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冷刀锥切术切缘阴性的重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间,卫生部北京医院妇产科266例冷刀锥切手术切缘阴性的H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随访治疗结局。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20例,CIN11246例(包括原位癌82例);腺体累及者40例,无腺体累及者226例;257例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244例,阴性13例。结果中位数随访时间46个月,总复发率为8.6%(23/266),无浸润癌发生。CINⅡ患者中1例(5.0%,1/20)复发,CINⅢ患者(不包括原位癌)中9例(5.5%,9/164)复发,而82例原位癌中13例(15.8%,13/82)复发,原位癌与CINⅡ及CINⅢ(不包括原位癌)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体累及者中7例(17.5%,7/40)复发,无腺体累及者中16例(6.0%,16/226)复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阳性者中21例(8.6%,21/244)复发,而13例高危型HPV阴性者中无一例复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刀锥切术切缘阴性的HSIL复发率低;病理分级高和腺体受累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P~(1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10份正常宫颈组织、16份慢性宫颈炎及123份宫颈鳞癌组织中P16的表达情况。结果:P16在宫颈癌中检出率为43.90%,明显低于正常宫颈(80.00%)及宫颈炎组织(68.75%),P<0.01。其中伴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P16蛋白表达率(22.22%)是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1.11%),P<0.05。P16蛋白表达阳性者5a存活率为52.63%,而阴性者仅为29.79%,P<0.05。结论:P16蛋白的突变与缺失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外阴尖锐湿疣合并宫颈病变17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合并宫颈病变的情况,方法:经病理确诊的175例外阴CA患者在阴道镜下取宫颈组织活检,其中152例应用PCR或免疫组化技术做HPV11/6,18/16分型检测,用同期无外者在阴CA的100例宫颈病理作对照.结果:宫颈CA15例,占病理诊断宫颈HPV感染81例的18.5%,外阴CA得合并宫颈HPV亚临床感染(SPI)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占5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P<0.001),宫颈CA及SPI中CIN发生率为50.62%,明显高于宫颈慢性炎症及疣样病变的CIN发生率(P<0.05);宫颈光滑组中SPI,CIN,慢性炎症及疣样病变等宫颈病变的发生率较宫颈糜烂组无明显差异,HPV18/16型感染组宫颈CA,SPI和(或)CIN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PV11/6型感染组(P<0.01)。结论:对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在治疗外在湿疣的同时,更应重视宫颈临床感染,应借助阴道镜,组织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早期发现SPI及CIN,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ICR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临床病历资料和病理资料完整的宫颈癌患者共37例、同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宫颈组织3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ICR及HPV16/18E6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KR表达阳性率为54.1%,高于CINⅢ。CINⅠ-Ⅱ组和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宫颈癌组中PICR表达与HPV16/18E6表达存在负相关(r=-0.554,P〈0.05);在CINⅢ组中PKR表达与HPV16/18E6表达存在正相关(r=0.480,P=0.032)。结论:PKR的异常表达在CINⅢ向宫颈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主要作用.此外SABC法测定PKR和E6的表达有可能成为筛选子宫颈癌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与HPV L1蛋白联合检测在判断宫颈疾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2012 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检测HPV分型高危型阳性,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最后经组织病理确诊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HPV亚型、L1蛋白及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Ⅰ)、CINⅡ/Ⅲ和鳞状细胞癌(SCC)中,HPV L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3%(27/42)、54.5%(6/11)、15.7%(8/51)、0(0/10),HPV L1蛋白阳性率随着宫颈上皮病变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在114例患者中,HPV16感染阳性最多,占50%(57/114),其次分别为52型(14.91%)、58型(14.04%)、18型(7.89%)。HPV L1蛋白在HPV16和18亚型中呈低表达,在52、58亚型中呈高表达,且在感染HPV52、58亚型患者中L1蛋白阳性组中炎症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L1蛋白阴性组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L1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宫颈疾病的程度及恶性进展趋势,联合HPV分型检测对其预后和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目的 探讨新的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和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survivin、bcl-2、p53基因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59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基因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59例宫颈癌组织中,41例表达阳性,占69.5%。病理分级为G1-G2级的宫颈癌的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8.1%(18/31),G3级为82.1%(23/2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Ⅱ期的宫颈癌的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8例中有4例,Ⅲ期者为81.8%(36/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阴性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7%(33/43)、16例中有8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阴性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36/45)、14例中有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组织中p53、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而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其过度表达提示宫颈癌预后不良。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中p53、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PV阳性、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妇女中,HPV病毒栽量用于预测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11月在我院行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HPV阳性、细胞学诊断为ASCUS,且明确病理诊断的134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毒载量分组:低栽量组(1.0≤RLU/CO〈10)43例,中载量组(10≤RLU/CO〈100)41例,高栽量组(RLU/CO〉100.00)50例。比较3组妇女的病理结果差异。结果:134例ASCUS妇女中慢性宫颈炎93例(69.4%)、CINI17例(12.7%)、CIN1I/Ⅲ12例(9.0%)、宫颈癌12例(9.0%)。低载量组中慢性宫颈炎检出率显著高于高载量组(P〈0.05),而高级别癌前病变(CINII/111)检出率显著低于高载量组(P〈0.05),两组宫颈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中载量组的病理结果与低、高载量组无显著差异。结论:HC2检测HPV阳性、细胞学筛查结果为ASCUS的妇女,HPV病毒载量可用于预测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阴湿疣及宫颈炎症与宫颈HPV亚临床感染(SPI)的关系以及SPI与高危型HPV DNA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69例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问卷调查,通过宫颈液基细胞检查、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或术后宫颈病理检查,判定有无SPI感染。通过杂交捕获试验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感染。结果:宫颈SPI的检出率为外阴湿疣组53.1%,宫颈糜烂组为22.7%(P〈0.05);97例宫颈糜烂患者中,Ⅰ、Ⅱ、Ⅲ度患者的PSI感染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但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宫颈糜烂组SPI感染率分别为20.0%、23.4%、22.5%,颗粒型和乳头型糜烂中的SPI感染率略高于单纯型,但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危HPV DNA的检出率为外阴湿疣组41.7%、宫颈糜烂组为28.7%、正常对照组为8.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危HPV DNA检出率明显提高(P〈0.01);宫颈糜烂组与外阴湿疣组比较,高危HPV DNA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在SPI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9.2%和7.8%,SPI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比较,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外阴湿疣、宫颈炎症患者是宫颈SPI的高危人群,且SPI病例中高危HPV DNA的检出率高于非SPI病例,应重点随访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癌前病变者感染HPV的基因亚型,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方法 研究对象系3.56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以第二代杂交捕获(HC1I)试验检测13种HPVH,同时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型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及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根据细胞与病理学诊断有无宫颈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分组。①宫颈癌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包括宫颈浸润癌9例、CINⅢ57例、CINⅡ53例;②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包括CINⅠ112例、HPV感染52例;③正常或炎症组:宫颈细胞与组织学正常或炎症者73例。通过HPV-DNA亚型分布,分析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HPV-H与宫颈癌变密切相关,本组高度病变以上患者中HPV-H阳性率达98.4%;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H双重与多重感染有增加趋势,在正常与炎症组、LSIL组与HSIL组中两种以上HPV-H基因型感染者分别占13.7%、17.7%和36.6%,HSIL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本组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32.9%)、58(18.8%)、52(16.9%)、18(9.0%)、33(8.2%)、68(7.3%)、11(低危型,6.5%)、31(6.2%)、53(5.6%)、39(5.3%)、CP8304(5.1%)、66(3.9%)、6(2.5%)和51、56、45、35、59、43、44、82等少见型;HPV-16、58、33、52与18型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中感染率分别为56.4%、19.3%、16.0%、12.6%和8.4%,说明这些亚型致癌性更强;两种HPV-DNA检测技术所获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本组宫颈病变患者感染HPV型别以16、58、52、18、33较为多见,HPV-16、58、33、52与18型致癌性较强;HPV-DNA分型检测在临床诊断与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EphA2、nm23-H1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宫颈癌(鳞癌41例、腺癌9例)、10例慢性宫颈炎、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E-phA2及nm23-H1蛋白表达。并对宫颈癌患者进行8~46月随访,分析EphA2、nm23-H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EphA2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EphA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且EphA2蛋白表达越强,患者生存率越低;nm23-H1在慢性宫颈炎、C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宫颈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宫颈癌中EphA2的表达与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EphA2表达阳性伴nm23-H1表达阴性的患者预后差。结论EphA2及nm23-H1与宫颈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两者可望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宫颈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H19印记缺失(LOI)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2004-01—2004—1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GF-Ⅱ及H19的印记状态;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宫颈癌和对照组HPV16,18感染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IGF-Ⅱ和H19的LOI(47.6%,26.3%)高于正常宫颈组织LOI(7.7%,0)(P〈0.05)。在IGF-Ⅱ和H19的LOI肿瘤中,HPV感染率分别为80.0%和100.0%,高于宫颈癌的总体感染率和对照组的感染率(分别为65.0%和5.0%)(P〈0.05)。结论 IGF-Ⅱ和H19的LOI与宫颈癌发生有关。IGF-Ⅱ和H19的LOI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门诊的216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行阴道镜评估与镜下活检,其中140例同时接受了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①ASCUS患者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发生率为44.44%,高级别CIN与宫颈癌发生率为20.37%。②高级别CIN及宫颈癌发病平均年龄为(44.57±11.23)岁,明显高于湿疣和低级别CIN者(均P<0.05)。③发生宫颈高级别CIN及宫颈癌的ASCUS患者高危HPV亚型以16型最常见,出现概率为41.67%,HPV58、18、52型感染率排在第2~4位。④HPV阳性者CIN检出率为55.56%,明显高于HPV阴性者的31.25%和直接阴道镜检的38.16%(均P<0.05)。⑤HPV检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阴性预测值为93.75%。结论:ASCUS病理类型复杂,32岁以下年轻患者发生宫颈湿疣可能性大,40岁以上特别是合并HPV16、58、18、52型感染者应警惕高级别CIN及宫颈癌的可能。ASCUS患者应先行HPV检测分流,阳性者联合阴道镜检查以提高CIN检出率,阴性者可定期重复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为广西沿海地区临床防治宫颈癌、研制适合该地区的预防性HPV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方法,对76例广西沿海地区妇女经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76例宫颈癌患者中有69例HPV阳性,阳性率为90.8%,其中,HPV16感染率最高为56.5%,其他高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8、33、58、52、53、31、45、35、39、51、56、66、68。低危型中HPV6型感染率最高为5.8%,其他低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1、43、44。多重感染率为20.3%。正常对照组60例中有13例HPV阳性(21.7%)。其中,13例阳性标本中,HPV16感染率最高为30.8%,其他高危型HPV31、52、53感染率为15.4%,低危型HPV11、43、44感染率为7.7%。宫颈癌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中以HPV16、18、33、58感染为主要型别,可能是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癌较易感染的型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淋巴结HPV16/18感染及术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及宫颈分泌物及淋巴结中HPV16/18感染和术前血清SCCA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5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及淋巴结HPV16/18阳性率,同时用ELISA法检测术前血清SCCA水平。结果: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及淋巴结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80%(28/35)和20%(7/35)。7例组织学阳性淋巴结及28例阴性淋巴结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85.71%(6/7)和3.57%(1/28)。SCCA阳性率为37.14%(13/35)。淋巴结HPV16/18阳性感染与术前SCCA水平相关(r=0.650,P0.01),两者均与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及脉管累及有关(P0.05),而和宫颈分泌物HPV16/18阳性感染无关(P0.05)。结论:HPV16/18在组织学阳性淋巴结中感染率高,与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阴性淋巴结中的HPV16/18检出提示微转移。术前SCC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Ⅲ)、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COX-2和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CIN组及正常宫颈组(P〈0.05)。不同年龄、预后COX-2表达无差异(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病理类型、预后VEGF-C表达无差异(P〉0.05),但不同临床分期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COX-2和VEGF—C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Ib2~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同期未行新辅助化疗的3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宫旁浸润率、阴道切缘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新辅助化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为94.6%,病理完全缓解者5例(9.1%)。有效的52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6.5%,对照组为48.5%,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新辅助化疗组中Ⅱ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35.3%)低于对照组(69.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宫旁浸润率分别为1.9%和18.2%,经精确概率法计算,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74.0±675.6)ml和(493.9±316.7)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ACT组与对照组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7.78%和81.0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41%和81.04%,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91%和96.88%,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37%和88.0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但对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术后化疗、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感染状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乌鲁木齐市高度CIN患者387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宫颈组织中的HPV亚型。结果387例高度CIN患者HPV感染率为84.50%(327/387),其中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为89.19%(132/148),汉族为81.59%(195/23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2组与CIN3组HPV感染率分别为79.21%(160/202)和90.27%(167/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IN2组患者维族与汉族HPV感染率分别为82.05%(64/78)和77.42%(96/124),CIN3组患者分别为97.14%(68/70)和86.09%(99/11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87例高度CIN患者中,汉族前四位HPV感染亚型为HPV16,52,18,58型;维族前四位HPV感染亚型为HPV16,18,56,58型;其中HPV16型(53.75%,208/387)是维族和汉族共同的高危HPV亚型,其次为HPV18型(7.75%,30/387)和HPV58型(6.20%,24/387)。CIN2组和CIN3组患者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2.28%(45/202)和23.78%(44/1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维族女性HPV感染率与汉族相似,均随CIN的加重,HPV感染率升高;乌鲁木齐市维族和汉族妇女感染HPV亚型大同小异,HPV16型为感染率最高的共同高危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检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细胞学诊断异常的患者872例,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ybridization Capture Ⅱ,HC-Ⅱ)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按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无上皮内病变组(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2、3;宫颈鳞癌组(invasive cervical cancer,ICC)。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结果NILM组、CINl、CIN2、CIN3、ICC组HR—HPV阳性率分别为25.2%、53.4%、86.7%、96.4%、100%(P〈0.01);不同病理级别组HPV病毒载量有差异(P〈0.05),NILM组HPV病毒载量低于CIN各组以及宫颈癌组(P〈0.05),CIN以及宫颈癌组HP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病毒载量与CIN以及宫颈癌发生有关,但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评价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即凯普导流杂交HPV DNA检测法(简称HybriMax)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临床效用。初步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HPV基因型。方法从2004年6月—2005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妇科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7520例中选取591例,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者138例,异常者453例,并对异常者按组织病理学分为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宫颈癌组和湿疣组。采用HybriMax方法对591名患者进行宫颈细胞21种HPV基因型分型检测,并对其中的413例同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试验行13种高危型HPV检测。另选取453例细胞学异常者中的101例患者的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HPV16、18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计算用HybriMax法检测的各组患者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结果HybriMax与HC-Ⅱ两种方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总符合率92.5%(382/413),总Kappa指数(KI)0.814,宫颈癌组符合率100.0%;与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符合率89.1%(90/101),KI为0.776。10种最常见的HPV基因型依次(按阳性率递减)为:细胞学正常者16、68、18、52、58、11、53、31、39、33;细胞学异常者16、52、58、18、33、31、81、53、68、66,宫颈癌组16、18、52、58、33、66、68、31、51、53。结论HybriMax与HC-Ⅱ、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且能对更多基因型确切分型。官颈病变患者最常见的6种HPV基因型为16、18、52、58、33、3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颈癌筛查中,不同方法检测HP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424例,均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测(LCT)、第二代杂交捕获HPV检测(HC-Ⅱ)和核酸实时荧光PCR同时对HPV16和HPV18进行分型检测(PCR12+2).检测结果分两组进行评价:HC-Ⅱ组(LCT联合HC-Ⅱ),共计424例;PCR12+2组(LCT联合PCR12+2),剔除3例脱落病例,共计421例.两组均对LCT结果在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和(或)高危型HPV阳性者行阴道镜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此外,PCR12+2组同时还对LCT阴性,但HPV 16或18阳性者行阴道镜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病变的筛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5,P>0.05).HC-Ⅱ和PCR12+2用于筛查≥CINⅡ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79.4%,20.4%,98.1%和96.3%,78.2%,23.2%,99.7%.(2)在PCR12+2组中,HPV16阳性34例,HPV18阳性5例(其中1例同时HPV16阳性),其他高危型HPV阳性74例,阴性309例.其中HPV16和(或)HPV18阳性比其他高危型HPV阳性导致组织病理学≥CINⅡ病变的风险更高,分别为51.3% (20/39)和8.1% (6/74).(3)在PCR12+2组中,HPV16阳性、HPV18阳性、其他高危型HPV阳性及HPV阴性者的致癌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98,P<0.01).结论 LCT联合PCR12+2检测用于筛查宫颈癌,可以鉴别出宫颈病变≥CINⅡ风险更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