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经病从痰证治的理论源流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月经生理的基本理论,而且对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也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虽然书中未明确论及痰浊与月经病的关系,但却指出了脏腑功能的失调及气机的升降失常与月经病的关系,对后世的论痰、治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中虽没有提出痰瘀互结之名,但有“汁沫与血相搏”等痰瘀互结的论述;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痰饮”“瘀血”之名,自此,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期;隋、唐、宋不同时期医家对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元代朱丹溪明确提出了“痰挟瘀血”,标志着痰瘀互结证治理论的成熟.明清医家继承并发挥了朱丹溪痰瘀互结的思想,将痰瘀互结证分为痰挟瘀血和瘀血挟痰两类,并用痰瘀互结理论解释临床多种疾病.至清代痰瘀互结证治理论已渐臻完善,成为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痰瘀互结证”已作为规范证候名使用于临床,是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的重要病机.为提高痰瘀互结证临床诊治水平,今后尚需对痰瘀互结证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辨证方法、生物学基础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宋景龄 《国医论坛》2012,27(3):46-47
痰邪是津液代谢失常所产生的病理产物,痰邪致病称为痰病,痰病病位广泛,症候繁多.若按痰邪属性分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既简明扼要,又便于临床,兹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痰病由于成因复杂,变化多端加之痰随气行,无所不至,证见多途,所以几乎涵盖了临床各科的疾病。本文拟就内科所见的痰病证型进行梳理,并对其中临床意义较大者作简要评述,以班窥豹.显示中医痰病学说之精华。  相似文献   

5.
梁亚宁 《陕西中医》2002,23(12):1140-1141
老年眩晕 ,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动脉硬化、低血压、或高血压、脑梗塞、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脂血症等病。中医辨证以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及气血虚弱 ,清阳不升两型为主 ,两型中皆可挟痰、挟瘀 ,临床运用 ,多在辨证施方中 ,加祛痰化瘀之品 ,常可获卓效。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生髓 ,通于脑 ,开窍于耳 ;肝体阴而运阳 ,主藏血 ,主疏泄 ,开窍于目。肝肾同源 ,精血互生。老年人机体老化 ,脏腑功能衰减。天癸将竭 ,精气渐衰。若肾精亏虚 ,不能生髓充脑 ,脑失所养 ,髓海空虚 ,则见眩晕久发 ,目花视物模糊 ,耳鸣 ,健忘 ,失眠 ,腰膝酸…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总结了刘中勇教授对痰浊这一病理产物的认识与治疗方法,分析了痰浊与五脏的相关性,认为痰瘀互结是痰浊临床表现的常态,化痰浊首先应当健运脾胃。  相似文献   

7.
宋春侠  张德英 《陕西中医》2004,25(12):1152-1152,F003
中医论痰,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痰指肺家之痰,广义的痰包括一切水谷精微代谢障碍停聚体内之物.有的肉眼可见,有的为微观所见,只能从脉象上得知.微观可见的如沉积于血管中的粥样斑块.至于肉眼可见的,如妇女过多的带下物,胃中呕吐的涎沫,小便排出的白浊物,眼中过多的分泌物等.<内经>云:"膏梁厚味,酿生痰浊".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食肥甘厚味,体力劳动相对减少,造成营养物质相对或绝对的过剩.这些过剩之物,即乖变为痰.当今的多发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多由痰引起,因而研究痰证的证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先仅对痰浊在上、在中、在下的临床表现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浊痹源流考     
浊的概念历代有所不同,大体萌芽于先秦,初步形成于汉及魏晋,于唐、宋、元、明、清内涵扩充,快速发展于近现代.力图梳理浊痹源流,尤其注重浊理论源流的梳理,以期为现今浊痹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张磊  刘迎迎  于杰  郭伟星  李运伦 《世界中医药》2021,16(10):1561-1566
通过梳理中医学关于"痰""瘀"的古、今文献,厘清"痰瘀互结证"的证治源流,对"痰瘀互生互变,共同致病"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提出痰、瘀既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司的病理产物,又可以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二者同源共生、互生互化、交互同病,全程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及演变,成为高血压中医病机的关键环节,为中医临床从痰瘀互结辨治高血压提供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总结了刘中勇教授对痰浊这一病理产物的认识与治疗方法,对痰浊的形成、特点、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提出了治疗思路,制定了经验方。  相似文献   

12.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根据血液中尿酸增高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中风治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既是中风发病之始因,亦是中风发生、发展关键之病机,故祛痰是治疗中风病之重要治法。本文浅谈中风病痰浊致病之机制及中风病祛痰之法。  相似文献   

14.
“痛生于气血”,已为医家所熟知,然“痰涎流注,亦缠绵为痛乎”(《直指方》),并非人人畅晓。笔者温习文献,证诸临床,认为痛证多夹“痰”,治痛勿忘“痰”。现简述如下。痰浊阻络是部份痛证的病因。凡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湿浊凝聚酿痰,阻滞气机,血行不畅,痰浊与气血搏结,疼痛乃作。  相似文献   

15.
治痰浊以抗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揭示了人体自然衰老的本质是气血亏虚,脏腑精气衰退。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痰浊容易生成的病理基础,痰浊产生后又可进一步损伤脏腑、阻碍气血运行,成为多种老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加速衰老进程。文中结合中医著名医家对痰病病机的论述以及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阐明治痰浊抗衰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搜集整理与浊、浊邪相关的古今中医学文献,追溯浊邪理论的历史发展,总结其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情况。以时代为划分标志,从浊与浊邪概念的出现,到分科论治浊病,专篇阐述浊邪为病的机理及病脉证治,到今人对于浊邪的实质研究及致病机理、临床运用发展,浅析浊邪理论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提出"痰饮"一词,后世医家多有阐发。傅青主倡开瘀化痰,张景岳阐论滋肾治痰,张璐治痰力主养阴降火,王孟英治痰重展枢机。他们从不同层面丰富了中医痰病学,为后世痰病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范佳莹  王晖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66-867
王晖一直注重体质学说和气化理论,提出了“人以气机调畅,气化有序为本”的体质特性的学术观点,进而创立“调畅气机,推进气化,改善体质”的治疗观和养生观。并通过中医体质学说、气化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大量临床实践中,运用辨体、辨病、辨证、实证指标四结合的辨治原则,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作者总结了王老针对气虚痰浊体质所创立的“降浊合剂”治疗气虚痰浊体质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气虚痰浊证的临床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朱丹溪其学术以养阴闻名于世,然在杂病的辨治上,并不囿于阴虚之成见,临证常以气血痰郁立论,尤其对痰病证治更具特色.现就朱丹溪痰病证治及治痰基础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老年慢性病痰瘀形成的病机源流,痰瘀互结的病机特点,提出痰瘀互结是老年慢性病的关键病机所在.据此提出痰瘀同治是老年慢性病的重要治法,临床时并应结合老年人特殊的体质、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宿疾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真正做到三因治宜,方能圆机活法,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