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耳、鼻、喉和气管主要由软骨构成,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进展为这些器官的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软骨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的原动力。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软骨细胞容易失去表型,丧失形成软骨的能力。组织工程软骨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必须获得大量的有功能和活力的种子细胞,因此寻求广泛的种子细胞来源是软骨组织工程修复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理想的软骨种子细胞必须具备取材方便、体外有较强的繁殖和定向分化能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动脉血管平滑肌种子细胞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组织工程动脉提供种子细胞。从而构建出组织工程化动脉。方法:实验于2004—03/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成年狗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进行细胞传代、鉴定及形态学观察。结果:通过严格取材即可获得高纯度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其形态学特征明显,但随培养代次的增加,其增殖能力及形态出现改变。结论:成年狗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可作为动脉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其增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组织工程动脉提供种子细胞,从而构建出组织工程化动脉。方法:实验于2004-03/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成年狗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进行细胞传代、鉴定及形态学观察。结果:通过严格取材即可获得高纯度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其形态学特征明显,但随培养代次的增加,其增殖能力及形态出现改变。结论:成年狗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可作为动脉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其增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组织工程动脉提供种子细胞 ,从而构建出组织工程化动脉. 方法实验于 2004- 03/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成年狗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进行细胞传代、鉴定及形态学观察. 结果通过严格取材即可获得高纯度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其形态学特征明显,但随培养代次的增加,其增殖能力及形态出现改变. 结论成年狗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可作为动脉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其增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耳、鼻、喉、气管及关节等部位均主要由软骨构成,由于软骨自愈能力欠佳,使得各种原因引起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的一大难题。如应用异体软骨组织和人工组织代用品存在着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自体软骨组织移植则必须以牺牲人体正常组织为代价,具有一定创伤性且来源有限。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出现有望解决上述问题。而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是软  相似文献   

6.
研究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生命活动的状况并使其大量扩增,是利用组织工程学修复软骨缺损的基础,但要使其分化为软骨细胞并维持正常表型则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调控。综述细胞因子、应力、微重力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对软骨工程种子细胞的调控影响。  相似文献   

7.
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907年HARISON开创组织培养技术以来,商品化细胞营养成份和酶的出现,使组织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组织工程研究的发展为组织器官损伤和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较其它组织而言。由于软骨特殊的组织学和生物学特性,软骨的组织工程研究开展较早,相对较为成熟,但有效合理的种子细胞来源限制使其成为限制临床应用的瓶颈。软骨细胞和问充质干细胞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细胞类型,下面主要针对这两种细胞类型对近年来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种子细胞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对其来源、体外扩增、以及基因修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其进一步应用的前景。资料来源:检索PubMed1994-01/2006-04与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种子细胞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cartilage,joint,tissue engineering,stem cell,cell culture,gene modificat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其他文章经清华同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具体的杂志名称和文章题名收集。资料选择: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筛,选择与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种子细胞相关的文章,筛除明显不符合原文的文章,对剩余的文献手工检索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相关文章89篇,纳入34篇,排除55篇。资料综合:用于构建人工软骨组织的细胞主要有自体或异体软骨细胞、骨膜和软骨膜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以及胚胎干细胞,其均可于体外经特定的培养体系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扩增,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经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基因修饰,从而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结论:种子细胞以其自身多方面的特点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化软骨种子细胞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软骨组织的再生能力有限,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对修复软骨缺损有重大的意义。而软骨种子细胞是研究组织工程软骨最为重要的材料,也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因此,探讨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生长因子对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4—01/2004—09相关文章,检索词“tissue engineering cartilage,seeding chondmcyt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医学数据库和http://www.wanfangdata.com.cn 2002—01/2004—12相关文章,检索词“组织工程,软骨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②单一样本研究。排除条件:①重复研究。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的相关文献,其中10篇因系重复研究而被筛除。选取的25篇分别选自19种不同的杂志。资料综合:将25篇文献资料中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生长因子研究的新进展予以综合。结论:随着胚胎干细胞技术、体外大规模培养技术、生长因子的应用及基因修饰等技术的成熟,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兔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直接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获取个月龄兔耳郭软骨,分离消化后将软骨细胞种于1PDLLA上形成复合物,6h后植于兔皮下,分别于,,周取材行大体和组织学61218观察以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Masson's三色染色。结果:体内培养6周后,软骨细胞/PDLLA复合物中有基质分泌,软骨细胞不成熟,12周时,软骨细胞接近成熟并形成凹陷,18周时,新生软骨基本接近正常软骨。结论:利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直接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方法可以在动物体内形成新的软骨。  相似文献   

11.
谢鹏  张仲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2,(14):2509-2514
背景:至今尚无一种细胞能完全满足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可行性。方法:酶消化分离法获得兔软骨细胞,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细胞浓度为3×108L-1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共培养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实验组:取同代同浓度的软骨细胞(浓度与共培养细胞的终浓度相同);对照组:取低浓度软骨细胞1×108L-1(与共培养组中软骨细胞终浓度相同)。结果与结论:共培养组、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平均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7,8d;共培养组共培养细胞增殖比其他2组明显增快(P〈0.05);糖胺多糖水平明显多于其他2组(P〈0.05);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未见明显排异反应,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同时软骨细胞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定向转化,节省大量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背景:软骨修复一直是骨科治疗难题和研究热点。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近年来应用种子细胞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软骨缺损的思路倍受关注,并已取得一定成功。目的:讨论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选择、成软骨定向诱导分化的培养条件,尤其是细胞因子、诱导方法、培养方式等因素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2000-01/2010-09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软骨形成,软骨缺损,刺激因子,软骨修复,组织工程,chondrification,cartilage defect;stimulating factor,cartilage repair,tissue engineering"。语种限定为:中文与英文。纳入与软骨形成、诱导分化、组织工程支架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排除内容陈旧及重复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155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1篇。结果与结论:种子细胞在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通过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及细胞因子定向诱导分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能够为成功治愈关节软骨缺损提供新思路。软骨定向分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生成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等调控诱导可通过介质添加物、基因转染、不同培养方式等几种方式促进向软骨方向转化。相信随着软骨定向诱导分化研究的深入,为临床上运用软骨组织工程学来解决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依据,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背景:软骨修复一直是骨科治疗难题和研究热点.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近年来应用种子细胞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软骨缺损的思路倍受关注,并已取得一定成功.目的:讨论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选择、成软骨定向诱导分化的培养条件,尤其是细胞因子、诱导方法、培养方式等因素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2000-01/2010-09 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软骨形成,软骨缺损,刺激因子,软骨修复,组织工程,chondrification,cartilage defect; stimulating factor,cartilage repair,tissue engineering".语种限定为:中文与英文.纳入与软骨形成、诱导分化、组织工程支架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排除内容陈旧及重复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155 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1 篇.结果与结论:种子细胞在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通过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及细胞因子定向诱导分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能够为成功治愈关节软骨缺损提供新思路.软骨定向分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生成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等调控诱导可通过介质添加物、基因转染、不同培养方式等几种方式促进向软骨方向转化.相信随着软骨定向诱导分化研究的深入,为临床上运用软骨组织工程学来解决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依据,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全麻下取兔的主动脉,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免疫组化鉴定及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结果:成功地培养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形态,平滑肌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免疫组化鉴定内皮细胞Ⅷ因子(+),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结论:所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为研究组织工程血管提供了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王萍  邹霓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30-132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种子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作用,归纳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为骨缺损患者修复与恢复功能选择最适宜的种子细胞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6—01有关骨组织工种、种子细胞、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bone,tissue engineering.seed cell、bone defect.bone repai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中文文献应用计算机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①非随机对照实验、重复实验。②综述、讲座、笔谈等非原著性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了384篇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方面文献.其中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61篇对23篇文章中提及的①骨种子细胞: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骨外种子细胞:骨外间充质干细胞,胚胎于细胞.③转基因干细胞等种子细胞进行综合分析。 资料综合: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应该是:①取材方便,对供体损伤小。②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具有较强的增殖传代能力,生物活性好,衰亡率低,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数量较多并易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③植入机体后能适心受区环境、保持高质量成骨活性,且远期效果良好。④生物毒性低,组织相容性好,免疫活性低,致癌性低等。 结论:骨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的研究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取得可喜的进展,其中以间充质干细胞最好,它取材容易,安全性好,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种子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作用,归纳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为骨缺损患者修复与恢复功能选择最适宜的种子细胞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6-01有关骨组织工种、种子细胞、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bone,tissueengineering,seedcell,bonedefect,bonerepai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中文文献应用计算机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①非随机对照实验、重复实验。②综述、讲座、笔谈等非原著性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了384篇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方面文献,其中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61篇。对23篇文章中提及的①骨种子细胞: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骨外种子细胞:骨外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③转基因干细胞等种子细胞进行综合分析。资料综合: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应该是:①取材方便,对供体损伤小。②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具有较强的增殖传代能力,生物活性好,衰亡率低,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数量较多并易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③植入机体后能适应受区环境,保持高质量成骨活性,且远期效果良好。④生物毒性低,组织相容性好,免疫活性低,致癌性低等。结论:骨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的研究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取得可喜的进展,其中以间充质干细胞最好,它取材容易,安全性好,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和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目的:探讨以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 PubMed 数据库中2000-01-01/2014-09-30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和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的文献,检索词为“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mesenchymal stem cel s”。共检索到70篇相关文献,对其中49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关节软骨缺损自身修复能力很有限,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无法达到满意修复,而组织工程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种子细胞选择方面,软骨细胞去分化能力有限,胚胎干细胞受到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制约,而间充质干细胞因其自体来源、易扩增、具有软骨分化潜能而受到广泛重视。但目前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是远期功能距离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差距,在修复组织结构和生物力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定量观测体外培养骺板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聚集体的变化,评价其不同代次生物学功能活性。方法:酶消化分离原代骺板软骨细胞,传代培养至第6代。改进的二甲基亚甲蓝(DMB)比色法测定各代细胞胞外基质的硫酸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含量,细胞-玻片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具有最高的硫酸GAG分泌活性,(70±8)μg/cm2,至第3代则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53±10)μg/cm2,第4代以后很低下;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原代细胞对甲苯胺蓝呈明显的红色异染反应,第3代异染反应明显减弱,第4代以后异染反应微弱,其结果与硫酸GAG含量变化相一致。结论:骺板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功能活性逐渐降低,第3代以后的细胞不适于作为骺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用于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9.
For bio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 vitro in general and tissue engineering specifically, it is essential to mimic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cellular environment as much as possible. In choosing a model system for in vitro experiments, the investigator always has to balance between being able to observe, measure or manipulate cell behaviour and copying the in situ environment of that cell. Most tissues in the body consist of more than one cell type.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ells in the tissue is essential for the tissue's normal development, homeostasis and repair reaction. In a co-culture system, two or more cell types brought together in the same culture environment very likely interact and communicate. Co-culture has proved to be a powerful in vitro tool in unravelling the importance of cellular interactions during normal physiology, homeostasis,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The first co-culture studies focused mainly on the influence of cellular interactions on oocytes maturation to a pre-implantation blastocyst. Therefor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se studies is given here. Later on in the history of co-culture studies, it was applied to study cell-cell communication, after which, almost immediately as the field of tissue engineering was recognized, it was introduced in tissue engineering to study cellular interaction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issue formation.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co-culture systems in cell biology research, with the emphasis on tissue engineering and its possible application for studying cartilage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