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仲华 《新中医》2014,46(7):242-243
<正>《针灸大成》一书是明代靳贤在针灸家杨继洲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又汇集了明以前有关针灸学的文献资料而编成[1]。其内卷九末附录有杨氏临证验案33则,所载入者均是杨氏临证验案资料,内容包括对痢疾、便血、血厥、神志等疾病的证治,均能体现出杨氏辨证之精确,选穴之精当,取效之迅捷。其中有数则医案记载了杨氏对因痰邪所致疾病的治疗经验。痰属内生之邪,有有形和无形、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为病则全身各处均可出现,无处不到,其临床表现亦十  相似文献   

2.
《针灸大成·医案》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著明针灸学家杨继洲 ,所著的《针灸大成》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 ,是我们学习针灸的主要参考书籍之一。其中的医案 ,跨越了 1555~ 1580年间 ,是杨氏从事临床经验的总结 ,蕴含了深刻的理论 ,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 ,至今仍对我们的临床有所启示和借鉴。1 针灸药物并重  在《针灸大成·医案》中共存有杨氏验案 33个 :包括针灸配合 13个、单纯针治 9个、专用药物治疗3个、针药结合 3个、针灸药并施 1个、单灸法 1个 ,灸药结合 1个 ,以指代针结合药物 1个 ,机理分析 1个。这些医案体现杨氏针灸药并重的思想。  从医案看 ,杨氏对急重症…  相似文献   

3.
正杨继洲,为明代著名针灸医家,他在其家传之学《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总结明以前针灸经典著作,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著成《针灸大成》~([1])一书,对后世针灸学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书内涵丰富,其所记载的针灸医案突出体现了杨氏治病辨证准确,用穴精炼的特点。笔者发现在诸多医案中,三阴交穴应用较为常见,因此本文就杨氏临证运用三阴交穴规律进行探讨,总结如下。1腧穴定位关于三阴交的定位,《针灸大成》中有四处记载,取  相似文献   

4.
倪夕期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9):56-56,F003
《针灸大成·医案》证治特色探讨225800江苏省宝应县中医医院倪夕朗《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又汇集了诸家的针灸资料而编成,其《医案》篇集中记载了杨氏本人的临证验案33则,本文就其证治特色探讨如下:1.擅用...  相似文献   

5.
<针灸大成>为我国明代杰出的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杨氏出身世医之家,自幼酷爱医术,博览群书,尤致力于针灸学术研究,行医46载,曾任太医院医官.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杨氏以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参合明以前的针灸文献和成就,编写成<针灸大成>.该书总结了我国明以前针灸学术的精华,内容丰富,说理完备,流传甚广,是研究针灸学的重要文献.该书于卷八著"妇人门",卷九"治症总要"及其后的"(杨氏)医案",记载了历代妇科针灸治疗学的学术理论与经验.为后世临床运用提供了宝贵的临证经验.本文欲从中探讨其用穴规律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一生致力于针灸研究,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著有针灸专著《针灸大成》。为了更好地继承杨氏的针灸理论及临床经验,本文就其作一初步探讨。一、取穴精当重脾胃杨氏在治验医案中治病取穴,一般只用三四个,有时只用一二个。32则医案中,其中只用一穴治验者就有7则。所以取穴精当、疗效显著是他的学术特点之一。他在《头不多灸策》中指出:“不得其要,虽取  相似文献   

7.
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我国主要的针灸文献专著,内容丰富,流传甚广,对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卷末所附医案可资后学揣摩、启迪思路。虽案例不多,亦可管窥杨氏学术思想之一斑。兹将学习体会分述如下. 一、辨证审因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8.
杨继洲医案是《针灸大成》的重要内容。31则医案里除了4则单纯用药物治疗外,其余27则均用针或针药并用。这27则医案中,有两则各包括两个病例,所以实际有29个病例,它们记录了杨氏运用针灸方法治疗24种疾病的临证经验。从这些医案中可以看出杨氏治疗疾病着重辨证施治。兹分析于下:一、辨证施治原则的具体应用1.标本兼顾、选穴精当:杨继洲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时不仅从病变局部(邪之所在)考虑祛除邪气,同时根据病理变化的关键所在,从整体出发,扶助正气  相似文献   

9.
南宋针灸学家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记载了约197种疾病,收录临床医案约135例,通过对临床医案的整理分析,总结王执中临床针灸治疗的诊疗特点:针灸须药、重用灸法、擅于运用压痛点、注重养生、未病先防。《针灸资生经》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博引医药方书,兼抒己见,收集了大量的针灸临床医案,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针灸临床学专著,对后世针灸临床有很大的启示和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灸资生经》是一部文献价值、临床价值均较高的针灸学著作,书中记载大量验方、医案,通过对王氏针灸医案的整理分析,总结出其特点有:治疗手法多样,针灸药并用;重视辨证,审因论治;取穴精少,疗效显著。其思想指导着后世针灸临床工作,为后世医家治疗疾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认真的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后扩充成《针灸大成》。其中《胜玉歌》,《治症总要》和《杨氏医案》三篇,记载杨氏的用穴经验和临证实例。本文结合杨氏的学术理论,从“执要驭繁”,“以奇辅正”和“随证变通”三方面进行探讨,以见杨氏的理法方穴自成体系,足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后扩充成《针灸大成》。其中《胜玉歌》、《治症总要》和《杨氏医案》三篇,记载杨氏的用穴经验和临证实例。本文结合杨氏的学术理论,从“执要驭繁”、“以奇辅正”和“随证变通”三方面进行探讨,以见杨氏的理法方穴自成体系,足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成书于明代的《针灸大成》乃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该书共10卷,汇集了明以前重要的针灸各家论述,并结合其个人的实践经验所创,是针灸学史上承上启下的一部经典之作,为后世针灸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全书约三十六万余字,内容丰富,学习这一针灸巨著可说是领略杨氏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的主要途径。本文将具体从七个方面来领略杨氏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沈卫东,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针刺麻醉研究所所长、曙光临床医学院针灸学教研室主任,为海派中医一杨氏针灸传承总基地负责人、杨氏针灸传承人。师承陈汉平教授,主要从事针灸学医、教、研工作。临床擅长运用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软组织损伤、抑郁症、肥胖症等。担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教育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  相似文献   

15.
杨继洲,字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针灸学家。他祖辈几世业医,祖父系明朝太医,家藏医书颇多,对杨氏影响很大。他从小酷爱医术,博览群书,尤致力于针灸学术研究,行医46载,曾任太医院医官。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杨氏以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参合明代以前的针灸文献和成就,编写成《针灸大成》。该书内容丰富,说理完备,是研究针灸学的重要文献,也是针灸工作者必读之书。杨氏的学术思想和精湛医术  相似文献   

16.
《针灸大成》为明朝杨继洲原著,本书除了广辑前人针灸文献外,更有杨继洲家传及个人的针灸临床经验。其中,尤能反映杨继洲针灸临床水平的当为书中的"杨氏医案"。卷末"杨氏医案"以人名为分别,共计33案,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科病症。本文通过对此33则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杨继洲在临床上的针灸运用经验,期能对现在针灸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灸大成》卷末针灸医案29则,是珍贵的临床范例.用穴有选穴少巧,配伍精当;辨证选穴,详审病机;循经取穴,认清病位;守正出奇,善用特定穴;重视后天,顾护脾胃之特点.为后世医家治疗疾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针灸大成>为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1522-1620年)所撰,该书共10卷,刊行于1601年,书中汇辑了明代以前的各种针灸文献资料,同时也加著了杨氏家传的学术见解,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的经验和成就.尤其是杨氏对穴位的考证和论述,至今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兹仅就<针灸大成·卷五>中论十二井穴一节,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针赋》三维空间“气至病所”思想浅析武汉市第一医院(430022)许康《金针赋》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载于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著《针灸大全》一书之中。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全》转载了《金针赋》,并详述了杨氏针法。“气至病所”在二书中都有明确...  相似文献   

20.
医案是历代医学家留给我们的重要临床资料,《针灸大成·医案》是杨氏毕生针灸临床经验的总结。但古代医案语言多深奥难懂,不易被初学者接受。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杨氏31个医案进行了评析,揭示了每则医案所蕴含的深刻医理,使古代医案更好地指导当代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