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扳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20%TBSAⅢ度烧伤合并内毒素注射复制大鼠早期肺损伤模型,检测血浆 PAF、TNF 含量等,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应用 PAF 受体拈抗剂防治早期肺损伤。结果 PAF 是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先于 TNF 出现变化的炎症介质,血浆 PAF 浓度与早期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注射 PAF 受体拮抗剂 BN50739可使肺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PAF 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肺损伤中起重要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20%TBSAⅢ度烧伤合并内毒素注射复制大鼠早期肺损伤模型,检测血浆PAF、TNF含量等,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应用PAF受体拮抗剂防治早期肺损伤。结果 PAF是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先于TNF出现变化的炎症介质,血浆PAF浓度与早期肺操作程度呈正相关,注射PAF受体拮抗剂BN50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内毒素血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活化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内源性介质,研究表明,它与急性胰腺炎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关系,本文着重综述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内毒素血症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活化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内源性介质.研究表明,它与急性胰腺炎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关系.本文着重综述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内毒素血症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烧伤后肠粘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烧伤后肠粘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作者在大鼠30%III度烫伤模型上,观察了肠组织PAF含量变化与肠粘膜电位(PD)、肠组织磷脂酶A2(PLA2)活化、髓过氧化酶(MPO)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关系。作者认为PAF是导致烧伤后肠粘膜屏障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PLA2活化、中性白细胞激活以及大量氧自由其释放则是PAF导致肠粘膜屏障损害的重要中间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以大鼠体表烧伤Ⅲ度20%TBSA合并小剂量内毒素(1mg/kg体重)腹腔注射造成多脏器损害模型,按设计分组并在致伤后不同时相点进行肾脏病理形态学观察、TNFα和NO血清浓度测定、TNFα mRNA原位杂交和i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烧伤后注射内毒素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NO的合成以及TNFα mRNA的表达和TNFα的血浆水平均显高于和早于单纯烧伤组和单纯注射内毒素组。结论 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时肾组织中NO和TNFα的水平显升高,两的升高可能是导致肾脏损害和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GM  Ding XQ  Xu GZ  Wang JK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56-860
目的 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NS)组,内毒素脂多糖(LPS)2h、4h、6h组和LPS预处理2h、4h、6h组,每组12只。LPS预处理各组大鼠经腹腔注射LPS0.25mg/kg,24h后再注射LPS0.5mg/kg,NS组和LPS各组在上述时间均给予等容量NS;第2次腹腔注射72h后,LPS各组和LPS预处理各组大鼠经静脉注入(静注)LPS 10mg/kg,NS组注射等量NS。NS组在静注NS后6h,LPS2h、4h、6h组和LPS预处理2h、4h、6h组在静注LPS后2、4、6h时各取6只大鼠取血,行血气分析;取左侧肺组织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抑制性κB-α(IκB-α)蛋白表达;计数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测蛋白含量。上述7组另取6只大鼠,在上述相同时点取全肺,计算肺体指数,测定髓过氧化酶(MPO)。结果 LPS各组大鼠较NS组大鼠肺体指数、BALF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及肺组织MPO含量均增加,氧分压和HCO3^-下降;而LPS预处理各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变化明显减轻。肺组织ICAM-1 mRNA在LPS2h、4h和6h组表达递增,而在LPS预处理各组表达显著减少;LPS2h组肺组织IκB-α蛋白表达较NS组减少,而LPS预处理2h组较LPS2h组表达增加。结论 内毒素预处理可防止内毒素血症时的肺损伤,可能与内毒素预处理使肺组织IκB-α蛋白生成增加和(或)消耗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应激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在大鼠30%Ⅲ度烫伤诱导应激性溃疡模型上,观察血PAF含量与胃粘膜溃疡指数(UI)、胃粘膜电位(PD)、胃粘膜血流量(BF)及胃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烫伤后血PAF含量显升高与胃粘膜UI升高显正相关(r=0.94,P<0.01),与胃粘膜PD和BF降低呈显负相关(r=-0.93,r=-0.97,P<0.01)。应用PAF拮抗剂WEB2170能显提高伤后胃粘膜PD和BF,有效降低胃组织MDA含量及胃粘膜UI,且明显减轻胃粘膜病理损害程度。结论 PAF是导致烫伤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胃粘膜血循环障碍及大量氧自由基释放则是PAF引起应激性溃疡的重要中间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TREM-1在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早期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内毒素肺损伤的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组织以及血浆中sTREM-1、抗炎因子IL-10以及其他促炎因子IL-1β、IL-6。结果 sTREM-1具有与抗炎因子IL-10相同的动力学改变(r=0.99,P〈0.01),且血浆中IL-1β/sTREM-1、IL-6/sTREM-1分别与组织中相应的比值正相关(r〉0.90,P〈0.01;r〉0.80,P〈0.01),血浆中IL-1β/sTREM-1和IL-6/sTREM-1之间以及组织中相应的比值之间均呈正相关(r=0.80,P〈0.01;r=0.80,P〈0.01)。结论 sTREM-1作为抗炎因子在LPS诱导的ALI过程中发挥保护肺组织的作用,而且血浆内sTREM-1与其他促炎因子形成的促炎/抗炎比值的检测可用于肺组织内炎症反应状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TNFαmRNA及其蛋白的组织分布和细胞定位,探讨烧伤并发内毒素血症早期肝损害的发生机理。方法选用20%Ⅲ度TBSA烧伤大鼠合并腹腔内毒素(LPS)注射造成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肝损害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的形态功能变化、血清TNFα含量变化、肝组织TNFα和TNFαmRNA的细胞定位及其分布。结果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组,光镜下主要表现肝窦反应,枯否细胞(KCs)激活与增生以及肝细胞(HCs)变性坏死等;电镜下主要表现肝窦内血小板聚集、纤维素沉积与中性粒细胞(PMNs)扣押以及KCs、肝细胞退变溶解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1)和白蛋白(ALB)轻度下降。组织TNFα主要定位于肝窦内皮细胞(SECs)、KCs。TNFαmRNA主要定位于KCs、PMNs、巨噬细胞(MPs)。而在单因素组主要特点为病变程度轻,肝功能损害不明显,血清TNFα峰值滞后以及组织TNFα和TNFαmRNA表达相对较弱等。结论TNFα是参与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早期肝脏损害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烟雾吸入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磷脂组分含量的变化和可能机理及其与PS活性抑制和肺功能损害的关系,采用大鼠烟雾吸入伤模型,分别检测了正常对照及致伤2,6,12和24小时大鼠静态肺顺应性(Cst)、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LF)表面张力活性、BALF和肺匀浆总磷脂(TPL)、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hs)、磷脂酰乙醇(PE)含量、BALF和肺匀浆中磷脂酶A2(PLA2)活性。结果表明动物伤后Cst显著降低;BALF最小表面张力(STmin)进行性升高;BALF中TPL增加,但PC(%TPL)明显降低,且与Cst和STmin的变化相关显著;肺组织内TPL及PC均下降,并与其中PLA2活性升高明显相关。结论:烟雾吸入伤早期肺内PS磷脂组分含量明显改变,PC相对含量减少是引起PS活性抑制及肺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PLA2可能在PS组分异常和(或)含量减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O在烧伤后小鼠巨噬细胞(MΦ)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NMMA等的应用,观察体外培养烧伤后腹腔MΦ(PMΦ)产生NO、PGE2和TNFα的变化,以及对烧伤后PMΦ抑制脾淋巴细胞(SL)增殖的影响。结果烧伤早期MΦ就能产生大量NO,NO能促进烧伤后PMΦ产生PGE2及TNFα,且烧伤后24小时(24PBH)PMΦ可通过产生的NO显著抑制ConA刺激的SL增殖。结论NO在烧伤后MΦ功能变化乃至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对24只大白鼠于术前1h静脉注射0.8mg/kg的LPS,检测肝门血流阻断30min的情况下复流后2h、6h、12h和24h4个时间点血清ALT与AST值,用ELISA法检测了复流后2h和6h2个时间点的循环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TNF-α含量,于复流后24h取缺血部分肝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24只未注射LPS的I/R肝损伤模型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各时刻ALT和AST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下降缓慢;循环和肝组织中的TNF-α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复流后24h的肝组织存在片状坏死,伴大量多形核细胞浸润。结论内毒素通过升高循环和肝组织局部的TNF-α加重了缺血后再灌注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不同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观察门、体循环内毒素含量及肝、肺、肠、肾等组织LBP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烫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门、体循环均值分别为0.707EU/ml与0.342EU/ml)及细菌移位率(37.1%)较伤前值均有显著升高(P<0.01)。同时,肝、肺、肠、肾等组织LBPmRNA表达亦显著增多(P<0.01)。给予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治疗后可明显降低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肺、肠、肾等组织LBPmRNA表达(P<0.05~0.01),其中以肠道改变最为显著(治疗组与烫伤组均值分别为0.990与1.729,P<0.01)。相关分析显示,肺组织LBP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4,P<0.05)。结论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显著影响不同组织LBPmRNA的表达,LBPmRNA在局部组织表达增多可能与增敏内毒素血症的组织器官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磷烧伤后出血机理及钙剂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磷烧伤中毒的出血机理。方法采用45%磷酸烫伤及20mg/cm2磷粉烧伤模型,两种模型致伤后创面残留总磷量及动物7天死亡率相同。结果磷酸与黄磷致伤后血浆游离钙显著低于正常及烧烫伤对照组(P<0.01),两组血小板游离钙显著降低,与正常组及烫伤烧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同时,磷酸组与黄磷组血小板聚集率与正常组及烧伤烫伤组比较也显著降低(P<0.01),黄磷及磷酸的钙剂治疗组血小板内外游离钙恢复至正常水平,血小板聚集也接近正常。结论磷烧伤后主要是磷酸与细胞内外的游离钙结合,通过降低血小板内游离钙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导致出血倾向。钙治疗可恢复细胞内外游离钙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而达到临床迅速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烧伤深Ⅱ度创面早期加深及其愈合与纤溶功能变化的关系,观察了深Ⅱ度烫伤大鼠伤后10天内创面组织学和纤溶反应的变化。Masson胶原染色显示创面在伤后72小时内逐步加深,伤后10天见新生结缔组织和创缘表皮增殖匍行。对血浆和创面活检组织24小时浸出液中纤溶指标的测试表明伤后2小时创面纤溶反应激活,但在伤后24小时已呈抑制状态,并持续至伤后10天。纤溶指标动态变化和相关性分析提示纤溶抑制因素可能来自伤后早期活性即已显著增强的创面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伤后24小时起活性显著增强的α2抗纤溶酶,以及伤后72小时活性显著增强的抗凝血酶Ⅲ。观察结果提示烫伤后纤溶功能抑制可使创面局部的纤维蛋白不致溶解,从而成为深Ⅱ度创面早期加深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能是创面愈合调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时门、体循环D-乳酸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肠粘膜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75分钟后松夹进行重灌注的模型,分别于术前,阻断末,松夹后0.5,2,6小时活杀动物,观察门静脉和体循环D-乳酸水平、血浆内毒素含量及小肠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肠缺血75分钟后大鼠门静脉D-乳酸水平较伤前值显著上升(P<0.05),再灌注后呈进一步持续升高趋势。外周血D-乳酸的改变与门脉血基本一致,各时相点与门脉血含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血浆D-乳酸含量与肠粘膜损伤评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与此同时,大鼠肠缺血75分钟门静脉内毒素含量迅速上升,再灌注后2小时达峰值。结论急性肠缺血再灌注可致肠粘膜屏障破坏,使门、体循环D-乳酸水平显著升高,其含量与小肠粘膜损害密切相关。因此,D-乳酸可作为新的血浆标志物应用于急性肠粘膜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