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种原因造成的瓣膜病晚期常需要进行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术期ICU治疗有其特殊性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组病人共 2 9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1例 ,年龄 2 3~ 6 4岁 ,平均 33 8± 8岁。其中 2例为细菌性心内膜炎致瓣膜损害 ,其余均为风湿性心瓣膜病。其中单纯主动脉瓣损害 3例 ,单纯二尖瓣损害 16例 ,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损害 9例 ,二尖瓣合并三尖瓣损害 1例。病程 9个月~ 30年(平均 7 2年 ) ,心功能四级 2 5例 ,心功能三级 4例 ,心胸比例0 6 7~ 0 83,其中 >0 75者 11例 ,心电图除 2例窦性外其余皆为房…  相似文献   

2.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干预措施,控制围术期各环节,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10年10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52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11.54%,低于其他医院12.2%的感染率。结论: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易感染环节,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置换术20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给予精心护理,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结果:本组197例存活,心功能明显改善,3例死亡。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做好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2000年3月~2007年3月我院完成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98例,现将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5例围术期合并癫痫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围术期合并癫痫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癫痫发作3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5例患者头部CT检查中3例发现脑梗死病灶,2例无阳性发现;3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出院时无神经系统缺陷,随访3个月~2年,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术前即有癫痫病史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制定有效的癫痫发作控制方案,围术期不中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可有助于患者平稳渡过围术期;对于术后新发癫痫患者,尽早进行头部CT检查,可有助于发现可治疗性脑部病变,针对病变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112例心脏瓣膜病病人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详细介绍了术前对病人心理的疏导、术后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监控、起搏器的护理和维护、抗凝治疗、肾功能监护、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要点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以后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 4 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均为风湿性二尖瓣和 /或主动脉瓣病变 ,分别行单瓣或双瓣置换术。围手术期采用Swan Ganz四腔气囊漂浮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右房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 ,并计算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和周围血管阻力。结果  4 3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无早期死亡。结论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有效的心肌保护是围术期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危重瓣膜病瓣膜置换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测心功能,预防低心排综合征(LOS)和心律失常,加强呼吸系统管理,严密观察瓣膜功能和凝血功能,积极救治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加强营养支持和基础护理。结果:本组早期发生并发症28例,死亡2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1年,心功能均达Ⅱ级以上。结论:完善术前准备,选择适当手术时机,术后加强循环系统监护,完善呼吸系统管理,积极预防与治疗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曹涌 《护理学报》2000,7(3):24-25
对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进行了论述,作认为:对于重症瓣膜病病人,术后强化呼吸道的护理,防止部并发症;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及时纠正低心排和心律失常;加强抗凝监测和心理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病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9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97例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痊愈出院94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换瓣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情况,为后续实施精准输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492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围术期术中和术后两个时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情况和相关数据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两个时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时期人均异体红细胞输注量(3.27 U)明显高于术中时期(2.91 U)。将患者术中、术后时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及相关性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构建多重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术中失血量、术前血红蛋白、体重指数(BMI)、体外循环时间和年龄是术中时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P<0.05);术中失血量、心包引流量、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BMI和切口愈合不良是术后时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围术期异体红细胞决策影响因素众多,根据分析相关有效因素,提前制定个体化用血方案,有助达到精准有效的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程锦秀 《中国康复》2003,18(6):377-377
目的 :观察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30例 >6 0岁的老年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有计划、分阶段的健康教育。结果 :30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教育 ,2 9例均能积极配合治疗 ,无并发症发生。仅 1例出现肺部感染等。结论 :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圉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术后监护措施。方法:对175例患术中采用中度低温(24~28℃)体外循环,置入机械瓣,术后实施重症监护24~72h,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PT)维持至正常值的1.5倍。结果: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19例,心室颤动7例,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5.14%。结论:注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的术前护理,帮助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护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6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做好麻醉诱导插管平稳,协助调节循环稳定,控制电解质平衡,预防心律失常,做好皮肤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安全转运患者等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手术室护士了解患者病情,考虑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病情变化,并积极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是由于炎症、缺血性坏死、退行性改变、黏液瘤样变性、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人工瓣膜置换术适用于瓣膜严重损坏或(和)伴有中等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可解除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功能。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共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45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2007年12月对5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其术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监测与管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于婴幼儿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成熟,术后极易发生严重的心、肺、脑、肾等脏器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围术期护理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总结了2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的心理护理,术前治疗,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的生命体征的监测,呼吸道护理,引流液观察,术后用药护理,双下肢护理以及术后康复指导等。认为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5例吸毒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的经验体会。方法:加强术前卫生宣教及指导。体外循环术后进行严密监护及病情观察。结果: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吸毒所致感染性心脏瓣膜赘生物。瓣膜损坏手术的护理措施对手术的成功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