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肠套叠12例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兴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500-4500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为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婴儿最为多见,2岁以后逐减。本资料收集2005-01-2010-01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1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60日龄~2岁,发病时间2~72 h,其中阵发性腹痛、腹泻、发热、哭闹不安5例,腹痛腹泻合并呕吐2例,解果酱样血便2例,腹痛腹泻合并腹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肠套叠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好发部位多由回肠末端套入宽大的盲肠腔内。是婴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男比女多2~3倍。多为无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肠套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小儿;新生儿肠套叠少见,国外文献报道,新生儿肠套叠的发生率低于1.3%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 4a来本院诊治的小儿肠套叠 6 8例 ,回顾性分析诊治情况 ,对小儿非典型肠套叠的早期诊断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中 ,男 41例 ,女 2 7例 ,年龄 38日龄~ 12月龄 5 9例 ,~ 3岁 5例 ,~ 12岁 4例 ,原发性肠套叠 6 3例 ,继发性肠套叠 5例 ,3岁以上患儿均为继发性肠套叠。 6 8例中 ,35例于门急诊明确诊断经空气灌肠复位治愈 ,33例收住病房 ,住儿科病房 18例均经空气灌肠复位 ,住外科病房 15例均经空气灌肠 ,4例复位成功 ,11例复位失败后经手术治疗 ,其中 8例手术复位成功 ,3例发生肠坏死作部分肠切除…  相似文献   

4.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到邻近远端肠腔造成梗阻的病症,它足婴幼儿时期的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于2005-2007年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342例,现对具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9-03-2010-03小儿肠套叠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1.5~4(平均2.3)岁,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声像图,用多普勒检测套入肠管彩色血流特征.结果 29例患儿肠套叠超声特征是团块边界清晰,套叠处的肠管短轴切面呈“同心圆”征,长轴切面呈“套筒”征.29例CDH均测到包块内星点状、长条状的动脉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套叠,简单无创并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肠套叠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许波  王曼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17-4417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诊治不及时会危及生命,但因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很容易被误诊。我院2005-2010年间诊治来院前被误诊的小儿肠套叠41例,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1例来院前被误诊的患儿,来门诊就诊或住院后均经空气灌肠、腹部B超、腹部平片等检查确诊为肠套叠,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所制定的小儿肠套叠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3月龄~1岁24例,1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套叠误诊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2005—05/2008-04共收治小儿肠套叠42例,其中误诊1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6月龄2例,6月龄~2岁者6例,2岁以上2例。  相似文献   

8.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肠管内,是儿童常见急腹症之一,多见于10个月~4岁小儿.绝大多数肠套叠为急性原发性,找不到器质性病变,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肠蠕动的节律紊乱[1].目前肠套叠主要依靠X线透视下行钡剂灌肠或空气灌肠进行治疗,灌肠失败则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儿急性肠套叠误诊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将我院1998~2006年小儿急性肠套叠误诊3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月龄~2岁3月龄,其中1岁以内28例,占87.5%,收入儿科20例,普外科12例,其中1例收入普外科后转至儿科,再转回普外科。误诊时间最长2.5  相似文献   

10.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相邻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为婴儿期常见的急腹症。本病以1岁以内最多见,偶见成人及新生儿,尤以4-10个月婴儿更多见。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及腹部触及腊肠形状肿块为本病的特发症状,在经空气灌肠没有达到复位或病程超过2 d以上,腹部高度腹胀,全身情况显著不良及小肠型肠套叠的患儿均应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陈颖  孙霞  李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39-4039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本病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现对我院2009-2011年经超声诊断肠套叠28例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中单发者26例,多发者2例;年龄多为1~3岁,其中有1例为36岁.主因腹痛,婴儿多以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等不适来院就诊. 1.2使用仪器 GE Log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线阵探头频率7~10 MHz,凸振探头频率3.5~5 MHz.  相似文献   

12.
肠套叠是常见小儿急腹症,是指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肠管内,多发于o.5~2岁的乳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好发于春秋季节,其诊治方法是在X线透视下,进行钡灌肠或空气灌肠、空气灌肠安全清洁,可控制肠管内压力,因此复位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一段肠管套人其相邻的肠管腔内为肠套叠。其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如盲肠活动度过大)、病理因素(如肠息肉、肿瘤)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等有关。小儿肠套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以4~10个月大的幼儿多见。肠套叠的三大典型临床症状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其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剧烈的阵发性腹痛,患儿阵发性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出汗、伴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腹部检查常可在腹部扪及腊肠形、表面光滑、稍可活动、具有一定压痛的肿块,常位于脐上方,而右下腹扪诊有空虚感。  相似文献   

14.
正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肠套叠套入部的肠管可发生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及时准确地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7例超声提示肠套叠患儿的超声影像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67例经超声提示为肠套叠的患儿声像图特点。其中男38  相似文献   

15.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年龄以2岁以下最多见,4~10个月为高峰期。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男性比女性多2~3倍。超声检查无创伤、无电磁辐射、易重复,已成为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主要方法。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急诊科、儿外科收治的急性肠套叠患儿91例进行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声像图表现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套叠是某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多见于4-10个月的肥胖健康婴儿,以阵发性哭吵、呕吐、便血、腹部包块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空气灌肠是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方法。我院在2000年3月~2000年5月间共收治急性肠套叠并行空气灌肠59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胡延桔 《临床医学》1996,16(9):55-56
小儿肠套叠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预后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治疗,延误诊断可以导致严重后果,为了吸取经验教训,现将我院近10年来误诊的28例小儿肠套叠作一分析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8例,年龄3~6月14例,6~12月8例,1~3岁3例,5岁1例,7  相似文献   

18.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急腹症,好发于春秋季节。多发于0.5~2岁的小儿。其诊治主要方法是在X线透视下进行空气灌肠,优点是安全清洁,压力可控,复位成功率较高,现结合我院诊治的82例小儿肠套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较常见的临床急腹症,是一段肠管套入相连的肠管腔内。临床上以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便及腹部包块为其典型症状。如不及时诊治,会导致严重后果。我院2001~2004年共收治小儿肠套叠32例,均经钡剂灌肠未复位,再行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将肠套叠术前、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凤珍 《新医学》1991,22(12):643-644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到邻近肠腔内。该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空气灌肠整复法普遍使用的今天,对肠套叠如能早期诊断,大多能迅速康复。目前,影响肠套叠预后的因素主要是确诊过晚,以致发生肠坏死和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努力做到及早诊断,早期治疗对小儿肠套叠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