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震惊世界的“9 11”事件后美国又相继发生了多宗通过邮件感染炭疽事件。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统计 ,通过这次邮件感染炭疽事件在佛罗里达、纽约、新泽西和华盛顿洲证实已有 2 2人感染炭疽 ,其中 5人死亡。 2 0 0 2年 9月 11日 ,美国驻欧洲的 8个大使馆和领事馆收到了装有可疑白色粉末的信封 ,在美国纪念“9 11”恐怖袭击事件仅一周年之际又引起了炭疽热恐慌。炭疽袭击事件在美国引起了极大恐慌 ,并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印象 ,也成为全球严重关注的政治和公共卫生问题。同时根据有关消息称 ,恐怖份子再次利用天花病毒作为生物武…  相似文献   

2.
生物恐怖的出现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 ,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当多数美国人还在惊魂未定之际 ,又自 10月 5日开始陆续发生了由于邮递白色粉末而引发的一系列所谓“炭疽事件”或“炭疽恐怖” ,而且波及佛罗里达、纽约及新泽西等地 ,从而使美国朝野上下再次陷入一场新的惊恐中 ,所谓“生物恐怖 (bio logicalterrorism)”一词也就应运而生。回顾历史 ,帝国主义者以包括炭疽杆菌在内的病原微生物作为战剂(即所谓生物战剂 ) ,在交战对方的军队、居民及牲畜中进行人工瘟疫的所谓“生物战 (biologicalwar…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9月 11日 ,在美国纽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 ,根据有关报道 ,在这次事件中 ,总共造成了36 4 6人死亡。自此 ,恐怖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危害给全世界一切善良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其后发生的由白色粉末邮件引起的炭疽恐怖事件 ,则使人们对生物恐怖及化学、核恐怖的危害有了更高的警惕和更加清醒的认识。曾有学者估计 ,如果恐怖分子不是使用飞机撞击世贸大楼 ,而是成功地使用天花作为生物武器对世贸大楼进行袭击 ,则其影响可能要延续数个月 ,最终导致约 4 0万人生病 ,15万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所以进一步认识生物恐怖 ,做好…  相似文献   

4.
刘卓宝  张曦  洪琪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12):553-555
美国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 ,至 11月 3日 ,已在 3个州邮件中发现了炭疽杆菌牙胞的白色粉末。至今共有 18人被确诊感染了炭疽 ,其中 5名吸入型肺炭疽患者已先后死亡。美国总统布什称之为美国继“9.11”事件后受到的“第二轮恐怖袭击”。与此同时 ,在美国境外 ,也先后发现了有炭疽芽胞的信件 ,如在巴基斯坦已发生两起。在意大利、澳洲、德国、英国等也都发现夹有可疑粉末的恐吓邮件。WHO的高级官员为此已向全球公共卫生机构发出警诫 ,要求世界各国都要随时做好与可能导致的炭疽爆发感染作斗争的准备[1] 。我国有关方面也已加强了进出境…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5年11月13日晚,法国巴黎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0人死亡(包括恐怖分子在巴塔克兰剧院劫持的89名人质),368人受伤,其中80~99人重伤。在随后的警方行动中,共有8名恐怖分子被击毙。事件发生后,法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关闭所有边境口岸,并部署大批军警维持秩序、抓捕疑犯。11月14日,"伊斯兰国"组织宣称对此次恐怖袭击事件负责。  相似文献   

6.
陈思进的生死浩劫,逃出后3分钟大楼瞬间坍塌 陈思进,"9·11"事件的幸存者之一.灾难发生当天,他逃出世贸大厦后不到3分钟,大楼就轰然坍塌.与他同行的300余人成为最后一批逃出世贸双塔的幸存者.陈思进是在"9·11"前两个月才举家移居美国的.他未曾料到,也不会料到,两个月后,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陈思进办公地点所在的世贸大厦北楼在这场灾难中轰然坍塌.  相似文献   

7.
胥晓琦 《药物与人》2008,(12):14-15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人们重提这一沉重话题时,会对今年有人通过手机短信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艾滋烧烤”谣言引起的恐慌记忆犹新。从这一角度来说,艾滋病已成为一种“恐怖袭击”的工具,其效应甚至超过2001—2002年美国炭疽菌恐怖袭击,使艾滋病者(包括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心身都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症状监测系统发展现状及其评价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症状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的发展与2001年9月发生的纽约世贸中心恐怖袭击("9·11"事件)及其后的炭疽"白色粉末"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1],症状监测系统以及时发现异常或疾病暴发信号的特点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在2003年经历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流行后,症状监测系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症状监测系统可以主动监测公共卫生事件的萌芽状态,为公共卫生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针对无辜贫民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和恐惧,也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恐怖袭击具有突然发生、袭击手段多样,作案地点大多选择在人口聚集或交通要道,造成伤害极为严重、伤亡人数较多、组织抢救困难等特点。2014年5月6日11时左右在广州火车站西广场出站口处发生一起暴力袭击事件,导致6名无辜旅客受伤,现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救治经过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物恐怖的威胁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 0 1年 9月 1 1日美国遭遇恐怖袭击 ,一年多以来美国民众除一直沉浸在恐慌和哀伤之中外 ,还时时处于面临邮件炭疽袭击的危险中。生物恐怖袭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 ,有关生物性攻击的威胁以及可能造成的灾难和人类将面临何种生物威胁都成为国家安全与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图 1 美国国防部网站展示的炭疽显微图1 什么是生物恐怖 ?生物恐怖是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作为恐怖袭击武器 ,通过一定的途径散布致病性细菌、病毒 ,造成烈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导致人群失能和死亡 ,引发社会动荡。其使用方式包括散布细菌气溶…  相似文献   

11.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维和部队在搜索恐怖分子基地组织的过程中.曾发现放射性物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应站在历史和全球的高度,本着对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负责的精神,以高效、快捷地防范辐射恐怖为己任,常备不懈,一旦发生辐射恐怖能正确处理,积极救援,防止或减轻辐射恐怖危害,尽可能把辐射恐怖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发生了“炭疽热”恐怖事件。《太阳报》编辑史蒂文斯死于吸入性炭疽,2名华盛顿的邮政职工在10月22日又死于该病,而且还有2名职工病情严重。华盛顿的3400多名邮政职工都在接受抗菌素的预防性治疗。在美国已证实有数十人感染了“炭疽热”,有近万人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月15日,北京举行生物恐怖袭击现场处置与医疗救援应急演练,参加演练人员对疏散出的人进行消毒。此次演练模拟恐怖分子在某电影院里使用不明物质实施生物恐怖袭击,市卫生局接警后立即启动处置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参加演练人员完成了事发现场划定和封控、暴露人员疏散、流行病学调查等课目的演练。  相似文献   

14.
平文 《健康博览》2001,(12):8-8
美国在“9·11”遭受恐怖袭击后,又被炭疽搞得人心慌慌。那么炭疽是一种什么病菌,为什么要选用炭疽作为生物武器呢?  相似文献   

15.
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事件发生前慎思、在发生时慎行、在发生后慎省,才能让我们在愤怒中有一丝清醒地对待我们社会里的大事小事,才能让我们从每一个社会事件中不断地汲取这个民族所缺失的,才能让我们开始现代社会的启蒙意义。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反对,与钓鱼岛所谓的土地所有者签订了"购岛"合同。11日起,大陆至少有85个城市民众举行反日游行,部分地方还出现民众打砸日系车、日资商店事件,舆论普遍对此表示了失望和否定。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1月 2 4日~ 3月 2 1日 ,美国为应付可能出现的恐怖袭击事件 ,在 5 3个区为 2 5 64 5名卫生工作者接种了牛痘。其后报告了 7例心脏不良反应和 10例心肌心包炎患者。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规定 ,凡是经体检发现有心脏病的人 ,不论是否有症状 ,都不可接种牛痘。美国CDC、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及州卫生部门负责监测平民接种牛痘后发生的不良反应 ,国防部 (DOD)负责监测部队人员接种牛痘发生的不良反应。在接种的第一阶段 ,对接种后发生需治疗的不良反应进行了主动监测。截止 3月 2 3日 ,通过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 (VERS)向CD…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失真已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会计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会计信息失真从理论上讲是会计记录和核算不能如实反映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成果或经营状况 ;从实务上看表现为会计数据和资料不准确 ,不完整 ,不真实 ,不可靠。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有目共睹。美国安然和世界通讯公司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后 ,其股票猛跌了80%~90 % ,专家评论这比“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还大 ,使美国企业界深深地陷入信任危机中。我国近年来相继发生的银广厦等会计造假案 ,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和热…  相似文献   

18.
1993年9月21日我站接到市第一医院防保科报告,发现9月20日夜门诊中上海新星实业公司有11例腹泻病人就诊,病人均住在宁波大酒店,可能是一起食物中毒。我站立即组织了调查,并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一、概况 上海新星实业公司旅游团一行29人于9月18日抵达宁波,住在宁波大酒店,9月19日和9月20日晚餐均在宁波大酒店餐饮部用餐,9月20日早餐各自在饭店附近买早点吃,早餐后旅游团去奉化溪口旅游,中餐在溪口应梦园饭店就餐。9月20日晚上9时后陆续出现腹泻病人,至9月21日上午共有病人16人。9月21日上午我们对该旅游团人员均进行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其中14例病人采集了肛拭或粪便样品,对宁波大酒店餐饮部厨房进行了现场卫生检查。  相似文献   

19.
赵卫  朱利  黎诚耀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567-567,574
美国“9.11”事件前,生物安全这一名词还不为公众所熟悉。关注的人仅局限在专家范围内。“9.11”事件后,尤其是“炭疽粉末邮件事件”发生后,生物安全已从“知之者甚少”转为“知之者甚众”。2002年岁末,SAILS的暴发流行使生物安全成为国内民众街谈巷议的重要话题。2004年北京发生的SAIL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更使普通老百姓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达到空前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据说由于“911”恐怖袭击事件所造成的影响,2001年RSNA的参会人数比上一年下降了11%。虽然有报道说2002年会前注册的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大致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但根据现场感觉,2002年实际参会人数还是不及往年。这从乘班车和排队打的的人龙长短就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