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路易小体(LB)是帕金森病典型的病理改变,某些基因的变异将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目前已经确定的基因有α-synuclein、Parkin和UCHL1。这3种基因均能通过影响泛素-蛋白体系统(UPS)的功能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本文就3种基因的变异与泛素-蛋白体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在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Parkin是帕金森病的相关致病基因之一,自日本学者发现证实其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以来,关于Parkin的研究迅速发展。Parkin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蛋白底物、相关基因以及其致病机制已被众多文献报道,本文综述了Parkin及蛋白的结构,并对Parkin的泛素-蛋白体酶系统详细介绍,指出了Parkin的相关反应物以及和线粒体的关系,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重要的发病机制: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与PD的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已知某些基因变异导致PD发生,其中α-突触核蛋白基因突变(如A53T、A30P或基因染色体座位的3倍扩增)及2个与α-突触核蛋白降解机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有关的基因(泛素C末端水解酶、Parkin)突变可引起α-突触核蛋白在细胞内异常蓄积聚合,已经被确定为家族性PD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帕金森病(PD)病人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4(USP24)基因的外显子(exon)39~68进行突变筛查,以进一步了解USP24基因是否为PD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中国湖南省92例散发PD病人USP24基因的exon39~68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exon39~68中未见任何碱基变异,在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检测出11种变异,其中3种为已知多态(rs6588545、rs12031876和rs10493176),位于exon59的c.7078+22a>g变异仅在1例以强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早发男性PD病人中存在,在95例正常人中不存在此变异。结论在湖南地区的中国人群中,USP24基因位于exon39~68的基因突变可能在PD的发病机制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又称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主要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和自噬-溶酶体途径(ALP)间接影响体内蛋白的降解代谢,参与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在内的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和调控机制。本文主要概述了UCH-L1结构和功能、UCH-L1及其突变型在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噬途径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α-突触核蛋白、富亮氨酸重复激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TEN诱导激酶和E3泛素连接酶、以及雷帕霉素靶点等帕金森病相关基因与通路,均不同程度参与自噬调节。中药可通过诱导自噬,提高自噬水平,进而发挥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桂斌  叶建新 《医学综述》2007,13(8):573-575
双泛素属于泛素相关蛋白,由两个泛素样部分前后融合而成,是p53基因的一个下游靶点,与人纺锤体聚集检测点蛋白(MAD2)非共价结合导致染色体不稳定,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以下仅就双泛素的结构、分子生物学功能及其与p53基因、MAD2蛋白和肿瘤发生的关系作一综述,为肿瘤的发生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波 《海南医学》2012,23(1):110-112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是细胞内ATP依赖的非溶酶体蛋白降解系统,能将泛素分子从底物蛋白上移除,选择性地调节细胞内蛋白质表达.p53、Chkl、Survivin、Notch、Cyclin D1等影响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基因编码蛋白可以在细胞内经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本文就这些基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中老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PD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加。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以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和内质网应激两大过程影响PD的发生发展。泛素连接酶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就泛素连接酶通过线粒体自噬和内质网应激途径与P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的探讨,详细阐述其在泛素依赖型线粒体自噬和内质网应激中的区别与联系,为开展泛素连接酶相关的PD发病机制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与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有关的CARD15基因上欧美人群常见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变异与中国汉族帕金森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福建地区汉族人群CARD15基因SNP位点(R702W、G908R和3020insC)进行关联性研究。结果 在187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没有发现上述CARD15基因3个SNP位点纯合子或杂合子的变异,同样在196例正常对照组人群也未能检测到。结论 存在于白种人群的CARD15 变异热点可能不存在于中国汉族人群中,与白种人帕金森病患者相关的CARD15基因3个变异热点可能与中国汉族帕金森病人群无关。  相似文献   

11.
人AADC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隆表达人芳香族左旋氨基酸脱羧酶的基因 ,以了解此基因在多巴胺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从人类胎儿黑质组织中提取总RNA ,以RT PCR方法扩增 1 4 4 2bp的cDNA片段 ,将此片段克隆于 pGEM T载体中 ,经过特异性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片段正确后 ,进行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cDNA与GenBank上的序列相比完全一致 ,得到了编码正确的人AADC的cDNA全序列。  相似文献   

12.
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Parkin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 对18例帕金森病病人和20例正常人Parkin基因的第3、4、5、6、7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4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3外显子点突变, 1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点突变,2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5外显子点突变.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 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中存在Parkin基因点突变,Parkin基因点突变可能是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渐进性发展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呈现愈来愈严重的趋势,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其治疗遇到瓶颈,在此情况下开展中医体质方面的研究会在帕金森病的防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在帕金森病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中医体质与微量元素和帕金森病的研究可能会给帕金森病的防治找到突破。  相似文献   

14.
戈谢病与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志鸿  张本恕 《医学综述》2008,14(4):583-585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最新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与少见的遗传病戈谢病有关。戈谢病患者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多数发病年龄早,无明显的静止性震颤,对左旋多巴的反应差,也有典型的左旋多巴有反应的帕金森病。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即使是杂合子也有发展为帕金森病的危险,而且帕金森病患者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比普通人群高。在戈谢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病理研究中发现共核蛋白阳性的路易体和包涵体。  相似文献   

15.
细胞移植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细胞移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Huntington病、癫痫等疾病的治疗现状,同时还介绍了基因工程和干细胞移植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免疫炎症被认为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发病机制。前期研究发现姜黄素可改善由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造成的PD小鼠脑内胶质瘢痕的形成,提示其在神经系统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文中观察姜黄素对中脑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帕金森样病变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脑定位注射LPS诱导炎性反应,模拟帕金森样病变,同时给予姜黄素进行治疗,7 d后通过转棍实验和悬挂实验对小鼠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通过RT-PCR检测小鼠中脑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iterleukin,IL)-1β的表达量,通过ELISA方法检测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系TNFα和IL-1β的释放量。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的核转位情况,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NF-κB的转录活性。结果姜黄素可显著改善由LPS引起的小鼠运动障碍,降低脑内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减少TNFα和IL-1β的释放,可显著抑制NF-κB的核转位,降低NF-κB的转录活性。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位,降低NF-κB的转录活性来发挥抑制中脑炎症的作用,从而改善由于LPS引起的帕金森样病变炎症导致的小鼠运动障碍,这也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PD的治疗药物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卢红腾  马琪林  安星凯 《医学综述》2012,(22):3736-3739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及纹状体,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迄今不明,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在P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LRRK2基因突变是家族聚集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PD最常见的原因,随后的研究发现,它可能在散发性PD的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现对LRRK2基因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位点突变后导致PD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PD的分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总结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10年来关于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文章30余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该领域研究进展做了综合分析和评述。结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国山东人群帕金森病患者的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BA)基因N370s、V394L和L444P突变位点多态性,探讨GBA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DNA4序法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的9、10号外显子进行检测,然后进行测序对比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GBA基因外显子9和外显子10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未发现突变点。结论该研究不支持GBA基因N370S、V394L和L444P突变位点是中国山东人群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