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指病因不明的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持续升主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病变.正常成人血压的SBP≤ 18.67kPa(140mmHg);DBP≤12.00kPa(90mmHg).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SBP≥21.33kPa(160mmHg);DBP≥12.67kPa (95mmHg).血压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临界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为SBP≥40mmHg和(或)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为SBP≥140mmHg,DBP〈90mmHg,即为老年高血压。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老年期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8.2%~57.0%。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为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为SBP≥140mmHg,DBP<90mmHg,即为老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辨证分为肝阳上亢、痰瘀阻络和气阴两虚3个证型。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病专家委员会(WHO/ISH)制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4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0mmHg者,视为高血压。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的标准。纯用中药水煎内服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晕、耳呜、头痛、心悸及乏力等均有显著改善,精神状态好转。其中肝阳上亢型40例,DBP平均下降1.9kPa、SBP下降7.8kPa;痰瘀阻络型32例,DBP平均下降2.0kPa,SBP下降7.8kPa;气阴两虚型33例,DBP平均下降1.8kPa,SBP下降7.5kPa,总有效率为94.29%。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达到或超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2kPa)的高血压患者.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并且忠者多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因此必须掌握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才能提供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高血压系指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者.若仅SBP≥140mmHg,而DBP<90mmHg,则诊断为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  相似文献   

7.
一、疾病概述高血压是指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SBP≥140 mmHg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2002年对我社区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1096人,其中40~59岁(非老年组)224人,60~95岁(老年组)872人。按1988年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JNC)制定标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压(SBP)≥160mmHg,舒张压(DBP)<90mmHg,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SBP<140mmHg和DBP>95mmHg,SDH:SBP≥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因糖代谢异常人群的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SH)、孤立性舒张期高血压(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 IDH)及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systolic and diastolic hypertension, SDH)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证据较少,所以本研究将探索不同高血压亚型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为进一步改善识别高危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包括来自开滦社区队列研究的24 605例2006-2007年基线血压测量,没有服用高血压药物且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受试者。受试者根据基线血压水平分为8组:血压正常组[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120 mmHg(1 mmHg=0.133 kPa)并且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80 mmHg)];血压高值组(120 mmHg≤SBP≤129 mmHg并且DBP<80 mmHg);Ⅰ期IDH组(SBP<130 mmHg并且80 mmHg≤DBP≤89 mm...  相似文献   

10.
一、资料与方法 2002年对我社区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1096人,其中40~59岁(非老年组)224人,60~95岁(老年组)872人。按1988年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JNC)制定标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压(SBP)≥160mmHg,舒张压(DBP)<90mmHg,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SBP<140mmHg和DBP>95mmHg,SDH:SBP≥160mmHg和DBP≥95mmHg,有高血压病史,但血压正常,近  相似文献   

11.
王捍  杜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384-1384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多病因的终身性疾病。据1991年我国进行的一次普查结果显示,按SBP≥160mmHg(1mmHg=0.133kPa)和/或DBP≥95mmHg的诊断标准,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88%,并且比1959年、1979年二次普查结果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此推算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一亿人。  相似文献   

12.
既往对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统一, 导致各家报道的患病率各异,5%~15%不等.根据Kaplan 和JNC VI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病患者经联合三种足量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 血压仍不能降到140/90mmHg(1mmHg=0.133 kPa) 以下者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能使收缩压降低至140mmHg以下者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6种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较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方法:对313例非高血压者及10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踏车运动负荷试验,通过6种不同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方案对静息收缩压(restSBP)、峰值收缩压(peakSBP)、收缩压变化幅度(△SBP)、静息舒张压(restDBP)、峰值舒张压(peakDBP)和舒张压变化幅度(△DBP)情况进行衡量,分别检出运动性高血压者,井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6种方案中,方案1(peakSBP≥200mmHg和/或peakDBP≥95mmHg)检验非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restSBP、peakSBP、△SBP和peak-DB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中发生运动性高血压组之间各项血压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方案1是相对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结论:推荐较为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为peakSBP≥200mmHg和/或peakDBP≥95mmHg.  相似文献   

14.
徐建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4):612-613
尼索地平是一种新型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降压作用,为观察其疗效,我院于2004年6月~2005年8月应用尼索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9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患者96例,均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病诊疗指南所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Ⅰ级40例,收缩压(SBP)140~159mmHg、舒张压(DBP)90~99mmHg,Ⅱ级56例,SBP160~179mmHg、DBP100~109mmHg;男56例,女40例,年龄32岁~78岁,平均(58.4±3.5)岁。病史3~25年,平均6年。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全面查体和尿常规、血脂血糖、血流…  相似文献   

15.
周玉宜 《当代医学》2014,(15):128-129
目的研究中老年出现临界高血压病症在社区护理干预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东莞市中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高血压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经过护理后,对患者的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检查,分析其合格率,以此来分析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血压和血脂情况较之治疗之前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恢复正常的患者数量不同。对照组恢复正常者15例,观察组恢复正常者32例,正常率分别为37.5%和80%,而所有患者的血压指标分别从其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等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对照组护理前SBP为(147.5-4-191)mmHg,OBP为(93.9±121)mmHg,护理后SBP为(140.1±137)mmHg,DBP为(84.7±6.7)mmHg;观察组在执行社区干预护理前8BP为(146.1±23.4)mmHg,DBP为(95.7±76)rnmHg,在干预护理后SBP为(129.1±77)mmHg,DBP为(76.8±6.8)mmHg。其治疗的正常率、血压变化情况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界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社区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恢复情况,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因此采用社区护理针对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诊断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4 h动态血压(ABPM)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新诊断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组)行ABPM检查,分析其可能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另设106例单纯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组)作为对照。结果 A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平均为162±18 mmHg)高于B组(平均为148±12 mmHg)(P<0.05);A组白天和夜间SBP分别(42±26)%和(74±38)%,白天和夜间DBP负荷分别为(10±12)%和(12±14)%,B组白天和夜间SBP分别(28±25)%和(40±34)%,白天和夜间DBP负荷分别为(6±9)%和(9±10)%,A组白天和夜间SBP及DBP负荷明显高于B组(P<0.01);A组SBP及DBP负荷昼夜差值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异常血压形态(非杓形)及节律消失者为62%和89%,而B组为36%和57%,A组血压形态非杓形及节律消失者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新诊断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收缩压较高,血压负荷值增高,而ABPM昼夜节律消失和异常血压形态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我国人群的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 对313例非高血压者及10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峰值收缩压(SBP)≥200 mm Hg和(或)峰值舒张压(DBP)≥95 mm Hg.对运动试验前后和试验中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人群中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峰值SBP及SBP升高幅度较非高血压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大负荷量以及能够达到目标负荷的比率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目标心率和峰值心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恢复正常范围血压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SBP与体质量、BMI、静息SBP、静息DBP、峰值DBP、SBP变化幅度、目标负荷量、最大负荷量相关(P<0.05).峰值DBP与体质量、BMI、静息SBP、静息DBP、峰值SBP、DBP变化幅度、最大负荷量相关(P<0.05).峰值SBP与峰值DB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r=0.371,R2=0.137,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以SBP升高为主,但仍可以完成与非高血压者相似负荷量的有氧运动;运动后的恢复时间较长.运动试验过程中,运动性高血压与体质量、静息血压水平、运动达到的负荷量相关.峰值SBP与峰值DB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疾病或病理过程。正常时动脉血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情绪,应激、体位、时间、性别、种族、年龄、体力活动等。因此,在划分高血压与正常血压的界限时应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根据WHO的建议,诊断成人高血压的标准是:静患时收缩压等于或超过21.28kPa(160mmHg)和/或舒张压等于或超过12.46kPa(95mmHg)时,才称为高血压;如果收缩压为18.62~21.28kPa(140~160mmHg),舒张压为11.97~12.46kPa(90~95mmHg)时,称临界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正> 高血压急诊患者需要即刻降压,以往有用肌肉或静脉注射利血平者。笔者一年来,用巯甲丙脯酸舌下含化治疗高血压急诊,即刻降压效果明显优于肌肉注射利血平,现将两种药物的降压效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30例高血压急诊患者,SBP(收缩压)在26.5kPa(200mmHg)或/和DBP(舒张压)在16kPa(120mmHg)以上。男16例,女14例,年龄22~83(平均59)岁,高血压病史2~28年(平均12年)。其中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包括高血压危象15例,高血压脑病5例,高血压心脏病心衰5例,另有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国产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以拉贝洛尔为对照药。20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SBP<200mmHg,DBP95~114mmHg)患者口服安慰剂2周后DBP仍在95~114mmHg,随机分别给予卡维地洛(1O~40mg qd)和拉贝洛尔(50~125mg bid)治疗,每组各100例。疗程为10周。安慰剂期末和治疗2,4,6,10周测量坐位、立位血压和心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10周末,卡维地洛(卡组)SBP降低18.9mmHg(11.7%);DBP由(99.0±4.3)mmHg降至(85.2±8.1)mmHg,降低13.8mmHg(13.9%);拉贝洛尔(对照组)SBP/DBP降低16.4/13.0mmHg(10.4%/13.0%)。各组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别,P<0.01,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的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降低。②卡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77%,总显效率分别为68%和5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卡维地洛主要的不良反应:头晕(13%)、乏力(1%)、心动过速(2%)、头痛(5%)、嗜睡(3%)、皮肤过敏(1%)、一过性GPT轻度增高(1%)。结论:每日口服1次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