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张少利 《中外医疗》2011,30(9):47-47,49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5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全部予以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后行射频消融术。结果所有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占46.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例,占54.0%,消融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0%。1例出现局部血肿。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P电位标测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P电位标测法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23例ILVT病人采用常规电生理检查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应用2-8-2 mm间距冠状静脉窦10极标测电极在左心室间隔面标测希氏束电位(HP)、左束支电位(LBP)、左后分支电位(LPP)和蒲氏纤维电位(PP),寻找室性心动过速时最早的PP为消融靶点进行射频消融,观察射频消融术中一次放电成功率、总成功率、术后室性心动过速复发率以及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结果 23例中有21例能记录到各电位心内电图,折返路径记录成功率为91.3%(21/23);一次放电消融成功率78.3%(18/23),总成功率100%(23/23).术后随访1~3年,只有1例再发室性心动过速,复发率为4.3%,远期成功率为95.7%(22/23).射频消融手术时间(95±20)min,X线曝光时间(16±5)min.结论 P电位标测法使ILVT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中靶点的标定更简单易行,缩短了总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并提高了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03例行RFCA的PSVT患者的射频消融方法、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8例,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消融总成功率89%。随访20.6±24.7个月,AVNRT消融复发率16.7%,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5.3%;AVRT消融复发率3.6%,永久性Ⅲ度AVB发生率1.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PSVT安全、有效;熟练的心导管技术、仔细的电生理检查、耐心地寻找最满意的靶点图以及合适的消融能量和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350例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常规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左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时采用主动脉瓣逆行途径或穿刺房间隔途径标测和消融,右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标测和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路.结果 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1例(57.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49例(42.6%).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手术即时成功率为99.4%(348/350),术后复发率2.9%(10/348).350例PSV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6.5±23.3) min,其中20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7.2±21.9) min,14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8.4±26.6)min.350例PSVT出现手术并发症6例(1.7%),所有患者均无瓣膜损伤、心包填塞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术前完善发作时体表ECG和术中详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是明确诊断、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5 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7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5例 (右侧旁路 8例 ,左侧旁路 2 7例 ,其中 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 98% ,复发率 2 %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右侧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旁道 42例 ,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 ,确定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采取左前斜位 30°透视下 ,细标消融导管沿三尖瓣环寻找靶点 ,即最短AV和VA间期且A/V比例≤ 1/ 4或AV或VA波融合处即可消融。结果 :除 1例右侧游离壁显性旁道未阻断、逆传阻断外 ,其余 41例旁道均被消融阻断 ,成功率 97 6 %。随访期 2 2± 3 6 ( 1~ 6 4)个月 ,未发现术后并发症。复发 7例 ,4例再次消融成功 ,复发率 2 2 8%。结论 :RFCA治疗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不断发展,证实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旁路所致心动过速在整个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射频消融术的开展为此类心动过速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我院自1995年开展射频消融术已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特征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系统电生理检查(食道及心内程序刺激),并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对比分析其电生理机制及其特性。结果:本组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占2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占71.7%,所有病例均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首次成功率96.7%。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为折返机制,部分特殊类型具有特异的电生理特性,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折返机制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并具有根治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机制心动过速并存的心内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8例患经全面的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存在两种不同机制的心动过速,常规消融一种心动过速后,重复电生理检查,诱发第2种心动过速;,再次消融治疗。结果:房室结折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AVN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AVNRT+室性心动过速1例,AVRT+IART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且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8例患者,其中左侧旁路142条,右侧旁路112条。消融总成功率为98.8%。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手术中注意操作经验的积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选择性慢径消融时出现的结区反应的类型与消融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AVNRT病人按选择性慢径消融后心动过速的复发与否分为消融成功组(共189例)及心动过速复发组(11例)。将在慢径消融过程中出现的结区反应按其特点分为I型(放电后出现持续的结区反应,停止放电后即刻或间隔数秒恢复窦性心律)和Ⅱ型(放电后出现间歇性结区反应即窦性心律与结区心律交替出现,停止放电后可迅速恢复窦性心律)。结果:结区反应的类型成功组多为Ⅱ型,复发组多为I型,结区反应出现的时间成功组较早,复发组较晚,两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9s±0.54s和7.82s±1.08s,t=-7.1,P〈0.001)。结论:在AVN—RT病人的慢径消融过程中,结区反应的类型对靶点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Ⅱ型结区反应可作为选择性慢径消融的有效靶点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同期双极消融治疗心房纤颤(AF)的短期疗效. 方法对14例瓣膜置换同期双极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早期治疗效果. 结果 全组患者术前房颤时间(28.6±13.5)个月,转机时间(88.7±10.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1.7±8.2)min,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出院时全部恢复窦性心律,无一例安置永久起搏器,随访3~6(4.7±1.2)个月,13例保持窦性心律,晚期死亡1例.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与传统的Cox迷宫治疗AF相比,能简化手术操作并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冲洗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型手术(IRFMM)加瓣膜置换治疗心房颤动(AF)的疗效。方法选择2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在心内直视下行IRFMM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并用胺碘酮辅助治疗3个月。结果无手术死亡。射频消融时间为(15±7)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22±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5±17)min。25例患者均在心脏复跳时自动或经除颤立即恢复窦性心律,2例在24h内转为结性心律,5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窦性心律伴阵发性AF经胺碘酮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7±4)个月,23例(92%)窦性心律者心律稳定无AF复发,结性心律2例。结论本方法达到了治疗房颤的目的,简捷安全,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扁桃体与腺样体肥大治疗儿童OSAH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2月~2011年4月78例6~16岁符合OSAHS诊断标准的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疗效情况。结果所有病例中65例术后6个月复查PSG均提示AHI较术前明显降低,最低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治疗儿童OSAH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低温等离子与电动切割两种方法切除腺样体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方法手术由同一组医生操作,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方法(24例)与电动切割方法(38例)观察对比两种术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留和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低温等离子方法组术中出血量(20±3)ml,术后残留1例(4.16%),术后填塞1例(4.16%),平均住院天数为(5±2)d;而电动切割方法组术中出血为(80±5)ml,术后残留6例(15.78%),术后填充38例100%,住院天数为(10±3)d。结论低温等离子切除腺样本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在观察比较项目中明显优于电动切割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穿房间隔途径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2月-2014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穿房间隔途径导管消融治疗的59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48例为左侧旁路,11例为左房房速。分析穿房间隔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穿房间隔导管消融在59例中完成了56例(94.9%)。射频消融左侧旁路成功率为91.7%,射频消融左房房速成功率为81.8%。59例平均射线曝光总时间为(38±22)min,平均操作时间(从患者到导管室至返回病房)为(125±42)min,消融左侧旁路平均操作时间为(131±33)min,消融左房房速的平均操作时间为(52±26)min。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胸痛,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结论经穿房间隔途径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心律失常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后壁肌瘤缝合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子宫后壁肌瘤的缝合方法,并与开腹手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5月我院33例单发的子宫后壁壁间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其中,9例开腹手术,采用常规手术方式;24例在腹腔镜下手术,采用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缝合子宫肌层及浆肌层。对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4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此种方式的缝合,平均手术时间(55±18)min(35~90min);术中出血量(62±42)ml(10~110ml)。9例开腹手术时间(60±9)min(45~70min);术中出血量(64±35)ml(20~100ml)。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后壁的肌瘤切除,依靠更快捷的缝合方法,完全可以和非常成熟的开腹手术相媲美,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自凝刀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BBT)与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自凝刀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术中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睾酮(T)、催乳素(PRL)、孕酮(P)及雌二醇(E2)水平在治疗前、治疗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10.36±6.03)mL、(12.64±2.64)min、(2.15±1.29)d优于对照组(26.26±8.16)mL、(22.61±3.61)min、(3.64±1.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3.49±0.97)mm]薄于对照组[(5.21±1.24)mm],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121.37±8.04)g/L]高于对照组[(101.51±10.28)g/L](P<0.05)。结论:自凝刀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疗效显著,恢复快、安全性高,对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在CT定位下奇神经节脉冲模式射频热凝术治疗肛门会阴部疼痛的疗效.方法 肛门会阴部疼痛的患者26例,在CT引导下行奇神经节穿刺,采用射频疼痛治疗系统行脉冲模式射频热凝治疗,射频温度定位42℃,持续120 s,连续3次.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VAS评分.结果 与射频热凝术前VAS评分(5.92±1.38)相比,患者于治疗后1 h VAS评分(2.86±1.75)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日VAS评分(3.58.±1.63)和第3日VAS评分(3.21±1.28)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奇神经节脉冲射频热凝术治疗肛门会阴部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腹腔镜手术组,64例)和对照组(开腹手术组,63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00±30)min,术中失血量(200±50)ml,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59.2±18.5)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2±3.9)d,术后疼痛33例,切口感染5例;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80±25)min,术中失血量(100±50)ml,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17.8±4.1)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1±2.8)d,术后疼痛8例,无切口感染病例,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例数、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T管造影残余结石和胆漏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效果好,能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取石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