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惠勤 《甘肃医药》2012,(12):945-947
目的:探讨行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呼吸道管理、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预防感染、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心理支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控制与治疗等。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组病例机械通气治疗共计23天,4例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病情趋于平稳后成功撤离呼吸机;1例患者机械通气治疗2日后因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转院治疗。结论:对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实行有效护理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减少和延迟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陈桂莲 《中外医疗》2011,30(13):166-166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精心治疗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呼吸窘迫症状得到改善。42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呼吸机辅助通气,42例治疗7~40d痊愈出院,18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全身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率为30%。结论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变化快,病程凶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早期精心护理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机治疗成人呼吸窘迫征(ARD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8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同时治疗原发病,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8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过治疗,痊愈11例、脱机5例、死亡3例,其治愈率、脱机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1.1%、27.8%、11.1%;呼吸机治疗期间无1例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因素是肺部感染和脓毒血症;而MODS是AR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患者早期进行机械通气,可有效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提高成人呼吸窘迫征的治愈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切开护理。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1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有效的纠正低氧血症、人工气管精心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结果:13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气管切开时间6d~12d。结论:根据食管癌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特点,规范护理程序,落实气道护理各项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海珍 《吉林医学》2010,31(36):6843-6844
目的:探讨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心理护理后将患者镇静取俯卧位,行机械通气,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俯卧位通气后未出现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血氧饱和度好转。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有利于痰液的引流,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好转,早日脱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通气策略。方法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调整参数,观察病人症状、耐受性,监测病人呼吸(R)、心率(HR)、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所选12例患者有9例经面罩机械通气后呼吸困难好转,SaO2即恢复到90%以上,PaO2显著上升,低氧血症纠正,病情好转脱机,2例病情加重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1例死亡。结论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CU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0年6月169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发生并发症的23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系统总结,特别是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观察,发现气管内出血、皮下气肿、气胸、纵镉气肿、气管食管瘘、气管内套管阻塞、气管套囊滑脱阻塞、气道狭窄并发症等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结论 ICU护士应熟悉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出现呼吸道梗阻原因,做到及时发现呼吸危象原因,与医生密切合作,熟练处理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8.
纪强  韩礼纲  王青山 《河北医学》2008,14(3):258-260
目的:探讨急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急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患者均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5例死亡,死亡率为34.9%。结论:早期诊断并尽早呼吸机治疗可有效降低本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李运珍 《海南医学》2010,21(3):127-129
目的总结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1例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选择适时的吸痰时机加强基础护理,控制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19例3—6d病情基本控制,机械通气时间为5—22d,无并发症发生;1例因呼吸机依赖后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25d后脱机;1例死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采取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积极抗感染治疗,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机械通气在治疗因剖胸手术后出现急性呼唤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自93,7-99,3于剖胸术后出现急性呼唤窘迫30例患者,于重症监护室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式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进行救治,呼唤机采用的是控制呼吸及同步间遏指令加压力支持两种常用模式,并同时进行严密监测及药物辅助治疗。结果:通过比较两种常用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提示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叶小卫  叶会丽 《广东医学》2006,27(12):1873-1874
目的观察P-SIMV+PEEP机械通气模式在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用P—SIMY+PEEP机械通气模式治疗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5例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后临床症状、影像学结果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改善,均顺利脱机。结论采用P—SIMV+PEEP机械通气模式是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谭孟源  杨祚明 《海南医学》2006,17(8):83-83,170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D)急性呼吸衰竭的呼吸支持疗效.方法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呼吸支持.结果30例患者予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均抢救成功.结论对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路钧  段炬萍 《四川医学》2006,27(10):1096-1097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肌松剂并机械通气抢救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的疗效。方法对4例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例均治愈。抢救成功率100%。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应用肌松剂并机械通气抢救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疗效满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严重胸外伤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机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海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救治的严重胸外伤诱发的ARDS患者54例,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统计,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比较经肺保护性通气和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药物等治疗,54例ARDS患者治愈41例(75.9%),死亡13例(24.1%),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为最主要的致死因素。结论在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强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重胸外伤诱发的ARDS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ARDS 27例中,单纯低氧血症14例予以面罩吸氧;需行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8例;行气管插管3例;气管插管后需行气管切开2例。插入胃管或十二指肠营养支持,静滴氨溴索祛痰并予雾化吸入。结果:ARDS患者27例救治成功26例(96.30%)。患者出院前PaO2、SPO2、PaO2/FiO2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后第3天测得值(P<0.05)。结论:对心胸外科术后高危患者应尽早有效干预,可明显降低术后ARDS发生,提高ARDS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8年6月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为试验组,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为16 h;2007年1月~2013年9月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为对照组,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为6 h。观察两组患者在俯卧位通气后第1天,第3天以及俯卧位通气结束时压疮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在俯卧位通气后第1天,第3天以及俯卧位通气结束后压疮发生率和压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前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07年8月所有符合条件的80例患者(食管癌58例,贲门癌22例)其中40例术前未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组),另外40例术前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B组).行开胸手术后,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比较.结果:A组患者行开胸术后发生肺炎22例,肺不张6例,呼吸窘迫3例,急性呼吸衰竭10例,气管切开4例,死亡2例.B组患者发生肺炎10例,肺不张0例,呼吸窘迫0例,急性呼吸衰竭2例.结论:术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合并COPD对减少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但对呼吸窘迫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无创通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相关指标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情况、心率以及氧合指数、PaCO2、MAP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VAP发生率、死亡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进行序贯无创通气治疗,最佳时机为氧合指数200~250mmHg。能有效改善呼吸状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分期,各期均给予机械通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死亡13例,在先兆期ARDS6例中死亡1例,早期21例中死亡3例,晚期15例中死亡9例。提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护理的关键。结论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应做到严密观察病情,了解早期临床特点,及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防治肺部感染,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0.
2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我院ICU成立一年来治疗过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2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采用机械通气、持续性血液滤过、俯卧位通气及药物山莨菪碱联合治疗ARDS,疗效优于单用一种方法。结论:采用以机械通气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有效的缩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