瓣膜侧倾缝合置换主动脉瓣膜6例,瓣环上主动脉瓣置换13例,在双瓣膜置换中均先置换主动脉瓣后再置换二尖瓣。结果26例患者中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时间6~48个月(12±3个月),心功能均明显改善(Ⅰ级10例、Ⅱ级16例),无远期死亡。术后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OAI)1.02~1.44cm^2/m^3(〉0.85cm^2/m^3),无瓣膜-患者不匹配现象(PPM)。结论主动脉瓣病变伴小主动脉瓣环的成人患者行心瓣膜置换,选择新型人工瓣膜行瓣环上主动脉瓣置换是理想的选择,瓣膜侧倾缝合是可选择的方法,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时先置换主动脉瓣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大部分患者无需行瓣环扩大术。  相似文献   

11.
1992~1993年,为8例复杂的主动脉瓣下狭窄再次手术病人施行扩展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手术方法采用室间隔切开,补片加宽左室流出道,用自体带瓣肺动脉置换主动脉,同种异体主动脉或肺动脉替代病人肺动脉。术中平均心肌温度10℃,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15分钟,心脏复跳后均为窦性心律,术后经过平稳,无近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复杂的主动脉瓣下狭窄特别是管状狭窄和(或)瓣环小的病人,该术式的疗效要优于经典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但对自体肺动脉瓣瓣膜的保护和再血管化应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应用同种动脉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5例采用同种动脉(HAV)治疗5例主动脉根部病变(主动脉瓣狭窄1例,关闭不全4例)。男3例,女2例;年龄13~47岁。病因为细菌性心内膜炎2例(包括先天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型1例),Marfan综合征2例,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术中采用同种主动脉全根置换3例(Bentall手术),其中1例用HAV上的二尖瓣前叶加宽主动脉瓣环(Manouguian手术),余2例用自体肺动脉移置主动脉根部,另取同种肺动脉做原位移置(Ross手术)。结果死亡1冽,4例存活,且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根部良好,无主动脉瓣反流。随访2.5~3.5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牛心包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牛心包作为心血管外科手术修补材料的初步经验。方法1985年8月~20004年8月,我科应用复合鞣制的牛心包片作为心血管外科手术的修补材料348例,其中男226例,女122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6个月,体重5~82kg。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加宽补片术147例,法洛三联症房缺修补术18例,巨大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6例,大室间隔缺损修补51例,完全性房室通道修补术8例,部分型房室通道修补术19例,右心室双出口4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7例,三尖瓣闭锁及单心室行全腔一肺动脉连接术5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小全行成形及修补术4例,先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成形及修补术5例,细小主动脉瓣环加宽换瓣术3例,主动脉缩窄加宽补片术4例,肺动脉狭窄加宽补片术7例。结果348例牛心包片在使用过程中技术后早期未发现漏血、溶血、血栓、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术后存活336例,死亡12例,死亡率3.45%,死亡率与牛心包片的使用无明显关系。经过2个月~19年的随访,术发现有牛心包片撕裂、瘤样扩张、钙化、血栓及晚期感染等不良反应,效果满意。结论牛心包片取材方便,来源充足,具有良好的张力强度,且价格低廉。因此,牛心包片作为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修补材料,比其它人工修补材料及自体心包补片更具有方便、经济、安全、可靠、来源充足、效果好等特点,而且其耐久性良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根部瘤主要表现为升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 ,导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常累及主动脉瓣、主动脉窦及主动脉瓣环 ,造成主动脉瓣严重关闭不全。使用主动脉根部替换的方法治疗主动脉根部瘤 ,可预防瘤体破裂 ,控制主动脉夹层瘤的发生和发展 ,纠正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防止心功能衰竭。 1 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0月 ,我院对 2 73例主动脉根部瘤病人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Bentall术 ) ,其中 2 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其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7例中 ,男 2 2例、女 5例 ,年龄 1 4~ 6 5岁 ,平均 4 0 .6岁。瘤体直径 6 .…  相似文献   

15.
4例心脏三瓣膜替换李大连,朱朗标,余翼飞自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我们在477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中,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同时替换机械瓣4例,占总数0.8%。因三瓣膜替换的病人病情重,术后早期及晚期死亡率高,现总结该组病例,就术前准备、手术...  相似文献   

16.
40例双瓣替换术体外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40例双瓣替换术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方法。本组病例包括38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替换术,2例主动脉瓣、二失瓣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8例,Ⅳ级6例。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96分钟,自动复跳10例,住院死亡2例,住院死亡率5%。并讨论了双瓣替换术心肌保护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月至1996年6月我们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280例,围术期发生真菌性心内膜炎3例。临床资料3例病人中男2例,女1例;年龄23、31、29岁。术前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两叶畸形并有赘生物和风湿性瓣膜病变。3例均行主动脉瓣替换术...  相似文献   

18.
瓣膜替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瓣膜替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陈锁成,朱养荣,梅章新,孙斌,王康荣,钱成1981年2月至1991年12月我们行心脏瓣膜替换术92例,其中二尖瓣74例,主动脉瓣4例,双瓣14例。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26例,占28.3%。现就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47例主动脉瓣术后再次主动脉外科治疗病例,提高对主动脉瓣术后主动脉疾病再治疗的认识.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47例患者因主动脉瓣术后接受再次主动脉手术治疗.男38例,女9例,再次手术间隔时间(6.0±3.8)年.行主动脉根部替换14例,升主动脉替换10例,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全弓替换+象鼻支架置入术21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2例.所有出院患者均行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 47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25例(53%),升主动脉瘤12例(26%),主动脉根部瘤10例(2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升主动脉直径年增长值高于马方综合征患者(P<0.05).47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死亡1例;余患者均出院并随访,随访时间(53.49±33.79)个月,3年生存率83%.结论 对马方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等主动脉瓣疾病合并主动脉病变要积极干预、严格随访,减少术后主动脉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0.
双瓣膜替换术后7次心跳骤停抢救成1例杨锡耀,李金声,张兰军,石慧良,刘亚湘病人女,49岁。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Ⅳ级,于1992年6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双瓣瓣膜替换术,手术经过顺利。体外循环126min,阻断主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