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终末阶段所表现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现代医学的综合防治取得了巨大进步,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以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是当前慢性心力衰竭防治的热点.结合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从其病变特点、病机变化、辨证分型、治疗用药等角度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
就中医独特的理法方药体系,结合自己的多年临证感悟,将理法方药的个性认识与四者的统一系统观,从辩证观的思想框架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启迪思维、开拓思路和提高辩证论治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概述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精气、基本证候、治则治法、中药作用靶点、中药毒性研究、复方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中医药与蛋白质组的结合可以实现两者的科学发展与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称便秘为"大便难"、"大便坚"、"脾约"、"不更衣"、"阴结"、"阳结"等,多与外感、津亏肠燥、阳虚寒凝、阴血亏虚等有关。临证治疗也有侧重。仲景治疗便秘,泻有轻重缓急,三承气汤主之;素体赢弱有别,抵当汤、麻仁丸及大黄附子汤区别应对;局部灌肠通导,蜜煎导、土瓜根及大猪胆汁通之。诸法中尤重大黄配伍灵活运用,以达精准把握病机,求本为上。  相似文献   

5.
冉先德  孙振东  金祝颐  傅景华 《河北中医》1988,(5):48-48,F0003,3
特色,是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任何一门学科,它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原因,即在于它自身的运动中存在着特殊性。中医药学在长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与诊疗技术,因而有自己固有的特色。如果不尊重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忽视中医药理论体系,而完全照搬西医科研模式搞中医研究,则势必出现与中医药理论貌合神离的现象,甚至背道而驰。中医药学特色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可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医药之起源,既有神农嘡百草之说,又有伏羲制九针、烧石止寒痛之证。发现于北京猿人遗址中的“烧石”,即是用作热熨,以散寒止痛的外治工具。在马王堆的《五十二病》中,以及《内经》、《伤寒》、《金匮》中,均有外治法的经典记载,以后更是代有发展。清代名医吴师机,浙江人,字尚先,心敏手灵,在精心研究前贤外治经验和亲验万人的实践基础上,发扬“破习见”、“法由我造”的改革创新精神,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的探索,历时数十年,终于创立了别具一格的外治学说。被尊为“外治之宗”、“医中阳  相似文献   

7.
足痿首见于《素问》,从历代医家差异性注释中归纳提炼出足痿阳明虚弱、肾虚受湿、湿热交阻、寒湿阻滞、湿邪困脾五类病因病机。通过对足痿理法方药进行全面考察梳理,并探寻足痿与现代疾病之间的联系,揭示足痿诊治的规律性,以期为当今治疗足痿相关疾病,以及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痿疾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从营卫角度讨论发病机理 人体的阴阳,合而为一,分而为三。从整体状态考察,生理情况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就三部而言,表部由营卫主导,营主营养,以奉生身,卫主防卫,以抗虚邪贼风。里部由水谷津液主导,也就是运化水谷,升清别浊;半表半里由气血主导,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也就是通过气机升降出入,血液的环周不休来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9.
心气虚乃慢性心衰发病之根本。心气虚而致瘀,瘀血不行而化水、化痰,痰、瘀、水等病理产物反过来进一步耗损心气。痰由瘀来,瘀因痰生,在心衰后期痰瘀互结与心之气虚阳虚相互交错。针对虚、瘀、痰等复杂的病机特点应以补心气为根本,在慢性心衰3期分治过程中灵活运用活血化瘀、祛痰化浊药物。心气虚贯穿整个慢性心力衰竭全程,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在慢性心衰的不同时期运用益气温阳、活血祛痰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妇人的乳腺,在人体的生理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器官,又是婴儿的后天之本。人体胸腹分为上中下三点,乳腺的部位属于上焦,由于经络相连,府于“肝肾”分管。乳腺增生在妇科方面也是一个常见多发病,据临床统计可占育龄妇女20%左右。笔者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寒则热之,结淤则散之”的治疗原则,自拟乳腺增生散痞膏(纯麻油、练黄丹、男血余、乳没二药、三菱蒜水、石见穿、元寸、刘奇努等36味名贵天然中药材精制而成)和乳腺散淤丹(西红花、三七、麒麟血、对坐草、穿山龙等24味名贵药材配制而成),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疗效,有效率95%,治愈率80%左右。经临床验证,该药对早期乳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祝味菊先生(1884—1951),伤寒大家,祖上业医,家学渊源,熟读经典,行医川沪,变通川法,温阳扶正,屡救重危,著书立作,影响深远,成就祝派伤寒。笔者通过研读《伤寒质难》及相关医案和文献,就其理法方药中体现的重视温阳思想做初步探究。1重阳之理其一,人之有生,贵有阳也。幼年稚气未充,壮年真阳始固,及其向衰,阳日消而阴愈盛,则去生亦愈远。吾人仆仆终日,万事劳其形,百忧感其心,有动必有耗,所  相似文献   

12.
熊大经 《四川中医》2005,23(8):15-16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耳聋属中医“重听”、“耳聋”范畴。依据中医药理论,认为糖尿病耳聋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为本。痰瘀交阻、耳窍不通为标,临床采用具有补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豁痰通窍功用的中药治疗。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奇经病是指久病累及多条奇经受病,通过整理叶天士有关奇经虚证医案内容,归类分析其奇经虚证医案,总结治法方药规律,并通过列举典型医案来体现这些规律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河图阴多于阳的思想,不断的被中医医家应用于临床,并且收到了很好的疗效,中医药学的理论和中国哲学文化息息相关,在人体也同样体现着河图阴阳思想,在读部分中医医家的理论,诸多习医者未能识得阴不抱阳之阳火,属阴虚之火、阳虚之火、有根无根格阳戴阳?各述风云而莫辨。笔者有所想法,故尝试述之一二。  相似文献   

15.
一、据理法严密制方临床时运用四诊手断,诊察疾病的症候,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作出病名和病机的诊断,确立相应的治法,严格选择或严密组制方剂。但制方遣药时要讲究“君臣佐使”,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药物的系统协同作用,产生最佳疗效。如《伤寒论》中吴茱萸汤,一为食谷欲呕的胃中虚冷、寒浊上逆之阳明证而设;一为呕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的中阳不足、阴寒犯胃的少阴证而设;一为干呕、吐涎沫、头痛的肝寒犯胃的厥阴证而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整理古籍中有关心脾学说的论述,归纳心脾二脏在经络、五行、五神、五色之间的关系,完善心脾相关学说的理论框架,释析其病位在心,根源在脾,心脾两虚、痰饮阻滞是心悸的发病之本。并从脾病的角度探讨其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对心脾两虚证之归脾汤、小建中汤,水饮凌心证之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方剂进行详实梳理,以期对临床辨治心悸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痛经 ,为妇科常见病 ,以青春期居多。西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中医治疗痛经多从辨证分型论治。为了便于掌握 ,将临床心得编成歌诀 ,供初涉临床者记忆理解。1 歌 诀 痛经应辨虚与实 ,先痛多实后痛虚。 虚因肾损气血弱 ,气滞寒凝血瘀实。 更有湿热结冲任 ,不通则痛实邪居。 经通痛减为实证 ,血去仍痛多为虚。 拒按拒揉当实辨 ,可按可揉知是虚。 亦有虚实夹杂证 ,形气禀质兼辨析。 肾损隐痛经量少 ,头晕耳鸣淡质稀。 小便清长腰腿软 ,面晦舌淡脉沉细。 补肾填精调肝汤 ,养血止痛功效奇。 气血双虚面苍白 ,头晕心悸疲…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诊治借内科急症,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根据《伤寒论》亡阳,高热、急性出血、急黄、急性脘腹痛……等论治的理法方药原则,附笔者治例如下: 一、中毒性肺炎验案满某,男,47岁,住院号572,1974年12月24日入院。主诉:畏冷发热咳嗽二天,伴胸痛一天,气急四小时入院。咳嗽痰黄白相间,口干欲饮,小溲短赤,苔薄黄,脉弦滑。体温39℃,白细胞15,800,中性85%,淋巴14%,伊红1%,右肺中下野可闻及细小湿啰。胸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学概要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包涵整个中医药学理论、实践和应用体系,学生学习难度很大。课程编排中各大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条块分割,互不关联,理法方药割据。文章基于理法方药体系构建中医药学概要课程的教学模式,将中药和方剂穿插在中医理论和辨证中,完成病因—疾病变化的机制—治疗的方法—药物和方剂的选择模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炎综合征病情复杂,处于正虚邪实、寒热夹杂的矛盾之中,正虚以脾肾气血阴阳亏损为本,邪实以湿热、瘀血、湿滞为标。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单纯的辨证论治及专病专方药治疗方法,难以形成系统的治疗体系。学习并应用李东垣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治疗从升阳举气着手,同时注意降阴火、利湿浊、调中气、化瘀血等方法,经临床系统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满意,值得进一步地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